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裡有狠人,15-18萬SUV他會這麼選

買車不會選?用車有疑惑?

1.

15萬-18萬SUV怎麼選


你好,請幫我推薦一款15-18萬,保值率高、空間大、故障率低、主要還省油的SUV,謝謝!!!

@迷失的小狗


粉絲裡有狠人,15-18萬SUV他會這麼選


粉絲裡有狠人,15-18萬SUV他會這麼選


本期問題很特別,這位朋友是加了球斯基個人微信(文末有,轉需),我們就提問聊了很多,終於擺脫了「開局一個題,內容自己嗨」;在交流中,球斯基更能挖掘出大家真實需求,很多朋友的看法也具有一定代表性。


老哥的提問,涉及層面很多,比如空間大、故障率低、省油是大眾需求,保值率又要考慮到品牌以及車型保有量等問題。


我們分三個部分講。


# 換車黨,突出一個「穩」


簡答說一下老哥背景,一米八幾的北方漢子,家裡已有一輛別克凱越,此次需求屬於換車。


購車心態上會發生很大轉變。大多數人在買第一輛車的時候,個性化喜好佔了很大比重,比如品牌印象、車型顏值(亮點設計)、動力、突出性配置等。


往往是價格限制較大情況下取其一點,這種思路不能說錯,只不過在後續用車生活中會有一些麻煩,比如好看的油耗高、配置厚道的穩定性卻很差...


少年不識愁滋味,等到換座駕了,才明白有效降低用車成本才是王道,而且可能用車環境也發生變化,比如有了家庭。


粉絲裡有狠人,15-18萬SUV他會這麼選


這時候,才會考慮油耗、質量、空間等內核問題,在老哥列舉的那些車型裡邊兒,我首先排除掉了吉利星越


同類型的還有哈弗F7x,長安CS85 PLUS等,以個性化為強烈導向(賣點),這三款車都是轎跑設計,犧牲了頭部空間,削減實用性顯然並不符合主流選擇。


而且它們價格都不便宜(同級無優勢甚至更貴),其中吉利星越還使用了三缸機,機械原理上就存在抖動,只能抑制無法根除。


所以,不管是首次買車還是後續換車,個性化喜好建議不要放在第一因素裡,成熟(貧窮)的購車思維一定是考慮到品質穩定性和用車成本效益等層面(家裡有礦算我沒說)。


# 價格制約,但不是首要問題


買車前,往往自己也會有個預算,可支配資金其實從根兒上就決定了車型級別。


比如老哥的15-18萬,自己也列出了諸如馬自達CX-5、日產逍客、起亞KX5、標緻4008、豐田榮放等車型(吉利星越已經pass)。


粉絲裡有狠人,15-18萬SUV他會這麼選


在聊天的過程中,就價格問題我們也反覆討論,比如在給出CR-V、皓影等混動版本,甚至是買日產逍客(太小)倒不如買日產奇駿的建議時,老哥覺得有些超出預算。


對於價格,我向來觀點鮮明,一是在限定區間裡買性價比最高的車(不執念於品牌);第二個,多花點錢一步到位最好


粉絲裡有狠人,15-18萬SUV他會這麼選


很多人面臨的問題是,中意車型的價格往往比預算高一丟丟,不捨得忍痛割錢包便推倒再選。


從長遠角度考慮,買車既要一時爽也要一時痛,你中意的配置車型絕對是契合剛性需求了(大概率也是多數人選擇),成年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


而且,當下國內購車環境,金融方案多且便捷(但要注意防騙,選擇正規渠道),什麼零首付、N期免息、一口氣貸款秒批等等,都是預支你的薪水,如果工作穩定,在平衡家庭支出前提下,一步到位是最好不過的了。


# 保值率的另一種解讀


很多人都覺得,長期持有的話,不必考慮保值率等問題。


這種關聯性倒不是很強。長期用車在選擇上看中的是質量穩定、油耗低,這樣的車型,在二手車市場一樣吃香。


只不過保值率還有其它層面的考慮,比如品牌(國產躺槍),市場保有量等,斯柯達傳承自大眾,但保值率一般,原因在於品牌不響、保有量太低。


粉絲裡有狠人,15-18萬SUV他會這麼選


還有一點,就是口碑得好,不要存在過於明顯的硬傷,比如CR-V的1.5T發動機機油乳化、液位增高等問題鬧得路人皆知,雖然不是每臺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雖然別人依然賣得好),但在口碑上自然會對保值率有影響。


包括大眾帕薩特中保研測試事件,對該車型新車銷量以及未來二手車市場走向都存在一定影響。


基於以上,不用我們點名,老哥自己都得出結論,待疫情過去後,先試駕日系豐田榮放馬自達CX-5以及日產奇駿等三款車;當然,我建議也可以試試大眾途觀絲綢之路版


粉絲裡有狠人,15-18萬SUV他會這麼選


好了,「老斯基坐檯」就到這裡,有關於這期話題,有什麼想說的,關注我或者盡情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