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禪的真實水平如何?

鄧贏


此人別的不說,政治權謀水平還是很高的。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就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諸葛亮集》),陳壽也認為劉禪:“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三國志·後主傳》)這就說明劉禪是分得清輕重緩急,也很明白道理,只不過不太喜歡處理具體事務,他喜歡事有人辦,自己休息。不過辦事的人要讓他放心。諸葛亮他放心,但對姜維他就不放心。


所以,他一方面要重用姜維,畢竟軍事領域涉及蜀國生死存亡,不能亂來。所用非人必然導致大亂,直接毀滅這個政權,擔當軍事重任的人選必須有很強的軍事能力,才能保衛蜀漢政權,這個能力和責任感姜維有,但是,姜維畢竟是降將,不能完全信任,所以劉禪進一步重用了廖化和張翼。廖化曾經是關羽賬下的主簿,關羽被殺後他假意投降孫權,然後裝死逃回蜀漢,歷任各類要職,其忠誠心是公認的,但是他反對姜維北伐,甚至出言不遜:“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三國志·廖化傳》),這樣的人當然要用,既忠誠,又和姜維有距離,用的放心,於是廖化“遷右車騎將軍,假節”(《三國志·廖化傳》)。張翼是“益州土豪集團”的代表,他也反對姜維北伐,兩個人甚至在朝廷上吵了起來:“維議復出軍,唯翼廷爭”。(《三國志·張翼傳》),他的表現讓陳袛很滿意,於是“進翼位鎮南大將軍”(《三國志·張翼傳》)這兩個人是姜維每次出征時一定會帶上的高級將領。所以劉禪可以很放心的把北伐軍交給姜維——沒問題,翻不了天。

但另一方面,劉禪又擔心姜維功勞太大,功高震主。那怎麼辦呢?好辦啊!偶爾讓北伐出點事兒,把姜維賣了就行!你看都是他姜維要北伐,害的我們損失這麼大,都是他的錯就怪他,大家一起鄙視他!蜀漢末年姜維在朝堂上幾乎成為孤臣,和所有人都對著幹,不能說沒有劉禪的“功勞”。

比如,姜維北伐中,最慘痛的段谷失利,其實很可能是劉禪搞得鬼。這次失利最重要的原因是漢中都督胡濟的援兵失期。胡濟和姜維是諸葛亮丞相府裡面的老兄弟,他在王平死後繼任漢中都督是姜維舉薦的,他漢中到上邽的道路並不封閉,他為啥會失期呢?要知道古時候的作戰失期是要砍頭的。結果一戰打回了,姜維被降級,胡濟卻沒有被砍頭,反而後來還被升任為右驃騎將軍。姜維沒有難為自己的老兄弟因為他很瞭解胡濟,老兄弟這麼做一定是上面給了壓力。但是這個問題又不能說破,於是姜維一個人默默扛下了整個戰敗的鍋。

另外,劉禪在姜維的洮西大捷後也是使了手段的。因為這場勝仗太出乎意料了,而且隨著勝利的到來,姜維在蜀漢政權裡的威望越來越高,如果說之前姜維和別的所有派系都沾不上邊的話,用的放心的話,那麼時至今日姜維自己憑藉戰功就已經快要形成一個獨立的派系。這一點劉禪始料未及,他想象不到一個諸葛亮都做不到的事情姜維怎麼能做到?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掣肘與制衡姜維,其實包括當初諸葛亮與李嚴的鬥法,都是劉禪政治運作的結果,可惜他玩兒脫了,李嚴被廢,後來就玩不動了。

如果說諸葛亮那次劉禪尚年少資淺、經驗不足,那經過二十多年的歷練,又有陳袛協助,劉禪對於權術的運用自然更加純熟了,這一點在之前封姜維為大將軍這件事上表現得很明顯。大將軍在漢朝地位相當尊崇。西漢王朝的第一個大將軍就是兵仙韓信,韓信死後。至漢武帝時代設置內朝,以衛青為大將軍署理內朝事務,同時在外朝上班排隊的時候,大將軍“位丞相上”(應劭:《漢官儀》)按照《文獻通考》裡面的說法“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東漢時代的大將軍都是外戚,著名的有竇憲、梁冀、何進等人。這些大將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擁有開府理政的權力。

姜維的前任費禕在臨死前被劉禪給予開府之權,但是很快就掛了:延熙十五年,命禕開府。十六年歲首大會,為循手刃所害(《三國志·費禕傳》)。費禕比姜維好一點,因為他兼任過尚書令可以以尚書檯的名義,姜維最多隻是錄尚書事,區別在於費禕可以發佈行政命令,而姜維只有知情權。後來姜維作為衛將軍加了督導中外諸軍事的職銜,掌握了整個蜀漢軍隊的調動大權。姜維取得洮西大捷職位升為大將軍是順理的事情,但是劉禪給的卻特別不心甘情願,而且始終沒有給予姜維開府的權力。

開府,這個名詞今天看起來很陌生,當年卻是所有男人的終極追求,所謂“開府建牙,起居八座”,這才是古代成功男人的標誌。開府意味著可以有自己的屬官和幕僚,並且通過這些人將自己的意志貫徹到國家機器當中去,這也就是說會擁有自己的班底,更重要的是這個班底是完全屬於他自己的,這是權臣必備的套路和標配。曹操如此、諸葛亮如此、司馬懿如此甚至蔣琬都是如此,可姜維偏偏不能如此。這說明劉禪已經不允許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大權,再旁落到任何人手裡。

但對姜維的打壓必須是有限度的。蜀國作為一個偏霸一方的地方政權,其戰鬥力是存在下去的首要條件,姜維的存在就是蜀軍戰鬥力的保證。所以當楊戲攻擊姜維的時候,劉禪突然發飆,廢了楊戲,目的就是要討好姜維。你看朕先前做了對不起大將軍的事情,現在有人敢詆譭大將軍,朕幫大將軍廢了他!大將軍不是失利降職了嘛?好說,敲打過後,姜維北伐隨便和鄧艾、司馬望打了兩下立即把失去的大將軍頭銜給掙了回來。劉禪對姜維需要的是掣肘和制衡,不是要廢了他,所以安撫也是必要的。姜維沒有怨氣怨言,一心背鍋,埋頭苦幹這些事情楊戲這樣表明看著精明實際二百五的人不知道,表面看著二百五實際精明的劉禪可清楚。若無這樣的手段,後主如何能在蜀國穩坐江山四十年啊!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孫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千古名將英雄夢


大家好,我是阿斗!我爸是劉備,我媽是甘夫人!



我的一生非常坎坷,本來我們家是賣草鞋的,可是我爸這人不喜歡買草鞋,他想當古惑仔! 很早便拉著我關二叔張三叔開始混黑社會,你說我張飛叔殺豬殺得好好的,非要人家去殺人。



不過我爸還是有點本事兒,我出生的時候他已經是一方扛把子,我也算個黑二代,少當家。

可是好景不長啊,我還沒斷奶的時候曹操來了,我爸幹不過他,就只能跑。結果把我和我媽給搞丟了。 於是我在襁褓之時便隨趙子龍在長坂坡於百萬軍之中七進七出,是不是很刺激?



你來試試?嚇死寶寶了好嗎!

後來好不容易到我老爹這了,剛到他老爹手裡心想著終於安全了,結果剛高興沒一會兒就和大地媽媽來了個親密接觸,我這心裡一陣苦澀呀,爹呀,你籠絡人心,也用不著摔我吧,摔傻了你後悔不?



結果後來我發現我真的有點腦子不夠用了!

不過好在沒落下什麼殘疾,腦子不夠用就少用點兒。反正我爸從那以後一開始轉運了,幫派越做越大,連曹操都被幹趴下了。一舉跨入了三大黑幫之列!

可是又是好景不長,後來我們家出了大變故。孫吳趁我二叔和曹操幹仗的時候,背後捅刀子。我二叔父子戰死,我三叔也被屬下反了水!



我爸氣得頭髮都白了,他這人講義氣,誰搞我兄弟我搞誰,管你什麼孫劉聯盟,必須得報仇!

別說你臥龍來勸,天王老子都不行,孫權,我爸吃定了!耶穌也留不住他,我說的!



可惜,我爸打架是真不行,被小後生陸遜所敗,兵敗如山倒,人也差不多了。 眼見著過不下去了,我老爸這下想起我這寶貝兒子來了,於是在白帝城託孤,把我交付給了諸葛孔明。

就這樣我認了個運籌帷幄,足智多謀的乾爹,同時成為蜀漢幫總舵主!



我乾爹是個狠人,誰都知道我們家家底薄,特別是我爹打輸了那一架之後,可以說是要啥沒啥 。但我乾爹硬是有事沒事兒就去幹曹魏。打的曹魏沒有一點脾氣。

可惜的是,我乾爹也不長壽,積勞成疾,病死在了外地。不過沒關係,乾爹死後,他徒弟也是個狠人,照樣有事沒事兒打曹魏。



有人問我在幹嘛?我在看啊!

不過,打架這東西不是說狠就能贏的,有實力才行,人家曹魏家大業大,咱始終是幹不過。於是最後我投降了。 投降後人家可沒把我咋樣,好吃好喝的供著,於是我活的好不快活,樂不思蜀。

沒錯,是我慫了,我也知道這樣很沒面子,但是如果不慫,我就得死!



這便是我劉阿斗的一生!

對了,忘了告訴你們,阿斗是我小名!我大名叫劉禪。 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這麼給你們講吧,我有個乾哥哥叫劉封,我兩合起來便是“封禪”,



所以我猜是我爸希望我可以像始皇帝登泰山封禪各路黑幫大佬,成為黑道之主。 沒錯,應該就是這樣,不信你問我爸去!


白話歷史君


因為三國演義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劉禪被形容為扶不起的阿斗,甚至還有的人認為,劉備在長坂坡的時候,當著趙雲的面摔阿斗來收買人心,把阿斗給摔傻了,也把蜀漢滅亡的原因歸結到阿斗身上。

認為是阿斗寵幸黃皓,對姜維不信任,姜維只能在沓中避禍,但是這個其實是很不公允的,因為蜀漢的滅亡是必然的,阿斗在譙周的勸說下投降,那是完全沒辦法的,因為蜀漢的部隊都在前線劍閣了。

而最後的禁衛軍也跟著諸葛瞻父子,與鄧艾在綿竹一戰全軍覆沒了,對於阿斗來說,他根本沒有守城待援那個選項,而只有往南逃,往東逃,向鄧艾、鍾會投降三個選項嗎?

他可以南逃嗎?不能,雖然諸葛亮徵南中地區,七擒七縱孟獲,孟獲說南中地區永不背叛蜀漢,但事實是,諸葛亮死後,南中地區多有反叛,如果阿斗到了南中地區,那麼最後的結果也必然是被反叛被殺。

那他可以逃到東吳嗎?也不能,他的蜀漢都沒了,都在曹魏的手裡了,他對東吳還有什麼用呢?一點用都沒有,而東吳也必定要被曹魏所滅亡,回頭來,還得再次投降曹魏,那個時候待遇可就沒有那麼好了。

他此時投降曹魏,而曹魏為了讓東吳也能投降,對他的待遇肯定也不會錯,結果證明也是如此,他被封為安樂公,而吳國皇帝孫皓只被封為歸命侯,在待遇上面也是天壤之別。

那我們再來看治國方面,阿斗在位四十一年,曹魏稱帝於公元220年,禪讓司馬炎於公元265年,曹魏也才存在四十五年,跟阿斗的在位時間差不多,如果從曹睿公元239年病死,曹芳實際是個傀儡皇帝算起,也其實不到二十年。

那我們再來看一下東吳的情況,第二個皇帝孫亮就被廢掉了,而最後一個皇帝孫皓又是一個殘忍的人,從孫權後期,整個東吳的情況很糟糕,我們再來看看蜀漢的情況,原來在劉禪的治下,蜀漢清明,穩定多了。

你覺得這樣的阿斗,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歷史簡單說


我是流浪歷史,我來答!

他是劉備摔孩子,意在收買人心時,摔的那個熊孩子,他是那個扶不起的阿斗,他就是後來還樂不思蜀的三國蜀漢後主劉禪,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劉禪雖然水平肯定不如他老爹,但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知道裝傻,也就是所謂的大智若愚。

劉禪曾主張停止北伐 休養生息

有一種觀點認為,劉禪之所以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是因為他知道如果君臣不和,勢必會內憂外患。諸葛亮去世後,他停止北伐,休兵養民,蜀國的經濟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諸葛亮的《遺表》中可以看出,如果劉禪要肆意妄為,蜀漢政權無人能夠制約,相反蔣琬、費禕、姜維的軍政成績皆離不開劉禪的支持和首肯。


劉禪“樂不思蜀”是大智若愚的表現

司馬昭攻打蜀國的時候,劉禪知道自己不是司馬昭的對手,如果僵持下去,受苦的還是百姓,於是他開城投降成為了俘虜。寧可失敗,也不能苦了百姓這一點,是不是跟他老爹劉備新野兵敗時,帶著十萬難民跑路如出一轍呢!

劉禪在魏國期間,表現出一副開心地忘記了蜀國的樣子,因此眾人罵他是苟且偷生的亡國昏君,其實此時的他已經無力迴天,也只能明哲保身了。


如果你也喜歡歷史,歡迎點擊作者頭像,關注流浪歷史,我們一起採擷時空碎片,捕捉客世蛛絲馬跡!


流浪歷史


劉禪是一個什麼樣的君主?如何還原一個真實的劉禪?怎麼說呢,這個問題爭議比較大,依照傳統說法呢,許多事實又跟傳統不符,顛覆傳統呢,又有譁眾取寵之嫌!不過總體有一點是沒有爭議的,劉禪是一個有福之人,人生贏家。但凡取得這樣成就而得善終的人,終究還是有其必然的原因,而不是純粹運氣使然。

所以,我們這裡說一些客觀的,黑白曲直供您自行參詳。

首先,劉禪有三十餘年的獨立執政史,這在三國時代是罕見的。蜀國成立於221年,滅亡於263年,中間一共持續了42年的時間。而這中間劉備執政2年,諸葛亮執政13年,劉禪獨立執政時間長達37年,遠高於三國時代其他君主的平均水平。在三國亂世,能夠統治這麼長時間,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而且在其執政生涯中除了最後投降鄧艾之外,其他還真難找出劉禪的不是之處。況且,蜀國滅亡這件事,還真不能把責任都賴在劉禪頭上。畢竟國力差距在那擺著,天下時局也已經基本篤定,劉禪縱有天大的能耐也很難實現復興漢室的夢想。

其次,劉禪的內政並非泛善可陳!三國時代,蜀國一直處於弱勢,然而劉禪統治的整整41年以來,尤其是他獨立執政的37年,他能夠知人善任,使得政權穩固,民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蓄養。此外,在諸葛亮去世以後,劉禪立馬廢除了丞相制度,命蔣琬主管行政,命費褘主管軍事,將原本集權於諸葛亮的權力一分為二,讓兩人相互制衡。蔣琬去世後,劉禪乾脆自攝國政。這些不但不是昏君庸君的表現,反而有一種大道無為,潤物無聲的明君賢君的影子。

最後來說說劉禪一輩子最大的罪名,不戰而降!人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確實,從保留政權火種的角度來說,劉禪實在有愧玉先帝劉備,甚至有愧於相父諸葛孔明。但是,換一個角度,從蜀漢老百姓的角度,劉禪的投降反而是縮短了蜀中百姓的煎熬史。自公元211年劉備入川以來的53年中,蜀漢政權給益州民眾帶來的不是福祉而是無窮無盡的災難。加之益州本地官員長期受到荊州派官員的打壓,對這個政權的認可度並非想象中的那麼高。劉禪身為一國之君,對這個問題不可能不清楚。所以,在鄧艾兵臨城下之時,成都城內雖號稱擁兵十萬,但這個數字是有水分的,其戰力是嚴重值得商榷的。更有甚者,如果堅持抵抗,劉禪能否保證下屬的忠誠,能夠全身而退都是一個問題。於其冒著下屬背叛風險,且要消耗巨大民力的代價來做無為之爭,倒不如主動放棄,退一步海闊天空,反而或可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是劉禪的大智慧!



週週說古今


三國鼎立,群英璀璨。一直以大漢純正血統自居的蜀漢,在三國中最先被滅,其原因歷來引發諸多說法。

其實,蜀漢最先被滅,始自劉禪廢除丞相一職。

對於劉禪,痛恨者說他昏庸、怯懦,毫無乃父一絲一毫膽氣;讚賞者說他大智若愚……而對於劉禪廢除丞相,有人認為這是他昏庸的一大證明。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審時度勢的明智之舉。

其實,劉禪廢除丞相,起因是諸葛亮。

1、苦熬11年,那個礙事的相父死了

建興十二年(234年),對於28歲青年劉禪來說,是值得紀念的日子。他一面祭奠諸葛亮:“聯用傷悼,肝心若裂。”另一面把蔣琬升為尚書令,次年開始不停加封蔣琬,從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大將軍直到大司馬。什麼都能加封,就不加封為丞相。實事上,劉禪已廢除丞相。

為什麼?因為苦熬11年,那個礙事的相父終於死了。對!諸葛亮。17歲繼位,與其說是天子,不如說是臣子,不僅“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自己沒啥話語權,還常被相父拿來教訓,“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親賢臣,遠小人”……

也許是諸葛亮留下來的心理陰影太重。寧肯那個位子空著,也不能再給自己找個“爹”。劉禪要獨掌朝事,大伸拳腳,一展平生抱負了。廢除丞相,就是為了獨自執政掃清一個障礙。

2、三駕馬車,諸葛亮一直沒選好接班人

劉禪廢除丞相,起因卻是諸葛亮。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生前一直沒選好接班人,也許有人說:不對啊,他選的是蔣琬啊,蔣琬之後選的是費禕。但看罷出師表,你就知道諸葛亮選出的是三駕馬車,從沒有把蜀漢大權交給任何一個人獨攬。哪三個人?蔣琬、費禕、董允。

三駕馬車在諸葛亮之後,保證了蜀漢良好運轉。他們最大優點是,完全繼承諸葛亮衣缽,對諸葛亮的政策亦步亦趨,不超越半分。督農楊敏評價蔣琬,做事昏昏然,趕不上前人(前人,暗指諸葛亮)。蔣琬的回答是:“我確實不如前人,這有啥好說的。”

以楊敏評價和蔣琬回答來看,蔣琬、費禕、董允的能力遠不及諸葛亮。退一步說,劉禪不廢除丞相,無論把誰推上丞相之位,都不能服眾,這才是問題關鍵。蜀漢實際存在元老派、益州派、荊州派等內部勢力,三駕馬車誰幹丞相,都沒有十足把握平衡各派力量,劉禪乾脆來個廢除丞相。

3、無良相無良將,蜀漢憑啥不被滅掉

三國中蜀漢最先被滅,其實始自劉禪廢除丞相。為何?原因很簡單:蜀漢末期已陷入無良相、也無良將的境地。連個先鋒都選不出來,只好把萬金油式的廖化推上去充數。劉禪廢除丞相的背後真相是:連諸葛亮倚重和培養多年的三駕馬車,都不夠格幹丞相,蜀漢人才危機無比嚴重。

等到三駕馬車陸續死去,劉禪總算徹底擺脫諸葛亮的陰影,能夠自己說了算。從17歲的少年成為半大老頭子,劉禪四顧,滿朝沒幾個可用之人,蜀漢憑啥不被滅掉?“勇而無決”的姜維也僅是“一時雄兒”,離良將的距離還差著至少兩個鄧艾,更不要說成為良相了。

三國中蜀漢最先被滅,始自劉禪廢除丞相,它表明蜀漢賴以生存發展的良相政治生態,已經因為無人能夠繼承而開始坍塌。

造成這種現象的責任者則是諸葛亮。正是因為諸葛亮事無鉅細,親力親為,三駕馬車都成了匠人,而沒有成為一名優秀治國建築師,這是整個蜀漢的人才的一個側影。通過這個側影,蜀漢的亡相已開始顯現。只是,那一刻裡,沒人能夠意識到而已。

唉!成也諸葛亮,敗也……你說呢?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鑑》、《魏略》、《華陽國志》,感興趣者可以詳細一讀


指動濟南


劉禪就是個十分平庸的君主,從樂不思蜀就可見一斑。

很多人認為,劉禪說自己樂不思蜀,是大智若愚,故意裝傻消除司馬昭的猜忌,保全性命。

請問:劉禪有什麼必要裝傻?三國時期,根本沒有殺害末代皇帝的陋習,曹丕沒有殺漢獻帝,司馬氏也沒有殺曹芳和曹奐,曹奐甚至比司馬炎還活得長。

人根本沒想過殺你,你裝什麼愚蠢?以至於貽笑千古。這是真愚蠢。

關於劉禪智商不高這點,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就可看出端倪。

諸葛亮在表文中說了什麼?不宜妄自菲薄,意思是說,希望劉禪不要小瞧自己。如果劉禪是個聰明人,又貴為皇帝,諸葛亮有必要這樣說嗎?就是認為劉禪智商不高,擔心他有點兒自卑,所以才提醒他應該自信點。

不宜妄自菲薄後面,諸葛亮緊接著說道,“(不要)引喻失義”,意思是希望劉禪不要亂打比喻亂講話。可見,劉禪平常沒少說錯話,所以諸葛亮才由此擔心。

另外,陳壽在《後主傳》中評價劉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堅則為昏暗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這當然是委婉的說法,言外之意,劉禪有點兒白痴,他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在於身邊是什麼樣的臣子。但即使任用賢相,也不過是循理之君。

給劉禪洗白的人們,你們總不會比諸葛亮和陳壽更瞭解劉禪吧?


周斯人


有人曾說,劉備不如曹操,因為曹操的兒子比劉備的兒子厲害。這純屬睜眼說瞎話。(1)曹操的25個兒子也只有幾個出色的(2)劉禪作為君主和政治家表現得才能遠勝曹操的大多數子孫,也不在曹丕之下

(1)曹操的25個兒子也只有幾個出色的

史書記載,曹操總共有25個兒子。其中長子曹昂出生較早,可惜在197年死於宛城。曹衝最聰明,但也在208年去世。其餘23個兒子中,曹操最後選擇的是曹丕繼位。曹丕生於187年,到曹操220年死時已經34歲。另外,曹操的另兩個兒子曹植善於文學,曹彰善於軍事。曹操的25個兒子中有出色表現的也有是這五人,其餘20個都是碌碌之輩。

(2)劉備因為早期多吃敗仗,導致最後留存的兒子數量少,教育時間也少。

劉備一生有多少兒子,史書沒有記載。但從194年入徐州開始,到208年在荊州站穩腳跟,劉備這10多年中,屢次打敗仗,拋棄別子。比如在長坂坡,他就有兩個女兒被曹純俘虜。所以,最後老來得子的劉禪反而成為僅剩的長子。除此之外,劉備老年還得了兩個兒子,即劉永和劉理。其中最年長的劉禪,生於207年,劉備223年死時,劉禪只有17歲,比曹丕死爹的日子要年輕一半,能夠受到的教育也要少得多。

(3)劉禪絕不是窩囊廢。他表現的政治才能不弱於曹操任何一個兒子

曹操在他的兒子中最終選擇曹丕繼位,那麼可以認為曹丕是曹操兒子中最適合做君主的(除去早死的曹昂和曹衝)。那麼就看看曹丕這位曹門精英治理國家的本領如何:

戰略上,曹丕拒絕了劉曄的忠言,不趁劉備東征時候夾擊吳國,反而在陸遜火燒連營之後才想去撿便宜,結果被陸遜拍了回來。此後,曹丕熱衷於每年一次去江淮武裝遊行,空耗國力,卻讓蜀漢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

用人上,曹丕對曹姓宗室萬般防備,削弱其權力,卻把老爹曹操警惕半生的司馬懿提拔到二把手的位置,直接造成了數十年後曹魏被篡權滅亡。

氣度上,曹丕刻薄寡恩,對救了老爹性命的曹洪差點逼死,對老爹的另一個恩人鮑信之子鮑勳則是活活害死。

至於逼迫兄弟,害死甄姬之類,咱們就不多說了。

由於曹丕這種性情,造成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曹魏,朝廷風氣最是輕浮動盪,到249年大權就落入司馬懿手中。曹魏皇室最終成為第一個實質滅亡的朝代。

相反,劉禪在17歲的年齡繼位後,表現出很強的耐煩心。作為三國中最弱的一國,他能在位42年,沒有能耐是不可能的。諸葛亮在位時,他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最多發兩句牢騷。諸葛亮去世,他就慢慢把權力自己收回來,先後任用蔣琬、費禕。蜀漢朝廷上雖然也有政治鬥爭,但血腥程度在三國是最輕的。如同曹魏和東吳兩國,動不動大臣被殺,國君被廢的鬧劇,蜀漢是沒有的。

劉禪最讓人丟臉的是263年面臨鄧艾兵臨城下時投降。你可以說他貪生怕死,但至少他此舉和當初劉璋投降一樣,也減少了軍民傷亡。再說,投降給強大的敵軍,總比曹芳、曹奐等被本國權臣廢黜掉要稍微好一點點吧……


巴山夜雨涮鍋


劉蟬既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但絕對是個聰明人。在三國亂世,以蜀漢後期的的實力,北伐中原,恢復漢室江山不過是一個夢。

諸葛亮當政的時代,劉蟬無法也沒有權力去阻止諸葛亮的北伐。只能聽之任之,諸葛亮大權在握,劉蟬偶爾給諸葛亮製造一點麻煩。又不能過火,叫諸葛亮哭笑不得,又不能發多大的火。

在諸葛亮死後,劉蟬在內以蔣琬治內政,託姜維治軍事,以保護蜀漢政權不倒。

在鄧艾偷襲陰平到達成都後,姜維還在外拼命抵抗的時候。劉蟬選擇乾淨利索投降,沒有一點拖泥帶水。因為劉蟬知道,鄧艾已經到達成都,怎麼做地無法攙回蜀漢滅亡的命運。不如早點投降,留一條活路。

劉蟬作為三國中,國力最弱的蜀漢政權的君主,人和稀少,國力溥弱,隨著時日的廷長,滅亡是早晚的事。不如聽之任之,只要好好活著,比什麼都好。

所以說,劉蟬絕對是一個聰明人。







畫詩人生


自從有了三國劉禪這個人物後,一直到現在,人們對那種不能成事,沒有個人主見,不思進取,象一灘稀泥樣的人,叫作扶不起來的阿斗。對沒有氣節,為貪圖享樂而忘記一切的人,稱為樂不思蜀。

劉禪出身在戰亂的歲月,童年時,被曹兵圍困在長坂坡,被趙雲單槍匹馬,浴血奮戰後才救得性命,少年時,隨父親劉備一路征戰,在顛沛流離的軍旅生活中,他見識了太多戰火帶來的悽慘,血腥場面,那時的劉禪,就十分嚮往一種和平,穩定,安樂的生活。

在劉禪17歲那年,壯志未酬的劉備兵敗後病倒在白帝城,彌留之際,無限惆悵地將蜀漢未來和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作為父親,劉備是瞭解兒子性格和能力的,劉備臨終給諸葛亮留下口諭: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坐上皇位後的劉禪,但凡國家事務,一切都聽從諸葛亮裁處,連皇后的人選,都由諸葛亮做主。在劉禪眼裡,諸葛亮不僅是一個稱職的丞相,更是一個嚴厲的父親。而在諸葛亮眼中,劉禪是復興漢室的希望,又是一個總長不大的小孩。諸葛亮繼承先帝劉備遺志,在十一年時間內,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皆無功而返,劉禪從不反對,每一次都十分支持,直到諸葛亮病亡後,朝庭任用的重要大臣,都是諸葛亮生前指定的人選。

劉禪沒有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但他絕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知人善用,而且用人不疑,寵信宦官黃皓,是劉禪最大的錯誤,鄧艾偷度陰平,黃皓瞞報實情,鼓惑巫術,被矇蔽的劉禪,清醒後立刻組織有效的防卸,令諸葛亮兒子諸葛瞻統兵迎敵,諸葛膽兵敗身亡後,劉禪六神無主,聽不進忠義之言,決定投降,當時成都尚有五萬守兵,面對鄧艾的幾千魏兵,劉禪舉起了降旗。

三國鼎立,蜀率先滅亡,劉禪在位41年,在諸葛亮病亡後,把一個充滿鬥志,團結,和諧的蜀漢,搞得矛盾重重,親小人而遠君子,沒有帝王的尊嚴,貪生怕死,為苟且性命投降,雖得善終,卻讓人笑罵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