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 “黃梅戲之鄉”具體包括安慶境內的哪些地方?

知世達人


以網名“晉風”在《今天頭條》欄發文說:“據我所知,黃梅戲起源於湖北省黃梅縣,由釆茶調發展而成。現流行於黃梅縣及安微(不會寫‘徽’字嗎?)安慶市一帶。”我來說說,“據你所知"的不是事實。但你不知的事實你一無所知。

1958年4月,毛主席視察湖北。湖北黃梅縣在洪山禮堂演自稱黃梅戲的當地土戲《過界嶺》給毛主席看,毛主席看過以後告誡黃梅人說:“你們黃梅人還是演自己的土戲好。",毛主席回到武昌東湖客舍,大概是不認可湖北黃梅縣演的《過界嶺》是黃梅戲,也不曾知道湖北還有黃梅戲,只知道黃梅戲是安徽的。便對湖北省委提出了疑問:“黃梅戲怎麼到安徽去了?"在旁的湖北省委副秘書長梅白,一時語塞,只好訕訕地說:“是大水衝去的。"對於這種莫名其妙的回答,毛主席不以為然地“啊!是大水衝去的。"回了一句。1958年9月毛主席來安徽視察,對幾個月前的湖北省黃梅縣演的所謂黃梅戲和梅白的回答還疑問未消,在稻香樓賓館對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說:“湖北有個黃梅縣,為什麼黃梅戲出在安徽。"毛主席不說湖北的黃梅戲怎麼大水衝到安徽了?而是說:“湖北有個黃梅縣,為什麼黃梅戲出在安徽?”顯然,毛主席對湖北說是“大水衝去"說法存疑,不同意梅白的說法。而肯定“黃梅戲出在安徽。"當時毛主席又反問:“嚴鳳英祖籍是湖北人嗎?”(毛主席看過嚴鳳英進京匯演的黃梅戲。當是知道嚴鳳英是安徽安慶人,這一追問似有點指出安徽省委對地方戲不瞭解不重視。)毛主席又接著說:“我喜歡家鄉湖南花鼓戲,黃梅戲更好聽,嚴鳳英是個出色的演員,她演的七仙女成了全國人人皆知的故事。”。通過毛主席當年對安徽省委說的這些話,不難看出:毛主席肯定了黃梅戲出在安徽,毛主席喜歡看黃梅戲,毛主席高度評價了嚴鳳英和地方戲曲。這段安徽、湖北兩省都有資料記載的毛主席說過的話,充分證明黃梅戲出在安徽,並非起源於湖北黃梅縣。

所以有人說黃梅戲起源於湖北、湖北的黃梅縣,多是根據梅白的“大水衝去"這句牽強附會無根據的語推測得來的,這是一種無稽之談。黃梅戲是在安慶土生土長,它是安慶黃梅山下,黃梅村前的人在黃梅時節農閒時,自編自唱的由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安慶的釆茶調。因為與黃梅山,黃梅村,黃梅時節有關,所以又稱黃梅調。後來由嚴鳳英、王少舫的發揚光大,而成了安徽有名的劇種黃梅戲.。它是土生土長的安慶地方戲,與湖北黃梅縣沒有半點關係。怎麼能說起源於湖北黃梅縣呢?又怎麼會在黃梅縣的釆茶調上發展起來的呢?僅僅因為縣名叫黃梅,就說黃梅戲起源於黃梅縣。那麼,湖南花鼓戲,怎麼不叫湖南戲呢?河北棒子戲,怎麼不叫河北戲呢?黃梅人把安慶黃梅戲扯到黃梅縣名,太牽強附會了。安慶也有黃梅山,黃梅村,結酸果子的黃梅樹呀,是不是這山,這村,這樹也是起源於黃梅縣的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晉風`孤陋寡聞,不知道這些事實,還說什麼“據我所知",這種“據我所知”是一無所知,還是先去看看有關史料記載的吧。


言午求真


安慶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處,西接湖北,南鄰江西,西北靠大別山主峰,東南倚黃山餘脈。全市現轄懷寧、桐城、望江、太湖、嶽西、宿松、潛山7縣(市)及迎江、大觀、宜秀3區。安慶素有“黃梅戲之鄉”美譽。中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和傳承地。清乾隆年間,發源於皖鄂交界處的採茶調傳至安慶地區,後與本地方言相結合,經嚴鳳英等老一輩藝術家的繼承與發揚,逐漸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劇種——黃梅戲。成長於安慶地區、興盛於安慶地區。其中《天仙配》、《女駙馬》等著名曲目膾炙人口,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

被譽為 “黃梅戲之鄉”具體包括安慶境內:

桐城市是文壇“桐城派”故里、黃梅戲之鄉,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譽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 就出生於此。

潛山縣素有“古皖之源、皖國古都、二喬故里、安徽之源、京劇之祖、禪宗之地、黃梅之鄉”的美譽。


徐厚冰工作室


黃梅戲核心地區是以安慶地區的石牌、江鎮、五橫、羅嶺、練潭一帶,這些地方龍山鳳水,鍾靈毓秀,京劇鼻祖程長庚,ZG第一任書記陳獨秀,中國原子彈和氫彈之父鄧稼先,黃梅戲宗師嚴鳳英就誕生於斯,絕不是偶然。

筆者因為家史研究的機會,接觸到大量的家譜資料顯示,黃梅戲的起源時間應該在元末明初,這一時期從今江西瓦屑壩(古時饒州府一個移民渡口,屬古徽州範疇)大量移民到這些地方,古徽州的人文融合當地的特色,特別春秋冬至春節祠堂祭祀時,需要長老帶著族人唱各種類似於戲劇的道白,慢慢形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黃梅戲。

任何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安慶明季時屬南直隸重鎮,清初南直隸劃分江蘇和安徽,安慶一躍成為安徽省府後,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和重慶、武漢、南京、上海並稱長江五虎,在以水路為主要樞紐的時代,黃梅戲逐漸流行開來,和湖北黃梅其實一點干係都沒有。

解放後,省府雖然易遷合肥,但以嚴鳳英主演的《天仙配》以天籟之音征服了全國,引起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自1950年代後期開始,約莫十個年頭,香港、臺灣、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華語電影海外市場,幾乎全都籠罩在黃梅調的風潮中,黃梅調電影是中國影史上極為獨特的類型之一,甚至上升到國家統戰層面。

而全國人民都有個疑惑到現在都揮之不去:這麼美好的藝術到底發源於哪裡?講安慶,那讓新省府合肥情何以堪?於是那時特定的政治氛圍就必須杜撰出了個不相干的湖北黃梅縣出來,併到現在還以訛傳訛。

2018年安慶市被評為"中國文化競爭力十佳城市",實至名歸。好似娘肚子帶出來的基因一樣,黃梅戲在安慶這個發源地裡,不但生了根,而且還茁壯成長,這就是給那些指鹿為馬的人以最好的耳光。

謝謝!








汪叔華


安慶是我的故鄉,文化底蘊很厚,其中就包括黃梅戲!“一座有戲的城市”。這句語帶雙關的句子,曾被許多人用來形容安慶,一方面是對安慶進一步發展的一種期待,同時,也是對安慶黃梅戲繁榮景象的一種肯定。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起源於湖北省黃梅縣,發展壯大於安慶市。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2006年,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梅戲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1953年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在合肥成立。安慶地區十三縣(當時池州市的東至、貴池、青陽縣歸安慶地區)也先後成立了黃梅戲專業劇團。現在安慶市有黃梅戲一團、二團、三團,還有再芬黃梅戲劇院。另外安慶市下屬七縣(市)都有黃梅戲專業劇團。

特別是懷寧縣的石牌鎮(原懷寧縣縣城),因為黃梅調從湖北省黃梅縣傳到安慶市後,是在石牌鎮得以發展壯大,至今石牌鎮上的人唱黃梅戲,看黃梅戲是他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安慶人愛聽黃梅戲,愛唱黃梅戲,較之北京人愛京劇,有過之而無不及,黃梅戲已真正成為安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安慶市的街道上和居民住宅小區內,常有黃梅戲露天演出。幾張木凳子在空場地上一圍,一把二胡,一支笛子,一張架子鼓,演員們往場子中間這麼一站,戲就開場了。過路的行人,賦閒在家的離退休職工,連家庭主婦們也被引出了門,立馬將戲場子圍得水洩不通,這是當地街道業餘黃梅戲劇社經常開展的演出活動。

安慶市城區有20多個街道辦事處,大部分街道辦事處都有一個業餘黃梅戲劇社,每逢節假日,這些業餘劇社都義務組織黃梅戲進街道社區演出。劇社裡的業餘演員大都是有藝術功底的黃梅戲票友,但唱出的黃梅戲倒也都字正腔圓,音揚頓挫極有韻味,常常博得場內外觀眾的陣陣叫好。

安慶市政府決定把安慶打造成中國戲劇之都,利用這張獨特的名片帶動經濟發展,目前,安慶市建有中國黃梅戲博物館,黃梅戲藝術中心。安慶市內的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也是全國唯一一所以戲曲命名的藝術類高職院校,同時安慶師範大學還開設黃梅戲表演和創作專業(本科),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任兼職教授。


百花亭雜談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

黃梅

,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現流佈於安徽省

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等地區

黃梅戲發源於黃梅,發展於安徽,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將黃梅傳統劇目《

董永賣身

》改編成《

天仙配

》搬上銀幕後,黃梅戲享譽海內外,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

黃梅戲的歷史:黃梅戲是由山歌、

秧歌

、茶歌、

採茶燈

、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一個劇種。他吸收了漢劇、

楚劇

高腔

、採茶戲、京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使自己逐漸完善起來而成為一個名劇。

天仙配劇照:





好男孩230211897


宜城處處黃梅開,城鄉各地唱精彩。懷寧桐城望江縣,嶽西太湖有戲臺。藝術大師嚴鳳英,傳承黃梅歷艱辛。沒有昔日大師傳?



注:上圖是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哪有黃梅開芳芬。池州市:何滿貴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任何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安慶明季時屬南直隸重鎮,清初南直隸劃分江蘇和安徽,安慶一躍成為安徽省府後,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和重慶、武漢、南京、上海並稱長江五虎,在以水路為主要樞紐的時代,黃梅戲逐漸流行開來。解放後,省府雖然易遷合肥,但以嚴鳳英主演的《天仙配》以天籟之音征服了全國,引起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自1950年代後期開始,約莫十個年頭,香港、臺灣、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華語電影海外市場,幾乎全都籠罩在黃梅調的風潮中,黃梅調電影是中國影史上極為獨特的類型之一,甚至上升到國家統戰層面。

而全國人民都有個疑惑到現在都揮之不去:這麼美好的藝術到底發源於哪裡?講安慶,那讓新省府合肥情何以堪?於是那時特定的政治氛圍就必須杜撰出了個不相干的湖北黃梅,安慶是黃梅戲的故鄉是個不爭的事實,跟湖北黃梅縣半毛線的關係都沒有。


車錯轂兮短兵接


安徽省的黃梅戲之鄉是安徽省文化廳授予的,屬於自吹自嗨,國務院文化部並沒有授予安徽省內的任何縣、市為全國黃梅戲之鄉。1995年國務院文化部授予黃梅縣為全國黃梅戲之鄉(全國唯一),國務院文化部是主管全國文化藝術的政府職能部門,具有絕對權威性,中國只有一個全國黃梅戲之鄉就是湖北省黃梅縣!


中國黃梅戲藝術


我們這裡雖然屬於江西,但由於54,58年有不少從安徽移民過來的,安徽文化已經深深融合於本地,黃梅戲在我們長江一帶流傳甚廣,大人小孩都能哼哼兩段,有關戲痴戲迷(當然是黃梅戲迷)的笑話聽到不少,所以說哪裡是黃梅戲之鄉很難界定,可以說沿長江流域,上自湖北黃岡,下至安慶蕪湖都是黃梅戲之鄉。


牽著蝸手散步


春暖花開人想思,動物冬眠醒來遲,梅花以淨百花放,百鳥齊鳴站樹枝,司空一遍風光美,春暖花開迎客時,二祖禪薩鐘聲響,太白書堂韻雅詩,銀河夜月風景美,北嶺松風伴景區,南崖瀑布飛泉出,烏牛古石母孕知,洗馬春池多秀麗,赤壁丹砂人人知,二祖寺廟鐘聲響,保佑遊客走運時,司空景區多美麗,朵朵杜鵑開滿枝,歡迎世界各國客,司空景區惹人痴。作者海仙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