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觀之一:下龍灣

下龍灣,是越南北部灣的海灣,山海秀麗,景色酷似桂林山水,為旅遊勝地,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下龍灣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下龍灣是越南北方廣寧省的一個海灣,風光秀麗迷人,聞名遐邇,2011年11月12日“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公佈,下龍灣榜上有名。

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觀之一:下龍灣

在廣州荔灣區沙洛村也曾以下龍灣命名。

下龍灣,位於海防東南方164公里(102哩)處,面積1,500平方公里(580平方哩),包含約3,000個岩石島嶼和土島,典型的形式為伸出海面的鋸齒狀石灰岩柱,還有一些洞穴和洞窟,共同形成一幅異國風味的如畫景緻。水域和熱帶森林中可見各種不同的海生及陸生哺乳動物、鱷、魚類和鳥類。

下龍灣位於越南北部海灣,包括約3,000個岩石島嶼和土島。伸出海面的鋸齒狀石灰岩柱為該地典型景觀,因其景色酷似桂林山水,因此亦被稱為“海上桂林”。

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觀之一:下龍灣

關於海灣起源有三個類似的傳說,反映在名稱上。第一個傳說稱龍猛力跺在地上而使山嶺崩倒,形成了很快被水填滿的谷地僅有山嶽的峰頂——下龍灣的巖島——浮在水面上。另一個民間傳說提到龍的長尾把大地撕裂,造成谷地和縫隙,而在龍躍入鄰近水域時淹了水。

第三種是下龍灣的居民原是海上村落。一天遭遇大風暴。人民苦不堪言。這時天邊飛來一條神龍。降入下龍灣才形成下龍灣。三種版本都借自現代關於塔拉斯各(Tarasque)怪獸的傳說,這是一種像龍的海洋生物,據說住在下龍灣。眾多石造工藝品的發現證實了和平文化(約1萬年前興起)曾發展至此,還有特定下龍文化的遺物。到19世紀為止,下龍灣一直被中國和越南人海盜利用,但到20世紀在下龍灣島嶼居住的人民還是有限。

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觀之一:下龍灣

沿著海灣岸邊有不少人靠著下龍灣的船運和漁業維生,旅遊業也很重要,部分原因是有人渴望見到傳說中的塔拉斯各怪獸。為促進經濟成長而增建工廠及住宅區的計劃遭逢了保護海灣生物與自然景觀方面的阻力。

遺產保護

1986年吉婆島(本區最大的島嶼之一)的一部分被劃為國家公園,1994年整個海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在15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山島林立,星羅棋佈,姿態萬千,這裡究竟有多少島嶼多少山峰,至今沒有精確的統計數據,據說共有3000多座,僅命名的山、島就有1000多座。

下龍灣的名稱來歷有種種傳說:一說是上天遣神龍降臨北部灣,

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觀之一:下龍灣

助越南人民抗擊外侵,龍口吐出顆顆龍珠打擊侵略者,龍珠落進海里,化為岩石,聳立成山。還有人說有一群白龍從遠方飛來,被這裡的綺麗風光所吸引,從天上下來留在海灣裡。白龍翻騰激浪,化作千姿百態的奇山異島。

地理氣候

下龍灣是位於越南東北部廣寧省省份的群島海灣區,其東經從106°56′至107°37′,北緯20°43′至21°09′下龍灣的西,西北面自從廣寧省安興縣,經過下龍市,錦普市延到雲屯島縣,東南和南面靠近北部灣,

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觀之一:下龍灣

西南和西面靠近海防市吉婆島。在世界地圖上,下龍灣的北面接近中國,東面接近東海。1962年,下龍灣被越南文化通訊部確認為國家級名勝古蹟,其面積為1553平方公里,包括1969座島嶼。

下龍灣,面積為434平方公里,共有775座島嶼的下龍灣中心區,在1994和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因其景觀和地質地貌格外性價值而兩次確認為世界自然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