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寫出一份無懈可擊的產品文檔

如何在家寫出一份無懈可擊的產品文檔

困在家裡,每天起床 - 開早會 - 開項目會議 - 刷牙洗臉 - 看文檔郵件 - 開項目會議 - 循環往復直至睡覺,不胖都難...

每天干的最多的就是溝通、看文檔,最經常遇到的也是在溝通過程中對文檔的各種“Diss”。今天抽點時間,總結下寫文檔的思路,希望對大家有點啟發。

在寫文檔之前

大家很容易在網上看見各種眼花繚亂,格式規整,精美無比的文檔,顯得很專業。不可否認,這種文檔但凡誰第一眼看見,都會覺得很專業。但是,文檔的矛盾往往是在細節review和溝通中才會爆發的。

所以,文檔主要是搞定看的人。

給研發看的文檔

從日常溝通頻率來看,產品和研發之間關於文檔的矛盾最多,先來盤它。

一. 先講故事

我是從研發轉做產品的,搞研發的,多半邏輯思維比較強,喜歡剖析事物的本質(這個事情本質上...)、引經據典(我見過的產品沒這麼做的...)、列舉可能性(當xx情況下,萬一...)等等等。

產品經理如果直接搭話,後果就是在邏輯的靈魂拷問中敗下陣來。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我總結的原因有幾種:


  • 直接寫產品功能。這種就是變相的告訴研發,別BB,按我說的做。

  • 文檔描述的文字不嚴謹,前後概念定義不相同,需求範圍邊界不清晰,約束條件不講明。任何一個細節的點被抓住,整個文檔的嚴肅性就沒了,開始迎接各種挑戰。

  • 過多用技術化的語言來寫文檔,以為研發能看懂。這種僅適用於技術功底較深的產品經理,否則進入對方的絕對領域就是找虐。


寫給研發看的文檔,最重要是說明為什麼要做和做什麼。多講講故事。

在任何大小溝通之前,先準備好一兩個典型故事,最好出自典型客戶需求或者經典案例,開門見山的和研發聊一下我們的實際需求和業內情況。一個好的產品經理,自己就是個故事大王,應該儲備大量的案例、行業見解和解決方案。這些故事不會引起別人反感的原因在於:故事都是第三方的,不是自己的;而溝通中最怕上來就講自己的觀點,“我”和“你”是對立面,“他”不是。

二. 再說策略

明確了需求和要解決的問題,不要一上來就直接給出解決方案。原因很簡單:


  • 你給的方案技術不可行。研發直接給你打上一個“外行指導內行”的標籤。

  • 你給的方案在目前市場或者產品中沒有競爭力。這個最可怕,直接關係到大家對你能力的判斷。

  • 你給的方案太初級,是個人就能想到。敷衍了事,無解。


講故事獲得共情後,要進一步獲取信任,把業界情況、自身目的和限制、初步決策的原則說清楚。

很多時候,排到計劃裡的解決方案往往是修改了若干次之後的結果,這和網上設計師的作品被甲方來回修改並沒有太大區別。首先,我們要認識到,解決方案的修改是無法避免的,但是為了讓方案儘可能落地,產品經理需要比任何人都思考的更多:


  • 業界經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不同的做法。

  • 我們目前的條件如何,包括但不限於:時間、人力資源、已規劃已執行的產品計劃是什麼樣子的。

  • 和研發、市場等同學溝通完之後初步的可行性分析。

  • (非常重要)如果不做會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後果。這一點是為了進一步搞清楚這個需求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最後的最後,給出的不是方案,而是擬定方案的選擇策略。沒有這個策略為大前提,後面細節的討論會經常漫無邊際的展開,3個小時的會不是夢。

三. 做好細節

前面兩點如果能很好的落實下去,影響文檔質量的就是各種細節。這個問題沒有捷徑,就是花時間仔細做,反覆推敲。我把經常會遇見的問題列舉出來,引以為戒:


  • 一個人寫的文檔,基本沒有統一的格式,每次都是隨性發揮。

  • 產品概念隨便定義:前後名稱不統一,用非業界常規的命名,用冗長晦澀的文字去解釋。

  • 在正規文檔裡畫一些自創的圖例。

  • 流程圖或交互圖不完整,用另外的文字去做“補充說明”。

  • 細節規則沒有,以為大家都知道。

  • 文檔不檢查不推敲,留了一堆邏輯漏洞和錯別字。

  • 文檔存儲的位置飄忽不定,網盤、wiki、本地文件、三方應用到處都有它的身影。


如果上述問題你都沒中招,那麼你寫的文檔應該堪稱典範;但如果想都做好,你唯一無法缺失的就是時間。

文檔需要時間,不要壓縮時間來提前交付文檔,這樣後續扯皮的時間會更多。

四. 定稿前多溝通

在產品經理編寫的各種文檔裡,基本上都需要其他角色的意見作為輸入,如果一個文檔發佈前都是出自自己的經驗和理解,那會是什麼天都不知道。

輸出一份任何一份正式的文檔,都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草稿階段和打磨階段。


  • 草稿階段的文檔,形式不限媒介不限,以最快速度最有效的和相關人溝通討論。沒必要約正式的會議,避免大家過於扣細節。

  • 打磨階段的文檔,需要你把之前草稿階段的成果進一步揉碎了消化了滿滿撰寫,反反覆覆推敲。


文檔類型的選擇和精力分配

從我個人經驗以及產品經理圈子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尚未發現能從頭到尾輸出完美文檔的人,這是資源限制和能力限制的必然結果。

如何選擇合適的文檔,分配多少精力,主要看你的團隊情況:

微型集中型團隊

如果團隊很小,一起辦公,大家技能樹比較均衡,那麼文檔最好的形式就是產品本身。每天輸出一個版本的產品,最直接能反應出你的產品文檔應有的結果。

中小型集中型團隊

如果團隊規模較大,有明確的職責分工,那麼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


  • 如果團隊缺少行業經驗,那麼把用戶需求、競品分析、成熟的領域模型編寫的細緻點。

  • 如果缺少明確的需求來源或者復刻某個競品,那麼把功能需求和交互文檔寫的細緻點。

  • 如果團隊磨合比較好,產品有固定的輸出套路,那麼把功能需求和數據模型定義好就可以開工了。

  • ...


這也是為什麼並沒有什麼統一的的文檔規範的原因。企業為了生存下去,活法不一樣,糾結形式本身首先就慢人一步了。當然,這和注重細節並不衝突。

產品經理的日常功課型文檔

除了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常用的用戶需求文檔、功能需求文檔、交互文檔、產品Roadmap及計劃、產品驗收文檔等,還有一些文檔需要輸出,也可以視作對產品能力的鍛鍊。


  • 產品運營(運行)情況:驗證產品是否達到預期目標,PMF有沒有問題,接下來的改進目標是什麼。

  • 產品市場及客戶反饋:產品市場是否有變化,客戶的反饋渠道建立及問題分析,產品和競品的跟蹤比較。

  • 產品定義的重新思考:未來五年、十年,目前的產品會有什麼樣的趨勢變化,有沒有實驗性質的功能需要嘗試。

  • 產品的包裝:當把產品輸出給客戶、經銷商、老闆、親人朋友時,它是什麼樣子。


說真的,寫出無懈可擊的文檔產品經理缺的只是時間,你說呢?


祝疫情期間,大家每天都能多輸出5份文檔,god bless U.


本文由作者@我是仔仔俠 在PMCAFF社區發佈,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如何在家寫出一份無懈可擊的產品文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