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足缺的不是“技術”,而是“品德”


中國男足缺的不是“技術”,而是“品德”


中國男足缺“技術”?我看不缺!

容志行就因技術好而被人稱為中國貝利,且貝利也與容志行互敬地交換了球衣。(參見短文《中國貝利容志行 志行風格影響一代國人》)

容志行之後,中國男足技術也不差。比如:肌肉質量不佳的武磊也不是也能在西班牙踢球了嘛!等等。

那麼,中國男足為啥不能振興呢?因為中國男足不講團結,而不講團結球隊就沒配合;沒有配合就不能讓球隊隊員技術發揮不好。中國男足背鹹鴨蛋的原因就是沒有搞好團結。

那麼,中國男足為啥搞不好團結呢?因為足球是集體運動項目,而中國球迷,或媒體總喜歡吹捧集體中的英雄,結果使得一些足球人好大喜功了,總想稱老大。

比如:根寶球技不如容志行、遲尚斌、范志毅、郝海東等許多球員;當教練又是遲尚斌等教練的手下敗將;搞青訓弄出許多背鹹鴨蛋的人,然而,卻要稱“足球教父”。

又如:武磊肌肉也不行,卻稱中國的“武球王”,等等。

如此個人英雄主義現象出現男足中,男足怎麼會團結?

其實,男足中有許多人不喜歡“人英雄主義”的,比如:容志行、遲尚斌、朱廣滬、郝海東、范志毅等許多為國足效力的功臣,他們有多少自稱“足球教父”和“中國球王”的?

然而,一些媒體和球迷就喜歡去追捧徒有虛名的“足球教父”和“中國球王”,且把振興男足的希望寄託在這些徒有虛名的“足球教父”和“中國球王”胡吹上,而冷落了許多實幹的足球人。如此,男足能振興嗎?(參見短文《

二十年之內,中國男足能奪得亞洲盃冠軍嗎? 》)

中國男足缺的不是“技術”,而是“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