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安全感?

情感哨塔


其實就是我們需要的心靈上的慰籍和依靠。所謂的安全感,就是人處在社會生活中有穩定的,不害怕的感覺。

所謂的安全感是啥子呢?

第一,安全感是一種感覺,一種心理。是來自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外一方的感覺。是一種讓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對方的一種表現。

第二,是否能產生安全感,來自多方面的因素,有主觀和客觀。這裡我們就談談主觀方面。要讓對方產生安全感,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對方相信自己。讓對方相信自己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你必須在言談舉止方面能夠體現出來的。比如說話要算數,說得到做得到,做不到就不要亂承諾,經常說說心裡話,說說你的想法,經常問候和關心一下,無論生活多忙,都不要不理,經常給一些他(她)驚喜,不要再對其他異性太好了,言談和行動上都一樣,願意為你改掉不良習慣。

第三,物質上的安全感。如果想要真正的讓他(她)放心,你還必須有物質上的安全感,也就是說你必須讓他(她)感到生活所需不用發愁,不用擔心沒有錢的生活,這一條真的相當重要哦。

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女人需要安全感,男人同樣也需要安全感。



安全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精神層面

當一個人在情感方面從對方身上得不到足夠的安全感時,便會追求物質方面的安全感,來抵制精神情感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2,物質層面

當一個人追求物質方面的享受時,那麼他(她)的物質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安全感就會下降,那麼便通過在精神方面追求新的替代者,來滿足在物質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情感與物質的安全感很難讓一個人同時得到,而通過婚姻這種方式來提升安全感,便是大多數人最樂意的方式。

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焦慮,對某些事物過度擔心,缺乏自信,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關鍵時刻總是希望依靠別人,希望別人能夠幫助自己,理解自己。同時,內心深處對自己和別人又不夠信任,對生活周圍的人與事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有的人還會總覺得自己生病了,對死亡異常的害怕,常有以下表現:


1.開燈睡覺

2.睡覺習慣抱東西、或者蜷縮著睡

3.不相信愛情

4.吃很多或者不吃

5.念舊,抱臂,怕黑,莫名其妙的孤單

6.無法抗拒的恐懼感

7.喜歡有口袋的衣服

8.穿沒有口袋的衣服,不知道手往哪放

9.不愛說話或很愛說話

10.喜歡角落和窗戶

11.晚睡

12.心事放在心裡最溫柔的地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13.喜歡抱抱或者握手,此類肢體接觸

14.喜歡甜食

15.喜歡聽到對方一次一次的甜言蜜語,同時又懷疑。

16.喜歡聽歌,越悲傷卻越愛聽悲傷的歌。疑為有自虐傾向

17.總想到與死亡相關的東西



人有八個重要的安全感:

一、情感的安全感:1.和所愛的人在一起。父母離婚或戀人分手都會消減情感的安全感。2.和所愛的人彼此深愛。丈夫出軌或妻子出軌都會消減情感的安全感。

二、身體的安全感:1.不要得病。2.不要傷殘。

三、社會關係的安全感:1.不得罪人。2.不被人傷害。

四、法律的安全感:1.不犯法。2.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

五、收入的安全感:1.收入滿足基本生活。2.收入穩定。

六、福利的安全感: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

七、房子的安全感:在工作的城市,擁有自己的房子,心中才有歸宿感。

八、生活環境的安全感:1.生活環境裡,有超市、市場、商店、醫院、公安局、公交車站等生活的配套機構。2.生活環境乾淨整潔、空氣質量好。

有了這八個安全感,才能安心、踏實的生活。



有喜歡創業皮皮的朋友們,記得評論互動,點贊,關注哦!謝謝


創業皮皮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

在這個人情世故有些冷淡的時代,什麼是安全感,都說女生需要安全感,我覺得男女可能都需要安全感吧。

沒有安全感是大家現在常說的一句話,拿我自己為例,喜歡買房子,夢想在中國的所有城市都能有一套我的房子,不禁想起售樓處買房子的口號🙈🙈買房子錢不是沒了,只是換了一種陪在你身邊的方式,我一直覺得房子比男人踏實,有了房子就會有安全感,然後在北京努力掙錢,委屈了不敢辭職,貴的衣服包包也不去買,可是一年下來,發現錢沒攢多少,生活質量卻大大降低,房子也沒買上,我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真的有房子就有安全感了麼?



後來我慢慢的發現,安全感是需要自己給的,需要自己有一個好的心態,我不再把買房子作為必須的目標,而是給自己設定一個期限,不改變自己的生活質量,而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擁有奮鬥的目標,計劃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以後找一個適合宜居的城市,開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店。

努力工作,安全感就是買的起自己想買的東西,不是等你掙錢娶我,而是我也可以養的起你;

好好對待愛情,安全感就是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我知道你一直都在

。。。。。。。。。。。。

安全感不就是渴望穩定,渴望被愛嘛,自己努力,幸運之神就會降臨你身邊,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越努力越幸運zn


小時候,晚上睡覺時總喜歡睡在媽媽的旁邊,摟著媽媽的胳膊。

再長大一點,喜歡用被子把自己包的嚴嚴實實,一個人的時候緊緊靠著牆,那時候從心裡就會有安全感。

後來一張大床,哪怕有很多的空間,自己還會不自覺地靠著牆去睡。


在媽媽的旁邊覺得這世界上無論發生什麼,我都不會無助。

在牆的前面,緊靠的感覺讓人覺得很安心,那面牆是空間,是隱私。

無論媽媽的胳膊還是那面牆,帶來的是一種踏實的感覺。相對於媽媽的臂彎,牆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暗示,但是它滿足了一種需求,那就是安全感。


長大以後,收拾行囊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才覺得什麼是孤單,生活沒有安全感,工作沒有安全感,愛情沒有安全感。


無時無刻不在承受來自各個角度暴風雨般的捶打。

有太多的東西我們無法承受,無力承受的,不敢面對的,不願意直視的,可怕的情緒像漫天大雪一樣,雪花一瓣又一瓣的落在我們的頭上、肩上,臉頰上,嘴巴里,是甜的,是鹹的,是苦澀的。


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容易”。

小時候可以喊著媽媽,伸手要抱抱。後來長大了,呆呆的站在這裡,不知道想要喊什麼,想要伸出的手卻在褲兜裡緊緊的攥著,誰又能為我們帶來安全感呢。


想要物質的安全感,也想要精神上的安全感,什麼都想要,又覺得什麼都得不到。

安全感是一種滿足,可以來自於自己,也可以來自於索取。缺失會帶來焦慮,焦慮就想要安全感,第一選擇是尋找可以提供安全感的避風港,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自己又做了什麼?


我害怕……我做不到……我不知道怎麼辦……我覺得太難了,可是我好想要,焦躁的情緒滿滿填滿了心房,愈來愈焦慮,愈來愈患得患失。


安全感其實很簡單,就是餓了就要吃呀,困了就要睡呀,喜歡就要努力呀。

安全感不是無盡的索取,是自我充實的滿足。

首先要找點事情給自己做,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把時間用在簡單的事情上,去一點一滴的打磨自己的生活、工作和愛情。確立一個又一個準確的目標,去實現它,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作者:果然Angelo,戀愛和戰鬥都要勇往直前呀。


果然Angelo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李新蘭:

影視劇裡經常會出現的一幕,就是一個成年男子或者女子蜷縮在黑暗的角落裡,悲哀無助眼神空洞,甚至渾身發抖,其行為表現完全退行到一個兒童甚至嬰兒狀態。這便是一個人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當然這是藝術的表達方式,會放大我們內心的感受,不具有普適性。

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女性都會說自己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而當社會處於一種動盪變革時期的時候,社會學家也會說,我們整個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會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到底是什麼?安全感是一個人內心渴望穩定、安全的需要,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最重要的就是情感和物質兩個方面,還有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認為,社會關係方面的安全感對一個人的發展也很重要。

當一個人擁有穩定而且預期未來也很穩定的情感關係,那麼他就擁有了情感方面的安全感。而當一個人認為自己衣食無憂、也不會擔心會失去這種生活條件的時候,他就擁有了物質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個很個人化的東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對一個人來說,在一個城市有房住,孩子有學上就很滿足了,就覺得很好了。而對另外一個人來說,雖然自己目前衣食無憂、居有定所,但是自己買不起學區房,孩子上不到好的學校,依然整天愁眉不展。那麼前者雖然物質生活水平可能沒有後者那麼高,但是關於物質方面的安全感卻要高出很多。

所以,怎樣才能讓自己擁有較高的安全感呢?那就是制定一些合理化的目標併為之去努力,不過度地追求那些對於自己來說難以實現的目標。當一個個目標在自己的努力下實現,在一個個持續穩定的收穫面前,你的安全感,你的自信,你的追求更高目標的動力,會一併收穫。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安全感是什麼?”安全感就是“不害怕”,有一種被別人擁抱的感覺。

民間常說:找個個子高點的男孩子,個子高會有安全感,其實這是一種看表面的形容詞,大家都認為女人是水做的,溫柔而又細膩,被高個子男生寵著,一頭扎進他懷裡,她輕輕撫摸著你的頭髮,那時候你就會覺得這就是一種安全感。安全感分為多種,來看看你擁有哪方面的安全感:

1來自父母的安全感,都說父愛如山,在你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為你開闢了一條條道路,從童年到青年,從青年到成年,他們一直在你身邊,為你成長指點迷津,為你生命灑下陽光。

2來自伴侶的安全感:站在婚姻的殿堂,一個男人單漆跪地,對你說出,“我愛你,嫁給我好嗎,我會一輩子照顧你,疼愛你,讓我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安全感你們要嗎?當你的小手被他的大手緊緊握住,伴侶給你的安全感,你能感覺到原來世界是那麼美好,原來你已經離不開他。

3安全感來自於自己:人生路漫漫,只有自己努力,自己拼搏,安全感才會最強,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花言巧語,不要輕易把自己託付給別人,未來是你自己的,誰也不能替你去走完,如果一些世俗讓你覺得無法改變,唯一可改變的就是你的內心,你強大了,安全感也會越來越強。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在玩笑中親近,在親近時後退,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你進一步,我也進一步,你退一丈,我卻退出了你整個世界,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你自己,從現在開始,好好努力吧。


健康約


女人總把安全感掛在嘴邊,“你給不了我安全感,我們分手吧”也成為除了好人卡之外男生被拒絕的常見理由。

我做諮詢十多年,接手上萬的案例,發現不管是什麼問題,包括出軌、信任、夫妻溝通問題、抑鬱、焦慮、社交恐懼、親子問題等,最終都會指向安全感,那麼,這個讓男默女淚的安全感到底是什麼呢?


安全感就是一種人內心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包括確定感和可控感,是一個人內心的基礎結構部分。

嬰幼兒成長事情父母教養方式,包括成年後的創傷性事件都可能會使人感受到不安全。


怎樣才可以獲得安全感,獲得確定和可控感呢?

——當我們開始面對療愈自己,開始不再過多的向外尋求安全感,開始承認安全感的大部分來源於自己的內在系統,才是獲得安全感的開始。


那麼如何面對內心早年累積的恐懼,感受到安全呢?
1. 面對它接受它。反覆暗示自己,我要自己承擔這些恐懼和焦慮的感受,這是我的人生功課,我早晚都要做的,早些完成早些堅強,涅槃重生。

2.化恐懼為行動,當不安全感襲來的時候,不要被你頭腦控制,不要胡思亂想,找一些輕鬆愉快的事情去做,比如跑步跳舞,約朋友吃飯,看個電影等。

安全感聽起來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存在,但是每個人理解的安全感都是具體的、不同的。你要仔細的去尋找你不安全感的來源,而後一一去解決。


心之助盧悅



我是一碗毒雞湯


從概念來說,安全感是一個人內外的渴望穩定和安全的精神心理需求,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事時的有力/無力感。



我心目中的安全感是:上敬父母、下顧妻兒,做人做事講原則、有良心,不做虧心事,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不怕鬼敲門。


如果你有個一官半職,堅持原則、抵制腐敗,做到不貪不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完成好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踏實肯幹、奮力拼搏,你就會有安全感。

如果你在做生意,不坑蒙拐騙客戶和消費者,堅持質量第一、生意第二,以誠信為本、誠信待人、誠信經營為理念,有恆心有毅力,以實現共創雙贏為目標,你就會有安全感。


如果你平平淡淡,有為人誠懇、與世無爭的良好心態,團結友愛、矜矜業業、默默無聞,不做欺男霸女之事,有水一般的性格,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不欺負弱者、不舔靠強者,你就會有安全感。

我是正經的八哥,歡迎各位看官在評論區留下您寶貴的意見。


正經的八哥


關於安全感,作家張小嫻寫過一段話,正好可以作為這對夫妻情感問題的解答,也可給糾結於房子和物質的紅男綠女們提一記醒:

安全感來自哪裡?

有人說錢,有人說愛,有人說兩者皆是。男人的錢都是他自己的,只有他對你的好,才是他對你的情意,他對你的好才是你的,可是這些東西也是會變的。

安全感終歸來自你自己,只有自己的知識、智慧和夢想是別人拿不走的。可惜很多女孩子只向外求,從沒想過向自己求。

這倒讓我想起當下流行的一句:麵包我自己掙,你給愛情就好。有底氣說出這話的女孩子,想必已經懂得了安全感的要義。

無獨有偶,在家庭幽默大賽中有一個節目,被評委評論為簡短卻是最精彩的表演:

一對80後裸婚夫妻,用柔美的鋼管舞形式,將現實中的蝸居生活搬上了舞臺。在不足十平米的屋子裡,只有一張凳子,所以一家人吃飯也要輪流著,一家三口只能擠在一米五的床上。

夏天,女兒坐在桌前寫作業,爸爸爬上鋼管慢悠悠旋轉充當吊扇,風力不夠,媽媽爬上去增加一個扇葉;爸爸帶女兒在鋼管上坐旋轉木馬;媽媽繞著鋼管一邊旋轉,一邊哄女兒進入甜美夢鄉……

物質生活很艱苦,卻是其樂融融,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節目表演完,爸爸牽著媽媽的手,媽媽牽著女兒的手,表達了他們的積極心態:與其抱怨一輩子,不如努力奮鬥一輩子。電風扇會有的,洗衣機會有的,大房子也會有的,然後一家人坐在桌前吃上團圓飯。

就像評委劉儀偉所言,這是高級的幽默,很溫暖,很溫馨,又帶著一點點酸楚。

幸福的樣子有很多種。擁有一套大房子,自然是一種幸福;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擁有一套大房子,更是一種幸福;像這個表演中的一家三口,雖然蝸居,房子是他們的追求目標,幸福卻一直被他們擁有,因為他們有家,家裡有愛和夢想。

房子,不是幸福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快樂的充分條件。

寫這篇文章之前,回想起有一次在南通濠河邊,我獨坐在一家餐廳等人,看到吧檯上一塊吊牌,上面寫著這樣兩句:A house is made of walls and beams;a home is built with love and dreams。

學生時代所學的那些英語全都還給了老師,百度了才知,這是美國建築師菲利浦·約翰遜的一句名言:房子是由牆和梁構造而成;家是由愛和夢構造而成。

誰說不是如此呢?英文似乎比中文更直觀地區別了兩者差異。

house,物質的,客觀的,向外追求的;

home,情感的,主觀的,向內探索的。

當下,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討論房子房子房子,真正追求的,歸根結底,其實是一個帶有溫度的家。

因為,能夠為我們心靈帶來慰藉的,不可能是牆和梁,也不會是玫瑰與鑽石,而是隱藏在物質背後的愛與夢。

連嶽說,沒有安全感,愛將不存在。反之亦然,沒有愛,安全感不復存在。

房子,能夠為我們的身體避風擋雨,提供一個休憩的居所。

家,才是為奔走在路途中的心靈提供停泊的港灣。

鍾愛流浪的三毛,說過這樣一句: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因為她心中有愛,生命中有愛著她的人,雖然與臺灣相隔千山萬水,撒哈拉的每一個角落、不管行走至天涯還是海角,所到之處,都成為她靈魂的故土。

高曉松在訪談節目中透露,母親從小教育他,人不該被一些所謂的財產困住。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在這樣一種思想影響下,他至今沒有購買房子,自然不是財力不足的原因。他覺得租房子住也很好,今天看中這裡就住這裡,明天看中那裡就搬那裡,一旦買房,整個生活結構和節奏就被固定下來。

對此,想必很多人發出質疑,這樣的生活,安全感從何而來。安全感真的來源於一套房子嗎?

高曉松的回答是:

真正的安全感,是找到自己的精神維度,從而免於靈魂的漂泊。

這樣想,需要一顆無比強大的內心,可以跳過外界表象直接關照人生本質。可是身陷世俗的塵俗之人,存在兩種原始需求:一種是對安全、穩定、可預測的需求;一種是對探索、新奇、未知的需求。

上文所提劉女士的第一種需求顯然更甚,高曉松偏向第二種需求。房子為身體提供了安全與穩定,唯有愛和家,才能收留一顆漂泊已久的心,免它驚懼憂擾,免它悽風苦雨,讓它可以重新整裝待發。心若不安,廣廈千間,也始終漂泊在路上。

房子是家的載體和驅殼,家是房子的內容和靈魂。

家裡無愛,心中無夢,瓊漿玉露、瓊樓玉宇也不過是冷冰的流質、堅硬的牆壁。安於愛意,追隨夢想,簞食瓢飲陋巷之居,心中也流傳著故鄉的風景。

杏花春雨楊柳春風也好,狂風惡浪大雨傾盆也罷,年華消逝流年似水,願你能夠獲得身安,更能讓自己心安。


十點讀書


安全感是什麼?


題主的確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支撐,尤其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安全感可以說是其最核心的功能。


什麼能帶給我們安全感?


題主提到的一些情景,估計很多人都會認為的確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比如:

  • 是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淡的婚姻、還是毫不在意的眼光?
  • 如果錢是安全感最基本的保障,那麼是不是很可悲,有佛性,有神性的人是不是內心從來不害怕的?

但這些顯然不是我們最重要的安全感!穩定的工作,能夠讓我們覺得生活有著落,心裡有底,但這種穩定的工作,不一定是你喜歡的工作。

毫不在意的眼光,除了給人一種特立獨行,或者桀驁不順的感覺外,估計並不能夠讓你踏實。

有錢,能給你帶來安全感嗎?倒是時常看到土豪和大款,身邊總要配幾個保鏢,以防不測的場景......

那麼,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哪兒?

答案就是: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我們的親密關係!


為什麼需要安全感?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安全感?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必大家也容易理解。主要是因為每個個體內心充滿著不安全的感覺(insecurity)。


可能有讀者說,不會吧?我是“佛系人生”,早已置身世俗凡塵之外了,我的內心就比較平靜啊!我一不跟人爭,二不跟人搶,一切隨緣,無慾無求......


其實,即使是“佛學人生”,也只是表面上的平和。真正每個人的心理,表面上看起來是比較平靜而有安全感的,而其內心深處,則隱藏著各種的危險感或叫不安全感(insecurity)。


這些不安全感,有些事來自於外部的客觀世界。眾所周知,客觀世界對人來說,的確是具有各種危險的。因此,才有許許多多的意外發生。才有了“人生八大苦”之說,甚至“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從早期對於大自然打雷、下雨、颳風的恐懼,到現在對未來機器人、對個人隱私洩露等等的恐懼....可以說,各種危險、各種恐懼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


大自然的這般千錘百煉,鍛造出了人類驚人的本事。事實上,經過千萬年的進化,人類的心理已經具有了對危險的認知能力,並對未來將要出現的危險,具有了提前預知的想象能力。這就使得人們不僅在面對危險的當時會感到緊張恐懼,而在危險出現之前,在心裡就可以提前預想到發生各種危險事件的可能性,並努力防患於未然。這也是人類進化的重要適應器之一,為了生存而進化出的本領。這種本領反映在人類一些本能的情緒體驗中,比如對蛇的恐懼,使得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能夠免於被毒蛇所侵害。

我們願意付出巨大代價來減少內心的不安全感!

當然,另外一些例子,大家理解起來更容易。比如:

我們每個人在身體健壯、沒有患病之前就想到自己有可能得癌症,

  • 因此我們會每天花時間鍛鍊身體

  • 從飲食上注意,不吃致癌物質,多吃抗癌食品;

同樣地,在還沒有被盜之前,就預想到了被盜的可能,而提前裝上了防盜門

  • 儘管在裝防盜門之前的許多年裡,也從未真正過發生一次被盜事件

  • 但還是裝上了防盜門,讓自己承受裝上防盜門之後每次開關防盜門的繁瑣和不便

也就是說,我們為了減少內心的不安全感,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導致不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那麼,我們內心中的不安全感是由什麼引起的?

心理學家們認為這種不安全感主要是由環境的不確定感或不可控制感引起的。

我們所說的“天有不測風雲”,重點就是說這種危險的發生具有不可預測性,這種不可預測性會讓人感到特別的不安。其次是由不完善感導致的,因為,當一件事情,即使是比較保險的,但只要不完善,不可控制,只要存在“萬一”,人們就不會放心,就會產生不安全感。


進一步的問題是,導致不安全感的來源有哪些?不安全感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人類以外的事物或事件,主要指自然災害,比如地震、洪水、交通事故、患重病等等……;一是來自人際交往中的問題,也就是說不是由於自然因素,而是來自人類成員自身,如打架、殺人、搶劫、受到欺凌等……

重要的是,隨著我們所處時代的發展,來自於自然因素的不安全感似乎越來越少,我們有災害天氣預報,有大數據預測交通,有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來預防疾病……,但另一方面,我們人際關係中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多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畢竟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給人帶來各種好處的同時,也給人帶來很多的危險。與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危險事物相比,身邊其他人的存在會更讓每個人擔心,因為,人是有心理的,而心理的變數是最多的,正所謂“人心叵測”,故而“防人之心不可無”!


人際關係中的不安全感


因此,不安全感會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會有越來越多的體現。比如: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人們最關心的是

  • 他是否重視我
  • 他是否喜歡我
  • 他是否能夠接納我
  • 他是否信任我
  • 他是否尊重我
  • 我是否有足夠的才能
  • 我的舉止言談是否得體
  • 我的話語是否有真知灼見
  • 我的表述是否精闢
  • 我是否妙語連珠、一鳴驚人
  • 他是否誤解了我的意思
  • 我能讓他喜歡嗎
  • 我是否惹他不高興了
  • ......等等

安全感的建立是在什麼時候?


因此,心理學上提到的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 以及個體在應對處置時的有力/無力感, 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制感。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飲食、睡眠、性需要等都屬於生理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


安全感的建立是在幼年,特別是一歲之內的時候,這時安全感的建立是從父母特別是母親那裡獲得的,並且在與父母交往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套對自己和對他人看法的心理表徵體系---按照依戀理論的概念,就是形成“內部活動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s)”。這種內部活動模型,又決定著個體日後的人際交往策略,並在人際交往中將內在的不安全感投射於外部世界的人或事,表現為人際信任,延伸出自信、自尊等人格特徵,人們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緩解心中的不安全感,獲得安全感,甚至是過度控制(over-control)的方法來實現。



因此,安全感的構建,其實是個體成長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任務之一。已有的文獻表明,兒童安全感的構建影響因素中,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最大。因此,良好的養育方式,積極主動地給予孩子關愛和陪伴,是每個父母最重要的職責所在。


那麼,你覺得是個有安全感的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