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這煲仔飯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餓著

可能有不少粉絲還不瞭解,九行是《新週刊》旗下的旅行公眾號。在這裡,我也強烈給大家推薦這個號:

新週刊

20多年來,新週刊一直如實記錄時代體溫,很多預言已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地域文化科普,土味審美挖掘,生活方式研究,熱點時事追蹤,從雜誌到新媒體,新週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笑點、淚點。

吃下這煲仔飯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餓著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煲仔飯,廣東美食的代表。/圖蟲創意

正如一個煲仔,它可以做出軟糯、柔韌、香脆多種口感的米飯。一種文化的發展演變,從來都需要有人堅守傳統,也需要有人創新傳播。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這段時間,為了支援湖北,全國各地都派出了自個兒的看家寶貝。

山東、東北拉來了成噸的蔬菜和大米,四川拿出了兒菜、折耳根及其配套菜譜,廣東也不例外——在疫區隔離點投入了煲仔飯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為前線醫護人員免費提供冬日裡的溫暖飯菜。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讓支援武漢的廣東醫療隊,也能吃上來自家鄉的美味。/微博

據報道,這臺機器人每小時能煲出100-120份飯,無人化出餐模式減少人員接觸,降低了傳染風險。因為值班誤了飯點的醫護人員,只需簡單掃碼,啟動自動機械臂,等上幾秒,便能取到一份新鮮出爐的煲仔飯。

此條新聞一出,網友們紛紛感嘆:真不愧為吃貨大省!

的確,能夠在特殊時期,也能思他人之所餓,想他人之所饞,克服萬難,以強大行動力讓美味落地的,像廣東人會幹的事。

而這一碗由米飯打底,葷素搭配完美的煲仔飯,作為廣東美食文化出省的代表,也有其定不負眾望的道理。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煲仔飯憑啥代表廣東?

安利煲仔飯的套路一般是這樣的。

先擺出一則用來“恐嚇”外地人的爛笑話:“仔”在廣東話中的意思是小孩,“煲仔飯”就是抓取一位肥嫩多汁的小孩,放到瓦煲裡,大火烹煮。

依照後來全國流行的網絡文化,大家必會再提上一句,這個小孩很有可能祖籍福建,整個過程還要配上《舌尖上的中國》BGM。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接下來,肯定還有出現一位主播或小編,跟大家解釋:“煲仔飯是以陶瓦鍋作為器皿煮飯,廣東人稱瓦鍋為煲仔,所以才又了煲仔飯這個名稱。”他們還會順便給大家念一遍煲仔飯的歷史百科:

2000多年前《禮記註疏》等書中,周代八珍中的第一珍、第二珍和煲仔飯做法一樣,只不過當時用的是黃米。另據韋巨源的《食譜》記載,唐代一款名叫“御黃王母飯”的,是由編縷(肉絲)卵脂(蛋)蓋飯面表做成,亦有可能是煲仔飯的前身。

和無數流傳已久又平平凡凡的美食同病相憐,煲仔飯缺少了名人或傳奇故事的開光。怪就怪“陶瓦鍋煮飯”這個定義太過模糊寬泛,聽起來就像某個村裡張三李四自個搗鼓出來的生活小妙招。

但若論起一碗正宗煲仔飯到底有多講究,那才是正文的開始。

“煲仔”是有講究的。選用粗陶瓦煲,是因為他傳熱慢,保溫強,從頭吃到尾都不覺得飯涼。粗製的工藝,恰好為米飯的吸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透氣孔,水汽順利排出,米飯才會變得乾爽、粒粒分明。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煲仔飯所用香米米粒細長,韌性彈牙。/《尋味順德》

在煲仔中,“少年煲”又是最為珍貴的。所謂“少年煲”,就是剛使用一兩次的煲仔。老煲煮的飯多了,難免油膩,連煮出來的米飯都是黃色的;新煲又天生土味難自棄。唯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少年感,才能虜獲粉絲無數。

“煲仔飯”的米也是有講究的。本地特有的絲苗米,身材修長,煮出來色澤油亮,晶瑩剔透。這種米還具有吸收性強大這一特點,無論是佐料的滋味,或是豬油的香氣,都會被它吸收融合轉變成一鍋飯的加分項。

煲仔飯的火候更是有講究。老廣人喜歡柴火燒的瓦鍋飯,是因為米飯粒會通過鍋疏鬆的氣孔,將木材的味道一併吸收。那是煙火味,是樹木經歷過的陽光和雨露,是歷史故事的淺淺印記,更何況這樣煮出來的飯,飯焦都會多一些。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據說在上世紀80年代,挑剔的廣東人偏愛用荔枝木烹製的煲仔飯。不知道這鍋煲仔飯裡的牛肉和排骨,是否也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效果。

柴火燒得旺,煲仔中的水分更容易帶著油溢出,讓米飯的口感也變得乾癟。可如果柴火不夠旺,給你一鍋煲仔飯的時間,最後只能嚐到夾生飯。後來出現的煤氣爐燃氣灶,解決了火候的問題。

但煲仔飯最具決定性的講究,還是看做飯師傅。

在廣東街頭,有許多專吃煲仔飯的大排檔,食客絡繹不絕,擠滿了面積不大的門店。熱鬧的飯點,你能常常見到服務員大聲吼著,“藉藉啊(讓一讓),d煲好焫噶(鍋很燙的)”,然後以矯健的身姿從大家身後閃過。

和大堂的喧囂相比,後廚場景更像是幾位大師傅在各自山頭練功,獨孤求敗。一般一個師傅要看十到二十口煲仔不等。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先給煲塗油,自制不粘煲,然後依次是放米,加水,蓋蓋。米飯快收幹水的時候,轉為小火慢焗,師傅此時要拿出自己的絕活——轉煲。

煲仔的底部普遍被設計成更圓潤的弧線造型,為的就是此刻,讓煲仔在爐灶上旋轉跳躍,讓火苗在鍋底的每一粒上“面面俱到”。另外,將油沿著煲壁澆入,一層完美複製了煲底形狀的飯焦由此形成。

米飯7成熟的時候,再揭開,放肉,蓋蓋,一直到餐桌上被食客揭開,煲內的飯香、肉香才能重獲自由。

“夏天的廚房裡,熱到可以煮熟一隻雞,但又不能吹空調冷風,師傅只能靠頭頂上偶爾灑下的涼水降溫。”

在後廚炎熱難耐的大部分時間裡,師傅都只能盯著一個個鍋蓋,便能隔空判斷裡面的食材發育到什麼程度了,也不是全靠超能力或想象力,他是憑藉自己從當學徒時起不斷累積的經驗,通過觀察蒸汽,感悟從鍋蓋傳遞到手掌的溫度,更有可能的是他看了時間,記得哪幾口煲是啥時候開火的。

吃的時候,煲仔飯也極其講究。

成鍋端上桌的煲仔飯,其飯呈現3種狀態。一是上層飯粒,帶肉香,較軟糯;二是中間飯粒,純米香,有彈性;三是底層飯粒,呈焦香,嘎嘣脆。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底層焦脆的鍋巴,是煲仔飯的靈魂所在。/《尋味順德》

揭蓋,趁熱淋入店家秘製豉油,接著以最快的速度合上煲蓋。待豉油在煲內緩緩流淌,你可以聽見煲仔飯唱出一支感人的b-box:滋滋,滋滋滋,嘶——

再揭蓋的時候,先吃哪個部分的飯見仁見智。但吃完這煲飯之前,這枚碳水炸彈總有某刻令你難忘。

煲仔飯憑啥代表廣東?或許是憑藉它一次次揭蓋合蓋間的講究吧。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廣東人的性格特點,都在這一煲裡了

煲仔飯已經融入到廣東人的血液裡,成為本土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廣東人在威脅別人的時候,喜歡舉起“砂煲這麼大的拳頭”。像周星馳電影中那些全身上下,口氣最大的小人物,最喜歡說了。而這砂煲也能用來做煲仔飯。

在周星馳更早期一些的電影《食神》中,那碗讓家燕姐吃到打滾、流淚的“黯然銷魂飯”,也是“煲仔白飯”和叉燒飯的結合,正體現了採用不同鍋、不同火可以對米飯帶來的影響。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令人痴迷的黯然銷魂飯。/《食神》

廣東民眾吃煲仔飯,是把鍋當碗。這些鍋底一般會用粗鐵絲捆一下,這是因為在烈火猛攻下,瓦煲砂煲很容易產生裂縫,而“箍煲”則是讓鐵絲緊貼煲身,夾緊縫隙。在粵語中,“箍煲”一詞也可以用來表戀人分手後重歸於好,或者去挽救一些什麼的意思。

“著名吃貨”蔡瀾在自己的博客中寫,他通常會等到“秋風起,吃臘味”的時候,做一煲臘味煲仔飯,“淋上香甜的老抽,吃進口真是天下美味,鍋底的飯焦,更是仙人吃的”。

可後來在一個節目中,他又改口說自己喜歡用潮州的珠油代替普通豉油。珠油因滴落時會在匙羹底部形成一個珍珠妝的小泡而得名,它稍甜,比一般的豉油也更濃稠,用來搭配帶有微微酒香的廣式臘腸再好不過。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臘味煲仔飯。/圖蟲創意

或者榨菜五花腩煲仔飯也可。“將五花腩切片和榨菜鋪在米上炊,榨菜不可洗得太過乾淨,否則辣味鹹味盡失,就等於把男人閹掉了”。

一次,他在電臺讚美某家餐廳的榨菜五花腩煲仔飯有多麼多麼好吃,講到要淋上豬油的這個步驟,有位仁兄駕車駕到一半,不管違法,把車子一停,衝上酒樓點了一鍋。餐廳服務員後來把這事告訴蔡瀾,他笑了半天,想了想自己估計也會幹這種事。

孤獨的美食家五郎,也曾光顧一家名叫“南粵美食”的中華料理店。他點的事讓所有精銳食材齊聚一煲的臘腸臘肉瑤柱煲仔飯。

來看看浮誇的日式食評:在瓦制的煲仔裡,肉類和貝類展開了激烈的爭鬥,這份能量又附加到大地母親產出的米飯上,讓之誕生出新的生命。

後來五郎還感慨:“想要讚美這個在中餐巨大森林中,不斷尋找,找到了這家小小餐廳的自己。”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廣東美食,栓得住胃,牽得住心。/圖蟲創意

二者一對比,潮州人蔡瀾的講究,也變得實際了許多。

說起煲仔飯,還不得不提的一個“網紅/黑”,是順德的牛展。許多人還未吃過他的煲仔飯,就先在《舌尖上的中國》或各個博主在危險邊緣試探的小視頻裡,領略了他的壞脾氣。

每個慕名而來的顧客必須守他的規矩——在門外排隊點餐,飯上來了先吃外圍,再吃中間,不要用匙羹挖飯,嚼的時候每邊十五下。

對菜單提出疑問的顧客,他要懟:“別囉嗦,吃還是不吃。”

對價格提出疑問的顧客,他也要懟:“如果有困難的話,你可以下次再來。”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懟顧客,牛展沒在怕的。/《尋味順德》

對悉心聽講,還怯生生問一句“能吃了嗎”的顧客,他更要懟:“吹一吹再吃啦,小心燙死你啊。”

在網上捱了不少鍵盤俠的罵,但這有啥好在乎的呢?他不還是一樣帶著臭脾氣做自己的煲仔飯,開著摩托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緊隨那句他認為是至理名言的話,“微風拂面,路隨我走,這才叫自由”。

發明出煲仔飯的廣東人,的確就是這樣,又懶,又要講究。懶如他們,會把米飯、肉和菜都合到一個煲內做熟;講究如他們,會通過對火候、器材、時間的把握,讓這一煲熟變得比分開烹飪更加好吃。

有了這煲飯,他們可以更懶了,吃飽喝足,管那麼多幹啥?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傳統還是要創新不好意思,廣東人兩者都要

12年的時候,蔡瀾在香港逛商場時看到了用電的砂煲飯。一通電,上百碗飯便能在短時間內烹熟,即點即賣。

他在博客中感慨,“今後愛吃煲仔飯的人有福了”。但筆鋒一轉,他又說:“煲仔飯的真髓在於熊熊巨火,天氣寒冷時,旺角花園街附近的那幾檔在路旁擺了好幾個煤氣爐,猛火炊飯,才夠味道,靠電煲的,總有溫吞的感覺。”

8年前出現的電煲仔飯技術,後來被申請了專利,如今一種黑色陶瓷鍋的煲仔飯在全國快餐界通行。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用電煲出的煲仔飯,最大的優勢就是快。/圖蟲創意

陶瓷鍋表面上釉,耐用,也不粘底,後廚不用再使勁地刷鍋。但它封閉性更高,水汽無法散發,煮出來的米便像回南天一樣帶了溼氣。

原本講究的揭蓋合蓋過程,一個全自動便可以省略帶過。藉助這種經過精密計算的技術,安徽合肥、湖南長沙當地都開出了比廣州更多的煲仔飯專門店。

包括此次捐贈給武漢的煲仔飯機器人,也是從順德大師傅的寶貴經驗中,獲得了溫度、時間等關鍵要素,電腦也要通過反覆的計算、實驗,才能出師。

依然會有人像蔡瀾一樣,認為這樣做出來的煲仔飯,即便真能把那層飯焦做出來,那也莫得了靈魂。

也依然會有煲仔飯店,在外賣時代全面到來的時候,執著地給寫字樓里加班的白領們,送上一整個煲。

但也有更多的人在繁忙工作中,擠出一點緊張的用餐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即點即食的數碼煲仔飯是好吃的,錫紙煲仔飯外賣是好吃的,網購囤積的自嗨鍋煲仔飯也是好吃的。

回到煲仔飯定義還很模糊的時候,除了最經典的臘味、排骨、滑雞和牛肉窩蛋煲仔飯,另類一些的黃鱔飯、鴿肉飯,如今都成為了能單打獨鬥、各立門戶的特色美食。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土豆排骨煲仔飯。/圖蟲創意

還有高檔一點的餐廳,創造出中西合璧的黑松露龍蝦煲仔飯、帆立貝象拔蚌煲仔飯、蒜香牛頸脊煲仔飯,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年輕吃貨。

正如一個煲仔,它可以做出軟糯、柔韌、香脆多種口感的米飯。一種文化的發展演變,從來都需要有人堅守傳統,也需要有人創新傳播。

煲仔飯的煲是造就其味道的鍋,也是阻礙其自身順應時代的鍋。既要原滋原味,也要換新花樣,誰又忍心看見煲仔飯淪為豬肚雞和椰子雞火鍋店的配角呢?

好了,雖然說了這麼多,我也許久沒有吃煲仔飯了。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煲仔飯的一些事一些情》,半島便利店《沒想到吧?真 · 煲仔飯為熱乾麵加油!

》,廣東共青團《你吃的煲仔飯,在廣東人心目中只能算蓋澆飯》,廣東大燒鵝《廣東人天冷只能打邊爐?我煲仔飯第一個不服!》,粵知一二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作者 | 麻醬

歡迎朋友圈

廣告合作請聯繫微信號:xzk9681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你敞開了吃,牛蛙根本不是野味

郵輪出遊,你是玩錢還是玩命

廣東人得病,不是太熱,就是太溼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