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艱苦樸素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荒唐?

歷史公元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收拾了近三百年的分裂混戰局面,一統天下,從中央到地方,推動了許多前代帝王想也不敢想或者想不到的革新,因此得罪了很多實權階層的人,恐怕是歷朝歷代被誤會最深的帝王之一。近些年來,隨著清宮戲的流行,都說清朝的雍正帝被冤枉,其實隋文帝恐怕更冤枉。

一、因為隋朝是個短命的王朝,因此對隋文帝的評價只能由唐朝皇帝來定。李淵身為隋朝大臣以及隋文帝楊堅的外甥,奪了隋朝的天下,他和他的後代會怎麼評價隋朝和隋文帝,這想也想得出來。

不說那麼深沉的,只說楊堅在篡位之前,雖在北周朝內輔政,但是四周強敵環伺,宇文家諸王爺都虎視眈眈,很多人都認為楊堅膽敢在這個時候出來輔政是條死路。事實情況也確實如此,北周大將尉遲迥、司馬消難等人在三方造反,而宇文家諸位王爺在長安想要暗殺楊堅。然而這個楊堅卻迅速撲滅了叛亂,將北周皇室全部幹掉,不過一兩年功夫成就了帝王大業。又在位二十四年,周圍突厥、吐谷渾等強國無不臣服,國家富庶到唐朝貞觀時期也未必能夠相比。這樣一個人,你要說他昏庸荒唐,難道不是冤枉了他?

二、後來歷史評價中的隋文帝,被人評為刻薄寡恩、獨斷專行、流於細碎而不見大體、面明而心暗

這種評價是唐朝統治者,特別是李世民的看法。李世民親口說隋文帝“心暗”,不任用天下賢能之人,自以為是,因此不見治國大體,導致隋朝滅亡,不像他自己以天下賢才為用,垂拱而治,天下歸心。李世民通過貶低隋文帝而抬高他自己這種話,他還真說得出來,好歹楊堅也是他的長輩。

那我們就分析一下:

說隋文帝刻薄寡恩,是因為楊堅對幫助他篡位的那些大功臣都不仁不義,這些人大多沒有好下場,譬如劉昉、鄭譯二人,當初可是他們二人矯詔讓楊堅掌控北周朝政大權的。他們二人的結局,大概與後來幫助雍正奪位的年羹堯、隆科多有點類似。然而,楊堅是認為,劉昉、鄭譯二人,在北周時期深受皇帝器重,可皇帝剛剛一死,兩人為了自身利益,就背叛了北周,擁護自己執政,這種人絕不是什麼好人。再說,與李世民殺兄屠弟娶弟媳來比,楊堅這種行為倒是顯得要仁義得多。

說隋文帝獨斷專行、流於細碎而不見大體,無外乎是楊堅的一系列革新措施,大大觸動了各派實權派的利益,得不到這些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什麼任用賢能之類的,不過是藉口罷了。楊堅倘若任用都是無能之人,隋朝能夠快速達到繁盛嗎?李世民自己納諫如流,那也就是他貞觀早年的事兒,到了他晚年,獨斷專行並不比隋文帝更少。

說隋文帝心暗,這種貶低有人身攻擊的意思,既是說隋文帝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實際上涉及的是楊堅的帝王心術。沒錯,楊堅這個人的心,隱藏得很深,讓朝臣們都看不透。楊堅的性格也比較陰鬱。這或許和楊堅從小被送入寺院代養,十二歲方才回到父母身邊,和他的兄弟們又多有不和的成長經歷有關係。比較來說,難道李世民的心就很亮麼?玄武門,推倒魏徵的碑,臨死前還給徐茂公設套,李世民可做了不少“心亮”的事兒。

正因為如此,由李世民主導的對隋文帝的評價,其真實性大可懷疑。傳說,貞觀時期,天下蝗蟲四起,李世民捉起一隻蝗蟲生吞下去,說:寧教蝗蟲食朕肺腑,無食百姓之糧。類似李世民這種秀,楊堅是不會做的。

三、不光因為隋朝短命,更因為楊堅的一系列開創性的、具有遠見的革新,隋朝皇室得罪一大批實權階層,這些人當然不會公正的評價楊堅

1、隋文帝大規模的復漢革新,得罪了大批鮮卑、胡人貴族。要知道,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以來,中國北方長期處胡人統治之中,胡化十分嚴重。因此,別有用心的人喜歡把隋唐皇族都說成鮮卑人,只因為楊家、李家都有胡化傾向,而且漢胡混血,還有鮮卑姓名。其實,隋唐父系應該都是漢人。楊堅在建立隋朝後,大力開展復漢革新,改回漢姓,強調民族融合,這些都會觸動當時最高當權者鮮卑人、各族胡人的利益。

2、隋文帝為了促進融合,開始重用一些北齊降臣,大大觸動了掌權的關隴貴族的利益。譬如北齊降臣李德林,一直就是關隴貴族排擠的對象。關隴貴族是北周的當權派,自然也就是隋朝的最高當權派,隋文帝觸動了他們的利益,自然引起他們的不滿。

3、隋文帝在地方上取消中正制,從此地方實權派失去了選官和壟斷地方官職的權力,他又大力裁撤精簡州縣,讓這些更沒法從老百姓頭上攫取好處。這些人,許多人雖不在中央任職,卻是地方實權派,長期享有地方權力,也是國家長久不能統一、造成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隋文帝這項革新,把這些人的怨毒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卻是利國利民的長遠之策。這種事兒,以往的統治者都是反其道而行,多設州縣,讓這些人去當官兒,百姓被反覆盤剝,他們得到好處,自然就支持這些統治者,而隋文帝幹了件利在千秋,卻當時大招怨恨的事兒。

4、實際上,運河工程也是隋文帝開啟的,他先在關中修了一段,後來隋煬帝好大喜功,全面鋪開。不過大家對隋煬帝的評價如何,至少在修運河上,大家都是贊同的,只是說楊廣搞得太快、太大。

5、隋文帝開科舉,有首創之功。本來,科舉若能長久執行下去,全面鋪開,隋文帝得罪當權派的禍害,自然會通過這些士人(包括平民出身的人)的逐漸當權而被抵消掉。由此可見,楊堅的眼光實在非常長遠。可惜的是,科舉制因為剛剛施行,其效果是有限的。唐朝初年,甚至一度開了倒車,唐朝前期關隴貴族再次繁盛,靠家世當官還是主體,直到武則天時期,也不好說科舉就起到多大作用,直到玄宗之後,科舉開始越來越重要。但隋文帝顯然是看不到的。

6、隋文帝關於三省六部官制的革新,長久的影響著古代中國。

可以說,有些西方學者之所以將隋文帝和秦始皇並列,就是因為楊堅有這許多的革新之功,這些措施或許在短期對隋朝的統治是不利的,但卻在長遠上,為唐以後的繁盛奠定了基礎。

四、隋文帝其實一輩子都不昏庸荒唐,但晚年確實做了些讓人詬病的事兒

1、廢太子楊勇,而立楊廣為太子。然而,星火辰私下認為,楊勇若是當了皇帝,也未必能比楊廣做得更好,此處不討論。

2、寵幸宣華夫人等,乃至於身體都垮了。其實楊堅寵幸個妃子,這也沒啥新鮮的,也算不得荒淫。關鍵是楊堅都六十歲了,身體再好,也要注意分寸。看來都是獨孤皇后對他壓抑得太過造成的。

3、一堆開國功臣都沒有好下場,廢棄千古能臣高熲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因為隋朝短暫,因此大隋第一能臣高熲不太出名,其實在星火辰看來,高熲的能力應該在後來的名相房玄齡等人之上。高熲文武皆能,眼光長遠,規模局度實在是千古能臣。但到楊堅晚年,因為他的猜忌,將高熲廢棄了。

4、楊堅晚年,漸漸走入奢侈享樂。其實,這個獨孤皇后有一定關係,獨孤年老後,大概也想享享清福了,於是對奢侈享樂開始放縱(但是絕不同意皇子、大臣們養小妾)。楊堅開始興修宮殿,豪華宏大,為隋煬帝的奢侈開了個頭。


星火辰


隋文帝晚年有多荒唐?世人皆關注的是獨孤伽羅死後,他在女色上的放縱。

其實獨孤後死後,隋文帝作為一個鰥夫,就有一兩個女人侍奉也不為過,何況他還是一個皇帝呢。

但有史可考的隋文帝后頭的女人也並不多,只有榮華夫人和宣華夫人在冊。如此說來,艱苦樸素一輩子的楊堅,在這方面也並不過分,算不得荒唐。

那他晚年荒唐在哪裡呢?

  • 史書記載,楊堅好猜忌苛察。容易聽信讒言,到了晚年更是濫殺大臣。虞慶則(沁陽縣公,石州總管)、史萬歲(太平縣公,隋朝名將)等功臣故舊先後被殺。

開皇十七年(597年),嶺南李賢反隋。諸將求討。隋文帝皆不許,獨對虞慶則說:你作為丞相,為何不請戰?

虞文則惶恐,趕緊請戰,並以內弟趙什柱為隨軍長史。但這個內弟很不靠譜,與姐夫的愛妾私通,又怕被發現,於是坑姐夫一把,四處散佈流言,說是“虞慶則不想出徵”。流言被隋文帝聽在心裡。等虞去辭行時,臉上不好看,虞也心中打鼓。

嶺南平叛後,虞不曉得小舅子有鬼,還派他回京向皇帝稟報軍務,趙什柱到京後,卻向皇帝誣告姐夫謀反,文帝偏聽偏信,誅殺了虞,並拜誣告者趙什柱為柱國。

名將史萬歲,多有戰功,卻被楊素所妒,數次在文帝面前隱瞞他的戰功,並誣衊他。史萬歲多次上表自陳,文帝皆不細察。

某日,文帝剛廢掉太子楊勇,正嚴防東宮結黨謀變,於是問史萬歲在何處。楊素故意說史萬歲拜訪東宮去了。文帝立即召見史萬歲。史萬歲不知內因,正準備替出征的將士請功。

於是君臣一見面,君心正疑臣,臣卻憤怒於朝廷不給將士敘功。

兩下怒火相向,文帝命武士將史萬歲暴殺於朝堂。

  • 隋文帝晚年,用法“不復依準科律”。

晚年的隋文帝,處事賞罰隨心不隨律。有點想怎麼辦就怎麼辦的意思。一點小過失,即用嚴法。

譬如頒佈這樣的條例:

盜一錢以上皆棄市、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死

如此小過皆要人命,令百姓惶恐。

他對百姓如此喜怒無常,對於朝廷大臣,卻又熱衷廷杖,

“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

隋文帝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他的文治武功,於後世影響深遠,甚至在某些西方史學界,還認為他是千古一帝。他晚年確有過失,但標之以荒唐,似乎太過。


錢多多讀文史


隋文帝楊堅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在其晚年的時候,也開始變得昏庸起來。在很多人眼裡,他晚年有三件事情最讓人詬病:一是濫殺臣民;二是縱情聲色;三是父子相殘。

首先是濫殺臣民,據說楊堅晚年也變得容易聽信讒言,隋朝開國功臣楊素因屢立戰功,深得楊堅喜歡,晚年更是完全信任於他。

後來楊素因嫉妒其他大臣的戰功,便常在楊堅面前胡編亂造,陷害他們,以至於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故舊先後被殺。

這虞慶則曾為隋朝經略突厥立下汗馬功勞,是朝中“四貴”之一,官至上柱國、晉國公、右武候大將軍。但是,就因為別人的誣告,隋文帝就將其滿門抄斬,釀成隋朝一大冤案。至於史萬歲,那更是隋朝的最牛的名將之一,結果就因為楊素的誣陷,隋文帝令武士將史萬歲暴殺於朝堂。

更誇張的是,楊堅在晚年特別喜歡在朝廷上用杖打人。據記載,達到了“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的程度。換而言之,楊堅幾乎每天都要在朝堂上仗打大臣,最高時一天打過四個大臣,以至於隋朝很多開國功臣都被他或殺或貶。

不僅如此,楊堅對百姓也變得非常苛刻,據說楊堅曾頒佈“凡是偷盜財物在一錢以上的人,立馬處死棄市”的法令,以至於有三個百姓偷盜了一個瓜,結果就被全部處死,一時間惹得百姓紛紛恐慌不已。



其次是縱情聲色。楊堅在晚年的時候,尤其是獨孤皇后去死後,他開始沉迷於美色,整日與宣華夫人、容華夫人等妃子夜夜笙歌,不再理會朝臣,以至於朝堂都由楊素等奸臣說了算。並且,楊堅為花重金建造豪華的宮殿,只為和妃子們享樂用,致使勞民傷財。

最後,楊堅晚年和兒子變得像不共戴天的仇敵人一樣。根據史書上記載,楊堅一共只有五個兒子,全部都是獨孤皇后所生,為此獨孤皇后還曾自豪的說,自己這五個兒子,都是一奶同胞,所以不會像那些同父異母的兄弟一樣為奪取而自相殘殺,他們一定會相親相愛的。

可結果呢,等到楊堅晚年時,她的這五個一奶同胞的兒子,和父親都跟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樣,沒有恩情可講,於是楊堅先是又幽禁了三兒子楊俊,接著又廢掉並幽禁了長子楊勇,後來四兒子蜀王楊秀也被楊堅廢為平民並關進監獄。

楊堅對兒子們的這種做法,讓大臣們都感覺不可思議,於是他們勸諫楊堅,總而言之,你一共就五個兒子,結果三個兒子都被你給幹掉,你這個行為是不是有點太過?到時天下人會怎麼看您呢?

結果呢,楊堅非但不聽勸,反而大罵道,總而言之,老子的家事要你管,什麼叫做天下人會怎麼看我,就你事最多。老子現在就讓人割了你的舌頭,我看你還怎麼胡咧咧。於是楊堅直接命令武士將這位大臣的舌頭給格了下來。



再後來,楊堅立二兒子楊廣為太子,結果不僅自己莫名其妙的死掉,隋朝也被推入火坑。從這層意義上說,楊堅晚年的所作所為,確實算得上是昏庸。但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去分析楊堅的行為,就可以發現,楊堅的所作所為,其實真談不是昏庸,他的背後都是有深層次目的的。

我們就說濫殺臣民和父子相殘,表明上看,是楊堅老邁昏庸,但其實,這只是他鞏固皇位的手段而已。在楊堅晚年的時候,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而太子楊勇卻是年富力強,他心中自然會忍不住害怕太子提前上位。

當時太子楊勇不僅總管北齊之地,還擔任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御正,掌管京城的全部禁軍,並且軍國政事他都參與決斷,其勢力足以讓楊堅都感到害怕。

有一次,楊堅發現大臣們竟然以皇帝的禮儀來朝見太子,這讓楊堅非常生氣的罵道,我都還沒有死,你們至於這麼急不可耐嗎?

後來楊勇的勢力大到楊堅晚上起來上個廁所,都害怕會被楊勇給刺殺。在這種背景下,楊堅自然要有所行動,否則他搞不好就要提前下課。於是,他便開始重用楊素,並扶持晉王楊廣與太子分庭抗禮,同時還開始全面打擊太子的勢力。

在這種背景下,和太子走得比較近的文武大臣,比如上面的虞慶則、史萬歲先後被處死,和太子關係比較好的三兒子楊俊也被幽禁,後來太子爺被廢。至於對百姓嚴刑峻法,其實更多是想借此打擊官員,因為屁大點事就會被處死,那皇帝想整治官員時豈不會更容易!

最後,至於縱情聲色,在皇帝之中,隋文帝楊堅真不算什麼。要知道,楊堅一共就不到五個嬪妃,這與那些後宮佳麗動不動就是十幾二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皇帝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而且楊堅也僅僅是和她們尋歡作樂,並沒有讓她們及其家屬干涉國政,所以實在算不得是昏庸的表現。


我是趙帥鍋


我不是歷史領域的的作者,但是我可以來談談一般人都不知道的,關於楊堅這個人的一些根子問題。

要解釋一個人的所為,首先得從他的生命來源、他的性格、他的人生經歷,等等更深層的角度來分析。皇帝講究君權神授,在歷史上能當皇帝的人,都不是一般來頭,他的一生作為既揹負天命,也摻入了強烈的自我性格和主觀因素。



楊堅的根本來源,是很一個很高層次的大穹之主,而獨孤皇后來源是他座下一位女神,他們結伴下走,在漫長的宇宙歲月和人間歷練裡結下的深厚的緣分,很多世都是夫妻,所以他專情獨孤皇后那都是原因的。而獨孤皇后也很賢明,並稱“二聖”。他們那一世的使命,就是終結亂世,並弘揚佛法。因為護持佛法是他下世的主要使命之一,他也累世跟佛結緣,並都在佛門多次修行過,積累了天大的福分以配君位,也養成刻苦樸素的作風。這是主要的原因,先天的這個因素很強大的。

因為他糾正了宇文氏的滅佛大錯,上天就給他巨大的福報,同時澤被蒼生,風調雨順,社會安定,人口漸漸繁榮,經濟很快富足,並且征戰成果輝煌。這都是他弘揚佛法巨大的功德帶來的。說到他真正的個人能力上,治世守成並不是他擅長的,他的最突出的能力的是征戰奪天下!也就是亂世拼殺,攻城拔寨。

隋朝是他篡位來的,沒有展現他多少軍事才能,但是我知道他的一些其他世:他曾是印度的阿育王,黑阿育王時期,通過血腥征服統一印度;他也是後世的朱元璋,老朱大家更熟悉,也是連年血拼。雖然上天眷顧他,那他也得自己殺出一條血路。

到了隋朝,因為得國容易,沒有流血過多,他親自征戰也不多,所以沒有太過顯露他的天賦,也同時隱藏了他的缺陷。通過前面說的,大家也應該能猜到,就是他其實骨子裡是十分嚴酷,容易猜忌,又果於殺戮的。那兩世他的所做所為大家可以翻翻歷史,這裡不說了,說出來嚇死人。

到了他晚年,尤其獨孤皇后去世後,他就表現更明顯,很多早年的功臣都沒善終,恰如明初一樣。如果他能再多活一些年頭,大家就會看到,他的形象和朱元璋慢慢重合。他這種性格缺陷不是一點點,而是很極端的,配上老年避不開的昏庸,最為致命。女色上皇帝放縱一下那都是小事,他殺性重,嚴苛無情等,才是最負面的地方。 他再活長點,天下臣民都會廣泛受害。


歷史人物是多面性的,在不同方面的評語也是譭譽參半的,這一點都不奇怪。總的來說,他只適合打天下,而不適合坐天下,要不是楊廣及時接過江山,他必將晚節不保,清名盡毀。 什麼才是真正的孝? 相比而言,楊廣才是守成兼開創之君,辛苦自己扛,黑鍋一個人背,功績福澤後世千年。 他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大可不必為再他抱不平了,只因為你瞭解他太少。

至於隋朝為何兩世而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沒有消除世家這些心腹大患。這是另一個話題了,還有其他重大隱情,回頭有機會再聊。楊堅的來源,生世歷史,及他今生為世人的偉大付出,可詳見 w,,., tianji...,,,cool 裡從阿育王到朱元璋。


化身雷霆


隋文帝是隋王朝的開創者,他原本是北周的大將軍,後來趁著皇帝年幼奪取了政權,並建立了大隋王朝。

隋文帝登基之後,消滅了陳國和西梁國,統一了整個中原,徹底結束了近三百年的紛爭亂局。


隋文帝早期勵精圖治,一生艱苦樸素

隋文帝不是個庸主,要不然他也不可能開創一國。在他登基之後,設立五省六部制,並削減賦稅,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他對自己也嚴格要求,從不崇尚奢華,生活過的十分艱苦樸素。

此時的天下久經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各地戶籍不明,隋文帝下令重新統計國家戶籍,並新增戶籍近兩百萬,在籍人口的增加極大的擴充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南北朝時期,國家的法律混亂,甚至過於嚴苛,因此隋文帝下令減輕刑罰,對於死刑只留下斬首和絞刑兩類,其餘酷刑全部廢除。

隋文帝還制訂了《開皇律》,後來唐朝的律法制度基本上都出自此書。

為了吸納人才,隋文帝開創了科舉制度,以才學選官,而不是以前的推薦制,自此科舉制度在中國紮根。

隋文帝的勵精圖治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此時隋朝的國力蒸蒸日上,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已經達到了世界巔峰,歷史上稱之為開皇盛世。



愛妻離世,晚年荒唐

如果要論中國歷史上最愛護妻子的皇帝,隋文帝肯定榜上有名。

在隋文帝的妻子獨孤皇后在世時,他從未設立妃嬪。

而且隋文帝每天和他的愛妻一起上朝,但獨孤皇后並不上殿,只是在宮殿門外等候,還會隨時派宦官溝通聯絡,等到隋文帝下朝後,兩人再一起返回寢宮。

在獨孤皇后去世後,隋文帝耗費巨資為愛妻修建了一座寺廟,這座寺廟一直到隋煬帝時期才徹底完工。

可惜自從獨孤皇后去世後,隋文帝身邊少了一位能夠勸諫他的人,這也致使隋文帝做了很多荒唐之事。

他大改原來的寬容之政,規定如果有盜竊錢財超過一文錢者,直接處以死刑。除此之外,他還制訂了很多嚴苛的律法,而且經常廷仗大臣,這樣的行事作風堪稱有些荒唐。

總得來說,隋文帝一生還是很艱苦樸素的,只是在晚年幹了一些荒唐之事,這隻能說是他人生上的汙點,但他依然是一位偉大的開國皇帝。


東方大史


大家好,我是燈下螢火,燈下螢火學歷史,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隋朝的開國皇帝晚年有多荒唐

如果要說起古代偉大的皇帝,就不得不提隋文帝楊堅。他創造了許多的輝煌成就,算得上是一位明君,甚至可以比擬秦始皇、唐太宗等人。但是後期的他沉迷酒色、昏庸無道,也算是把自己的國家給毀了。

建立豐功偉業,開創“開皇盛世”

隋文帝楊堅,他小的時候被寄養在寺廟,由一位尼姑撫養。等到他13歲的時候被其父親楊忠給接走,送到太學讀書,其實他只不過是走個形式,憑藉著父親的職位,他一畢業就成了京城的長官,後來也是架著順風車一路升到了驃騎將軍,從此人生開了掛。憑藉著自己的政治頭腦,他一步步往上爬,成功上位。公元581年,他逼迫北周靜帝禪位,自己當上了君主,隨後他又滅掉了當時最為強大的陳朝,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突厥大軍,建立隋朝,實現了從漢朝開始就分裂數百年的中國的統一。在位期間,整個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了700萬,呈現出一個盛世“開皇盛世”。更是開創了沿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對各個朝代選拔人才,意義非凡。隋文帝楊堅更是一個好丈夫,皇帝一般都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但我們的隋文帝算的上始終如一的好男人,獨愛獨孤皇后。

晚年荒唐不已,荒廢朝政,廢除太子

隋文帝本是按照祖先留下的規律,立自己的嫡長子楊勇為太子,但是楊廣可不服啊,結果這一齣戲就出來了。楊勇也是個傻貨,自己父親不讓做的,他就偏偏要做,再加上楊廣從後面慫恿,楊勇做的是更加的過分。最後楊廣更是和楊素勾結,一起陷害楊勇,楊勇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依然我行我素,不加節制。而隋文帝卻是看昏了眼,一怒之下就廢了楊勇的太子之位,反而立楊廣為太子,這也是他做的最錯的一件事。等到隋文帝躺到床上的時候,楊廣露出了原來的面孔,他欺辱隋文帝的妃子。結果隋文帝的妃子給隋文帝訴說,隋文帝才明白楊廣的真實目的。無奈躺在病床上的楊堅已經被架空了勢力,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隋文帝被自己的親兒子給毒死了,想必死不瞑目。

結語

隋文帝楊堅作為隋朝開國皇帝,他前期頒佈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政策不僅擴大國土,奠定了中國統一的疆域;而且和睦民族,注重經濟發展,使得隋朝國力強盛,功不可沒。但同時晚年所作所為也令人不齒,猜忌苛刻,誤用政策,廢立太子等荒唐之舉也為隋朝鋪好了滅亡之路,也是一位功過皆存的皇帝。

我是燈下螢火,煩請客觀點贊!

燈下螢火學歷史


楊堅在位期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興旺,初現盛世跡象。隋朝建立後,楊堅和深愛的獨孤皇后,一起處理朝中大事,朝中上下,尊二人為“二聖”。在楊堅的勤政下,隋朝很快成為盛世。楊堅還統一貨幣,確定以後當時先進的政治體系: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楊堅的舉措,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些經濟和政治措施,後來被許多朝代借用仿效。


楊堅的前半段,幾乎以一個完美的明君帝王形象出現。


不過隋文帝晚年卻是做了很多的荒唐事,不僅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妻子獨孤皇后,更是把自己的帝國給推進火坑,自己也被親兒子給害死,這樣的結局對他來說簡直是殘忍。


間接害死了獨孤皇后


年輕的時候隋文帝曾對獨孤皇后說:“此生永矢相愛,海枯石爛,貞情不移,誓不願有異生之子。”所以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一生只愛一個人,這其實也和獨孤皇后對隋文帝的約束有關。獨孤皇后雖然限制隋文帝不讓他找女人,但是在政治上對隋文帝幫助很大,正是因為隋文帝沒有時間沉迷女色,所以隋文帝勤政、節儉、懂得珍惜。

但是獨孤皇后畢竟年老色衰,再加上經常有病,也不能陪著隋文帝。但是隋文帝還是一個血氣方剛的男人,怎麼能夠忍下去呢。在一次散步途中,他碰到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靈秀活潑的樣子吸引到了他,當天夜裡他們就在寢宮顛鸞倒鳳。但是獨孤皇后卻是心生懷疑,第二天就派人來到寢宮,發現正在梳妝的女子,十分生氣,當即讓人把女子拉出去給打死了。


消息傳到了隋文帝的耳朵裡,頓時傷心失意,轉而又懷恨獨孤皇后,認為自己是唐唐一國之君,竟然被一個女人管教,感覺自己太過窩囊,於是偷偷駕著一匹馬,跑到了寺廟想要出家。結果眾大臣紛紛來請他。最後耐不過“國不可一日無君”,又憤憤的回去了。

隋文帝越想越氣,甚至想要廢掉獨孤皇后,但是轉而一想還是放棄了。但是兩人的矛盾越來越大,獨孤皇后也是一個女強人,想到如此,經不過氣憤,加上又患有疾病,結果一下子倒下了,沒多久就去世了。


失去了孤獨皇后這個左膀右臂之後,隋文帝變得荒廢朝政,每天都是沉迷酒色,但是畢竟年紀大了,經不起這麼折騰,結果自己一下子患了重病,只能在病床上躺著了。


立楊廣為太子,毀了隋朝


隋文帝本是按照祖先留下的規律,立自己的嫡長子楊勇為太子,但是楊廣可不服啊,結果這一齣戲就出來了。楊勇也是個傻貨,自己父親不讓做的,他就偏偏要做,再加上楊廣從後面慫恿,楊勇做的是更加的過分。

最後楊廣更是和楊素勾結,一起陷害楊勇,楊勇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依然我行我素,不加節制。而隋文帝卻是看昏了眼,一怒之下就廢了楊勇的太子之位,反而立楊廣為太子,這也是他做的最錯的一件事。


等到隋文帝躺到床上的時候,楊廣露出了原來的面孔,他欺辱隋文帝的妃子。結果隋文帝的妃子給隋文帝訴說,隋文帝才明白楊廣的真實目的。無奈躺在病床上的楊堅已經被架空了勢力,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隋文帝被自己的親兒子給毒死了,想必死不瞑目。


總結:晚年的隋文帝荒廢朝政,沉迷女色。不僅失去了對自己最有幫助的獨孤皇后,更是把江山交給了惡人。最後的他死於非命,而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大隋朝也是被人給滅了。


路之意


楊堅是隋朝開國皇帝,即隋文帝。出生于軍事貴族世家,楊堅承襲父親北周武帝時所封的隨國公爵位。北周宣帝繼位,將楊堅提拔為上柱國、大司馬,位逐高,權漸重。後北周靜帝拜楊堅假黃鉞、左大丞相,百官皆聽命於他,要知道周宣帝時,刑政苛酷,人心崩潰而不歸附,朝野沒有堅定的志向,在楊堅任大丞相後,他施政寬和,精簡嚴苛的法令,躬行節儉,天下之人心無不歸附於他。北周大定元年(581),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為開皇,稱隋朝。

隋文帝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業績卓越的君王,他即位後,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制度策略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針對南北統一後的國家,修訂合適的制度: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來加強並鞏固了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多次減稅以減輕人民負擔,促進農業生產。開皇九年(589),派晉王楊廣南下平定陳;後又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突厥大軍,得以將勢力擴展到蒙古高原,使得國家疆域擴大,南北統一,同時也有利於保護中原地區經濟與文化。楊堅還針對周邊各少數民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的兩種對策,有效地處理了當時較為尖銳的民族矛盾,受到北方少數民族尊敬,甚至被稱為“聖人可汗”。他即位不久,隋朝疆域遼闊,人口富足。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從此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裡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

開皇盛世氣象宏大磅礴,隋文帝楊堅是一位勵精圖治、功績赫赫的積極有為的皇帝。他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擴充並統一疆土、政績卓著。但是

楊堅在位晚期卻、逐漸多疑,殺害功臣能人荒唐不已。除了次子楊廣外,其他兒子和身邊的大臣都成了他懷疑的對象,將當年幫助他奪取江山的大功臣高熲免去一切職務,而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故舊又因各種莫名其妙地理由遭殺害。而且他廢黜長子楊勇皇太子之位另立晉王楊廣為太子,把隋朝推入火坑。

楊堅多猜忌嚴苛,容易聽信讒言,晚年不僅濫殺大臣,法制更是遭到破壞,刑法苛刻,人民惶恐。 晚年的他還很受兒子們的困擾。因為太子楊勇性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獨孤皇后又因太子妃元氏無寵的事情,得心病而死,於是派人伺察太子罪過。晉王楊廣奸詐,內諂母后,外結朝士,拉攏勢力,積極籌備奪取太子地位的準備。後來隋文帝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後在開皇二十年(600),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又在仁壽二年(602),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

隋文帝楊堅作為隋朝開國皇帝,他前期頒佈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政策不僅擴大國土,奠定了中國統一的疆域;而且和睦民族,注重經濟發展,使得隋朝國力強盛,功不可沒。但同時晚年所作所為也令人不齒,猜忌苛刻,誤用政策,廢立太子等荒唐之舉也為隋朝鋪好了滅亡之路,也是一位功過皆存的皇帝。


鄧海春


在西方學者眼中,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皇帝是誰?

是實現中國大一統的秦始皇,還是開創貞觀之治的李世民,抑或中國古代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

答案或許會讓你大吃一驚。不是別人,正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算一個非常有名的皇帝。

但是,楊堅執政期間,做出了很多賢明的決策,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君主。

可惜,楊堅晚年卻做了很多荒唐事,使自己幾乎”晚節不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吧。 據說,楊堅出生時,紫氣充庭。

《隋書》記載,當時有一個尼姑對楊堅的母親呂氏說,楊堅此人不可與常人一樣撫養,所以尼姑將其帶到別館,親自撫養。

楊堅為人心思深沉,謹言慎行,一步步運籌帷幄,逐漸推翻北周,奪取政權,統一南北,建立了隋朝。


(楊堅登基)

統一全國後,楊堅勵精圖治,實行改革,削弱了地方豪強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因此,社會富足,全國安寧,編戶大增,倉儲豐實,南北民眾得以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繁榮景象,史學家稱之為“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的繁榮景象)

那麼,作為一個雄圖大略的政治家,楊堅的改革都有哪些舉措呢?

首先,在政治上,楊堅廢除了北周六官制,確立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

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三省六部制)

在經濟上,楊堅推行了均田制度,整頓戶籍,遏制地方豪強勢力;設置糧倉,儲存糧食百萬石以上;統一幣制,廢除古幣和私人鑄造的貨幣,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隋朝的幾個糧倉)

對於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楊堅也積極處理,儘可能使他們臣服,從而維護了國家的穩定。

隋文帝的種種措施,都使隋朝人們從北周的混亂局面中解脫出來,大大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但是,這樣一位本可流芳百世的皇帝,是怎麼晚節不保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楊素。



(楊素)

楊素是隋朝的開國將領,戰功赫赫,極受寵信。隋文帝曾賞賜王公以下的人射箭,楊素名列第一,隋文帝親將外國進貢來的金精盤,價值萬兩,賜給了楊素。如此賞賜,不可盡數。

楊堅晚年,逐漸變得好猜疑,容易聽信讒言。

楊素因嫉妒老臣史萬歲等人的戰功,便在楊堅面前加以構陷。隋文帝震怒,令武士將史萬歲暴殺於朝堂。許多開國老臣,都被楊堅所殺。兔死狗烹,實在荒唐!



(史萬歲)

另外,楊堅好刑罰,尤其是在他晚年,刑罰過於苛刻,以至於“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死”。

他還熱衷廷杖,“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如此苛刻的刑罰,恐怕不僅僅是為了正法,而是為了滿足他內心的變態慾望罷了。


(古代廷杖)

然而,這些都不算荒唐事。楊堅一生做的最荒唐的事,莫過於廢除了忠厚的太子楊勇,而立了暴虐的楊廣為太子。

(楊廣)

晉王楊廣,心思非常深沉。為了奪取太子之位,他諂媚討好於獨孤皇后,在外廣結朝士,特別是拉攏權臣楊素,又在楊堅面前偽作仁孝。

隋文帝對獨孤皇后寵愛有加,又聽信了大臣們對楊廣的誇讚和對太子的誣告,便將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

楊廣被立為太子前,早就在朝廷中培養了一大批勢力。獲封太子後,他便露出了真面目,公然調戲楊堅的寵妃宣華夫人。



(公然調戲宣華夫人)

宣華夫人向病榻上的楊堅哭訴,楊堅才醒悟過來自己為人所欺騙,捶床大呼:“獨孤誤我”。

可惜,此時他再說什麼也於事無補了。當天晚上,楊堅駕崩。他晚年荒唐的行為,誤了許多無辜性命,終究也將自己誤了,實在令人唏噓!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作為政治家的隋文帝晚年根據自己耳聞目睹的事實,廢立了太子,另恩寵了獨孤皇后以外的妃嬪,與他嚴以律己、奮發圖強的前半生相比,是有點荒唐,但與其他帝王相比,還真是輕描淡寫的一筆,不值得濃墨重彩!


文帝由於被楊廣製造的假象矇蔽了,廢黜原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儲君,直接導致了隋朝二世而亡,但如果楊勇上位隋朝的壽命會延期嗎?況且讓楊廣上位是因為他有戰績、生活儉樸、禮賢下士、善待父母,有執政能力,這有偽裝成分;但對隋文帝而言,他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並沒以一己之私來擅行廢立,是國計民生的舉措,這合乎情理的。

隋文帝在獨孤皇后薨逝後,寵愛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對封建社會的帝王來講,不算縱情聲色犬馬,談不上荒淫,也算不得是荒唐。



晚年的隋文帝有昏聵的一面,曾聽信奸佞宰相楊素的讒言,在朝廷上暴殺了史萬歲,史萬歲是開國元勳,為隋朝的建立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創下了不朽的功勳;而上柱國虞慶則在被自己的妻弟趙什柱捏造事實、誣告謀反時,隋文帝不問青紅皂白,就將其誅殺了;這種親小人遠賢臣的作派與他早年勵精圖治的風範大相徑庭,沒有了開創“開皇之治”時的謀略與睿智,令人痛心疾首。


隋文帝在晚年推行了苛酷、殘忍的刑法,當京城盜賊四起時,隋文帝很浮躁,竟下旨:凡是偷盜財物在一錢以上的人,都判處死刑;還有,因為御史沒有彈劾官員,並在元旦朝慶之時衣著不整,竟將御史殺死了……

作為隋朝開國皇帝,他早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是有作為的,不僅擴大了國土,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還出臺了和睦民族政策,注重經濟發展,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功不可沒!必將光照千秋,彪炳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