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議恢復繁體字,恢復漢服等傳統文化,你怎麼看?

用戶5984854568301


在2009年某次重要會議上,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了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建議,即“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此建議一出,立馬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支持聲和反對聲基本上平分秋色,誰也說不服誰,因此,11年過去了,這項建議仍然沒有被採納。

另外,在2015年的某次全國會議上,著名導演馮小剛同樣強烈建議恢復繁體字。

當時,潘慶林給出3點理由。

其一,為了掃除文盲率,漢字在上世紀50年代被簡化後,許多漢字喪失了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的表意功能,變成了純粹的記錄符號。

其二,隨著電腦輸入法的完善,現在幾乎每個繁體字都可以由電腦輸出,不需要手寫,杜絕了繁體字難寫、不易傳播的劣勢。

其三,寶島一直使用繁體字,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做得不錯,如果我們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

從以上三個理由來看,潘慶林說得有些道理。

當然,如果恢復繁體字,肯定是有利有弊。

利好是,漢字是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等字體一步步演化過來,期間經歷了漫長的數千年,繁體字是從小篆演變為隸書後產生的一種書寫字體。

毫無疑問,繁體字承載了漢字演變的記錄,因為古人用“六書”創造漢字時,都是有據可依,一個字該用什麼部首和筆畫,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創造出來的,因此,繁體字保留了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的精華部分,看到一個繁體字,很容易看明白它的來源,以及猜出它的大概含義,這是簡體字比不了的。

如果不去保護繁體字,讓其自然消失,我們就無法清晰地看到漢字的演化歷史,失去對漢字的敬畏感。

由於繁體字筆畫較多,對書法創作來說,反倒是一種好事。

因為在書法創作中,需要書法家挖空心思去營造字體的結構美、造型美、勻稱美,如果一個字的筆畫過於少,非常不利於間架結構和章法佈局的排列,寫出的字多多少少會缺乏協調性,而繁體字因為筆畫多,正好可以彌補這個缺憾,利於書法家寫出有型有神的好字,這也是當今書法家依然鍾愛繁體字的主要原因。

弊端是,如果恢復繁體字,違背了時代發展的潮流,現代是化繁為簡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快,容易接受簡潔易懂的東西,並且已經形成了習慣,如果突然讓人們去接受複雜繁瑣的東西,肯定會難以適應,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另外,如果讓小學生從小接受繁體字的學習,肯定不利於小學生識字率的提升,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畢竟有限,面對複雜的繁體字,是不容易消化的。

再一個,若恢復繁體字的使用,對整個社會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

為什麼這麼說呢?

繁體字如果恢復後,意味著全國各地每個部門、單位、企業的公章,乃至個人的私章,還有許許多多的牌匾、題名等都將作廢,重新制作這些要花費許多銀子,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再說恢復漢服。

大約在10多年前,教育部有人建議將漢服作為各個高校的學位服,不少高校也採取了這個建議,在學生畢業典禮上,給頒發學位證書時,學生們一身漢服,接收自己的學位證書,這一幕看起來確實很隆重,很有儀式感。

在舉辦跟傳統文化有關的重要活動裡,如,清明節時全球華人祭拜炎帝、黃帝時,傳統婚禮儀式裡,如果穿上漢服,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如果讓全民恢復漢服,追求漢服全面日常化,那非常不可取,主要原因是漢服好看是好看,但寬袍大袖,做各種活動時會礙手礙腳,非常不利索,不利於現在的生活。也正是這個原因,漢服才退出歷史舞臺的。

不論是恢復繁體字還是恢復漢服,我覺得,應該採取自主意願,喜歡它們的人完全可以自己去使用,沒有必要把恢復它們上升到復興傳統文化的高度,難度會寫幾個繁體字,會穿幾款漢服就有文化了?顯然不是。

繁體字和漢服只是傳統文化裡很小的一部分,正確看到它們的作用和意義,才有助於樹立文化自信。


鴻鵠迎罡


振臂高呼為哪般?

個人喜愛個人穿。

刪繁用簡利民眾,

文化普及有今天。






費玉山905


於其說回覆繁體字,倒不於說重新回到象形文字年代得了!那該有多形象啊!比如馬字,就畫一個🐴,是不是很形象啊,不用發音就知道是個什麼東西!文字是語言的表現形式,是字音和字意的統一體,應該是越簡單明瞭越好!我們的文字應該向英文方向發展,一個音母即表音也表意,這應該是現代文字的發展方向!衣著方面應該跟上時代的潮流,有人硬要穿漢服,我想不會有人反對,提倡各已所好嘛,如果他想穿長袍,我想也不會有人反對的,但別提倡不提倡了,別人愛穿啥就穿啥,誰管的了嗎?


霞客飛雁


漢字可以簡為主,以繁為輔。日常使用統一用簡體字,個人愛好繁體字的可以使用繁體字,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至於漢服,想穿的就讓他(她)們穿。


英子和靜靜的老爸


可做為傳統藝術加以發揚,但不可恢復應用。


祥雲157537413


我認為,誰建議讓誰恢復。讓這些人拿著竹簡、穿著漢服、住著茅草屋、點著棉油燈、寫著繁體字、說著之乎者也、坐著牛車!

不準這些建議的人用手機、上微信、玩電腦、住洋房、用電燈、使白話文、穿現代服裝、用電冰箱、使用電磁爐、開汽車!



楊哥之翩翩舞


忍不住答一波。

參考我最近寫那篇講方言讀古詩詞押韻的文章,

普通話實用,有推廣價值。

方言在音韻藝術歷史文化方面有價值。

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可以兼顧。

方言日後失去交際功能,可以作為某種愛好,隨君學習喜歡,就像學一種音樂音律。

同理,簡體字日常服飾,有實用推廣價值。

所以肯定不會出現用繁體字或漢服取代之。

但是不妨礙保護繁體字與漢服文化,將之作為一種愛好。隨君喜歡。

不強行推廣,任君喜好,其實這種氛圍是最舒服多元的。


君餘味


歷史車輪只能前進不可能到退,提此建議者都是極個別希望復辟開歷史到車的跳樑小醜,畢將遭人神共憤全民共討之。


信241706606


我是“滄浪有話說”,我來回答。

傳統文化不僅僅是衣服和文字!

文字演變

漢字是象形文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演變歷程。建國後,為了普及教育,又推出了漢字的簡化。簡化有兩次,第一次簡化被大家普遍接受,第二次則失敗了!如今,第一次簡化字是已經被廣為接受!

由上圖可以看出,簡化字也是吸收了草書的一部分特點的!那麼,請問想恢復繁體字的,想恢復到哪個階段?

文字是交流工具,美書是書法家的追求,不能作為大眾的規範!

漢服的演變

人類的進化,衍生了服裝,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服裝。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還揭開了一個變革的歷史之頁!試問,何為漢服?

從黃帝夫人螺祖發明養蠶繅絲以後,人們的服裝開始擺脫了獸皮為衣的時代。服裝也一直是在演變,一直到清入關,搞了剃髮易服。那麼,這裡又出來問題了,提倡者所謂的恢復漢服,是哪個時代?

字體和服裝不過是文化的外在表現罷了!文字是為了交流和傳播,服裝是為了遮羞和禦寒,即便在同一時代,不同層次也有不同的服裝!所謂恢復漢字和漢服,不過是不學無術的人的博眼球遊戲罷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在於思想意識、道德禮儀等內在的群體性的涵養,和文字、服裝沒有必然的聯繫!


滄浪有話說


文字最大的功能是記錄, 傳統的東西雖然是遺產,但是當一種工具嚴重地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的時候,改革是必然的。比如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為什麼提倡簡化字,一方面是因為繁體漢子筆畫太過複雜,不利於普及和推廣,致使整個民族的文盲率太高,識字寫文章只是少數權貴的權利,這對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是極大的阻礙。另一方面簡化漢字的記錄功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包括現在的電腦輸入等,無形中節約了很多的社會成本,漢文化的普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現在再看看中國人的文盲率比起清末那會兒簡直沒法比。

如果現在有人提出簡體漢字不合理,要恢復以前的寫法,其實無異於開歷史倒車,部分漢字簡化不合理的情況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他們找一本古漢字字典隨便翻開看看,估計就閉嘴了,你讓全中國的小學生來學那些密密麻麻的古漢字,他們會把那些人的十八代祖宗都罵活了。

的確,在書法作品裡面很多繁體字寫出來比那些簡化字是更有韻味,但是沒有人反對書法不可以寫繁體字。所以小範圍內恢復繁體字沒人說什麼,如果某些人說學生的教科書也恢復繁體字的話就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