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的人招誰惹誰了?

早上看到有人分享一篇黑X先生的文章,在留言區看到下面這段話:

底層的人招誰惹誰了?

看到這話,令人從心底升起一陣陣寒意。

我想起了魯迅筆下的阿Q,他自己身處底層,卻看不起跟他“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小D。每次見到小D就欺侮一番,打心底裡鄙視他,在夢裡幻想自己發達之後,第一個該死的也是小D。

這段留言反映出來的心態,跟阿Q對小D的心態何其相似?其實,這位網友自己才是那種沒有“包容心和同理心”的人。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身處底層的人,在某些“高等人”眼裡,竟然具有了原罪。

底層的人招誰惹誰了?

看古代文人筆下的底層勞動人民,從文字背後,我們能感受到作者的善意和同情;讀魯迅的小說,我們也能感受到他犀利文筆背後的深情;可是讀如今某些“公知”的文章,我們能感受到的只有作者那無處不在的優越感,及其對底層同胞的鄙視。

非常諷刺的是,這些人還常常以魯迅自比。我想問他們一句,你配嗎?

孟子說過一句話,“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在他老人家眼裡,沒有同情心的人,連人都算不上。

那些鄙視底層人民的“公知”,他們有同情心嗎?不,他們的良心已經壞了。

這些“公知”還振振有詞:我要是不愛他們,我罵他們幹什麼?

原來“公知”們的邏輯是,愛一個人就要罵他。我想問的是,你愛自己家人的方式,是不是罵他們?如果不是的話,就請不要用這種自欺欺人的話來掩飾自己的意圖。

底層的人招誰惹誰了?

不知這位留言區的“雲胡不喜”是位先生還是女士,也不知他是不是大富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每個人往上數幾代,都有生活在底層的。按照這位網友的邏輯,他的祖上就是“腦殘、愚昧至極”、“不可能有同理心和包容心”。

二十世紀初期,意大利有位經濟學家叫維爾弗雷多•帕累託,他發現意大利20%的人擁有全國80%的收入,隨後在其他國家也發現了類似的情形。這就是著名的“二八法則”。

按照這個法則,生活在上層社會的人,只可能是少數。就像在一個班級裡,不可能所有人都名列前茅。但是,我不認為生活在底層的人就有什麼“原罪”。

很多人,他們可能見識和能力都有限,但是他們拼盡全力,照顧好自己和家人,這樣的人不應該承受罵名。

底層的人招誰惹誰了?

美國的《獨立宣言》說,人人生而平等。然而這只是一句充滿理想氣息的空話,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從小得到父母的言傳身教,有機會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走上工作崗位後,還可能有其他資源的支持。

而那些出生在貧寒家庭的孩子呢?辛辛苦苦拼搏十幾年考上大學,畢業後就被房價壓得抬不頭,不僅得不到什麼支持,父母還等著回報呢。

你說這平等嗎?哪種人賺到錢的機會更大?哪種人有更大的概率會待在底層?

在新聞裡,我們確實可以看到一些勵志人物,他們成功逆襲,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這些畢竟是少數,還有很多人終身都無法擺脫自己的階層。

我接觸的大多數底層人,都是勤勞善良的,我不覺得他們是什麼“腦殘,愚昧至極”。

在我的價值觀裡,一個人,無論身處哪個階層,只要他遵守法律法規,不傷害他人,靠自己的汗水和智力吃飯,就值得得到別人的尊重。



本文首發於個人公號:叔本華哲學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