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孩子會讓人崩潰,家長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多給孩子增加麻煩

廣場上一位奶奶正在和鄰居聊天,她的孫子大聲喊叫著跑過來,“奶奶,奶奶,我想吃草莓,你給我買!”一邊說一邊搖晃著奶奶的胳膊。奶奶見孫子這般想吃草莓,立刻對孫子說:“我和程奶奶聊會天,你先去玩一會兒,等會兒奶奶給你買。”孫子聽到說等一會兒才買,撅起小嘴,“不行,不行,我不要等,就要現在吃,我就要現在吃!”說完孫子就大聲哭起來,看奶奶沒回應,就乾脆直接坐到地上。

小區裡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人說奶奶怎麼能眼看著孩子大冷天坐在地上呢,也有人說這娃也太任性了,不買草莓就故意坐地上,還有人幫著勸孩子站起來,孫子根本聽不進去,哭聲越來越大。奶奶聽著孫子沙啞的哭聲,實在不忍心再讓孩子繼續坐在地上哭,只好說“寶寶,別哭了,你起來,我帶你去買草莓。”至此,哭聲才漸漸停止,小區裡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類似的場景在身邊隨處可見,孩子以撒潑耍賴為開始,以家長妥協為結局。文章開頭那個要吃草莓的孩子就是一個被父母長輩在溺愛環境中養大的孩子。新聞媒體關於“溺愛孩子”的報道也從來沒間斷過,楊麗娟的父親因其女瘋狂追星而跳海,就是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種下的惡果。

我們都知道溺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那麼怎麼巧妙躲避溺愛,養育出優秀的孩子呢?今天和大家來談談關於“溺愛”的話題。


溺愛孩子會讓人崩潰,家長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多給孩子增加麻煩

一、在溺愛環境中生長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1、很少參與家庭事務

每逢過年前,全家人都忙前忙後打掃衛生,唯獨孩子抱著零食看著電視,不管父母多忙都不伸出援手。父母總害怕孩子受傷,不想孩子太累,覺得自己能夠應付家裡的大小事情,不讓孩子幫忙,所以就直接剝奪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權利。還有的父母就連削鉛筆、整理文具、收拾書包等事情也替孩子完成,試想一下,孩子一旦離開家長,可能連削鉛筆這樣的小事情都不會做。

2、物質極其豐富

父母溺愛孩子的最明顯表現就是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一定有求必應,全盤接受。曾有人說現在已進入“全民富二代”的時代,就是說不管自己家庭條件如何,對待孩子特別捨得花錢。商場的玩具店裡,只要孩子喜歡的東西,無論這玩具要多少錢,父母絕不吝嗇錢包,馬上掃碼付款,孩子的房間被各種各樣的玩具塞得滿滿的。

3、我行我素

被溺愛的孩子已經習慣了與父母和長輩的相處模式,他是家裡的王者,父母都要聽他的指揮,他在家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隨心所欲,無拘無束,所以孩子在進入到社會依然延續這種我行我素的狀態,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以上三點就是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的表現,你家娃有沒有中招呢?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家長的溺愛,對孩子來說會產生哪些後果?

溺愛孩子會讓人崩潰,家長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多給孩子增加麻煩

二、家長的溺愛,給孩子帶來什麼

1、以自我為中心

被溺愛的孩子,總是習慣於所有人都圍著自己轉,彷彿自己才是這個宇宙的中心,父母在家裡面可以處處寵溺孩子,但當孩子步入社會,就不會有人像父母那樣對待他。孩子認為當小皇帝的感覺非常好,他會無形中把這種優越感帶到日後的與人相處中,他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總是隻考慮自己,自私自利,身邊的朋友同事都會對他避而遠之。

2、自理能力差

溺愛孩子會讓人崩潰,家長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多給孩子增加麻煩

被溺愛的孩子,通常並不需要照顧自己,因為無所不能的父母已經包攬一切,早上有父母叫起床,穿衣服有父母幫忙,牙膏已擠好,早餐也已準備妥當,除吃飯外其他事情父母全都替孩子完成。即便是孩子想照顧自己,孩子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被照顧,離開父母后孩子才發現自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缺乏責任心

被溺愛的孩子常常認為父母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應當的,如果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立刻與父母產生激烈的矛盾。他們對父母毫無感恩之心,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做錯事情不願認錯,更不願意承擔後果,缺乏責任心。同事不願與他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領導不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他,他工作多年也難有晉升機會,事業前途一片渺茫。

溺愛的危害並不是長大後才出現,而是在溺愛發生的時候就已經埋下隱患。新手父母該如何躲開溺愛的陷阱呢?

溺愛孩子會讓人崩潰,家長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多給孩子增加麻煩


三、給孩子設立障礙,孩子才能有提升的空間

1、對孩子“狠”一點

父母一看到孩子哭鬧馬上就妥協,覺得拒絕孩子的要求就是虧欠孩子,其實這可能是父母曾經小時候未被滿足的愛在產生影響。大多數父母都是雙職工,白天要上班,不能時刻陪伴孩子,就會選擇用一種簡單直接的方式滿足孩子的需求。父母溺愛孩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心太軟,是時候該對孩子“狠”一點了。比如孩子早上起不來,就教他設定鬧鐘,如果因為起床晚而遲到就自己承擔後果,經過一次遲到後,孩子會主動把鬧鐘往前調或加快洗漱速度的。

1.5歲-3歲,是培養孩子自主能力的最佳時期,父母千萬不要害怕“用”孩子,生活技能都是在孩子一次次的不斷訓練中提升的。

溺愛孩子會讓人崩潰,家長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多給孩子增加麻煩


2、父母要“笨”一點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使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得到提升,而孩子什麼都沒有學會,這是教育最大的失敗。教育的目的是教會孩子,而不是教會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妨“笨”一點。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寶寶,媽媽不知道這個東西怎麼裝上去,你幫幫媽媽好不好?”孩子會很樂意給媽媽提供幫助的,也許一開始孩子可能會失敗

,但是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多給他一點時間,鼓勵孩子多嘗試。

3、設置攔路虎

成長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父母適當給孩子設置攔路虎,有助於孩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拼圖,可以悄悄拿出來一塊,不要被孩子發現哦!當快拼完的時候,孩子發現拼圖少了一塊,沒有辦法完成最後的作品,這時候父母就可以問問孩子應該怎麼辦?孩子可能一時答不上來,父母的提示和引導就很關鍵了,可以幫孩子理思路。提示孩子:我們用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找不到丟失的拼圖,該怎麼解決?

溺愛孩子會讓人崩潰,家長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多給孩子增加麻煩

“溺愛”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個看似溫柔的陷阱”,願父母們都能避開這個陷阱,走上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以上就是關於“溺愛”話題的全部內容啦,新手父母們,還有哪些表現屬於溺愛孩子的表現呢?你是如何做到不溺愛孩子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