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我非常喜歡位於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不僅因為它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建築,還因為它背後有著建築史上里程碑式的傳奇。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聖母百花大教堂 夜景

誰能想見,這座舉世聞名的大教堂,在超過100年的時間裡,都是一座“爛尾樓”——自1295年開始建造,1469年才最後完工,花了175年時間才建成完工。

當時的佛羅倫薩人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們最初想要為上帝建一座空前雄偉的教堂,所以建造規模特別大,光是大教堂四周的牆就修了長達80年之久。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穹頂未建成的聖母百花大教堂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修好了牆壁,卻發現工匠們根本沒有足夠的技術修建教堂巨大的屋頂,因為教堂的穹頂直徑太大,故而建造難度極大,寄予眾望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只好“爛尾” 在那裡。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萬神殿穹頂

事實上,修建穹頂的技術,古羅馬人早在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發明瞭,當時修建的萬神殿穹頂內部高40多米。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非常崇拜古羅馬時期的建築,然而,在長達千年的中世紀南征北戰中,古羅馬原有的水泥技術已失傳,當時已無法再建出萬神殿那樣的大穹頂。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哥特式建築代表 米蘭大教堂

其實,在當時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辦法,比如可以採用哥特式建築的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意大利人深深鄙視曾經滅亡他們的北方民族,不肯採用當時歐洲流行的哥特式建築方案。

於是,聖母百花大教堂就這樣敞著口屹立了一個多世紀。

要知道,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處於群雄割據的分裂狀態。當時,國家與國家之間最喜歡攀比各自教堂的宏偉程度,每個城市最關鍵的建築一定是這座城市的主教堂。而聖母百花大教堂作為佛羅倫薩的地標性建築,100多年沒有封頂,這令執政者非常難堪。不難想見,這個穹頂的建造,對於當時的佛羅倫薩來說有多重要。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布魯內萊斯基座像

終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橫空出世,他並不是正統的設計師,金匠出身的他,沒有受過正規的建築學教育,因此不知道穹頂設計任務的艱鉅。然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勇敢跨界”,挑戰這項“世紀難題”,他堅信自己可以建出一個圓形穹頂。此人就是後來西方近代建築學的鼻祖——布魯內萊斯基

布魯內萊斯基曾經研究了大量古羅馬建築資料,專門測量過羅馬萬神殿的穹頂,因此他對於完成穹頂,非常有信心。但當他跑到市政廳,聲稱可以解決這個工程難題時,大家覺得他是一個瘋子,差點把他扔出去。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科西莫·德·美第奇肖像

但有一個人支持他的想法,他就是科西莫·德·美第奇。赫赫有名的美第奇家族曾經資助過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伽利略等大師,推動併成就了文藝復興。美第奇家族從手工業起家,後來發展金融業,為教皇管理錢財,並最終走向政治,而科西莫就是美第奇家族中最早成為佛羅倫薩大公(統治者)的人。

科西莫推崇古典文化,四處收集古羅馬時代的手稿和文獻,他的私人藏書館是全歐洲最大的藏書庫。他很早就接觸到了古希臘羅馬時代留下的一些經卷和手稿,裡面有很多機械和工程方面的圖紙,所以他知道,按照古羅馬人的做法,教堂的穹頂是有可能完成的,眼見著其他建築師一個個地來,又一個個地走掉,科西莫決定不惜代價支持布魯內萊斯基建造穹頂。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聖母百花大教堂

從1420年到1450年,歷時30年,布魯內萊斯基完美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最終完成了大教堂的穹頂建造,呈現出羅馬式的圓形穹頂風格。

布魯內萊斯基是如何做到的呢?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穹頂中的肋條

他改進了古羅馬人的建築技術,

採取的方案是:哥特+羅馬,先用肋條把圓形拱頂的輪廓搭出來,再用輕的材料把空隙填滿,讓穹頂擁有哥特式的骨架和羅馬式的外形。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穹頂中空結構示意

他還採用了“空心拱”的辦法,讓大教堂的穹頂變成內外兩層薄材料,減輕了整體重量,也給牆體減輕了壓力。這樣中空的結構,便於施工人員進入其中,對拱頂進行維修。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布魯內萊斯基發明的起重機

為了把建築材料運到高處,布魯內萊斯基研究之前的數學資料,還發明瞭一系列齒輪機械的起重設施,後來這些起吊機廣泛應用於劇場,成就了豐富多彩的戲劇演出。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穹頂上的採光室

布魯內萊斯基花16年蓋完了穹頂,又花費14年蓋穹頂上的採光室。

布魯內萊斯基建造的大穹頂意義非凡,它之後的教堂,在修建圓頂時都採用同樣的方案。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直到他去世,也沒能看到大教堂最終完工。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外景

教堂落成那天,佛羅倫薩的市民潮水般湧向市政廣場祝賀狂歡。這座教堂不僅是當時最大的教堂,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座標誌性建築。教堂以聖母的名字命名,中文名叫“聖母百花大教堂”。但在佛羅倫薩,它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圓屋頂。它奠定了文藝復興風格建築的基礎,標誌著人們終於復興了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文明,走出了矇昧的中世紀。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最美麗的“爛尾樓”——聖母百花大教堂

↑ 這兩張照片是我用手機拍的教堂廣場一角

彩蛋:

布魯內萊斯基還發明瞭在二維平面上表現三維立體的透視畫法,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都非常寫實和世俗化,顯得特別有“人味兒”,這都要歸功於布魯內萊斯基。可以說,沒有透視法,就沒有文藝復興的繪畫。


參考書目:《西方藝術史》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