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微信裡刷存在感、在網絡小說中找愛情、在遊戲裡成就“學習榮耀”……當Wifi成為“底層需求”,現實生活也在不斷被“二進制化”。在“我分享、故我在”的架空世界裡,人們彼此聯繫得更加緊密、便捷;但真實中,人與人卻越來越疏離、孤獨和焦慮。你我的生活被“架空”了,離真實世界越來越遠了。 每個時代我們要面臨不同的問題,對此你有什麼感觸與思考?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詩歌外文體自選;(3)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4) 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任務很明確,“每個時代我們要面臨不同的問題,對此你有什麼感觸與思考?”,考生需要結合時代的特點以及人們的生活現實來闡發自己的思考。寫作要抓住材料的主旨作文,所給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熱點事件,材料先列出現象,即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電子媒介分享來刷存在感,現實生活也在不斷被“二進制化”,人們生活在“架空”的世界裡。然後指出真實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孤獨和焦慮的真實現狀。然後要求學生談對這一現象的看法。因為是自媒體時代現實生活中的熱點現象,學生不僅熟悉,而且周圍的同學、朋友或親人當中就有鮮活的例子,所以寫起來有話可說,立意不難。但同時因過於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現用形象的語言、大量的篇幅記敘人們瘋狂“刷存在感”的現象,而造成對此現象的思考過於簡單,甚至造成詳略不當或文體不明的問題。

本題所給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我分享、故我在”,“存在感”“架空”是材料的關鍵詞,立意行文應圍繞“存在感”展開。如“對此你有什麼感觸與思考”表明寫作內容必須是你針對“刷存在感”現象的獨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維的深度,表達自己的認識。構思時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或寫議論文,或寫記敘文。如寫議論文,可以從材料引入,也可以從生活中的現象引入,然後從不同角度分析這些現象折射出的東西,接著聯繫現實,最後回扣開頭和標題;如寫作記敘文,可以選取一件或幾件能關於慎獨的心靈上堅守的事件來寫,在寫作中要注意所敘之事必須真實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調,主題要積極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將一些真實細膩的情感生動細膩地描寫出來;要敘議結合,在敘事中恰當地穿插抒情議論,深化主題。

考生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生髮多個方面的立意:存在感刷不出來,它來自強大自信的內心;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內心的不自信;自信豐盈,不刷也“存在”等。也可反彈琵琶,莫為“存在”丟智商,“虛擬”的存在感不要也罷等。考生凡是能夠圍繞材料中的存在感來生髮各種立意,比如,充盈豐富,自信自律,真實等,都算符合題意。從行文思路來看,考生可以先評材料,即對事件做出評論,引出自己的觀點態度,然後從不同角度分析,接著聯繫現實,最後回扣標題和開頭。

參考立意:

1、內心豐盈,自帶光環;2、存在感刷不出來,它來自強大自信的內心。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內心的不自信。4、自信豐盈,不刷也“存在”。5、莫為“存在”丟智商。6、“虛擬”的存在感不要也罷。7、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佳作賞析】: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目前在微信裡刷存在感、在網絡小說中找愛情、在遊戲裡成就“榮耀”的人比比皆是,當下Wifi成為人們的“底層需求”,現實生活也在不斷被“二進制化”。由此而引發的分享熱潮,無非是要求得眾人關注、點贊,這樣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嗎?

“刷存在感”是因為“存在”而“無感”,於是通過“刷”來找“感”。通過網絡分享,可以得到“贊”和“關注”,從而找到了存在的“感”,於是就愈愛分享愈愛“刷”了。在我看來,與其在虛擬世界刷“存在感”,沉溺其中,這樣刷出來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視”,還不如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更真實的自己。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誠然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視和認可,並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這無可厚非。但要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必須選擇正確的途徑,靠“刷屏”或者“譁眾取寵”刷出的存在感就如無木之火,很快就會消亡,即使暫時得到也是表面光鮮而內里布滿了蝨子腐朽不堪華美貂裘,他會使你表面風光無限,而內心依舊空虛。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來的,只要心中有了生活,刷不刷都存在。

然而,互聯網時代,有人為了刷存在感,無視網絡文明,因渴望得到別人重視而發表許多沒有經過思想加工的評論。有人為了刷存在感,在網絡上對別人進行言語攻擊,即使面對別人批評也不屑一顧,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讓別人關注自己來獲得虛假的存在感。若是發展下去,社會將會變成虛擬社會,人們將走不出網絡的牢籠。

在網絡上通過各種“刷”來找存在感,娛樂至死用在這類人身上更為合適,為娛樂自己而死,為娛樂他人而死,實質上是對自我的不自信,是內心的空虛,是生活的迷茫。然而真正的存在感,從來都是在生活中奮鬥出的。實際上,生活需要以實際行動為支撐,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現實生活中踏實肯幹,不斷付出的人,離不開在生活中做好本職工作的,真心奉獻的人。怎樣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只有把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人放在心上,以永不滿足的態度去對待學習,不斷用知識充實豐富自己,用知識的力量抵禦精神空虛。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識,腳踏實地、拼搏進取,做一位奉獻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者。

放下手機,從虛幻的世界走出來。不要為了獲得所謂的存在感,丟掉真正的生活。只要心中有生活,心中有他人,就一定能使自己成為別人心中“山”一樣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