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八戒沙僧都能騰雲駕霧,為何不架著唐僧飛到西天取經?傻嗎?

carleo


《西遊記》中,豬八戒曾問過孫悟空,為什麼不背師父飛過流沙河。孫悟空回答說,筋斗雲乃靈性之物,沒有仙根的人是無法駕馭它的。就算孫悟空揹著唐僧,也無法施展騰雲駕霧的本領。原因就在於儘管唐僧修行很深,但畢竟是塵世凡胎,沒有擺脫紅塵,又怎能與眾仙一樣穿雲鑽霧呢?如此說來,孫悟空不能背唐僧西天取經是不得已的行為。但是從整部小說中,我們知道,孫悟空不能揹著唐僧飛去西天取經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此。孫悟空曾經說過:“我們幾位徒弟追隨師父西天取經,只是為了保護他的身家性命。師父所要經歷的苦難折磨,並非我們能代替的。只有經歷了這些磨難,師父才能修得正果,深悟佛道。到了西天見了佛祖,才能有資本取得真經。我們等閒之輩,就算代替了師父,取來的經也是空有外表而沒有真正的價值。”而且《西遊記》中提到,唐僧是如來弟子金蟬子轉世,來到人間就是為了完成西天取經、感化世人的任務。取經路上經歷的每一次劫難,都是如來事先知曉的。如此安排,如來解釋說:“當初我想要把真經送到東土,怎奈世人矇昧,不識真經,辜負了我普度眾生的美意。我之所以將唐僧貶到凡間,是想借著真摯虔誠之人,歷經磨難,取回真經的行為,感化眾生。這樣得到的真經實屬不易,人們也會倍加珍惜……”從小說中這幾個人物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悟空沒有背唐僧去西天取經,是為了完成如來“感化蒼生”的大計。而唐僧所經歷的種種磨難,也是為了東土百姓得到真經,而心甘情願替民受苦的苦修行為。


冉冉養生


首先表明觀點:雖然三個人都能騰雲駕霧,但是主、客觀條件都不允許他們“架著唐僧到西天取經”。絕對不是傻的問題。

第一個,唐僧雖是佛祖座下高徒轉世,已有九世功德 ,這一世,就是歷完最後一劫然後歸位的,但是他畢竟只是轉世的高僧,除了滿肚子的佛法典籍,並沒有超脫凡人的神通。《西遊記》書上通過師兄弟二人的對話,明確提示了這一點:肉體凡胎的唐僧,無論是師兄弟三人,還是取經途中想吃它的妖怪,誰都沒有那個本事能帶他飛。

行者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駕雲,只是去的有遠近些兒。你是馱不動,我卻如何馱得動?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像這潑魔毒怪,使攝法,弄風頭,卻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


第二個,西遊取經,可以看作是佛道兩家和天庭合作,舉行的一場公務員選拔。只不過主要目標 ,各家都有內定人選 ,每雙眼睛都盯著,想通過非常手段招錄反倒不容易,乾脆把整個選拔過程公開化。既然要公開化,該有的流程就和磨難就一個都不能少,省得有人跳出來說三道四。這樣一來,管你是佛祖高徒轉世,還是和道祖淵源深厚,或者是出身天庭,一旦加入了這個隊伍,就都遵循遊戲規則、一步一個腳印地打怪升級吧!作弊是不可能讓你作弊的,打妖怪時儘可以使出全部神通,還能請求場外支援,但打完妖怪,必須回到上次到達的這個點,老老實實地用腳丈量腳下的土地。飛得再高,跑得再快,都不能用於日常行路,十萬八千里的路程,少一步都不算數。什麼?你們認為丟下唐僧,自己可以負擔輕點,腳程快點?沒門。唐僧才是取經隊伍中的核心人物,沒有他,就算你們到達靈山一百次,這經也休想取到。別忘了,正是因為佛祖要召回弟子,才有了這次“取經成正果”的招錄。其他人,說殘酷點,陪太子讀書罷了。當然了,陪也不是白陪的,到了終點,功勞都會有的。對這一切,孫大聖心裡門兒清,且看他如何跟八戒說的:

"像那樣法兒,老孫也會使會弄;還有那隱身法、縮地法,老孫件件皆知。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夠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就是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善與你我: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第三,上界也正好趁此機會,把下界各種土生野長的妖魔鬼怪給清理一遍。不能讓他們肆意做大,危害人間,更不能讓他們汙損上界名譽。當然對於妖魔鬼怪來說,也是個機會。說不定就能得到哪位大神的青眼,由此進入真神序列,比如紅孩兒和黑熊精。那些不聽話各種搗亂的,直接掃蕩了事。但這種差事,能夠讓主辦方來派人幹嗎?肯定不能啊。這本來就是給取經的各位設置下的各種關卡,不讓你們一個個地打過去,你當取經是旅遊呢?飛啥飛?有路走路,無路就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所以說,一來是唐僧的客觀條件決定了他無法被架著騰雲駕霧,二來是遊戲規則決不允許他們通過騰雲駕霧來作弊。

我是阿財JJ,用心寫字,用心回答。如果我的答案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關注或轉發。


阿財姐姐



如果唐僧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由孫悟空揹著飛回來,自己不能成正果,取到的真經也沒有合法性,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對整個佛教界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一)佛教不只是度人,還要度己。唐僧取經也是,一方面求取真經普渡眾生,另一方面還要磨練自己,得道成佛。


(二)成佛必須有一定的程序,即法定條件。雖然條件各異,但對唐僧就必須歷盡九九八十一難。

(三)如來是佛界的主宰,他規定了取經的程序(從先給無字真經可以看出)。從現代法學理論就可以證明,程序的正義高於一切,不能通過非法手段達到一個目的,如果程序不合法,結果肯定不合法,儘管結果是大家需要的。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人生的頂峰,必須從基礎開始,低頭做工作,抬頭看方向,懂得選擇,學會放棄,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紮紮實實地走好每一步,不斷攀上新的人生高度,直至登上頂峰,修成正果。在此期間,不能急功近利走捷徑,該經過的都要經過,如果非要走捷徑,將來必然會出現“嚴重後果”。


易緣術數


悟空等幾位徒弟追隨唐僧西天取經,主要是為了保護唐僧的身家性命,幫助並追隨他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師父本是大德高僧不是普通之人,但是隻有經歷了萬千苦難的折磨而依舊初心不改、心誠志堅,才能修得正果,深悟佛道,才能取得真經。靠弄法術顯神通輕易到達西天,不經歷腳踏實地、事必躬親、一步一個腳印的辛苦踐行、日夜修煉,是不能了悟人生真諦、無法參透佛法妙道的,當然也難取得真經。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捷徑雖易,實際甚險,常會進入旁門左道,誤入歧途。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難成功果。

另外,唐僧是如來弟子金蟬子轉世,就是為了完成西天取經、感化世人的重要使命。九九八十一難,都是事先安排、必須要經歷的。如來一開始就說了緣由,可謂用心良苦:我想要把真經送到東土,怎奈世人矇昧,不識真經,不會珍惜,辜負了我普度眾生的美意。藉著虔誠篤定、一心向佛的取經人九死一生、萬死不辭、歷盡劫難、取回真經的事蹟,才會感化眾生、珍惜真經。

總之,要想成人成材成聖成仙成佛,皆要誠實謙虛、虛心向學、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心誠志堅、踏實而行、堅韌不拔、百折不撓。


躍如博士


看了大家的回答,基本圍繞在“沒有經歷過艱辛,得到經書也沒意義”。

誠然,這是一個原因。但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其實原著中說過這個問題——

唐僧肉體凡胎,沒法揹他飛過去。

只有到了無底河,唐僧沐浴過河水,脫離肉體凡胎,有了成仙成聖的體質,才可以飛得起來。

其實很多小說中都有這種疑問,但作者都會在書中作解釋,比如《天龍八部》裡喬峰解釋過——

各種武林高手那麼牛掰,兩軍對峙,千萬人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那為啥不讓武林高手直接去殺掉敵方將領,那不就把所有問題解決了?

喬幫主說過,行軍佈陣、對陣作戰跟江湖砍殺不一樣,你殺了對方將領,他會有其他將領替補上來,軍隊根本不會亂,而江湖人士不過是烏合之眾,根本無從跟正規軍作戰。

所以很多問題都是這樣,你覺得作者傻嗎?你覺得所有的讀者都傻嗎?

如果你這麼認為的時候,可能只有一個人傻。


之乎者也說


菩薩說了,要經得起九九八十一難。否則,你去了也成不了佛。

越難得到,到手後才會珍惜。菩薩那麼厲害,大可以直接把經書送過來,或者讓悟空一個筋斗雲提回來不就得了。但是這種方式,打動不了世人的心。你只有經歷磨難,為人所不能為,才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別人才能認可你。

也許經書並不重要,這八十一難本身就是一部充滿艱辛,看破世間萬象的經書。

凡事都有一個過程,才經得起推敲。

吃唐僧肉長生不老,也許只是一句謊言。如此,妖怪才會蜂蛹而至,取經才困難重重,否則,誰願意得罪上天,為一口肉大動干戈,大家都把路讓開,一路敲鑼打鼓把唐僧歡送到西天不是更好。所以該經歷的,一個都躲不掉。


金蟬變


其實,一個關鍵原因是這個假設不合理。《西遊記》裡有提到啊,黑水河那次,馱著凡人飛不起來,如千斤之重,所以三個徒弟互相推諉,唐僧十分生氣,最後唐僧被妖精(涇河龍王第九子,名字忘了)假扮的漁夫給帶走了。那麼孫悟空就不存在揹著他飛萬里之說,唐僧肉體凡胎,馱著估計飛不遠。

當然,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不可輕取,亦不可輕傳”的原則,其他回答說的很詳細,不再贅述。


我願逍遙小神仙


因為騰雲駕霧一天就到了。沒有經歷,拿到了經也看不明白。經過了千難險阻,經歷了萬世滄桑,拿到經以後一看,就明白了經的意義了。因為真正修行在日常,佛道本在生活中。其實第一次給的無字真經就是這個意思,你唐三藏已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了,已經明白佛法了,取無字真經就可以了。但是唐僧為了東土眾生沒有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眾生,非要取有字真經的。阿彌陀佛!


優麥大賣


仙佛皆由人來做,惟是世人心不堅。登靈山,見如來,乃真道之行也。本本真真,去西天,歸真道,當行本路,非是雲路,踏實而行,降妖怪,歷經千難萬險,知難而上者,方是真道。


一真講堂


不傻,孫悟空曾經說過:“我們幾位徒弟追隨師父西天取經,只是為了保護他的身家性命。師父所要經歷的苦難折磨,並非我們能代替的。只有經歷了這些磨難,師父才能修得正果,深悟佛道。到了西天見了佛祖,才能有資本取得真經。我們等閒之輩,就算代替了師父,取來的經也是空有外表而沒有真正的價值。”而且《西遊記》中提到,唐僧是如來弟子金蟬子轉世,來到人間就是為了完成西天取經、感化世人的任務。取經路上經歷的每一次劫難,都是如來事先知曉的。如此安排,如來解釋說:“當初我想要把真經送到東土,怎奈世人矇昧,不識真經,辜負了我普度眾生的美意。我之所以將唐僧貶到凡間,是想借著真摯虔誠之人,歷經磨難,取回真經的行為,感化眾生。這樣得到的真經實屬不易,人們也會倍加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