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给孩子金钱教育往往不只是为了钱。

懂钱和不懂钱的孩子,拥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虎妈


作者 | 栗言

来源 | 男孩派(洞见旗下账号)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

韩女士是名护士,投身一线抗疫。

丈夫也在外地工作,留10岁的孩子单独在家。

几天后,韩女士回家,本想好好陪陪孩子,却发现卡里的10万块钱不见了。

原来,孩子要上网课,她就把手机留在了家。

没想到,孩子竟偷偷看直播,还频繁给主播刷礼物。

仅三天,就刷了近10万,最多的一次5万多。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刷完妈妈的钱,孩子还沉浸其中,甚至打电话跟爸爸要钱,还跟爸爸发脾气。

那可是这几年家里全积蓄啊!

韩女士无法承受,病倒了。

孩子也意识到了严重性,非常内疚和后悔,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一个不懂钱的孩子,一次无意之举,却给家庭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近年来,孩子网游充值,重金打赏主播的新闻屡见不鲜,数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可当被问“钱从哪儿来时”,大部分孩子觉得是“从手机上来的”。

孩子没有金钱观念,不知道钱从哪儿来,不知道赚钱不容易,更不知道要如何花钱。

而孩子金钱观的匮乏,暴露的却是父母金钱观教育的缺失。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金钱观教育实质是一种品格教育。

好的金钱观,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保障。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父母是孩子金钱观教育的启蒙人

“我们家有多少钱?”

“我们家很穷吗?”

父母应该都被孩子问过这样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

4-6岁时,孩子开始进入金钱敏感期 ,对金钱产生最初的看法;

7-12岁时,进入财商确立期,金钱观开始形成。

孩子对金钱有好奇心,正是和孩子谈钱的大好时机。

可大多数父母却谈钱色变,千方百计地回避,甚至欺骗。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罗恩·利伯在《论溺爱》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卡登的父亲是名“财务规划师”。

一次,13岁的卡登登陆薪资调查网站,输入父亲的职业,算出了一个大致的年薪数。

这激起了卡登的好奇,为了验证数据的准确性,他就跑去向父亲确认。

可父亲却支支吾吾,本能的选择了回避。

很奇怪,身为财务规划师,父亲可以轻松地与任何陌生人谈论财务规划,讨论对金钱的期望和梦想。而当儿子希望和他谈一谈钱时,他却无法做到坦诚。

父母回避金钱问题,暴露的是更深层次的担忧。

很多父母过于重视物质条件,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不希望孩子因为钱而自卑,索性不谈钱。

更有父母,家里不差钱,却怕孩子被宠坏,不敢告诉孩子真实的经济情况。

父母心理上的担忧,却导致行动上更大的错误。

  1. 为孩子支付一切;
  2. 要什么都会同意;
  3. 直接给孩子钱;
  4. 不让孩子参与家庭的重大决策;
  5. 在孩子面前哭穷。

无论是炫富还是哭穷,都会养出心穷的孩子。

心穷的人到最后,眼里就只剩下钱,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

“股神”巴菲特6岁时就去卖可乐,还挨家挨户地销售零食和杂志。

成年后,对于3个孩子们,他更是大胆的谈钱。孩子们的零花钱很少,而且是通过给家里做杂务挣的。

小儿子彼得回忆说,兄弟姐妹们都不买名牌,只买耐穿的衣服。如果借了几块钱坐车到市区去,剩下的零钱也要带回来。

最好的金钱教育来自生活的细节。

父母则是孩子金钱教育里最重要的人。父母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谈钱就是谈价值,一个人的金钱观恰恰反映他的价值观。

父母要大胆和孩子谈钱,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谈,帮助孩子成为金钱的主人。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金钱观教育更是品格教育

《小狗钱钱》一中写道:

“金钱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坏。

只有当钱属于某一个人的时候,它才会对这个人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

父母大可把钱当作培养孩子价值观和个人品行的重要工具。

让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钱,使用钱。累积自己的精神存折。

1. 给孩子零用钱,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儿子五岁时,我每周给他20元零花钱,过年的压岁钱,他留下400,其它存入银行。

我专门给他准备了一个小钱包。他觉得自己像个富翁一样。

但是我规定以后玩具要自己买。

渐渐的,看到喜欢的玩具,他会等一等,等钱攒够了才去买。

一次,他怕再也买不到,就跟我借钱,之后再慢慢攒钱还我。

孩子通过自己存钱而获得喜欢的东西时,他会有极大的满足感。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付出了努力、等待和耐心。

合理使用好零花钱,可以帮助孩子克制浅层次欲望,学会耐心和等待,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与储蓄

分开来存钱,就是要让孩子懂得:有些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用来帮助别人,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需要时再用。

能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控能力好,成年后更容易获得尊重,更能处理好财务状况,也更能抵抗人生中的诸多诱惑。

2. 学习消费与储蓄,懂得取舍,学会思考。

小朋友们一起玩碰碰车,玩了两局,还是意犹未尽。

家长觉得30元钱十分钟,太烧钱了,可是却怎么也劝不住。孩子们闹着要继续。

这时小鹏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我有个建议,我们可以用30元去买一套大富翁,去花园玩,不仅省了钱,还可以带回家。”

小朋友们都拍手说好。

小鹏妈妈说,自从让孩子自己管钱后,可会算计了。

买东西会反复比较,还学会了讨价还价。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让孩子对钱有掌控感,他们才会知道如何花钱,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这些钱是我自己的。买了这个,就没法儿买那个。”

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如何花钱。

买东西时,考虑东西的实用性、价格、喜好程度,学会取舍。

不可能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教孩子学会区分“需要”和“想要”。

“需要”的东西让我们存活,“想要”的东西让我们过得更舒服。

孩子要懂得,首先是“需要”,然后才是“想要”。

学会分辨,才会选择。学会舍弃,才能收获真正想要的。

3. 引导孩子捐款,懂得关怀和慷慨。

去年,10岁男孩路子宽为救白血病的父亲,增肥30多斤,感动无数人。

而前不久,他又把1000元的压岁钱捐给了武汉,令人动容。

“孩子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我非常支持。”爸爸很自豪地说。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懂得感恩和慷慨的孩子,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

早一点和孩子谈捐献的事,因为从很小开始,孩子就可以从慷慨行为中体会到快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给孩子设立一个专门的捐款账户,定期捐款,即使是很少的部分。

让孩子知道有钱的快乐,不只是花钱,更是如何用钱去帮助别人。

能看见别人的难处,有同理心的孩子,不仅能掌控金钱,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4. 给孩子创造挣钱的机会,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前不久,霍启刚晒出了孩子们帮爸爸洗车的照片。两个小孩子在爸爸的带领下,快乐地劳动。

“妹妹小,奖励好吃的,哥哥就赚点小零用钱。

让他们知道买东西背后的代价和付出,不能说见到喜欢的就要。”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知道了金钱的重要性,懂得了怎么花钱,更要知道怎么赚钱。

让孩子明白挣钱不易,才更能了解金钱背后的意义。

告诉孩子,父母的钱不是他的。只有自己赚到的钱,才是自己的。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并给与适当的奖励。

孩子大一些后,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赚钱。

孩子体会了赚钱的辛苦,更知道父母付出的不易,更有责任感。

他们会学习合作、倾听、全力以赴、有始有终,这些优秀品质足以让孩子蜕变。

甚至成为孩子创业的早期萌芽,激发他们赚钱的本能,对未来有更清楚的规划。

护士妈妈一线抗疫,儿子豪掷10万打赏:不懂钱的孩子,长大心穷

《增广贤文》中写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节,用之有度。”

金钱,不是人生奋斗的目的,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挣钱的目的不是享乐,而是要借由财富去创造持久的幸福和满足。

财富是付出和奋斗的代名词。

金钱教育越早越好。通过金钱教育,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取舍,学会给予和慷慨,学会自立与自强。

引导孩子解决面对金钱的种种问题,帮孩子成为金钱的主人,培养一个“有钱”又幸福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