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提高農民產量

河南省新蔡縣韓集鎮大豆種植區域較廣,是當地農業支柱產業,為了響應國家科技扶貧的經濟政策,應該加大對當地大豆病害研究,提高當地農民防治技術,幫助當地農民在經濟種植過程中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大豆種植過程中易受多種病菌感染,誘發各種疾病,對其根、葉、花等部位產生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甚至引發大規模減產與絕收現象。鑑於此,研究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以及防治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提高農民產量

1根腐病主要病症原因及其防治技術

1.1病症

大豆根腐病與其根部有著直接的關係,受病原體影響導致根部腐敗。大豆根腐病的發生,是因為腐黴菌以及其它致病菌的綜合作用下,使其根部發生器質性變化,逐漸失去營養傳輸作用。在根腐病的初期,大豆植株的外觀上就會有所變化,斑點遍佈植株外表,形狀多為長條形。如果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發病後期植株的根部開始腐變,根鬚脫落導致植株營養難以為繼,大豆開始大面積死亡。

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提高農民產量

1.2原因

近些年來,新蔡縣韓集鎮可用大豆種植面積持續減少,導致當地農戶不得不提升複種次數,土壤肥力下降,致病菌的也在逐年累加,加重當地大豆植物爆發根腐病發病的幾率。另外當地部分土壤透水性差,土壤粘性相對比較強,根部空氣流動不暢,為腐黴菌的積累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導致當地大豆根腐病疾病的發生。此外河南省境內四季溫度極值反差遠低於高緯度地區,適應腐黴菌等病菌的生長。因此當地在種植大豆的過程中一定要防止根腐病的發生,並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

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提高農民產量

1.3防治技術

通過大豆患病原因分析可以得知,當地大豆患有根腐病的主要原因為:第一,土壤複種指數高,導致病菌積累;第二,部分土壤透水性差、粘性差,大豆根部空氣不暢,加重腐黴菌的繁殖,發生根腐病現象。因此在防治的過程中,首先要降低複種的頻次,對現有的土壤實行輪作耕種方式,並在耕種之前做好土壤深耕工作,多次翻動土壤,減少土壤中腐黴菌等菌類數量。對於棚內種植大豆的農戶,可以通過調節土壤溫度的方式,降低土壤中致病菌的存活率,從而有效防治根腐病的發生。農戶在種植的過程中,部分大豆已經出現根腐病的前期症狀,可以採用藥物治療的方式,遏制病情的發展。防治根腐病的最佳方式為提前防治。農戶在選種的過程中,應該選擇外表顆粒飽滿,抗病性能佳的優勢品種,並在拌種時添加多福混劑,從根源上防治根腐病的發生,降低大豆受根腐病侵害的幾率。

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提高農民產量

2花葉病毒主要病症原因及其防治技術

2.1 病徵

大豆花葉病的發生是由於受到花葉病毒的影響。花葉病毒的傳播方式有別於其它大豆疾病,蚜蟲是主要傳播介質。尤其在大豆種子中,最易傳染此病毒。大豆感染花葉病後,病程可以分為兩個時期:輕症時期與重症時期。在輕症時期,大豆植株的外表也會出現斑點,與根腐病的早期病症呈現出一定的相似性。農戶在種植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區分。在重症時期,斑點現象進一步加劇,葉子出現皺縮、變色、彎曲等現象,如果不加以防治,大豆的葉脈會發生斷裂,嚴重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導致植株生長停滯與死亡。

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提高農民產量

2.2 原因

近年來全國天氣出現反常,河南省地區也不例外,高溫、乾旱等極端天氣貧乏,從而導致蚜蟲災害氾濫。蚜蟲作為花葉病病毒的主要傳播介質進一步加劇了病毒在大豆種之間的傳播,增加了花葉病發病的幾率。同時,當地大豆也面臨其它致病菌的入侵,其植株本身的抗病免疫能力也有所下降,進一步增加了大豆花葉病發生的幾率。

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提高農民產量

2.3 防治技術

農戶在種植過程中要優選大豆種。實際種植過程中,多數農戶會採用自留種進行耕種,但大部分的自留種在種植過程中由於多次雜交,其原有的抗病性能已經弱化。因此農戶可以直接購買抗花葉病強的大豆種子。此外,農戶在種植過程中應該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重點防治蚜蟲,通過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滅殺與減少蚜蟲的數量,控制病毒傳播介質。同時,要做好專項區域割裂工作,對於病情嚴重的大豆種植區可以噴灑7.5%克毒靈水劑(500倍液),緩解病情狀況,避免病害的進一步擴散,減少農戶種植大豆的經濟損失。

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提高農民產量

3褐斑病主要病症原因及其防治技術

3.1病症

大豆褐斑病主要發生於冬末初春時節,主要由球殼孢菌造成。該病菌具有一定的寄生能力,能夠通過損傷的大豆植株外表入侵大豆植株體表層。當大豆越冬初春之後,就會傳播與爆發。球殼孢菌的傳播方式較為普遍,風雨都是其傳播途徑,當溫度適宜後就會進行爆發。在植株患病前期會出現灰色與褐色斑點,後期則會導致大豆葉片枯黃,影響大豆植株生長,降低大豆的產量。

3.2原因

褐斑病的致病菌溫度適應性強,即使是常溫天氣也會爆發褐斑病。如果大豆品種不佳,自身病菌抵抗力較弱,就會導致褐斑病的發生。

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提高農民產量

3.3防治技術

鑑於褐斑病的發病原因,因此在防止的過程中,應該從種子入手,選擇品種佳的大豆品種。此外,農戶在收割大豆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田間清理工作,避免植株殘留為病菌的成長提供營養物質,預防病病菌寄生現象。當大豆發生感染後,農戶可以使用47%加瑞農可溼液性粉劑(800倍液),緩解植株症狀且殺死病菌。由於褐斑病的爆發時間有一定遲緩性,因此農戶在種植大豆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前噴灑藥物,減少致病菌的寄生,避免冬末初春時節的褐斑病爆發。

大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提高農民產量

4結語

針對大豆常見褐斑病、根腐病、花葉病的防治應該秉承“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原則。當地農戶應該優選大豆品種,並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及時發現的大豆生長異常,儘早進行防治。此外蟲災與大豆病害有著直接的關係,在防治大豆病災的同時,要合理控制蚜蟲等蟲害,減少病毒的傳播,降低大豆植株的患病幾率,加強田間管理有效性,提高大豆畝產效益,增加當地農民經濟收入,促其早日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