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攻克探測數千公里的雷達,獲國家最高技術獎,新雷達究竟多牛

雷達作為一種重要的監測手段,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尤其是在防空和海戰方面,雷達更是作為戰場上的“眼睛”而被廣泛應用。中國有著極長的海岸線,為了實現對海岸線的監控,中國需要一套完整且先進的雷達網絡,良好的雷達網絡影響著中國對沿海海岸的掌控和監督,因此優化雷達網絡勢在必行。

傳統的雷達都存在一個問題,由於地球曲率的影響,普通雷達可檢測範圍大約只在40公里左右,因此傳統雷達對距離較遠或者是低空超低空的目標的監察效果往往並不理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只能提高雷達的安放位置,所以艦船上的雷達一般都會裝在艦船極高的位置,而陸地雷達一般都架設在高山之上,甚至為了提高雷達的監測範圍,乾脆將雷達裝載在飛機上,藉以滿足遠距離監測的要求。可見傳統雷達存在著許多的弊端,無法真正滿足軍事需求。

中國攻克探測數千公里的雷達,獲國家最高技術獎,新雷達究竟多牛

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解決傳統雷達無法遠距離監測的問題,新型的雷達應運而生。新型的“天波超視距雷達”主要是應用電磁波在電離層與地面之間的折射,從而實現了將雷達波推送到超遠的距離,在此情況下可以實現對5000公里之外的目標進行監測。不過天波雷達也存在著一些弊端,由於天波雷達運用原理的限制,它不僅僅需要超大的雷達天線,同時雷達對地形也有著要求,需要極大的地形才能安放好雷達,因而雷達的造價並不低,不但如此由於雷達因為要依靠電磁波在電離層的折射才能實現超遠距離的監測,因此雷達本身只能進行遠距離監測,無法實現近距離的監測,因而在近距離上存在一定盲區,從而無法實現大規模的覆蓋,影響了整個雷達的使用。同時電離層受一年四季的影響並不穩定,因此在使用雷達的同時還需要搭配電離層探測系統,在使用難度上大大增加,同時還影響著雷達的範圍和精度,因此天波雷達雖然在傳統雷達上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也並沒有完美實現雷達的使用。

中國攻克探測數千公里的雷達,獲國家最高技術獎,新雷達究竟多牛

在天波雷達的基礎上,研究人員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研發了一種更加實用的雷達。在使用原理上地波超視距雷達和天波超視距雷達有著很大的區別,地波超視距雷達利用了高頻電磁波沿地球曲面繞射傳播的方式,從而能夠監測超遠視距的目標,而之所以選擇高頻電磁波而不是普通的電磁波主要是因為高頻電磁波在導電物體表面傳播時衰減較小,所以使用2-30MHz波段的高頻電磁波可以更加容易的探測遠距離的艦艇、飛機和導彈。

地波超視距雷達成為了一種監測低空目標的雷達,在200-400公里範圍內雷達可以實現完美監測。不但如此由於工作波長比較長的優點使得該雷達擁有監測隱身目標的能力,對隱身性能較好的導彈也能實現完美跟蹤和探測。同時雷達的造價也比較低,對比之下要比一架預警機還要便宜一些,同時在雷達運行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全天不間斷的探測和預警,因此新型的地波超視距雷達可以完美取代之前的雷達,更好得實現探測的作用。

中國攻克探測數千公里的雷達,獲國家最高技術獎,新雷達究竟多牛

其實地波超視距雷達的相關原理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被人發現,但是在正在應用上卻存在很大的技術難題,為了能讓地波超視距雷達在我國軍事上可以真正應用,在1986年劉永坦正式開展了新型雷達的研究,在1990年科研團隊第一次實現了探測遠距離的海面艦船,這使得中國能夠更好完成對海監測,並藉此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在1997年劉永坦對實用型的新體制雷達展開了研究,並且在2011年正式將新體制雷達研製成功,時隔四年研究團隊再次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可見這次的研究對中國自主雷達體系的建設有著巨大的貢獻。劉永坦所研製的新型雷達不但有著體積較小,探測範圍遠的優點,同時雷達的探測精度比之前的雷達更高但是造價卻比之要低,在實用上更加滿足軍事需求,其核心技術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攻克探測數千公里的雷達,獲國家最高技術獎,新雷達究竟多牛

劉永坦院士所研究的新體制雷達不但是在探測距離上,還是在成本造價上都要比其他雷達更加優秀,這標誌著我國在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領域達到了世界水平,同時也向其他國家展現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科技實力,同時我國軍事防禦力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雷達領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績,這離不開像劉永坦院士這樣不辭辛苦、努力專研的人物在背後的支持,希望中國能夠多一些這樣的科技人才,使得中國的發展更加順暢,同時也能揚我國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