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导言:老年,是人生中的最后阶段。人到老年,犹如夕阳西下。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是已经接近黄昏了。人生暮年,的确会让许多人产生日暮途穷、夕阳黄昏的惆怅与慨叹之情。那么,老年是否是一个身心衰弱、意气消沉、令人悲伤、没有乐趣并且使人产生苦恼和恐惧的时期呢?西塞罗的名著《论老年》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老年并不是人生的负担,老年可以和人生的其他阶段一样幸福。

《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老年,真的是人生的负担吗?

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公元前106-43年)是古罗马最有才华的政治家之一,他不仅当过执政官、元老院元老、总督,而且还是当时最伟大的演说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论老年》又称《老加图》,是一部文笔优美的对话体论著,发表于公元前44年。

西塞罗在《论老年》中假借年事已高的马尔库斯·加图之口来谈论老年。他首先考察了人们最常提出的四种对于老年的指责:第一,它使人们不能积极地工作。第二,它使身体衰弱。第三,它使人们几乎完全丧失肉体上的快乐。第四,它是死亡前的最后一个步聚。然后,他对四种批评意见逐一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与反驳,从而告诉人们如何纠正和克服对老年的不恰当的认识和理解,从容愉快地度过老年。

《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西塞罗

开篇,西塞罗就讲到,人步入老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负担。绝大多数老年人非常讨厌老年,实际上,他们往往也难以安度晚年。其实,对于有些人而言,老年不仅不是一种负担,反而可能还会和人生的其他阶段一样自然而幸福。那些本身不知道如何过一种愉快而幸福的生活的人,无论在什么年纪都会觉得活得很累,甚至产生厌世情绪,而不仅仅是在老年阶段。但是,那些从内部(也就是心灵内部)寻求一切愉悦的人,决不会认为那些因自然规律而不可避免的事物是邪恶的,这些事物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老年。生、老、病、死乃是生命的必然过程,完全受自然规律的决定和支配。如果人们对于必然的事情不能坦然接受,反而怀有不满、抱怨和逃避的情绪,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愚昧的暮年当然不会幸福。如何正确对待老年并享受老年本身的乐趣?西塞罗的回答是,要有这样的智慧:追随"自然"这个向导,对之敬若神明,遵从她的命令。

《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夕阳西下,昼夜交替,自然规律。

二、老年并不是人生的负担,老年人依旧可以过得幸福

西塞罗详细考察了人们指责老年的四个理由,针对每个理由逐一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

1. 指责老年的理由之一:老年使我们不能积极地工作。

应对方法和态度:坦然接受,量力而行。从事相对轻松的脑力工作,凭借自己稳重的性格与作风、丰富的阅历与经验以及能够深邃洞察先机的人生智慧,参与公共事务,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拯救国家。

老年虽不能像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年轻人那样生龙活虎、雷厉风行地积极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但却依旧可以从事脑力劳动。而且,说老年不能参与公共事务是没有道理的,老年人就象舵手,静静地坐在船尾掌舵。他虽不象年轻水手那样爬上爬下、敏捷迅速地做事,但他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所起的作用却更大更重要。

"完成人生伟大的事业靠的不是体力、活动或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而是深思熟虑、性格、意见的表达。而这些品质与能力,老年人不但没有丧失,而且益发增强了。"

他说,我们的最高议事机构叫元老院,在斯巴达,担任最高职务的人就叫做长老,而且他们也确实是些年长的老人。老年人其实是国家栋梁,总是在危机关头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使国家转危为安。

"因为莽撞当然是青年的特征。谨慎当然是老年的特征。"

另外,他还列举了一些诗人、作家和哲学家的例子,如荷马、赫西奥德、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芝诺等在其老年仍旧不断地进行文学创作或哲学研究,直到他们去世为止。

《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2. 指责老年的理由之二:老年使我们的身体衰弱。

应对方法和态度:安然面对,适当锻炼。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保重身体,注意理智和心灵方面的健康,仍然可以教指导青年,发挥余热。

西塞罗说,老年的确使我们的身体衰弱,但是,老年人自己其实也并不想望有青年人那样的体力,而且,社会和家庭也不要求老年人有年轻人那样的体力。人到老年,应量力而行,当然,也应全力以赴。如果一个老年人被一群热情的青年人围绕着,仍有力量教导和训练青年覆行人生的一切职责,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高更令人愉悦的呢?

如果老年人不像青年人那样争强好胜、好高骛远,而是安静自守,豁达随和,适当节用体力,量力而行,当然就不会因为自己体力衰弱而感到遗憾了。

我们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各有特色:童年的稚弱、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稳健、老年的睿智——都有某种自然优势。人们应当合乎时宜地享用这种优势。

老年人应适当锻炼,合理膳食,保证睡眠,应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仅保重身体,而且更应注意理智和心灵方面的健康。因为它们宛如灯火,若不继续添油,便会油尽灯灭。体育锻炼可以让身体结实粗壮,理智方面的锻炼却能使头脑变得更加精细。轻信、健忘、邋遢、马虎并不是老年本身所固有的缺点,只有那些懒散迷糊、老年昏聩的人才是如此。能够保持对人生的热爱和好奇之心、能够保持青春活力的人,身体也许会衰老,但心灵却永不会随着肉体而衰老或者僵化。一个总是在学习和工作的人,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衰老的,其生命不是突然崩溃的,只是慢慢地寂灭。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幸福取决于我们自己——亚里士多德


3. 指责老年的理由之三:老年使我们缺乏感官上的快乐。

应对方法和态度:不以为憾,反以为乐。可以研究哲学,理性沉思,保持心灵的活力,享受超然的生活,享受理智上的快乐。

西塞罗指出,老年的确使我们缺乏感官上的快乐。但是,追求并沉湎于感官快乐尤其是淫乐常常是年轻时代令人欲罢不能、无法自拔的一个最大的污点,老年时代几乎完全丧失了肉体的快乐,实在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倒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接下来,西塞罗引用塔兰托的阿契塔的一篇谈话来描述和分析感官快乐对人的致命吸引力和巨大危害性,指出了过度的感官快乐是和人的理智以及美德水火不容的:

感官上的快乐是自然赋予人类最致命的祸根;为了寻求感官上的快乐,人们往往会萌生各种放荡不覇的欲念。它是谋反、革命和通敌的一个富有成效的根源。实际上,没有一种罪恶,没有一种邪恶的行为不是受这种感官上的快乐欲的驱使而做出的。乱伦、通奸、以及一切诸如此类的丑恶行径,都是这种淫乐的欲念激起的。理智是自然或上帝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而对这一神圣的礼物最有害的莫过于淫乐。因为,受欲念支配时,人就不可能做到自我克制;在感官上的快乐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域里,美德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设想一个人尽情享受着感官上的快乐,兴奋到了极点,感官处于此种亢奋状态,是不可能有效运用理智、理性或思维的。因此,再没有比淫乐更可恶、更要命的示西了,因为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湎于淫乐之中,他的灵魂之光就会泯灭,变成一团漆黑。

《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宴饮

作者引用这段长篇大论,是为了证明:如果我们借助理性和哲学还不能摈弃淫乐的话,我们就应当感谢老年,因为它使我们失去了一切不良的嗜好,当然也使我们摆脱了不良嗜好的粗暴挟持、控制与奴役,使我们回复正常的理性和思维,恢复了美德与善行,过上了自制而审慎的生活,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哲学家柏拉图也曾说过,快乐是"罪恶的诱饵",人们很易上当。淫乐阻碍思维,蒙蔽心灵,是理性的最大敌人,与美德完全不相容。因此,老年对任何快乐都没强烈欲望这一点绝不会成为指责老年的理由,相反,这是老年人值得赞誉的优点。

老年被剥夺了饮食之乐,失去了饱餐美食、开怀畅饮之乐趣,但也避免了酒醉头疼、胃胀失调、彻夜难眠的痛苦。老年人没有了儿女情长、男欢女爱的情爱欢愉,但也避免了放荡不羁、意乱情迷、以及爱而不得、失恋、为情所困等种种情感痛苦。老年人应避免豪奢的宴饮,但可以适当参加一些有节制的宴会。宴会中人们坐在一起轻松愉快地谈话的乐趣,对于老年人而言,反而可能远远高于对饮食的兴趣。

无疑,老年人没有那种令人兴奋的快感了。但他们也并不那么希望有这种快感。人们不希望有的东西,若没有,自然是不会难受的。

一个人在经历了情欲、野心、竞争、仇恨以及一切激情的折腾之后,沉入筹思,享受超然的生活,这是何等幸福啊!

《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古代雅典人交流哲学思想

实际上,如果有一些研究能力或哲学功底的话,世界上再没有比闲逸的老年更快乐的了。

吃喝嫖赌的快乐无法和求知的快乐相提并论,对于有理智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这种快乐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活到老学到老,其他一切快乐当然不可能大于这种"理智上的快乐"。

作者还详细描述了务农的生活,认为田园之乐特别适宜老年人。另外,作者还认为,威望是老年的最大荣耀。老年的威望,尤其是享受尊荣的老年的威望,其价值相当于青年时代一切快乐的总和。当然,一个人最终享有威望是他早年品行高尚的结果。感官上的快乐怎么能与威望方面的报酬相比拟呢?

总之,老年虽然缺乏感官上的快乐,但却是得大于失,避免了过度沉迷于肉体快乐的一切伤身败德的痛苦,可以安静地享受哲学的沉思、理智的快乐和超然的生活,还可能享受因为早年高尚品行带来的尊荣与威望,这样的晚年自然是快乐的、悠闲的、幸福的。

《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枝头的果实,象成熟的老年

4. 指责老年的理由之四:死亡临近,我们面临死亡的威胁和恐惧。

应对方法和态度:勇于面对,顺其自然。深入思考死亡这一人生的终极问题,两种可能:灵魂彻底毁灭,或者灵魂永生。若是前者,死何足惧?若是后者,求之不得。

人到老年,死亡临近。这一事实似乎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令人苦恼和焦虑。但若人话了一辈子还不知死亡并不可怕,那是可怜的老糊涂。西塞罗认为,死亡无非两种可能:灵魂彻底毁灭,或者灵魂永生。若是前者,则完全无所谓。若是后者,我们甚至求之不得。即使灵魂可朽,老年死亡,也是生命成熟之后的自然现象。而接近死亡的成熟阶段其实是非常可爱的。

另外,老年没有固定的界限,只要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将生死置之度外,就是非常恰当地利用老年。因此,老年甚至比青年还自信,还勇敢。对自己短暂的余生,既不应当过分贪恋,也不应当无故放弃。

西塞罗指出,实际上,灵魂来源于天国,是从至高无上的故乡遣送下来的,因此也可以说是被埋在尘世——即与其神圣和不朽的本性格格不入的地方。

"但是我想,不巧的诸神之所以要把灵魂植入人的躯体,就是为了能有某种东西俯瞰这个世界,同时还注视天体的秩序,以便将这种永恒不变的秩序贯彻于人类生活之中。"

他说,使我产生这种信仰的不仅仅是推理和论证,而且还有那些最杰出的哲学家的声望和权威。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生们从不怀疑灵魂是从普遍的神圣理智中选拔出来的。苏格拉底临终时关于灵魂不朽的谈话,他也深信不疑。

既然灵魂活动迅速,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发明诸多,能清楚地记得过去预知未来,那么,如此神通广大的东西,其本身是不可能死的。

色诺芬也说过,只有完全摆脱了躯体,灵魂才会开始变得纯洁无瑕,更有智慧。综上所述,哲学家是最不会畏惧死亡的人,最聪明的人总是能从容地去死,最愚蠢的人总是最舍不得去死。告别人生,好像离开尘世暂居的旅馆,回到天上的家乡,有什么可怕的呢?

《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向上的路,灵魂的家园。

三、善,就是依照"自然"而生活。与"自然"保持一致,就能安享晚年。

总之,老年虽然不能积极地从事各种工作,虽然使我们身体衰弱,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避重就轻,选择适合自己的脑力工作。老年虽然使我们缺乏感官上的快乐,但是,它使人摆脱了感性欲望的奴役与驱使,恢复了理智和理性,获得了自由和美德。尤其是那些热爱学习、有哲学功底的人,在悠闲的晚年可以享受想象的乐趣、理智的沉思,过着超然物外的生活,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老年之时,虽然死亡临近,但肉体死亡,灵魂却不朽而永生;即使灵魂可朽,老年死亡,也是生命成熟后的自然现象,再自然不过了,所以,死有何惧呢?

西塞罗对待老年的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其实是源自他的基本哲学思想:遵循"自然"而生活。他认为,世间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种自然过程是严格地受自然法则所决定的,并且都以自然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这种至高无上的必然性的力量,他称之为"神"或者"自然",也就是其他一些哲学家称之为"逻各斯"的最高的理性。这种必然性的力量,无所不在,支配着整个宇宙和人类。它赋予人以理智,并指导人的行动。道德就是人在内心与"自然"保持一致的力量。因此,凡是符合"自然"的生活都是善的,反之,就是恶的。

善,就是依照"自然"而生活。西塞罗将这一普遍原则运用于各种特殊情形,以此来评价人们行为的善恶优劣、当与不当。同样,面对老年,人们如果能够顺其自然,就是明智的、好的实践态度和人生选择。

可以说,西塞罗所说的"自然",最高原则或最高理性,和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道"有些相似之处。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遵道而行"。大道运行,支配着宇宙和人生,无形无声,却须臾不可离也。

《论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负担吗?西塞罗教人们安度晚年

硕果累累,季节轮回,自然而然。

结语:

西塞罗不仅是古罗马时期成就斐然的政治家(曾被授予"国父"称号)、学识广博的思想家,还是才华横溢的散文家和演说家。他一生热爱祖国、追求荣誉,享有崇高威望。他对待老年的睿智而清醒、乐观而豁达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赞赏。

面对生命,应顺其自然。生命由生到死的自然过程,犹如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大自然本身有其固有的节奏。时间的脚步,谁也无法阻挡。与其悲叹恐惧老年的到来,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坦然接受事实,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顺天应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安然地走完生命的旅程。

人到老年,就象枝头那经历了季节的变换、沐浴了阳光雨露的熟透的果子要坠落大地一样,是瓜熟蒂落、自然而然的事情。顺应自然,完成生命本身的一个圆满的轮回,这不也是另外一种完满吗?聪明人会坦然接受这样的结果,是绝对不会为此而抱怨和恐惧的。

总之,西塞罗关于老年所进行的冷静而客观的思考和分析,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极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老年,是每个人的人生课题。我们应该顺应自然、遵道而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无愧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