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留守老人都去世了農村會怎樣?

鴨一嘴


這個問題問的太實際,現在農村留守的都是50歲以上的,6至70歲的老人偏多,有些比較年輕一點的不是沒有能力,就是家庭情況特殊,有的因病情不得以留守農村,還有的是殘廢人員,他們沒辦法才在家種地,而有能力的不是經商就是務工,反正要比在家種地強的多!如果年齡大的過幾年相續離世,那農村是什麼景象?

農村10戶人家就得少一半以上,甚至更多,那麼農村耕地怎麼辦?一般解決辦法是送給留守農民承包耕種,當然偏遠的田地不得不荒蕪了,漸漸的耕地越來越少,農村將變成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問題!那中國真的是要靠進口糧食來生存了


成長的搖錢樹


前幾天我和當地農民正談著這件事,他們說;現在50歲以下的農民都種不來地了,更不說背誦24個節氣了。地都這樣荒起,或者全部搞成溼地公園。這裡的土質肥的很(我插了一句:黑土地)農民又說:我們這一代就這樣了,下一代咱辦哦。當時在場的有七八人都是他們自己人,就我個人是外地人聽著他們的議論。我又插一句,買進口糧呀,他們一口同聲回我:錢呢?要錢來買呀。我無語。


6920401629


我們的村子拆遷了,住上了樓房,有錢有房應該高興,可我卻怎麼的心情呢!我們這代人碰見笑一笑打打招呼啦啦家常,原先我們是一個村的,可下一代呢?誰都不認識,沒有了鄉土人情,我跟我兒子介紹這個人是咱村的,你說他怎麼說,關我屁事管他那的,哎


用戶5456802716


這個說不好,看國家政策,畢竟現在國家對於農村還是有很多好的政策的,但是我有些悲觀,我是八零尾,在城裡買了房,我們的孩子輩對於老家是沒有多少感情的,我們這輩對於農村還有一些感情,但是現在也是越來越沒有兒時回憶裡的那種感覺,對於回去也就越來越無所謂了,再過30年,我們的父輩不在的時候,或許那塊地方就只有清明節才會回去的多一些吧。


求人不如求己6913


大地主、大資本家拍手叫好!


Lgl1993


再過幾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依然還會有一批老人,70後去世了,還有80後的老人,放心吧,不會成為一個空的村子的,當一批老人去世後,還會有另一批老人,歲數大了,幹不了活了,工廠不要了,哪些農村的人改怎麼辦,只能重回故里的,相信我最少百分之60以上的人還會回來。

你沒有養老金你在城市裡怎麼生存,回到農村好歹有兩畝薄地耕種,生存無憂。都說農村現在荒地很多,但是我們村是沒有荒地的,我們周邊的村子也是沒有的,出去的人也會委託別人把地種了,現在機器化,種地沒有以前累,如果種不用怎麼搭理的農作物更輕鬆。

我們那裡現在很多人就種一季作物,玉米或者小麥,也有種果樹的。在外打工也沒有人放棄土地,以為他們都知道,遲早是要回來的。

就算將來,大多不會種地的80後,90後工廠不要了,回到農村依然可以種地,我們要明白的是就算80.90中大多數人不會種地,可以科技在發展,社會在發展,你不會種,機器會鍾,鎮政府那麼多的農業幹部也會教你中。

在農村,大量人口,背井離鄉不是自己原因離開的,是因為在農村掙不到錢,那麼將來你要回來不回來,也不是按照你的意願的,生活會逼的你不得不回來。

其實,這幾年以為有不少年輕人回鄉創業了,或養殖養豬牛羊,或種植藥材,蔬菜,果樹,城市也不是那麼好歹的。

放心吧,會有一批一批的留守老人不斷出現的,如果你混不好,老無所依的時候,你也是會回來的。


四格


再過幾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農村將會怎麼樣?太讓人期待!


農村,作為我國幾千延續下來的社會形態,承載著無限中華兒女的親情、鄉愁與回憶。但是,隨著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特別是城市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人口的吸引,農村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量土地荒廢、大量房屋遺棄,大量人口遷往城市,只留下大批老弱病殘人口留守農村,於是有人不禁疑問:再過幾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農村將會怎麼樣?


是的,從農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看,改革開放改變了幾千年來的農業生產關係,農民的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城鄉之間的界限已開始變得模糊,農業不僅僅要解決溫飽問題,還要開始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等等。


其實,這一切都預示著農村已經進入特別的轉型期,未來的農村,不會因為人口的老齡化、老屋的倒塌、土地的荒蕪而停滯改變,只會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並呈現以下四大新特徵。



一、 未來農村不會消失,只會更高效

農作物是人類食物的最主要來源,作為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如果沒有農村生產的各種食物,而全靠進口糧食是不現實的。中國有這麼多土地,必須要發揮他的作用,土地種莊家這個根本不能丟,農村的存在是種地的最好方式。


同時,農作物除了解決廣大農民的溫飽問題,也是食品加工、城市服務業(如餐飲業)的重要原料供給。雖然國家也在進口糧食,能自己生產豈不是更方便。雖然我國耕地有很多在山區,耕種也十分困難,但很多地方已經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且適合山區和丘陵地區的耕種條件的小微型農耕機已陸續問世,將極大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


另一方面,國家正在大力推廣農村居住集約化建設,通過搬遷補償等方式,讓居住大山深處的農民搬到山下,讓分散的農民居住儘量集中在一起,並配以公共活動中心、生活超市、安裝自來水和天然氣,家禽集中飼養,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產效率,擁有健康的身心。因此,無論從國情還當前發展趨勢來看,農村要消失是不可能的,只會越來越高效,越來越具有活力。


二、 未來農村外出打工減少,家門口可以就業

在農村,一家幾代人、全村人外出打工的現象十分普遍,但在未來,這一現象將會出現很大的變化。那就是農村外出打工的人數將逐漸減少,家門口也能就業掙錢。


由於城市的快速發展對勞動力有著巨大的需求,農村的很多富餘勞動力都選擇進城打工。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已經不適宜城市快速繁重的勞動狀態,他們將會逐漸地離開工作崗位回到家鄉(即所謂的返鄉潮);同時,一部分年輕人也會進入城市加入打工大軍,並形成循環,但受到70-90年代計劃生育的影響,進城的年輕人會減少很多。


當然,很多農民的新一代,他們已經不屑於進城打工,他們比父母有文化、有想法,他們藉助信息化的浪潮,開始在農村創業。有的做電商,把自己水果家禽買到全國各地,有的玩起了自媒體,拍視頻、搞直播,介紹農村獨特的生活和風景,一個個做得風生水起,不但解決了生活問題,對家鄉也起到了很大的宣傳作用。


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城市宜居環境的加強建設,很多中小企業被迫搬遷、解體甚至關閉;再加上不少鄉鎮發展地方經濟大力建設工業園區並推出巨大的招商政策,很多農民帶著技術和經驗回鄉創業,沒有技術農村也在政策的扶持下辦起了種植園、養殖場等等,讓農村足不出戶就解決了就業問題,還可以照顧父母和小孩, 在多種有利因素的影響下,農民外出打工的意願已經明顯降低,多人將告別外出打工的歷史。



三、 未來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城市向農村流動

城市的魅力就在於有便捷的交通、豐富的資源和眾多的商業機會,這在以前農村是不敢想的,如今農村的這一切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進步。


在很多人印象中,農村就是偏遠落後的代名詞。隨著鄉村公路的普及,極大拉近了城市和農村的距離,豪華小車從繁華的都市直接從開到美麗的鄉村。以前農民趕集靠雙腳要走一整天,如今出門坐車半天就能回來,很多農民收稻穀、麥子也直接用大貨車、麵包車、摩托車運輸,既方便又高效 。


交通條件的改善讓農村修磚房成為現實,很多農民紛紛推掉以前的土牆房子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樓,裝上漂亮的窗簾,室內外貼上地磚,設計獨立衛生間,還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農民的居住條件並不比城裡人差。


除了硬件的改善,農村的精神生活也有了改變,很多地方建起了公共活動中心,圖書館、電腦室、培訓室一應俱全,還有寬大的籃球場和豐富的健身器材。很多地方還藉此機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吸引了大量的城裡人到農村休閒度假消費。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農村是有偏見的,如今農村生活方式和體驗與城市的差別越來越小,大量的城裡人流向農村,農民成為很多人羨慕的一種身份。



四、未來國家會持續扶持,讓農民奔小康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農村的扶持一直沒停過,從最初的停止交公糧並享受農業補貼到村村通電、通廣播衛星電視,到後來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到如今的一對一精準扶貧、鄉村水泥路到戶、村村通監控、打造鄉村互聯網商城等等,給了農民很多實實在在的扶持。


國家對農村的扶持,一方面是讓全國各地區農民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鄉村的振興發揮對城市的反哺作用。


農村豐富的資源不但解決了近8億農民的溫飽問題,也為城市發展中出現的環境汙染、心理壓力過大,人際關係冷漠等各種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很好的出路。目前,農村短期度假房在很多地方開始流行,城裡人三五成群結對到農村住上三兩個月,享受寧靜清新的居住環境、吃綠色無汙染蔬菜,陌生人之間相互交流融入等等,實現了對城市的反哺,也給農民帶來很多創收的機會。


因此,國家對農村的扶持將是長期普遍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只有農村發展了,才是真的發展,只有農民小康了才是真正的小康。當然,目前有部分地區出現了農村不讓養豬,房前屋後必須栽花,強行推行沖水馬桶,不安考慮農村環境和農民生活的教條主義行為,但我相信這肯定不是扶持的本質。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城市裡人看不起農村人,城市入戶難;如今風水輪流轉,農村限制戶口遷入,很多農村女孩不再把外出打工作為唯一出路, 農村男性的婚姻問題也有望得到一定改善。雖然農村在人口、房屋、土地使用等方面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但這更像一次新陳代謝,因為很多新生活正在出現、新觀念正在形成,農村小康將不會遙遠, 讓我們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如果大家覺得我說的在理,請為我點個贊;或加我關注瞭解更多創業投資經驗,謝謝!


城市說客


農村將荒無人煙。


手機用戶6871372754


講的好像人會斷代一樣!農民老了都會回來農村的。落葉歸根。


手機用戶6258151361


然而我們可能就成了留守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