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除非人在身體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得到滿足,否則不可能產生學習行為。

可以說安全感也是驅使孩子學習的一個主要動力之一,一旦安全感缺失,將會對孩子的各方面的發展都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

孩子怕生的這種表現其實也在間接地告訴父母:自己現在正處在一個缺失安全感的狀態。或許有些父母會覺得自己已經整日陪伴孩子,按道理來講,孩子不應該還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個疑惑,就要從安全感的來源講起。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安全感的來源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曾經說過依戀的生物功能就是生存,而心理功能就是獲得安全感。

在寶寶出生之後,對於生理與心理都會表現出明顯的需求傾向,生理上的需求就是有人照顧自己的衣食住行,而心理上的需求就是得到媽媽的愛。

因此,如果寶寶能夠從媽媽身上得到足夠的愛,他就會感覺到滿滿的安全感。

但生活當中,卻還是有一些小朋友沒有得到充足的安全感,而有些行為的出現也是孩子安全感缺失的信號。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缺失安全感的表現

一、不敢一個人睡覺

有些缺失安全感的小朋友並不敢一個人睡覺,非得讓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才能睡著。但就算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孩子睡得也不是特別安穩,經常會做噩夢或者在睡覺過程中哭鬧不止。

有些情況嚴重的孩子還必須得把房間的燈都打開才能睡著。

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會偷偷地回自己房間,但當孩子發現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情緒就會更加難以控制。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二、喜歡亂髮脾氣

孩子有時候之所以亂髮脾氣,除了想要引起家長注意之後,很有可能也是安全感缺失的一種表現。如果孩子的情緒經常陰晴不定,暴躁易怒,家長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非常情緒化的這個表現說明孩子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幹擾,而孩子並沒有具備這個能力去應對這些干擾,反而還會以亂髮脾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被家長不自覺忽視的情況下,安全感缺失的感覺就愈加強烈。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三、喜歡舔咬手指頭

幼兒時期的舔咬手指頭的這個行為其實是孩子探索這個陌生世界的一種方法,從咬手指頭這個行為當中,孩子能夠得到安慰。

但有一個關鍵節點,家長需要注意,如果孩子在過了2歲之後,仍然出現吃手的小動作的話,這就說明孩子在嬰兒時期時並沒有建立好安全感,尤其是在孩子情緒緊張的時候,咬手指的動作會出現得更加頻繁。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因此,如果家長注意到孩子有以上的幾個表現的話,還是要引起警惕,以防由於安全感過度缺失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那麼如果孩子不能得到家長及時的安撫,會出現哪些不良後果呢?

安全感缺失的危害

1、很難融入團體

團隊合作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而團隊合作也非常考驗孩子的交際能力,但缺失安全感的孩子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會暴露出缺陷,這類孩子在面對他人的看法時會顯得尤其焦慮,害怕自己的某些舉動會被團隊裡的其他人議論。

所以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有些孩子就會選擇獨來獨往,也就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體活動當中。在進入社會之後,如果無法融入集體,這對孩子的工作生活也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2、性格膽小懦弱

如果孩子缺失安全感,性格上就會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孩子總是不能夠勇敢地跨出嘗試的那一步,因為腦海中會有一個聲音不斷地告訴他:這些新事物是有危險的,千萬不要去碰。

如果家長不能夠及時地引導,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比較膽小懦弱,在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時,也不能勇敢發聲,那麼等到孩子上班的時候,也同樣容易被別人欺負。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重新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呢?

重新建立安全感的小技巧

  • 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

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產生安全感的前提,當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與父母相處,並且從相處的過程中能夠深切體會到被呵護的感覺,這就能夠讓孩子的安全感逐漸建立起來。

同時父母也不要吝嗇自己向孩子表達愛意的機會。尤其是一些親密的肢體接觸,比如說擁抱和撫摸就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依賴與親密感。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 讓孩子擁有盡情探索的權利

被家長過度管制的孩子,也很容易缺失安全感,因此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讓孩子擁有盡情探索的權利,但在這之前,也需要先做好防護工作,比如說將家中的尖銳物品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等等。

那麼在確保孩子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時候,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去摸索。在摸索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樂於跟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就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越來越強烈。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 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現如今,大多數父母會因為繁重的工作而忽略了與孩子的陪伴。但父母的作用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才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家長儘量不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玩手機,處理事情。

低質量的陪伴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感,還會讓孩子誤以為爸爸媽媽並不喜歡跟自己呆在一起,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在心中築起一座堅實的堡壘,拒絕父母的進入。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因此,安全感也並不是嘴上說說而已,我們還是要用實際的行動讓孩子感知到爸爸媽媽的愛,讓孩子能夠慢慢成長為一個陽光積極的好少年!楠哥為家長們和粉絲推薦2本童話故事書——《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與《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彙集了《灰姑娘》、《木偶奇遇記》、《醜小鴨》、《石頭湯》等經典帶有教育意義的童話,通過故事中的人物改正孩子的壞行為。《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讓孩子懂得分享、講衛生等好品質。

寶寶出現這3種行為,是安全感缺失的“信號”,家長們別大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