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連金州觀音閣的故事

大連金州觀音閣坐落在金州城東大黑山北麓半山腰,是大黑山古廟宇群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寺廟。觀音閣另一個名字叫勝水寺,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明、清至民國曾有多次重修。

.最早的觀音閣依山就勢而建,至今可見歲月滄桑,前面是石亭和望海樓,站在這裡,可以看到大窯灣風光和映掩在綠樹叢中的近年來開發區城區一角,望海樓後上方是觀音閣正殿和禪房,正殿上面,是一堵巨大的石崖,高十餘米,冷眼一瞅,有一種親臨天塌地陷現場之感,讓人心存餘悸。石窟下面,有一眼黑黝黝的泉井,井水不深,卻十分清冽甘醇;石窟上方,有一個看似深不可測的石洞,向主峰方向通去.傳說這眼泉水叫地穴,那個石洞叫天穴,是當年兩個和尚鬥比法力時留下的遺蹟.


關於大連金州觀音閣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明代的洪武年間,有一天,大黑山同時來了兩個和尚,一個是千山來的叫陳德新,一個是閭山來的巫醫叫方影山,二人都是修行多年的高僧。他們雲遊了遼南的各處名山大川之後,都沒有找到一個理想的地方搭建寺院唸經誦佛。這一天,天清氣朗,他們分別走在復州地界,遠遠向南望去,但見大黑山一帶雲霧繚繞,紫氣氤氳,顯出非凡風水,就順著風水鬼使神差不約而同地來到被稱做大黑山東林子的地方。只見這裡山高林密,塘淺溪幽,經過再三推敲,都覺得這是一塊十分難得的風水寶地,都想在這裡建廟立佛,有所造就。雖說我佛以寬大為懷,可是自古以來一廟不容二主,究竟誰留誰去,二人相持不下,最後他倆商定當眾比法術,誰的本事大,誰就留在這裡當主持。

.聽說這裡要比武,好事的老百姓從四面八方趕來看熱鬧.還請來金州的地方官吏當中證人。\\n比武開始了,陳和尚先施法力,只見他念了幾聲咒語後,對眾人振振有詞:“這裡有風景,就缺一眼井,沒井不叫景,我要挖口井”。說完挽挽衣袖揮揮拳猛地向地下砸去,只見拳到之處立即出現一個大洞,不一會兒工夫,一股泉水就咕嘟咕嘟地冒出來,捧一口嚐嚐,清冽甘甜,沁人心脾,就像天上的瓊漿,眾人一看,半山腰的石砬子上竟能打出井水來,不由得發出一片叫好聲。

方和尚一看,不慌不忙,走過來對眾人比比劃劃說:“這裡山雖高,卻無通天路,無路不順暢,我修通天路。”話音剛落,只見他嘴裡噴出一股煙氣,一道金光閃過,整個山嶺都跟著動起來,待眾人睜眼看時,石窟的斜上方果然出現一穴幽幽的石洞,洞之深,不知通向何方。


關於大連金州觀音閣的故事

一個開天,一個闢地,圍觀者瞬間看了兩個這麼大的熱鬧,弄得個個瞠目結舌,驚歎不已,像是在夢中。

再說兩個和尚鬥法驚天動地,也驚動了南海觀音菩薩,她駕起五彩祥雲來到大黑山上空,往下一看,見兩個和尚還要推山搬海,觀音心想,這樣一來豈不嚇壞了百姓.觀音急忙降下雲頭。二人一見觀世音到此,也就罷了手。觀世音一番勸解,讓他們一個出去化緣集資修廟,一個在山上操持建築。幾番寒暑,幾番操勞,寺廟修成之後,兩個和尚也不鬥了。觀音見這裡清麗無比,捨不得離去,就留在這裡坐禪.從此這座廟叫做觀音閣了。人們把和尚砸出的兩個石洞一個稱地穴,一個稱地穴。


關於大連金州觀音閣的故事

由於兩個和尚比武這天是農曆三月十六日,人們就把這天定為廟會日。直到今天,觀音閣的那眼泉水還在,那眼洞穴也在,只是沒有人探得出石洞究竟有多深。每到三月十六日,遠遠近近的村民都到這裡趕廟會,人們帶著虔誠,帶著心願,也帶著祭祀用品,最盛的年景,趕廟會的人可超過十萬餘眾,香火旺盛的程度可想而知。就是平平常常上山,也可以看到沿途兩邊的綠樹上,掛滿了鮮豔的和已經褪了色的紅布條,那都是趕廟會時人們繫上的,帶有祈禱和求助保佑的意思,簡直成了大黑山裡的又一道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