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懂事理性的自己,情緒化的媽媽,沒長大的爸爸


抑鬱症患者,懂事理性的自己,情緒化的媽媽,沒長大的爸爸

很多優秀的孩子輟學,在生病之前所有優秀的標籤都會貼在孩子身上。堅強的、勇敢的、努力的、樂觀的、豁達的,當有一天他們因為心理疾病不能再去上學。他又表現出來完全相反的方式,脆弱的、膽兒小的、懈怠的、拖拉的、悲觀的、斤斤計較的。他們會和原來自己的品質完全相反,這時候很多家長才會焦慮恐懼,才覺得問題大了。

家長不會接受我的孩子是這個樣子,因為家長認為孩子是我的驕傲和自豪。從小到大習慣性孩子的優秀了,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家長第一時間不會安慰。因為很多家長已經崩潰了,被突如其來嚇到了。然後很多家長會第一時間勸孩子上學,然後會動用親屬關係,最後甚至同學和老師關係。當所有關係都動完了,家長絕望之後,才會反思,我自己的教育哪裡出了問題?

因為原來我們總把矛盾指向孩子,我們就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但我們能看清自己的問題,我們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問題,她為什麼會得病?

抑鬱症患者,懂事理性的自己,情緒化的媽媽,沒長大的爸爸


一、情緒化的媽媽註定有一個懂事的孩子

情緒化的媽媽遇事就崩潰,她會在孩子面前放聲大哭。所以即使孩子3、4歲,孩子也會扮演起父母的角色,來安慰自己的媽媽。那些想拯救自己媽媽的人,都會活的很累。很多結婚後一直為孃家的人,一直在拯救自己的媽媽,她不會和自己的愛人鏈接,有的甚至對自己的孩子也忽視。因為她的內心從小已經種下了種子,我媽媽是可憐的,只有我能幫我媽媽。

你個孩子從小背起來拯救媽媽的十字架,這個孩子註定一生是痛苦的。丈夫的事情是小事兒,孩子的事情是小事兒,只有自己的媽媽的事情是大事兒。所以心理學家說,一個不能脫離開原生家庭的人,就不能在新的家庭中建立一個新的關係。因為這樣的人還沒有成熟,沒有形成獨立。無論自己多苦,多麼怨父母,甚至對父母發脾氣。如果父母有事兒,她會第一時間飛奔而至。

抑鬱症患者,懂事理性的自己,情緒化的媽媽,沒長大的爸爸


二、情緒化的媽媽註定有一個理性的孩子

在我做心理諮詢中,我總會鼓勵抑鬱症患者做情緒釋放。有一部分外向型的抑鬱症患者,他們能夠敞開自己,所以他們好的就會很快。有一部分比較內向的抑鬱症患者,他們對問題總是在思考。他們從不顧及自己的情緒,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壓制住自己的情緒。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他自己從小到大和媽媽一起長大,他煩透了自己媽媽的脆弱和軟弱,遇事就哭,就喊,就鬧,這樣的媽媽完全像一個孩子。所以他在心裡會暗暗發誓,我一定不能像我媽媽這樣。太脆弱、太軟弱、太依賴沒有承擔能力了。所以自己一定要長成堅強,勇敢,獨立,所以他絕不允許自己出現情緒化。

我諮詢中遇到一個女孩子,在和我諮詢第三次,她突然崩潰大哭,沒有幾分鐘自己馬上控制了。那種強硬的控制讓自己臉部發僵,我說你為什麼不能允許自己哭呢?她說我絕不能哭,哭根本沒有用,我要當一個堅強的人。所以一個理性的孩子,他會因為反對媽媽由極左走向極右。

抑鬱症患者,懂事理性的自己,情緒化的媽媽,沒長大的爸爸

心理學家路易斯海說:我們每天都刷盤子,衣服髒了我們總要洗,可是我們的心靈受汙染了,我們從來沒有清洗我們的心靈。怎樣清洗自己的心靈呢?就是把自己的憤怒發出來,找一個棒球棒,對著枕頭。打出來罵出來,一個人只有經常釋放自己的情緒,一個人才會身心健康。

三、情緒化的媽媽自己脆弱,她就會逼著自己的孩子優秀堅強,當自己的靠山

越是脆弱的媽媽,她越希望自己的孩子堅強。她會把自己不能夠處理的情緒,完全拋給孩子,讓孩子來處理。如果孩子在上學期間遇到和同學之間的矛盾,脆弱的媽媽總會讓孩子自己去處理。有的甚至還會批判孩子,那個人為什麼打你而不打別人?一定是你不對。所以強勢的媽媽會把問題推給別人,軟弱的媽媽會把問題推給自己的孩子。

所以這樣的媽媽很難對孩子形成保護,你就應該堅強,你就應該優秀。考試考好了是我監督的結果,考試考不好的時候,是孩子沒有努力學習,是孩子沒有聽我的話。所以就會變成怎麼樣都是我自己對,孩子永遠是錯的。

抑鬱症患者,懂事理性的自己,情緒化的媽媽,沒長大的爸爸

名次只能前進,不許後退。只能做對,不能做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做到不退步不犯錯。所以這些孩子變得非常敏感,因為他們害怕犯錯,他們必須時時保持自己的緊張。所以他們的神經得不到休息,他們一方面要應付學習,另一方面要應付自己媽媽不穩定的情緒。

四、情緒化的媽媽都是焦慮的媽媽,是沒有價值感的

無論這個媽媽取得多麼優秀的成績,這個媽媽都是在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越是證明自己優秀的人,她越會逼著孩子優秀。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只能學習,孩子偶爾看會電視,媽媽就開始焦慮。孩子和同學出去玩一會,媽媽更會焦慮。因為孩子只有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看著,孩子才不會犯錯,孩子才會安全,她想讓孩子一直學習,學習之外的所有樂趣和愛好都不要做,這樣媽媽才會有安全感。

所以一個焦慮的媽媽,如果她的焦慮不解決,想不控制都難,想不干涉都難,想不批判都難。因為焦慮,就會擔心,然後恐懼就會到來。所以她解決焦慮的辦法,就是把焦慮放到孩子身上。你要學習好,我就不焦慮了。你要聽話,我就不擔心了。所以這都變成了綁架,變成了控制。自己不面對自己的焦慮,就會把自己的焦慮傳染給別人。

抑鬱症患者,懂事理性的自己,情緒化的媽媽,沒長大的爸爸


所以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媽媽,多數都是優秀能幹的媽媽,在家裡面讀書說了算。爸爸永遠當副手,如果爸爸比較強勢,不是離婚就是分居或者兩地生活。所以在面對孩子的問題上,爸爸給孩子的支撐很少,同時媽媽給孩子很多的壓力,所以,這樣的孩子出問題是早晚的。

三清老師感言:媽媽要面對自己的焦慮,承認自己是一個焦慮的人,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自己的焦慮轉移給愛人和自己的孩子。我們不能代替別人吃飯,我們不能代替別人受苦,甚至我們的孩子。媽媽的焦慮媽媽自己解決,孩子的焦慮孩子自己解決。

與自己和解就是接納自己,既允許自己堅強,也允許自己脆弱。既允許自己聰明,也允許自己愚蠢。既允許自己把事情做好,也要允許自己把事情搞砸。不是你聰明,就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不是你努力,就能看到成果。每個人都有無力感,很多事情我們有無能為力的時候。有些東西我們能改變,有些事物我們不能改變。不能改變的我們就接受,只有接納自己的人,才不會後悔、不會自責、不會內疚、不會羞愧。

抑鬱症患者,懂事理性的自己,情緒化的媽媽,沒長大的爸爸


因為這幾點才是一個人心理疾病和身體疾病的根源,我們既允許自己理性,也要允許自己感性。既允許自己懂事,以後允許自己混蛋。人生不是固定的人生,不是死板的人生,人生是一個有彈性的人生。你可以大方,你也可以小氣。你可以無私,你可以自私。這樣我們才能用自己的變應對外界事物的變化,否則我們拿著一個固定的公式,去量變化的事物,我們一定會挫折。我們不是懷疑外界事物,就會懷疑自己的判斷。當我們允許自己有多面性的時候,我們也就扔了我們身上的枷鎖,我們才會輕鬆自在活出自己的人生。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際催眠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老師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三清老師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你,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私信我。


抑鬱症患者,懂事理性的自己,情緒化的媽媽,沒長大的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