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為何不嫁給徐志摩?

石福晉


一提起林徽因,人們就會提及她與著名詩人徐志摩的感情,好像林徽因與徐志摩經歷了多少感情波折似的,其實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少女時期明眸皓齒的林徽因

林徽因出身福建名門林家,林則徐、林覺民都是本家,林徽因父親林長民則是一位有藝術氣質的知識分子,早年曾留學日本,民國後在北京政府擔任高官,與大名鼎鼎的梁啟超是好朋友。

因為父輩之間的交往,林徽因的生活也發生了變化。1919年,林徽因已經15歲了,“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正是一生中最美的時候。梁啟超長子梁思成當時18歲,梁啟超和林長民有意撮合這對年輕人,於是讓他們見面、相識,這在當時是個了不得的舉動。

婚後的梁思成與林徽因

兩位年輕人一見鍾情,父輩自然也是滿心歡喜,於是林徽因和梁思成便定了親——注意,這是一樁父母之命和自由戀愛相結合的婚姻。

定親第二年,也就是1920年,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來到英國倫敦,在這裡結識了林長民的忘年交徐志摩。今天看來,徐志摩是個不負責任的傢伙,他以“愛、自由和美”為理由離開了妻子,然後又向林徽因求婚。

浪漫詩人徐志摩

徐志摩比林徽因打了接近10歲,作為父親的朋友,林徽因愛慕他,景仰他,他打開了她的視野,所以林徽因對徐志摩更多的是一種兄長或者長輩的愛,與梁思成相比,她愛的還是後者。

在倫敦住了一年多,林氏父女回國了,他們乘船穿越了蘇伊士運河和印度洋,1921年10月便回到了家——從某種角度講,這次離開其實正是林氏父女對徐志摩的態度。


民國年間那些事




徐志摩長林徽因8歲,認識林徽因的時候,林徽因才16歲。16歲的女孩子正值最美好最爛漫的愛情時節,在異國他鄉,遇到一個風流倜儻又才華橫溢的成熟男子,怎麼會不動心?徐志摩的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寫給林徽因的情書美好又熱烈,幾乎每天一封,試想,正是青春懵懂的年紀,時間久了,怎麼會不芳心暗許呢?不過,林徽因回頭及時,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想要什麼。而徐志摩是沒什麼思想主義的人,嚮往自由和開放的生活方式,這和林徽因也並不在一個頻道,分開之後也各有所屬吧,只不過最對不起的是張幼儀,徐的髮妻,也是可憐可嘆!而徐志摩和林徽因分開後不久就開始追求陸小曼,陸小曼不同於林徽因,飛蛾撲火,離婚後和徐志摩在一起了,之後的幸與不幸大家都知道了,徐志摩不堪重負,為了讓陸小曼繼續過奢華生活,做了多份工作,不捨得坐大飛機,蹭坐郵政飛機的時候,飛機失事墜亡,人生年紀輕輕就戛然而止!

多年之後,陸幼儀曾說過,比起林徽因,她更喜歡陸小曼,陸小曼對徐志摩不顧一切,而林徽因則是風淡雲輕,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她為徐志摩不值得。高曉松曾說過,他一直想拍部林徽因的電影,林徽因的女兒和他關係很好,也授權了,但有個條件,就是電影裡不能有徐志摩,不能出現徐志摩,高曉松說那怎麼拍?最後擱置到現在也就不了了之了。我覺得這並不能說明林徽因先生人品如何,相反,林先生拿得起放得下,心裡有大事業,也做出了一番大事業,不愧對民族和國家,我是很佩服的。


清清359


林徽因作為民國時期中國知名的才女,不僅長相淡雅清新,嫻靜舒雅,而且從小接受的良好的貴族教育使其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含蓄內斂之美又有國外文化薰陶下的開朗活潑之態,自內而外散發出一種濃郁的書香之氣,也難怪在當時會有如此多的文人墨客乃至名流志士為之傾倒。
不過從小在書香之第長大,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林徽因如果只是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會一點傷花憐月的文筆,那就不是真正的林徽因了。林徽因為人處事的方式以及面對選擇時所表現出來的冷靜和睿智才是我們最應該學習和佩服的地方。

說到林徽因,不得不提徐志摩了。當徐志摩第一次在倫敦見到林徽因的時候便被她身上散發出來的濃郁的書香氣息所深深折服,徐志摩在這裡找到了真正女人的魅力和愛情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他之前跟張幼儀在一起時從沒有感受過的。

徐志摩便對林徽因展開了瘋狂的追求。

在徐志摩的瘋狂追求下,林徽因對徐志摩也是有一些仰慕之情的,畢竟徐志摩的才思泉湧和文采飛揚在當時可是名冠中外的,後來印度文豪泰戈爾訪華時就是林徽因和徐志摩負責接待的。


可是面對徐志摩的求愛,林徽因並沒有急著答應,而是非常冷靜地告訴徐志摩,你在中國的老家是有老婆的,我怎麼能跟一個有婦之夫戀愛甚至結婚呢?儘管徐志摩告訴林徽因他和張幼儀只是包辦婚姻,兩人並沒有感情,不管徐志摩如何勸說,林徽因始終沒有答應,只是讓他回去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再來找她。

徐志摩於是便快馬加鞭回到國內,不顧家人反對草草和張幼儀離了婚,然後又回到倫敦追求林徽因,但是這時林徽因已經回到國內和梁思成訂婚了。

林徽因曾和自己的父親林長民說過,徐志摩的愛是如此的熱烈如此的不顧一切,面對離婚都可以這樣的輕描淡寫,那他以後會不會遇到同樣讓他不顧一切的事情呢?

這雖然不是林徽因最後選擇梁思成沒選擇徐志摩的全部原因,但是也能從中看出林徽因的一些顧慮。 林徽因的這種冷靜和睿智足以讓我們好好學習和思索,遇到事情不要被一時的激情或憤恨所左右,冷靜下來好好思考清楚以後再做決定,我們絕對會受益匪淺。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林徽因的顧慮不無道理,徐志摩跟後來的妻子陸小曼也是在瘋狂的戀愛中不顧家人的反對結婚的,得不到祝福的兩個人在上海生活,徐父對陸小曼更是萬般嫌棄,陸小曼當時沉迷鴉片和晝夜顛倒的交際與這也不無關係。



陸小曼的紙醉金迷也直接導致了徐志摩要四處奔波維持生計,否則當時徐志摩也不會匆匆趕回上海又為了趕上林徽因在北京的演出匆匆趕回北京,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當時天氣惡劣,郵政飛機在當時本身安全性能就很不穩定,但是等不到客機的徐志摩不顧一切地登上了郵政的貨機,最終葬身於深山之中。


盲客


林徽因是個太聰明的女人,出自書香門第,不願攤上破壞別人家庭當小三的名聲,更何況徐志摩的妻子張幼怡才生孩子,又持家有道,很討徐志摩父母喜歡。

徐志摩的父母也不會同意,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雖和徐志摩是忘年之交,但自己女兒的終生大事怎麼也不會含糊。

詩人的浪漫浮於表象,但生活不可能永遠充滿詩意。徐志摩在愛情中太過柔軟。

林徽因選擇梁思成的確是最好的歸宿,畢竟如果不是梁思成,她也不會在建築學上有如此大的成就,徐志摩適合風花雪月,但梁思成這個踏實理工男既愛她,又能和她一起有一番成就。


大眼睛歷史


因為林徽因是個理科女,不會愛文科男,換句話說徐配不上林,林認識徐時剛多大?徐多大?即便林同意林的父母也不會同意的。


春華秋茂


林徽因為何不嫁給徐志摩?

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有兩個原因



一、徐志摩已有家室

林徽因應該是一個既溫文爾雅,又有傲骨的女人。徐志摩娶妻在先,讓她做二房顯然有些太委屈她了。

她自幼得到父親的寵愛,又飽讀詩書,這樣的女子既然不願意委曲求全。

外加父親娶了三房之後,她更瞭解所謂失寵的太太過得日子有多麼的暗談無光。生性善良的林徽因肯定不願意傷害另一個女人(即便已經傷害了,可是她仍舊沒有讓這段感情發展下去。)



二、林徽因是一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生活的女子

徐志摩雖然有才氣,與林徽因也情投意合,不過徐志摩的愛太過於強烈,以至於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傷害原配張幼儀,以及當時他們未出世的孩子。

林徽因的一句“蝶戀花”就看透了徐志摩的本性,而一個眼裡心中只有愛的男人往往靠不住。

之前,我和好友聊過這個話題,都認為徐志摩不會一輩子只愛林徽因一個人,即便兩個人真的在一起也不會長久,因為愛情的本質最終都要歸於平淡的生活,而詩人徐志摩顯然不甘於平淡。



當他與林徽因的愛情過了最強烈階段之後,兩個人身上的缺點自會暴露,而感情也會隨之出現問題。

而相比于徐志摩來說,梁思成就顯得靠譜很多。

就算拋開家教不說,梁思成既愛林徽因,心中也充滿著大愛,而懷有大愛的梁思成在與林徽因談情說愛的同時,也引領她進入了建築學之中。

無形中在小情小愛的感性思維裡便多了一份理性,這樣的理性能夠給一個女人踏實、安心的感覺。

而後來的事情也證明林徽因的選擇是正確的,徐志摩最終愛上了陸小曼,而當兩人激情過後,心中又牽掛著林徽因,這樣的男人不管多有才,也終歸算不上是一個好老公。


瞭然予心



女人婚姻的本質,無非就這兩種,一種是嫁給愛情,另一種就是嫁給生活。


徐志摩代表的就是愛情,浪漫與感性;而梁思成則就代表生活,穩定與未來。


智慧如林徽因,她怎麼會不懂得選擇。


所有的婚姻,其實就一種權衡利弊後的決定。


理想中,我們都期待愛情和未來的完美結合,但現實往往很骨感,魚與熊掌是不可兼得的。這個時候,如果林徽因選擇了愛情,那就是一個感性的決定,她的結果就會變得充滿不確定性。


看過電影《單身男女》的朋友都應該瞭解,由高圓圓飾演的女主,遇上了她生命中的兩個男人,一個是熱情如火的古天樂,一個溫柔似水的吳彥祖,這使她陷入兩難的抉擇。這種窘況如同林徽因遇到的。


愛情,可以很簡單,但婚姻卻不容易。愛情是衝動的,但現實生活更重要。


在電影《單身男女》裡有這麼一幕:


高圓圓問古天樂:“你還會不會跟別人鬼混?”

古天樂說:“可能不會,儘量不會。”


電影的最後,高圓圓是選擇了古天樂。在當時的高圓圓,她可能是這樣考慮的:“儘量不會,,可能已經是他盡了他最大的努力了,那我也就往前走一步吧,那可能這就是兩個人,終能走在一起,都要去做的事情。”


在她看來,自己妥協一步,也許結局就會幸福。


其實並不是的,如果將這個劇情放到現實中,這樣開頭的婚姻,多以失敗收場。因為老公都已經習慣了流連在風花雪月之中,要從根本改變一個男人,這只是女人的一種妄想。


所以,林徽因對待婚姻的想法,非普通女子。


花之說說


徐志摩能休結髮妻,林徽因認為有一天厭倦了也會休她,所以感覺沒有安全感。但徐志摩一直是她的精神出軌對象,最後徐志摩飛機失事的殘骸一直在林徽因臥室掛著,一直到林徽因去世~


燕雀安知鴻鵠志


太帥了,不易駕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