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客家人生活的地方

紫金縣位於廣東省東中部,河源市東南部、東江中游東岸。東接五華縣,西與博羅縣隔東江相望,西南與惠州市惠城區相接,南與惠東縣相鄰,東南與陸河、海豐縣毗鄰,西北與河源市源城區相鄰,北界河源市東源縣。地理座標:東經114°40′~115°30′,北緯23°10′~23°45′。全縣境域東西長88.6公里、南北寬64公里,總面積3635.13平方公里。人口85.8萬。縣人民政府駐地紫城鎮,距省會廣州市270公里、深圳市223公里、河源市68公里。秦漢後,中原漢族漸次南遷,與當地少數民族融合.宋至明代成為漢族之一的客家人聚居地。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客家人生活的地方

(南嶺)重巒疊嶂


紫金建縣前,分屬長樂、歸善兩縣地。明朝嘉靖年間,兩縣農民、礦工起義不斷,範圍延及興寧、程鄉(梅縣)、揭陽、河源、龍川、博羅,及海豐、東莞,均以歸善縣古名、寬得都和長樂縣琴江都為大本營。其中歸善青溪磜頭山礦工起義持續20多年。省、州府數次派兵征剿,因幅員廣、山瀝多、易聚散,而未見顯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兩廣都御史吳桂芳派重兵第五次征剿,鎮壓起義。為保安靖,明隆慶三年(1569))朝廷批准割劃歸善縣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寬得都(柏埔河、義容河流域),長樂縣琴江都(琴江上游流域)設立永安縣,取永遠安定之意。以古名都烏石約安民鎮(今紫城鎮)為縣治,建築縣城。因縣名與福建省延平府永安縣相同,且其建縣於明景泰三年(1452年),早117年設縣,民國3年(1914年),中央政府批准廣東永安縣改名為紫金縣(因縣城有紫金山而得名)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客家人生活的地方

紫金縣白溪水庫


紫金地域,春秋時屬百越地,戰國屬楚,秦代起屬南海郡博羅、龍川兩縣地,隋唐為歸善、興寧兩縣地,宋元為歸善、長樂兩縣地。明隆慶三年(1569年)置永安縣,屬惠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3年改永安縣為紫金縣,屬潮循道,民國15年隸屬東江各屬行政公署,民國26年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38年(1949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9年5月紫金縣解放,隸屬於東江專區。1952年改屬粵東行政區,1956年隸屬惠陽專區,1959年改屬汕頭專區,1963年復屬惠陽地區,1988年改屬河源市。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客家人生活的地方

武頓山日出


2004年,紫金縣村民委員會調整,撤併28個村委會。至年底,全縣設20個鎮,村民委員會273個24個居委會。2005年,全縣村民委員會進行第三次換屆選舉,至2005年11月完成,增設附城居委會。2006年,經批准改名的有7個村(烏石上澄村、南崗村,水墩段布村,南嶺鎮彩頭村,藍塘博雅村,義容西平村、龍騰村)。2008年,增設瓦溪社區居委會。2009年7月,經省民政廳批准,紫城鎮、附城鎮、烏石鎮合併設立紫城鎮。2013年,增設蘇區社區居委會。2014年5月20日,河源市江東新區掛牌成立,古竹鎮、臨江鎮劃歸該區功能區。2016年,全縣設18個鎮、273個村委會、27個社區居委會、4410個村民小組和109個居民小組(含江東新區古竹鎮、臨江鎮)。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客家人生活的地方

2018年全縣戶籍總人口858010人,其中農業人口663570人,佔全縣戶籍總人口的77%,非農業人口194440人,佔23%。全縣農村勞動力總資源近40萬人。2018年,全縣16個鎮中,紫城鎮170235人,龍窩鎮85696人,5萬至7萬人的有藍塘、義容2個鎮,4萬至5萬人的有中壩、黃塘2個鎮,3萬至4萬人的有敬梓、瓦溪、九和、柏埔4個鎮,2萬至3萬人的有水墩、蘇區、鳳安、上義4個鎮,不足2萬人的有南嶺、好義2個鎮。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客家人生活的地方

柏浦鎮魚譚


【礦泉資源】

九和溫泉分佈在紫金縣南部九和鎮熱水、幸福兩村,古稱“上下湯”。兩處溫泉成群狀出露,距九和圩11公里。其中熱水溫泉,面積0.06平方公里,在河邊有3個較大的泉眼。熱泉流量為每日1198噸,溫度60℃~80℃,最高86℃。溫泉水的外觀無色、透明。1987年,廣東省地質礦產局測試研究中心、中山醫科大學儀器分析中心等單位對水質測試結果,按礦泉水分類屬硅酸礦泉水,化學類型屬重碳酸鉀鈉鈣鎂型淡水。水中二氧化硅含量達每升100毫克以上。幸福溫泉在熱水溫泉以西1公里幸福村的蔣口塘窪地,稱“下湯”。日流量1000噸,水溫81℃~83℃,最高85℃(參見《旅遊資源》 ·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客家人生活的地方

柏浦鎮魚譚


敬梓溫泉位於敬梓圩下游的河灘中,有泉眼10多個,日流量200~300噸,水溫80℃以上,有當地人擔水洗浴。

義容溫泉位於義容鎮北部汀村中田自然村熱湯子,《永安縣誌》井泉,有記“湯坑溫泉在寬得”即此,距義容圩15公里。該溫泉處在小瀝邊,石底,常年噴泉不息,日流量700~800噸,溫度80℃以上(參見旅遊資源·汀村生態景區)。

上義捲蓬溫泉位於上義鎮東南5公里的捲蓬村高崗自然村,觀音堂下側高崗橋下河中,溫度40℃。

水墩碳酸汽礦泉位於水墩圩東南2公里的石街子村。泉水在方圓216平方米範圍的砂土、礫石中成泉群湧出,並冒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泉水具微酸味,遊離二氧化碳含量每升1143.82毫克,pH值6.2,水溫23℃,屬重碳酸鈣鎂鈉型碳酸汽水;泉流量每日19噸,是一珍貴優質的天然礦泉水。


【水力資源】

紫金縣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1.57萬千瓦(含東江干流8.19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0.83萬千瓦,年發電可達5.5億千瓦時,每平方公里電能蘊藏量為151.7千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東江水系(包括東江干流)可開發利用水力資源為18.34萬千瓦,韓江水系可開發利用水力資源為2.49萬千瓦。至2016年底,全縣建成100千瓦以上水電站155座,總裝機容量11.22萬千瓦(含東江風光電站);全縣小水電發電能力2.6億千瓦時(不含東江干流電站發電量)。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客家人生活的地方

紫金縣白溪水庫


【土地資源】

1949年全縣實有耕地面積45.19萬畝(約合3.013萬公頃)。1994年紫金縣國土局土地詳查統計,全縣土地面積3621.24平方公里(36.21萬公頃)。2010年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統計,全縣土地面積3635.13平方公里(36.35萬公頃)。2016年全縣林地面積29.23萬公頃,佔全縣土地面積的80.41%;水域面積7768公頃,耕地3.25萬公頃,園地10272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253公頃,交通用地3301公頃,未利用土地0.48萬公頃。2016年年末,全縣實有耕地總資源3.05萬公頃,其中水田2.69萬公頃。

【林木資源】

紫金縣林木以松、杉及白梨、赤梨、石斑木、荷樹、檫樹、香樟、山蒼樹和竹為主。常見的有73科233種(1988年統計)。2016年,全縣林業用地總面積26.1萬公頃(不含東江林場和下石林場),其中有林地面積24.5萬公頃,林木年總生長量67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量1509.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5.6%,林木綠化率76.3%,林地綠化率94%,當年造林0.65萬公頃。此外,有省級白溪自然保護區,面積為5755.5公頃。


【礦產資源】

紫金縣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鐵礦、鎢、錫、石灰石等礦,早在明朝時就已開採利用。 縣國土資源局2016年上報的統計數據,全縣22種礦種,主要礦點(礦區)60多處,其中有工業開採價值的礦產52種,優勢礦種為鐵、鎢、錫、瓷土。

鐵礦主要分佈在義容寶山嶂、黃塘大林輋和義容官田等地。寶山磁鐵礦,規模屬中型,紫金縣城有公路直通寶山礦區。全區分為寶山(即上窖)、下窖兩個礦段,鐵礦儲量8000萬餘噸。寶山礦段鐵礦儲量1700餘萬噸,全鐵含量35.47%~36%;2002年7月起,縣政府引進廣州天高公司對縣礦冶總公司實行整體租賃經營。年生產能力鐵礦石30萬噸,生鐵2萬噸。2004年下窖村引進河源天鷗公司開採,至2014年底累計完成投資3.67億元。2016年在產經營。

石灰岩主要產地有黃塘大林輋、古竹湯坑山、上義白水磜、義容寶山等地,計算儲量為4.2億噸。

瓷土分佈在縣境東部為多,儲量豐富。蘇區永光、黃布,中壩良莊,紫城新莊、黃花、榕林、士貴,水墩南山凹下,龍窩黃田,好義板子壩等地均有瓷土開採,或生產日用瓷,或向佛山、潮汕等地瓷廠出售原料。2016年全縣經批准開採的瓷土場8個。規模較大的有中壩華鵬高嶺土廠、蘇區黃布萬豐瓷土場。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客家人生活的地方

武頓山日出


【旅遊資源】

紫金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御臨門溫泉度假村、蘇區紅色旅遊景點、中壩孫中山祖籍紀念館及孫中山紀念堂、鄧纘先故居、黃塘激流回旋訓練基地、紫金觀、萬壽寺、南母寺、德先樓、桂山石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