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是忘恩負義且不讀書的包衣奴才?別再被《雍正王朝》誤導了

年羹堯,是清朝歷史中的一個傳奇人物。他出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死於雍正三年(1725年)。


年羹堯是忘恩負義且不讀書的包衣奴才?別再被《雍正王朝》誤導了

這一年,他47歲,提重兵於西北,挫敗試圖自立的青海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先後被加封為撫遠大將軍、太保、一等公、川陝總督。

恩寵無以復加,仕途達到巔峰。

不過,命運之輪迅速逆轉,榮華富貴瞬間灰飛煙滅。

雍正三年四月十八日,年羹堯被免去川陝總督,改任杭州將軍。十月一日,正在看守城門值夜班的年羹堯被鎖拿抄家,十一月五日,被押解進京關入刑部大牢。

僅僅一個月後,年羹堯就被賜自盡,一生傳奇戛然而止。

雍正為什麼在即位之初要殺年羹堯?


年羹堯是忘恩負義且不讀書的包衣奴才?別再被《雍正王朝》誤導了

在二月河先生所著的《雍正王朝》中,以及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中,年羹堯的身份,是雍正潛邸時的包衣奴才,算是世代家奴。

後來,因得到雍正器重,開始飛黃騰達。

所以,年羹堯被殺,最大的原因是忘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辜負了雍正的厚遇。

那麼,年羹堯究竟是不是雍正的家奴?他辜負了雍正的恩寵嗎?

一、 年羹堯是不是雍正的家奴?

年羹堯祖籍安徽懷遠,明朝後期遷居遼東廣寧,明清鼎革之際,年羹堯的曾祖父年有升一家,被清軍裹挾入旗,隸於漢軍鑲白旗下。

順治十二年(1655年),年羹堯的祖父年仲隆,考中進士,開始了年家的仕途之路。

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官至工部左侍郎、湖廣巡撫,署理湖廣總督。

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官至左都御史,以內務府總管身份出任淮安關監督和景德鎮御窯廠監督。

此外,年羹堯的妹妹,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右,由康熙親自指婚給時為雍親王的四阿哥胤禛,其時大約十四五歲左右。

年羹堯的妹妹為何會嫁給雍親王?

這是因為,在康熙四十八年,大封皇子,原本只是貝勒的四阿哥胤禛被晉封為雍親王。

從貝勒到親王,不僅意味著爵位的提升,相應的待遇也一併得以提升。

因此,年羹堯所屬的漢軍鑲白旗,原本隸屬於肅親王府的庶支——貝勒延壽。延壽,即大學士明珠的女婿。

現在,隨著所在的旗分佐領,被相應劃撥到雍親王屬下。年氏家族,從此與雍親王形成主屬關係。

然而,旗分佐領≠包衣家奴。

我們知道,清朝八旗包括有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中,鑲黃、正黃、正白屬於上三旗,由皇帝本人親自統領。

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則被稱之為“下五旗”,由諸王、貝勒、貝子分領。

然而,八旗除了“旗分佐領”外,又將隸屬於皇帝和宗室王公的私屬家奴編為包衣,由包衣佐領、管領統轄。

包衣籍按旗色一分為八,無滿洲、蒙古、漢軍的區分。

其中,屬於皇帝的上三旗包衣由內務府管領,稱為“內三旗”。下五旗的包衣分屬下五旗的王公貴族。

清昭槤《嘯亭雜錄·漢軍初制》:“雍正中,定上三旗每旗佐領四十,下五旗每旗佐領三十,其不足者,撥內務府包衣隸焉,其制始定。”

八旗從建立的時候起,就可以被視為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私屬物品”。其中,“外八旗”為旗主之兵弁,“內八旗”為旗主之家臣,一內一外,都是要為旗主出力的。

正身旗人,被稱為“屬人”,專門服務旗主的,被稱為“包衣”。


年羹堯是忘恩負義且不讀書的包衣奴才?別再被《雍正王朝》誤導了

入關之前,八旗各旗的政治、經濟基本都由旗主決定,與其屬人之間形成了“施養”與“被養”的關係。作為“施養人”,旗主決定屬人的政治身份和經濟待遇,並且有恩養的義務。

作為“被養人”,屬人有服從旗主、為旗主效力等義務。

這種關係之中,旗主被屬人稱呼為“主子”,屬人面對自己的旗主要自稱“奴才”。

所以,隨著被封為雍親王,雍正成為鑲白旗的入八分王公之一,年羹堯一家便成為其屬人。

不過在滿清入關之後,出於強化皇權,弱化宗室的考慮,“外八旗”對於旗主的義務愈發減弱,屬人儘管對本管王公仍然有一定的義務,如政治上的親近、經濟上的幫襯,以及稱呼上體現尊卑關係等。

但屬人在法律上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的身份,王公不能對其在政治、經濟、人身自由上予取予奪。

所以,年羹堯可以說是雍正的屬人,但並非家奴。

二、年羹堯的飛黃騰達是因為雍正嗎?

年羹堯,字亮工,“亮工”出自《舜典》,“欽哉,惟時亮天工”,意即“輔佐天子以立天下之功”

年羹堯出生的時候,滿清已經入主中原36年,吳三桂等人發動“三藩之亂”已接近尾聲。

年羹堯先後娶過兩位妻子,第一任是康熙年間紅得發紫的權臣明珠的孫女,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女兒,葉赫那拉氏。

可惜葉赫那拉小姐紅顏命薄,入門不到幾年即病逝,明珠再次做媒,將自己夫人孃家——英親王阿濟格的宗室女,覺羅氏嫁給年羹堯做繼妻。

明珠能將孫女嫁給漢人年羹堯,還是看中了小夥子的才氣:年羹堯20歲出頭,即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舉;第二年,以舉人身份會試中第,考卷被列入前十,進呈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在選拔翰林院庶吉士的時候,破格將其列入其中。

得到聖眷自然與眾不同,入仕之後的年羹堯,仕途之路順風順水。他21歲入翰林院,26歲就以翰林院檢討的身份,作為欽差,擔任四川鄉試主考官。


年羹堯是忘恩負義且不讀書的包衣奴才?別再被《雍正王朝》誤導了

30歲不到,年羹堯就升任正三品的內閣學士,並加禮部侍郎頭銜。不久,即放外任為四川巡撫。

要想知道年羹堯提拔速度有多快,看看跟他同榜中進士的張廷玉,直到7年之後,才熬到內閣學士,禮部侍郎。

至於同榜中舉的鄂爾泰,一直熬到康熙六十年,快42歲的時候,才僅僅是個內務府員外郎。

這一年,42歲的年羹堯已經再次被康熙從四川總督擢升為川陝總督。

此時的年羹堯,業已成為康熙朝中最年輕、最重要、最受皇帝信任的封疆大吏。

年羹堯在仕途上一路高歌凱進的時候,未來的雍正皇帝仍然只不過是雍親王而已。

群臣心目中,最有可能接任皇位的,是雍正的同母弟弟,皇十四子胤禵。

所以,年羹堯30歲不到,就被康熙當做“社稷之臣”來精心栽培,他的一路提升顯然是來自康熙的看重和賞識,與雍親王胤禛沒有一絲一毫關係。

說年羹堯忘恩負義,背叛主子的指控,就根本站不住腳。

三、雍正究竟為何要殺自己的大舅子年羹堯

年羹堯少年得志,既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他的同年舉人鄂爾泰一直到雍正即位時,仍然沉淪下僚,鬱郁之中寫詩感慨,“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即可知”。

此時的年羹堯已經做到了總督。

張廷玉,與他同年中進士,但要年長八歲,直到雍正初年,年近半百,才任戶部尚書。

相比而言,年羹堯不僅仕途得意,妻子孃家還是康熙前期重臣明珠家族。

如何不能趾高氣揚?

然而,少年得志有時候並不是好事,因為人得意的太早,路走得太順,獲取的太容易,做事便容易想當然,脫離實際。

而且,少年時代及受人追捧,阿諛聲一片,雖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關注,但更容易養成年少輕狂、目中無人等壞習慣,影響日後發展。

比如年羹堯雖然曾經不遺餘力的推薦鄂爾泰,但在後者眼中,對年羹堯的評價是“行事肆無忌憚,早晚要出問題”。

如果年羹堯一直都是文臣也罷,行事張揚倒也不會引起君主忌憚,然而,他的人生經歷極其豐富,翰林出身、出將入相,可以說是才兼文武。


年羹堯是忘恩負義且不讀書的包衣奴才?別再被《雍正王朝》誤導了

古往今來,這樣的人,最讓皇帝忌怕。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年羹堯的妹妹年遐齡,是雍正最寵愛的年貴妃。

年貴妃嫁入雍親王府後,十年時間生育了三子一女,但大多夭折。到雍正三年時,僅僅存活一子,是為福惠,時年5歲。

此時,雍正共有皇子四人,都是庶出。其中,長子弘時為齊妃李氏所生,不受雍正寵愛。雍正四年被開除宗籍,廢為庶人,一年後,年僅24歲的弘時就鬱鬱而終。

弘時之下,有皇子弘曆、弘晝,未來的乾隆皇帝,生母為鈕鈷祿氏,滿洲旗人。弘晝,生母為耿氏,鑲白旗包衣辛者庫人之女。

與15歲的弘曆相比,福惠深受雍正喜愛,一直被其帶在身邊培養,以至於來訪的朝鮮使臣將其視為未來的儲君。

雍正和年羹堯同年,在古代,誰也不知道誰能活得更久。雍正三年的時候,皇帝本人並不會預料到福惠會在三年後夭折。

或許是為了兒子接班時,不受這個強勢舅舅的影響,或許是為了將來不給年羹堯東山再起的機會。

雍正都只有殺死年羹堯一條路可走: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領侍衛內大臣馬爾賽、步軍統領阿齊圖來到刑部大牢,向46歲的年羹堯宣佈死刑決定。

年羹堯是忘恩負義且不讀書的包衣奴才?別再被《雍正王朝》誤導了

算起來,

從位極人臣到身死名裂,不過一年。

從被抓到被殺,不過一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