喀什-中国西部边疆的第二大城市

喀什旧称喀什噶尔,几百年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缘优势。

喀什-中国西部边疆的第二大城市

截至2018年底,喀什地区户籍人口总户数120.14万户,总人口463.38万人,城镇人口106.5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2.99%。汉族人口27.8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01%;维吾尔族人口428.9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92.56%;塔吉克族人口4.3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0.94%;其他民族人口2.2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0.48%。喀什地区主体民族为维吾尔族,次为汉、塔吉克、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哈萨克、满、锡伯、蒙古、藏、俄罗斯等民族。

喀什-中国西部边疆的第二大城市

清朝自1760年在喀什设参赞大臣之后,作为天山以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喀什城人口激增,旧城区居住不下,开始向今解放路以西拓展。1762年筑徕宁城,与旧城只隔不足1公里。到1839年,徕宁城与旧城之间的地带已全建为民居,清朝驻喀什阿奇木伯克郡王祖赫尔丁(即史书中所称“阿肯木伯克早敦”)主持了扩城工程,将城西墙移至今尤木拉克协海尔路,与原徕宁城相连,在今老邮电局处新辟南门,称“库木代尔瓦扎”(沙门),南关一带成为繁华的手工业区,形成了以艾提尕大清真寺为中心的一座新城。

喀什-中国西部边疆的第二大城市

1867年,经前来与阿古柏伪政权会谈的沙俄大尉库罗帕特金实地测定,喀什城周边为8里长的不规则多边形,外有护城河与炮台,比清朝初年已扩展两倍有余。1898年,原徕宁城(后称“月城”)也纳入城圈之内,城围周长已达12里7分,比同时的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城围还长1里2分,其规模堪称全疆之冠。此时,原东城墙未动,北部从今亚瓦格路西口的市九小向西沿今色满路延伸至今喀什海关处,设有一座城门,称英代尔瓦扎(即新门);之后偏南从今公安处西墙绕过,到今农三师四十一团招待所北侧,然后沿今人民西路直达今市委大楼处与旧城南门相接,这一段城城至1949年左右还保持完好,当时的旧喀什城“规模宏大,气象雄伟…城内街市纵横,楼房层列;市场林立,犹如省垣(乌鲁木齐)南关”(《新疆概观》)直至1952年建市之际,在城墙外四周虽有零星扩展,但还是基本保持了1898年的形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