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有哪些著名的英雄?

奮鬥中的95後


我說一說抗戰初期五大戰區的司令長官吧,英雄們的首領,也是英雄。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劃分了五大戰區,後來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戰區的劃分也有變動。在這些戰區內,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戰役。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劃分為五個作戰區。第一戰區包括山東北部和河北全境,司令長官是蔣介石兼任。第二戰區是山西和察哈爾,閻錫山是第二戰區的司令長官。在第二戰區,中國和日本進行了娘子關戰役、忻口會戰、太原會戰等戰役,後太原失守,閻錫山依然留在山西。不過在抗戰中後期,閻錫山經常與日軍進行勾結,進行破壞抗戰的活動。日軍投降後,還任命日本軍官為軍事顧問,並將萬餘名日軍戰俘編入自己的軍隊。

解放戰爭時期,閻錫山在太原會戰等戰役中失利,後逃往臺灣,大部分時間沒有事情可做,只好寫書。1960年去世,去世時留下喪事從簡的遺囑。

第三戰區是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區,司令長官是馮玉祥。在第三戰區,中日之間進行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幾場大的戰役,雙方都投入大量的兵力,是抗戰初期中國的主戰場。最終日軍佔領南京,國民政府被迫西遷。

馮玉祥還擔任過第六戰區司令官,但是後來被蔣免職,排擠出軍隊。不過馮一直堅持從事抗日相關各種活動,比如從事抗日救國文化活動、督導國防工事、進行募捐活動等,來支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馮玉祥赴美國考察,在返回中國的路上遇難。

第四戰區的司令官是何應欽,所轄地區是福建、廣東等地。後來何應欽又到了雲南和緬甸,指揮中國遠征軍在此地進行了緬甸戰役,使日軍遭受重大損失。日軍投降時,何應欽作為中國代表參加日本投降儀式。解放戰爭時期,受陳誠等人的排擠,職務不高。後逃往臺灣,多數時間蔣冷落,轉而投向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工作,1987年去世。

第五戰區下轄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地區,司令長官是李宗仁。第五戰區是抗戰初期少有的獲得過較大戰役勝利的戰區,最為有名的是臺兒莊戰役,殲滅日軍精銳一萬餘人。在當時中國節節敗退的情況下,臺兒莊戰役對鼓舞中國軍民的鬥志意義重大。解放戰爭時期李宗仁曾經做過代總統,後來李宗仁飛往美國,新中國成立後返回大陸,致力於我國的統一工作,後於1969年在北京病逝。

不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只要是抗擊日寇侵略、同日軍英勇戰鬥的中國將士,都應當值得尊重和懷念。


冰哥聊史論古今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爺爺和我老公的爺爺都抗過日。我老公的爺爺聽說當過幹事,我爺爺奶奶在南皮當過民兵,爺爺還是民兵隊長呢!小時候聽我爺爺說,我們律家最有名的抗日英雄叫律文僧,後來犧牲了!

中國的抗日英雄很多:

抗聯的有趙一曼、楊靖宇、陳翰章、冷雲、周保中,趙尚志、李兆麟、馮仲雲。

國民黨軍隊的有張自忠、馬占山、方先覺、薛嶽、高志航、薩師俊、孫立人、衛立煌。

八路軍的有左權、彭德懷、劉伯承、陳賡、朱德。

新四軍的有葉挺、彭雪楓。

我知道的不多,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馬旭的老婆律文君


現在“英雄"滿天飛,遍地走,這是對英雄的不莊重。

我是七0後,在我的記憶裡,抗日英雄真不少。有鐵道游擊隊裡的劉洪,王強,李正,有平原游擊隊長李向陽,還有小英雄雨來,有敵後武工隊長魏強,還有新兒女英雄傳。


這些英雄都是那樣平凡,與老百姓是那樣的血肉相連,給兒時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逐漸的將一些將軍們搬上了舞臺,走到了臺前。比如說,十大元帥,十大將軍,還有其他一些將軍,他們成為了英雄的主角。也能理解,凡事都有帶頭人,這些將軍們戰爭期間衝鋒陷陣,運籌帷幄,宣傳他們也是應該的。只是,此時觀眾覺得英雄離自已越來越遠了,英雄們逐浙成為【精英】。

隨著時代的發展,【英雄】們一個個出場,人民逐漸成為【觀眾】。

劇情發展讓人眼花繚亂,有些角色的出現讓你大吃一驚。比如說國民黨正面戰場,二十二場大會戰,什麼張靈甫啦,王耀武啦,還有薛嶽等等,都紛紛登場,佔據了英雄的主角,原來的主角,因為【遊而不擊】,開始受到國人的譴責,而退到一邊,暗然失色。不僅如此,就連一些富家子弟,也開始佔據英雄一角,他們在影視舞臺上春風得意。【雨來】們呢?早被國人忘到腦後了,誰還想得起還有他們?

觀眾到這時,完全變成了觀眾,以欣賞的心態欣賞這些演員的表演。

在他們心中,抗日是這些演員們,英雄們的事,與自已無關。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在倒好,變成了【天下興亡,英雄有責】,或者【演員有責】。

有人曾說,八國聯軍進攻中國時,有一些老百姓替侵略者帶路。這有什麼稀罕的?你滿清政府不把老百姓當人看,老百姓能把你當父母看嗎?歷史的教訓有些人早忘了。

英雄是用來銘記的?還是用來效仿的?

我知道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大力宣傳人民英雄,在六十年代,在抗美援越戰爭中就有新的英雄出現。很顯然,那時的英雄是用來效仿與學習的。而現在呢?雖然有人聲嘶力竭地宣傳“英雄”,實際效果卻不是很大。

前不久,罈子裡出了一個“全世界聯合起來制裁美國”的討論,結果大部分人喝了倒彩,連個說響話的人都沒有。上世紀五十年代【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氣勢哪去了?

很顯然,這是當代“英雄”被“銘記”的結果!


陽城導航


抗日戰爭,不但湧現了很多兩黨的抗日英雄。也不單是這些軍事上的抗日英雄,也有各界人士的不同形式抗戰和在日寇前威武不屈的節操,這都是大大提升了全國抵抗侵略者的士氣。

由於,犧牲在抗戰中的英雄太多,選一些經典的。

第一,馬占山將軍。

馬占山將軍打響了抗日第一槍,著名的“江橋決戰”馬占山血戰三天兩夜,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鼓舞了民間的抗戰熱情。



第二,女英雄趙一曼。

趙一曼是東北抗聯的團政委,被捕抓後,受到日寇的酷刑,最後英勇就義。趙一曼受到的酷刑,至今令人不忍卒讀,難以想象她在那種殘酷的境地中,還能保持著對組織和事業的忠貞,沒有吐露過一個字。這讓歷史上多少男人為之漢顏。

第三,楊靖宇將軍。

楊靖宇將軍在東北可以說威震敵膽,又團結了一大批抗日隊伍和日寇周旋,極大的配合了全國抗日。日寇對心腹大患的楊靖宇展開追捕,部隊當時化整為零。楊靖宇周旋幾天,只吃草皮之類的東西,最後英勇犧牲。

第四,張自忠將軍。

張自忠將軍參加過多場大會戰,前期被誤解,後來張自忠將軍英勇作戰,最後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犧牲時,用槍抵住自己,不讓自己倒下,連日寇都被折服。



第五,狼牙山五壯士。

八路軍的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戰鬥中,子彈打光,就用石頭還擊,最後退到懸崖,砸掉槍支,跳下懸崖,寧死不屈。他們和侵略者戰鬥到最後一刻,這樣的精神很讓抗戰中的軍民提氣。

不幸中的萬幸,葛振林、宋學義被樹枝掛住,活了下來。

第六,八百壯士和謝晉元。

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

在奮戰幾天後,退入英租界。謝晉元被暗殺,日軍把手無寸鐵的剩餘軍隊抓走。

八百勇士和謝晉元也是鼓舞了,在前線中節節敗退的國民黨軍隊,和全國的抗戰熱情。



抗戰中還有宋慶齡先生組建了第一支空軍,梅蘭芳的“蓄鬍留志”等等,不應該被忽視。當然還有趙尚志,趙登禹等犧牲的英雄,就不一一列出了。


大飛熊騎士


抗日戰爭中出了無數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本人重點介紹下被人忽略的空軍戰鬥英雄們吧。

上世紀70年代,灣灣拍了一部電影叫筧橋英烈傳(筧橋是國民政府中央航校所在地,培養了無數國民政府空軍骨幹人才),介紹了五位空軍先烈的事蹟,他們是:高志航、劉粹剛、樂以琴、李桂丹、閻海文。

高志航字子恆,遼寧通化(今吉林通化)人,空軍驅逐機部隊司令、第四航空大隊大隊長。在淞滬會戰中浴血奮戰,在南京保衛戰中高志航指揮的空中痛擊日本空軍,戰後晉升為第四航空大隊大隊長 ,1937年11月,高志航在周家口與日軍空軍戰隊的遭遇戰中壯烈犧牲。

劉粹剛,遼寧昌圖人,第五航空大隊第二十四中隊中隊長。參加過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忻口會戰等戰役,劉粹剛駕駛技術高超,射擊本領爐火純青,是空軍中的神槍手。忻口會戰中劉粹剛的戰機遇險,為了保住飛機他放棄跳傘逃生的機會選擇了迫降,結果戰機撞到城樓,劉粹剛烈殉國。

樂以琴,四川蘆山人,第四航空大隊第二十二中隊中隊長,在抗日戰爭中,樂以琴共擊落12架敵機,是空軍中赫赫有名的戰鬥英雄。南京保衛戰中,樂以琴在隊友大部分犧牲的情況下,以寡敵眾,最終英勇殉國。

李桂丹,遼寧新民人,李桂丹與高志航、劉粹剛、樂以琴合稱空軍四大天王,抗日戰爭中,李桂丹個人共擊落八架敵機,功勳卓著,武漢會戰中,李桂丹大發神威,個人擊落三架敵機,在激戰中李桂丹戰機不幸中彈,為國捐軀。

閻海文,遼寧北鎮人,第五航空大隊飛行員,淞滬會戰中,閻海文的戰機被日軍包圍,他寧死不降開槍射殺多名日本兵後用最後一顆子彈自殺殉國。甚至閻海文犧牲後,日軍都向他脫帽致敬。

筧橋英烈們永垂不朽。


林屋公子


抗日戰爭中,中國湧現出來了很多抗日英雄,我們說幾個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將軍們。

說到抗日戰爭,百團大戰是不得不說的一次經典的戰役。

百團大戰的領導者,正是赫赫有名的彭德懷元帥。

當時,日軍侵華的氣焰十分的囂張,他們仗著堅船利炮,在中國所向匹敵。

在面對如此囂張的日軍的時候,彭德懷覺得,應該在太行山一代,組織一場大規模的戰役,打擊一下日軍囂張的氣焰了。

所以,百團大戰營運而生了,當時彭德懷組織了一百零五個團,對日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無疑,這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來,遇到的最頑強的對手。而且在這一次戰役當中,日軍被殲滅掉的人數也是最多的。此次戰役,總共殲滅日偽軍四萬餘人。

正是這一戰讓日軍意識到了八路軍的厲害,他們不得不重新重視八路軍了。日軍有如此激烈的反應,可以說百團大戰的勝利,對於日軍的打擊是沉重的。

毛澤東得知百團大戰勝利之後,還特意寫了一封來信,對彭德懷的勝利表示嘉獎。同時,他還說到,像這樣經典的戰役,若是有條件的話,可以在多組織幾次。

抗日戰爭中,還有一名將軍,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為挽救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名將軍就是鼎鼎大名的粟裕大將。

抗戰的時候,粟裕將軍主要是活動在江浙一帶,而且在這裡正是他帶領的新四軍,讓日軍迎來了最頑強的抵抗。

粟裕帶著並不多的士兵,攆轉在車橋一帶,他是在這裡觀察地形,想從這裡打一場漂亮的伏擊戰,讓日軍嚐嚐失敗的滋味。

正是在車橋這個地方,粟裕打了一場極其漂亮的戰役,並且活捉了日軍二十多名俘虜。大家不要小看二十多名俘虜,要知道中日戰爭開打期間,最難捉的就是日本俘虜了。

因為他們都具備武士道精神,不打到最後一個人,覺不認輸。

對於這樣的日軍,粟裕一下子俘虜了二十幾個。不得不說,粟裕絕對是那個戰場上最有勇有謀的名將。

還有林彪他組織的平型關大捷是中日開戰以來,所取得的第一次戰場上的勝利,這一次勝利,大大的鼓舞了全體中國人民抗日的決心。

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大捷,白崇禧指揮的崑崙關,薛嶽指揮的萬家嶺大捷......,這些在中華民族最為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的都是抗日英雄。


史學達人


淞滬會戰最終以中國軍隊失敗而告終,在全線撤退的情況下,蔣介石要求留下一個團的兵力堅守閘北。第三戰區總司令命令第72軍軍長兼第88師師長的孫元良留在上海閘北抗擊日軍,由於孫元良貪生怕死,他就讓謝晉元死守閘北。


謝晉元畢業於黃埔四期,淞滬會戰時調任第88師第524團中校團附(團附就是團附,和團副、副團長完全是兩回事)。師長孫元良命令謝晉元堅守四行倉庫,所謂的四行倉庫就是金城銀行、鹽業銀行、大陸銀行和中南銀行這四大銀行修建的倉庫,全部為鋼筋混凝土建築,裡面堆放了許多物資。守衛四行倉庫的人數約400人,對外號稱800人,這就是“八百壯士”。

10月27日,日軍對四行倉庫發動了進攻。由於四行倉庫地處蘇州河北岸,地理位置特殊,加上鋼筋混凝土的建築,日軍的坦克根本無法攻擊,日軍的飛機害怕炸到自己人,也不敢輕易投彈。

當中日軍隊激戰正酣的時刻,為了幫助四行倉庫勇敢的守軍。一位名叫楊慧敏的18歲女童子軍,冒著生命危險將一面國旗送到了四行倉庫的守軍手中。

在謝晉元的指揮下,“八百壯士”孤軍困守閘北的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晝夜,先後打退了日軍六次的進攻,打死日軍200多人,我方僅受傷37人。到11月1日,守軍完成任務之後,撤入了上海的英租界。事後,蔣介石發來了嘉獎令“第八十八師留守閘北之五二四團團附謝晉元以下各官兵,服從命令,盡忠職務,達成目的,殊堪嘉慰”。


歷史軍魂


1939年5月6日,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陳安寶中將在南昌會戰中,冒著日寇炮火赴火線督戰,途經姚莊時,不幸中彈,以身殉國,壯烈犧牲,年僅48歲。

陳安寶,1891年出生於浙江黃岩(今屬台州市路橋區),保定軍校三期生,畢業後分配至浙軍第2師任排長、連長等職。1926年任營長,隨軍參與北伐,參戰了許多重要戰役。此後歷任第6師33團團長、17旅旅長、79師副師長、師長等職。

抗戰全面爆發後,陳安寶多次請戰,要求率部抗日。後率79師集結於河南輝縣,加入第一戰區戰鬥序列。

淞滬會戰爆發後,上海守軍傷亡慘重。10月,陳安寶率部增援淞滬戰場。11月,日軍第6、18、114師團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意圖侵犯平湖,襲擊上海守軍側背。此時,陳安寶部火速行軍駐防平湖以東一帶。陳安寶指揮部隊擊退了日軍的數次進攻,堅守陣地10天之久。後率部駐守崇德,阻擊牽制日軍數月。

1938年2月,陳安寶率部向餘杭的日軍發起攻擊。他兵分兩路,一路直搗餘杭城,一路中途設伏打援,敵援軍損失慘重,落荒而逃。陳安寶率部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多次粉碎日軍掃蕩。7月,陳安寶因軍功升任29軍長兼79師師長,駐守江西永修。


1939年3月,日軍在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下,集結第6、101、106、116等師團兵力進犯南昌。南昌守軍奮起反擊,損失慘重。3月27日,南昌失守。

4月16日,蔣介石令第9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發動反擊戰,奪回南昌。陳安寶部79師奉命攻襲南昌。4月29日,時任79師師長段朗如率部逃卻,陳安寶聞訊痛心疾首。5月3日,陳安寶奉命率部攻打南昌。陳安寶集結部隊向南昌挺進。

5日,部隊在高坊北端、龍里張一帶不斷遭到日軍襲擊,雙方陷於膠著狀態。6日,日軍不斷增兵,6架日機轟炸陳安寶部,部隊傷亡巨大。下午5時,龍里張一線敵我激戰。陳安寶不顧日軍炮火前往督戰,在中途中彈陣亡。薛嶽將軍驚悉噩耗,心痛不已,在給蔣的電文中稱“今安寶壯烈殉國,傷悼已深,敬請重恤”。

1939年夏,陳安寶將軍魂歸故里,安葬於橫街山。次年,國民政府頒佈褒揚令,追贈陳安寶為陸軍上將。1983年民政部追認陳安寶將軍為革命烈士。


歲月是一條河流


十四年抗戰中,中華兒女湧現出不少抗日英雄,那些在民族危亡時刻為國為民拋頭熱血、衝鋒陷陣的人值得緬懷與敬仰,下面列舉一些為國捐軀的抗日民族英雄。

一、張自忠,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

張自忠,著名抗日英雄,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的戰功卓著,晉升為李宗仁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1933年起先後參加了長城抗戰、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著會戰和棗宜會戰。其中在1940年的棗宜會戰,張自忠第三十三集團軍駐守在襄河西岸,由於湯恩伯部不戰而退放棄棗陽,張自忠親自率領不足兩千人的部隊渡河東阻擊日軍,遭到日軍兩個師團的圍攻。由於敵眾我寡,張自忠將軍戰至最後一人直到壯烈犧牲,張自忠也成為了二戰盟軍犧牲的最高將領。

二、趙登禹,國民革命軍第132師師長

趙登禹,著名抗日英雄,犧牲前任打響抗戰第一槍的國民革命軍第29路軍第132師師長,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在喜峰口戰役率部充當敢死隊夜襲日軍陣地,斬殺日軍千餘人,繳獲不少武器裝備,取得了喜峰口戰役的勝利,挽回了熱河戰役中國軍隊潰敗的恥辱。七七事變爆發後,第29路軍長宋哲元任命趙登禹為南苑指揮官兼132師師長,負責北平防務,由於孤軍奮戰遭到日軍分割合圍,在日軍猛烈的炮灰下壯烈殉國,時年39歲。

三、戴安瀾,國民革命軍第200師師長

戴安瀾,黃埔三期畢業,著名抗日將領,1933年以團長的身份參加了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榮獲五等雲麾勳章,抗戰全面爆發後先後參加了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9年任國軍機械師第200師少將師長,參加了隨棗會戰,湘贛會戰和桂南會戰,其中在崑崙關戰役中率領第200師擊斃日軍第五師團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1942年率領第200師作為先頭部隊入緬作戰參加了東瓜保衛戰等,在同古保衛戰後撤退途中遭遇日軍伏擊身受重傷後,壯烈犧牲於異鄉。

四、趙尚志,東北抗聯領導人之一

趙尚志,黃埔五期畢業,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中國共產黨黨員,曾被日寇稱之為最頑強的“反滿抗日”將領,與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被稱之為“南楊北趙”。九一八事變後,趙尚志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併成立東北抗日遊擊隊,先後擔任抗聯師長、軍長、司令等職,“趙尚志”這個名字成為了日軍最頭疼的抗日英雄。1942年,年僅34歲的趙尚志遭到日本特務的誘捕,在戰鬥中重傷被捕後,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五、謝晉元,國民黨陸軍步兵少將軍銜

謝晉元,黃埔四期畢業,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會戰以“八百勇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壯舉震驚中外,極大鼓舞了全民抗戰鬥志。淞滬會戰爆發後,日軍第十軍第6、114、18師團在上海背後杭州灣登陸,企圖包抄中國軍隊從而策應日軍在上海的進攻。時任孫元良德械師第88師第524團的謝晉元留下一營四百餘人,駐守四行倉庫阻擊日軍以掩護大部隊撤退,經過了數日激戰以死亡四人的代價擊斃日軍兩百餘人,圓滿完成阻擊任務並組織部隊安全撤離,戰後榮獲青天白日勳章。南京淪陷後汪偽政府多次派人勸降均被謝晉元拒之門外,1941年4月被叛徒刺殺身亡,一代抗日名將就此隕落。

十四年抗戰還有不少抗日英雄為國捐軀,例如楊靖宇、趙一曼、高志航、李家鈺、王銘章、饒國華、吉鴻昌、馬占山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都是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賽門之略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今天說個特殊的英雄:

我是美國人、但中國才是祖國:抗戰空軍華僑英雄陳瑞鈿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主編為薩沙


陳瑞鈿是美國人,1913年出生于波特蘭市。

他的父親是廣東臺山人,很早就來到美國打工。當時美國有排華法案,拒絕華人定居美國。無奈之下,父親同一名德裔白人女孩結婚,由此留在美國。

陳瑞鈿是中美混血兒,從小就非常英軍帥氣。

由於父親的影響,陳瑞鈿以中國人自居,從小就很愛國。

1932年5月,有強烈愛國情懷的陳瑞鈿從“美洲華僑飛行學校”畢業後返回中國。


1935年,中國向美國頂哦股了He-111A-0轟炸機,陳瑞鈿因為會說德語被派到德國學習。

德國人對於這個一半德國血統的中國人非常熱情,留他進入勒切費德基地進行驅逐戰術的系統深造。

陳瑞鈿藉此學習了世界上最先進最成熟的空軍技術。

回國後,陳瑞鈿成為中央航校教官,1937年6月戰爭爆發前,成為第5大隊28中隊副中隊長。


抗戰爆發後,陳瑞鈿立即披掛上陣,很快獲得戰果。

1937年8月16日,陳瑞鈿駕駛老舊的霍克Ⅱ戰機,擊落了一架日軍96陸攻。

由於霍克Ⅱ戰機性能不佳,陳瑞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追上日機,將他擊落。


期間,日軍轟炸機機槍手對準陳瑞鈿座機猛烈射擊,將霍克Ⅱ戰機打的空中停車。但陳瑞鈿成功擊中日機油箱,導致後者最終迫降墜毀。

戰鬥後,陳瑞鈿發現霍克Ⅱ戰機上有超過150個彈孔,被打成了馬蜂窩。這是陳瑞鈿的首個空戰戰果。

1938年2月,陳瑞鈿換成了從英國進口的鬥士MKⅠ型戰機。

這批戰鬥機性能較為先進,屬於比較優秀的戰鬥機。

當年5月和6月,陳瑞鈿連續擊落3架敵機,分別是1架95水偵和2架96陸攻,將戰績提高到4架。



1938年7月29日,日軍出動88架戰機轟炸武漢。我軍起飛20架伊-152、13架伊-16-10、11架鬥士和7架霍克Ⅲ戰機升空攔截。

混戰中,陳瑞鈿擊落1架日機,但隨後被3架96式艦戰圍攻,座機被擊中幾乎失去控制。



陳瑞鈿是個硬漢,眼見飛機就要墜毀,乾脆拼個魚死網破。

他突然向日機俯衝,同一架日機撞在一起。

日軍戰機措手不及,飛機在空中解體。

而陳瑞鈿的戰機右邊機翼也被撞落,他僥倖跳傘成功。


正當他坐在地上包紮自己被撞破的腦袋時,差點又送了命。

原來當地的老百姓看到他那略帶混血的面容,竟然以為他是日本飛行員。

老百姓抄著棍棒就圍了上要將他打死。

陳瑞鈿急忙拿出證件,並且用中文大聲說明身份,老百姓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將他送回部隊。


陳瑞鈿在1939年有參加了多次戰鬥。

他指揮一共只有5架戰機,抵禦整個華南不下200架日軍戰機。

他們不畏強敵,在崑崙關戰役前依然取得了擊落日機7架,擊傷3架的優異戰績。


1939年12月27日,陳瑞鈿他們4架戰機,同日軍日海軍14航空隊13架戰機。

陳瑞鈿擊落1架96艦戰,又被敵人團團包圍。

寡不敵眾,陳瑞鈿座機被多次擊中,油箱燃起熊熊大火。

但當時交戰的空域是日戰區,下面就是日軍,無法跳上。

陳瑞鈿駛著熊熊燃燒的戰機,堅持飛到我軍戰線一側才跳傘逃生。雖然陳瑞鈿保住了性命,但其身上和麵容多處被火燒成重傷。


在中國空軍和美國陳納德的幫助下,陳瑞鈿最終回到波特蘭市進行了植皮整容手術。

讓人惋惜的是,他生命雖然保住,英俊的相貌卻不復存在。

他受傷非常重,身體已經不適合空戰,只得離開了戰鬥機飛行員的崗位。

稍後,陳瑞鈿身體稍微恢復,就又進入美國陸軍航空隊,駕駛運輸機飛馳在駝峰航線上,繼續為抗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直到1945年3月1日才退役。


抗戰中陳瑞鈿一共擊落8.5架敵機,其中單獨擊落6架。

他本人曾3次跳傘,死裡逃生。

戰爭結束後,陳瑞鈿回到波特蘭老家。

由於受傷嚴重,他的身體不適合從事繁重的工作,就做了一名郵遞員。

陳鈿瑞送了31年的信,1983年,才以70的高齡退休,1997年去世。


陳瑞鈿和其他的抗戰空軍英雄有區別,因為他並不是中國人,而是美國人。

而且,陳瑞鈿在美國的家庭還頗為不錯,根本沒有必要回國參戰,冒著生命危險。

很多年以後,記者採訪陳瑞鈿,詢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陳瑞鈿並沒有任何豪言壯語,只說了一句話:因為我的祖國在召喚我!


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