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箱養殖中蜂注意哪些問題?

superlw86


養蜜蜂的人大概都知道格子箱是什麼東西,一個作為傳統的養殖蜜蜂的蜂巢,或許在時間的流逝中,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樣子了,因為格子上養殖中蜂已經暴露了許多問題,今天我就給大家列舉一些問題。



一、格子箱存滿一格封蓋蜜,需要大蜜源來支撐


做滿格子箱4格,最上面一格滿封蓋蜜的話,就相當於意標框8張脾,並且這8張脾都有存5釐米的高封蓋蜜。意標8脾的群勢相當於很強的群勢了,並且這8張脾每一個脾都存有5釐米的封蓋蜜。可見難度還是蠻大的。



二、格子箱取蜜較徹底,需要大蜜源補充來支撐


一般意蜂標準箱8張脾可以搖5張脾的蜜,剩下2張脾上的蜜留給蜂群。然而格子箱取蜜是將最上一格端掉,甚至連粉一起割下,造成格子箱留給蜂群剩餘蜜量不足,影響蜂群后續發育和發展,以至於慢慢跨群或者飛逃。所以格子箱養蜂適合在大蜜源地區使用,在割蜜後蜜蜂能及時從外界採蜜補充,而不適合在小蜜源地區。



三、格子箱繁蜂快,需要大蜜源來支撐


格子箱養蜜蜂屬於土養,沒有剿礎,蜜蜂自行築巢,蜂巢隨著蜂群的增長而增大,蜂巢整體始終呈半球體,它遵循了蜜蜂繁殖的自然屬性。所以格子箱繁蜂遠比活框快。由於快速地繁蜂需要蜂群消耗更多的能量,造成蜂群貯蜜常常不足,往往只夠溫飽。這也就是一些養蜂的朋友用格子箱養蜂常年分蜂,有人反應一個春季分蜂好幾次,但是格子箱裡卻沒有蜜,連一格蜜都存不滿。


雖然我只列舉了這些,但是格子箱的問題還有很多,從養蜂人的角度來說,儘快改進技術,那是必要的。

醉美雪巖


中蜂格子箱怎麼養?有什麼新方法?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步、格箱分蜂可分為自然分蜂與人工分蜂。因格箱查臺查王不易操作,這裡建議大家儘可能讓格子箱自然分蜂,以利用招收的自然分蜂群發展快,造脾快,交尾易的生物學習性。

第二步,當春繁後蜂群群勢強大後會先出雄,在箱底門前可見到雄峰蓋,此時要注意查臺,發現工蜂已修建王臺後,使TP在格子箱或者土養桶箱的巢門前安裝多功能可組合王籠了。

第三步,多功能可組合王籠在分蜂前的主要任務是囚雄除雄。因為不囚雄除雄會在格子箱或者土養桶箱自然分蜂時因雄蜂太多在多功能可組合王籠內裝不下而發生麻煩。當王臺封蓋到出房的七天時間內,只要天氣晴朗,條件合適,分蜂遲早都會發生。

第四步,因格子箱或者土養桶箱的巢門前已安裝多功能可組合王籠了,只要看到漫天飛舞的峰團就可知分封已發生,此時可找到是那群格子箱或者土養桶箱發生了分蜂。等到分出的蜂已蜂擁而出盡時,並有不分出工蜂守了巢門,此時可將收王的多功能可組合王籠提走它處,讓漫天飛舞的蜂團在已有收王的多功能可組合王籠處結團。

第五步,結團後即可將新收分蜂團移至新址格子箱內了。也有收到王,但無王分蜂群在它處結團的現象。此時可收王的多功能可組合王籠提至它結團處收蜂。也有收到王,但無王分峰群卻返巢的現象。

第六步,將原格子箱搬遷它處,原址放一空格鄉,可將收到王的多功能可組合王籠放巢門前, 讓回蜂群自己進箱,提走老王做其它處理。在等待巢內王臺老熟後再人工分蜂,因為格子箱分蜂的關鍵是收捕老王,收捕到老王后其餘可靈活應用了。






鄉野搜行


 中華蜜蜂歸屬東方蜜蜂種。在我國曆經千百萬年的自然選擇,適應了多種氣候及不同的地理環境,它在中華大地繁延至今,人們習慣上稱其為土蜂。
  這是一群非常優良的中蜂群,從5月底分出繁殖到九月初已經爆桶,由此可以割蜜了。
  在我國生態環境已發生變化,許多古老物種相繼滅絕的今天。中蜂歷經上世紀七十年代流行的中蜂囊狀幼蟲病後,全國蜂群滅失大半。在今世紀初又經應激性爛子病和歐腐病的侵襲,中蜂大肚病與爬蜂病的危害。全國今天仍有許多地方有中蜂生存繁延的事實說明,中蜂具有超強的生命力,其因經自然選擇的適者生存力遠遠勝過外來的西方蜜蜂。
  桶底與蓋打開後的情況。
  中蜂人工土養的蜂桶有立式和橫式,一年割取一至二次蜂蜜,是真正的成熟花蜜。因其花蜜在巢內貯存時間久,蜜蜂採集的花蜜種類繁多,也稱為百花蜜,廣受消費者追捧。
  中蜂人工養殖也因受西方蜜蜂養殖方式的影響,在我國多年來也進行活框養殖,由於活框不適合中蜂生物學規律,無論怎樣改進活框蜂箱尺寸,總是限制了中蜂自然發展。並且因養蜂人逐利所至,很少生產自然成熟蜂蜜。
  中蜂人工土養的蜂桶橫式蜂桶的取蜜方式是當割蜜季節到來後,養蜂人採用毀巢殺雞取卵方式割取巢內大部巢脾,蜜脾下部的子脾因此而毀。
  中蜂人工土養的蜂桶立式蜂桶的取蜜方式是當割蜜季節到來後,養蜂人採用割取上部蜜脾的方法取蜜,蜜脾取出後破壞巢脾結構濾取蜂蜜。蜜脾下部的子脾因桶中有一十字橫樑承受,子脾不受損壞,中蜂因對巢脾有喜新厭舊習性,立式蜂桶因此割蜜方式不能有效割除老舊巢脾,因此也影響蜂群的發展。
  養蜂人在多年養蜂實踐中總結經驗,根據中蜂生物學規律,結合老式土養方式。創新發展了適合中蜂養殖格式蜂箱----------簡稱---====格子箱

眾禾人生


中蜂活框飼養是一種科技的進步,是精養的基礎,是機械化發展趨勢的前奏,活框更利於蜂群的管理、病蟲害的防治和靈活的調控,可以產多種蜂產品,可以取到單一蜜種,產量高。

生產前添加格子箱圈,箱圈中加淺框或巢蜜格、盒造脾;

泌蜜期貯蜂蜜,蜜滿其下再加新箱活框貯蜜,或者撤出格子蜜箱;

花期結束,未封蓋蜂蜜箱重返蜂巢上方,繼續釀蜜成熟;

如果貯蜜箱蜂蜜稠厚,就將蜜箱直接加到最上層;如果蜂蜜稀薄,就將蜜箱加到下邊第二層位置,達到獎勵詞喂促進中蜂繁殖的作用。


用戶104270827026


1、如何避免蜂群飛逃

中蜂有極強的戀子性,尤其是未封蓋子。故蜂群內有健康的未封蓋子,是蜂群不飛逃的訣竅。新收捕的蜂群要給子脾,新分群的蜂王出房後要補充子脾,人工分群提出的老王群內要有子脾。總而言之,只要巢內有健康的子,蜂群就不會飛逃了。

2、怎樣分蜂

人工分蜂的方法雖多,但筆者認為用“就地分蜂”法較好。做法:在被分群的一側放空蜂箱1個,將被分群的蜂王連脾帶蜂提入空箱內,提多少框蜂,由養蜂者的意願定,但至少要提1框未封蓋的子脾;原箱向另一側移動一個箱的距離,無王群內選1個較好王臺。如果本群內無王臺可割1個備用王臺垂直插在兩個框梁之間,再把兩蜂箱分別從相反方向旋轉45°,這樣兩箱蜂的蜂路就成90°角。外勤蜂回來,在原箱位置盤旋幾圈後分別進入兩箱。第三天開箱檢查,看無王群的蜂王是否出房,有無急造王臺,如有,則除掉;老王群的分蜂情緒是否解除,如沒解除一直還想增加群數,則待新王臺封蓋後,仿上法處理。如果不想再分蜂,可用強弱群換位,提走封蓋子脾,加入卵蟲脾等方法解除“分蜂熱”。

3、怎樣並群

合併蜂群的方法多種多樣。筆者經多年實踐,感到用“香水”或“風油精”直接合並較好:簡便、安全。

做法:將要合併的蜂群開箱揭去覆布一角,在隔板外灑幾滴香水或風油精,迅速蓋上覆布和箱蓋,悶上5~10分鐘,把無王群的巢脾提到有王群內即可。時間以天黑後最好。

4、蜂群的開箱檢查

對蜂群既不可長期不管,更不能盲目開箱檢查,每開箱一次,要有明確的目的,依據主要來源於上次檢查時發現的問題。對蜂群內部的情況,只憑記憶是不夠的,尤其是在蜂群較多,變化極大的分蜂期。簡單易行的辦法是把觀察到的情況用粉筆記錄在蜂箱上:檢查時間,王臺狀況,預計新王出房的時間,產卵時間等都是記錄的項目。根據上次記錄,就可確定下次檢查的時間和要解決的問題。

5、使用水泥巢礎機也能方便地製出好巢礎

筆者多年來使用的巢礎,基本上都是用水泥巢礎機自制的。願談點自己的心得,供有意於此的讀者參考。

首先,機具要好。製造機具必須做到:母礎好,水泥標號高,排氣淨,無氣孔,水泥保養期要夠足。其次,技巧要熟練。熟練技巧的形成,需多做、多總結。我認為其要點有三:一是用濃皂液塗抹巢礎機的兩頁,要全面,周到;二是蠟溫要適當,高了,生產的巢礎太薄不易從機上取下,低了,則巢礎片太厚房孔模糊;三是開機取礎的時間不能過早,應待巢礎冷卻到有一定韌性後,方可取之。

為了不影響生產速度,用3臺巢礎機輪換使用,2人配合操作較好。

制巢礎的蜂蠟要純淨,不能有雜質。

只要具備上述各條件,用水泥巢礎機可方便地製出厚薄適中、房孔清晰的巢礎。

三、中蜂分蜂習性的觀察及預防

長白山中蜂是我國寶貴的蜜蜂品種,由於長期處於野生和半野生狀態,它保持著強烈的分蜂能力,這種分蜂性能對於野生中蜂是有利於保存和延續種族,但對於人工飼養卻不利於管理,也不利於高產。

1、自然分蜂

分蜂前準備期:天氣晴暖,蜜粉豐富.蜂群繁殖較快,當達到6~7框蜂時,蜂群內便開始出現雄蜂房,雄蜂房多造在脾的下沿,蜂王在雄蜂房產下雄蜂卵,同時工蜂開始在脾下邊緣築造王臺,接著蜂王在王臺中產下卵,工蜂開始哺育,直至王臺成熟。這時蜂王產卵量急劇下降,腹部縮小,隨之工蜂出勤率也急劇下降,或很少出勤採集。此時若打開蜂箱檢查會發現很多工蜂聚集在邊脾和上框樑上,有的還互相連在一起。

發生分蜂:長自山巾蜂自然分蜂多發生在5月中旬~6月中旬,當王臺封蓋1~2天后,一般在晴暖天氣的上午9點至下午2點左右,便發生分蜂。首先有少數蜜蜂飛離蜂巢,在蜂場上空盤旋飛翔,不久,蜂王便隨同大量蜜蜂一擁而出,天空中立刻出現無數條飛行線,併發出較大的“嗡嗡”聲。幾分鐘後,蜂群就在蜂場附近的樹枝上或其它地方集結成一個蜂團,暫時停留。這時可用收集工具和準備好的蜂箱將蜂群收回,並進行必要的處理。若分蜂團不及時收回。當偵察蜂找到新居後就會第二次散團,在蜂場上空盤旋飛翔後,飛向新居。也有的分出群。在蜂場附近不做停留,在蜂場上空盤旋兩圈後,徑直飛向新居。

據飼養管理和觀察統計,桶養中蜂每原群一般可分2~5群,也有少數分7群的。有的一群可同時分出2個新分群,也有的新分群在分出後40天左右還會發生第二次分蜂。據統計,在一般情況下,桶養中蜂自然脾的王臺數(設為m)與自然脾的睥數(設為n)二者之間成等差關係,即:m=n-2(n>2),每一個自然脾只有一個王臺,且在自然脾的尖端位置。

2、自然分蜂產生的原因

內在因素:

(1)蜂巢空間窄小,工蜂向外擴建蜂房受到蜂巢(木桶、蜂箱、天然洞穴等)容積的限制,蜂王沒有產卵的空巢房,這樣就阻礙了蜂群的發展。

(2)蜂王經過一代產卵後,隨著蜂群發展,蜂王產卵力下降,巢內積累了大量的幼青年蜂,出現了哺育蜂過剩,眾多閒置的哺育蜂無事可做,便醞釀分蜂。

(3)遺傳性:中蜂王接受了世代小群分蜂的遺傳性,從而它奠定繼承了小群分蜂的習性。

外界條件:

氣候溫暖,有能夠滿足蜂群育蟲需要的蜜粉源,蜂群為發展和延續性種族而發生分蜂。

3、控制自然分蜂的措施

(1)換入新王:從4月下句開始有計劃地選擇採集力強、抗病力強,能維持較大群勢、分蜂性弱的中蜂群做種用群。並及時補壯,然後組織養王群開始移蟲育王,至5月中旬新王出房交尾後,及時地用新蜂王去替換上一年的老蜂王、因為新王產卵力強,能有效地控制分蜂熱,即使是已經發生分蜂熱的老王群,換入新王后,也能使大部分蜂群恢復正常採集生活,消除分蜂熱。

(2)人工分蜂:當蜂群已經產生了分蜂熱,可採取人工分蜂的辦法,把有分蜂情緒蜂群中的蜂王、1~2框幼蜂、一張老蛹脾和一張蜜粉脾提出,放入已準備好的蜂箱中,作為分出群,原群則選留一個較好的自然王臺或誘入新王,毀掉其餘王臺;也可把蜂王留在原群,給分出群介紹一個較好的自然王臺或新王。由於一群分為二群,蜂群群勢減弱,且新王產卵積極,分蜂熱即會消除。

(3)調換子脾:把強群中的封蓋子脾與弱群中的卵蟲脾相互調換,這樣既能抑制強群發生分蜂熱,又能使弱群迅速擴大群勢。

(4)定期檢查:定期對蜂群進行檢查,有計劃地及時毀掉自然王臺,除去雄蜂,並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人為假象分蜂:對有很高分蜂情緒的蜂群,可採取在巢門放一平板,然後把蜂一脾一脾地抖落在平板上,並促使工蜂起飛,注意不能傷蜂王,因蜂王腹部未完全收縮,不能起飛,工蜂找不到蜂王,會逐漸回巢。這種處理相當於一次自然分蜂,經處理後的蜂群會消除分蜂熱,恢復正常活動。

(6)注意選育:要從根本上解決中蜂的分蜂,必須從改良品種入手,從能維持大群、分蜂性弱及各種性能優良的蜂種中選育蜂王。


迷路的蝸牛


蜂飼養,中蜂土法飼養,中蜂飼養經驗。中蜂飼養管理技術雖然與西蜂飼養管理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中蜂有其特有生活習性,在飼養管理方法上,必須更適應中蜂的某些生活習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則會造成不應有的麻煩,甚至會造成損失。

  

1、中蜂放蜂場地的選擇

  

中蜂放蜂場地應選擇在遠離工廠、礦山、公路等僻靜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邊沿、避開人畜騷擾或振動干擾,蜂場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潔的水源。中蜂對大宗蜜源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但對蜜粉植物種類要求較多,蜜源花期連續,沒有太長的斷蜜期,由於中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斷,避免引發盜蜂,便於管理。

  

2、中蜂蜂群的擺放

  

由於中蜂馴養時間短,野性較強,定向能力較差,容易迷巢,因此擺放中蜂 就不能象擺放西蜂那樣成行、整齊而緊密、方向一致。擺放中蜂群,群間距離要遠些,前後交錯,巢門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間蜜蜂相互錯投,造成相互鬥殺。特別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間的距離,防止處女王投錯被殺。各箱體應用木樁墊起,防止螞蟻對中蜂群的侵擾,造成逃蜂。

  

3、防止異味接觸

  

中蜂嗅覺靈敏,對異味反應很敏感。飼養中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過的蜂箱。或選擇無異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塗上少量的蜂蠟,消除木質氣味,利於中蜂接受,防止飛逃。不用味重的藥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後,必須徹底消除異味後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儘量採用灼燒方法進行消毒,防止異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4、中蜂群管理

  

中蜂嗅覺靈敏,盜性較強,防止盜蜂是管理中蜂的一項主要工作,應隨時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門閘板上分兩排打6—8個小孔,孔徑5—5.5mm。在飼養過程中,根據群勢變化開放或堵塞小孔數。箱縫用塑料膠帶封嚴。

  

中蜂叩舊脾的習性是與其對巢蟲(蠟螟)抵禦能力差有關,飼養中蜂要勤造新脾更換舊脾,換出來的舊脾除保存少量採蜜期使用外,其餘應及時淘汰化蠟,防止蠟螟卵蟲帶入蜂群,加高箱底與巢脾下樑間的距離,至少要有40毫米的間距。或者採用活底蜂箱,以便隨時清除箱底上的蠟屑,以防蠟螟產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為蛹脾,蛹脾外邊是蟲脾,蟲脾外邊是卵蟲脾,卵蟲脾外邊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個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較大範圍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過分強調調脾,繁殖期內儘量減少開箱次數,以免擾亂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分蜂季節適當增加檢查次數。中蜂分蜂群出飛時間早,蜂王在王臺裡產卵後不等王臺封蓋,隨時都有可能出飛。發現蜂群怠工等分蜂預兆時,採取人工分蜂加於消除。蜜源開花前,多次毀臺維持強群群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為提高採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併蜂群或者調動外勤蜂組織強群採蜜。在採蜜期多造新脾。

  

5、中蜂越冬

  

為適應中蜂結團在巢脾下部、結團緊密這一生活習性。越冬蜂巢的佈置應是:中心部2—3脾上部有蜜下部空房的半蜜脾或者少半蜜脾,外邊各放一快張下部有少量空房的大蜜脾。因為中蜂為保持結團的緊密,往往要叩掉巢脾下部的大片巢脾。如果都是蜜房,蜜蜂在叩脾過程中就大量吃蜜,吃蜜太多,積糞過多,越冬後期下痢,將會造成嚴重損失。

  

總之中蜂群的管理,應以適應中蜂的生活習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春華農業


環境很重要!還要注意其他外來侵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