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統籌一支外籍球隊加入中超,作為中超的“假想敵”來訓練,從而提高各球隊戰鬥力是否可行?

片片木葉


不可行,也達不到預想效果,你這想法和之前一位網友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位網友的想法是中超放開外援限制,每支球隊甚至可以全部上外援,然後組建一支全是中國球員的球隊,這樣打聯賽,天天和高水平外援踢球,能不長進嗎!

可是你們的想法是沒法實現的。

一、足協怎麼組織一支全是外籍球員的俱樂部?人員怎麼選?工資誰來發?球隊日常管理誰來運作?這一系列問題都沒法解決,按照中超聯賽的賽程安排,一個賽季任意兩支球隊之間共有兩場比賽,按照這個制度,每支俱樂部每年就和這支外籍球員組成的球隊踢2場比賽,有什麼鍛鍊價值?絕對是事倍功半。

二、足協已經多次拒絕美洲盃的邀請,美洲盃技術含量是很高的,並且美洲盃有邀請機制,可以邀請美洲以外的兩隻國家隊參加盃賽,當然國足也被邀請了幾次,但都被足協以各種理由拒絕了,按理說國足去踢美洲盃雖然成績會跟慘淡,但鍛鍊價值絕對高,很遺憾未能成行。

三、中國足球整體水平的提高,需要重視青訓+中超更加職業化,青訓是培養人才的必經之路,沒有捷徑可以走,我們的職業俱樂部必須重視青訓,不能通過買買買來獲得球員,這樣很多國內球員身價虛高,名不副實。中超的俱樂部職業化程度也還不夠,急功近利,總想通過買個大牌外援就想奪冠,而且經常因為不職業在合同上吃虧,浪費真金白銀,需要投入的青訓又沒有足夠資金。

所以,想通過組建一支全是外籍球員的球隊來提高中超各隊的水平不現實,也沒有必要。







大楊說個球


這個消息都是誰說的?幹嘛啊?有必要嗎?這是有錢沒地方花了嗎?現在中國各個俱樂部沒有錢,中國足協也沒有錢,自然也沒有錢買來這麼多的外援啊!為啥找外援球隊啊?是因為一個事情嗎?那就是外援來中超給中超俱樂部當陪練嗎?這個事情其實看著就是扯淡的,沒有成為現實的可能性。為啥?外援球隊起碼22人吧?他們工資每個人就按照稅後200萬歐元算,22個人這就是4400萬歐元,同時還有教練員超旅費呢,一年沒有5000萬下不來。中國足協沒有這個錢,也沒有機構能拿出來這個錢。

即使組隊成功問題也來了,他們就是一支僱傭軍,他們踢比賽會覺得有動力嗎?你是靠高額獎金約束他們嗎?其實“找一個強大的對手陪著我練級”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可實際效果有嗎?當年籃球的北京奧神俱樂部就是有錢,找了一幫美國球員作為奧神的假想敵,天天在一起訓練對抗,可是那一批人中練出來一個人,那就是孫悅,其餘人真沒有。最後老闆也覺得天真將球員都遣散了!籃球人少,足球人多,更是如此。中國現在能踢職業聯賽的球員個人提高空間非常小了,沒有必要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了,培養青少年,即使把他們圈養培養可能也能成功。


球哄哄


這種“腦洞”,不應該用在職業足球聯賽上,應該去找劉慈欣去寫《流浪地球》的續集——“放逐宇宙”!

先不說足協統籌組建外籍球隊應不應該的問題,咱就聊聊這統籌外籍球隊會遇到那些問題:

  1. 統籌外籍球隊的資金從何而來?
  2. 資金總預算如何確定?誰來確定?
  3. 資金使用誰來審核?如何審計?
  4. 外籍球隊中的外籍,是指球隊成員都是外籍,還是球隊註冊地是外籍?
  5. 外籍球隊中球員的外籍是指血緣與國籍都是外籍,還是僅指國籍是外籍?
  6. 外籍球員的能力與水平誰來評定?評定標準是什麼?評定標準誰來制定?
  7. 外籍球隊的教練組誰來組織與管理?
  8. 外籍球隊的駐地設定在哪裡?主場地設定在哪裡?這比費用誰出?
  9. 既然成立外籍球隊,是不是還要為此組建配套的管理與服務團隊?
  10. 外籍球隊中的球員是否是職業球員?如果是職業球員,該球員的轉會收益歸誰所有?
  11. 既然外籍球隊參加中國職業聯賽,那麼,球員在比賽中受傷誰負責?
  12. 外籍球隊參加中國職業聯賽,是否參加聯賽排名?
  13. 如果外籍球隊成績不佳,是否也要降級?
  14. 外籍球隊是否參與聯賽收益分成?
  15. 如果外籍球隊不參加聯賽排名,但勝負關係會影響其他國內球隊的聯賽排名,那麼,外籍球隊打假球該如何處理?

我暫時就提這多問題,但實際上,問題遠遠不止這些!

上述問題,如果是由自然人投資組建俱樂部模式管理,那麼,其中一些問題就是問題。但是,一個足球俱樂部組建全外籍球隊,參加本國聯賽,這不就等同於該俱樂部獲得不限制外援政策了嗎?

假如組建外籍球隊的資金由國家轉款撥付或者由聯賽投資人贊助頭籌,又或者,直接從聯賽收益中提取,那麼,無論是通過民間組成管理團隊管理,還是由官方組成管理團隊管理,都將成為滋養權錢交易、利益交換、行賄受賄的溫床……

個人以為,與其搞所謂“外籍球隊”,還不如更加直接的對外資開放國內足球市場。

在一定年限內,允許歐美足球列強以獨資、合資的形式進駐中國足球市場,建立或者收購足球俱樂部,或者直接形成歐洲足球列強豪門俱樂部的子公司或者分支俱樂部。

具有歐美列強豪門分支俱樂部資格的中國俱樂部,與該歐美豪門俱樂部進行內部球員流動不佔外援名額!

這樣一來,也不用搞什麼外籍球隊了!國內聯賽質量與水平絕對提升一大截!國內各級聯賽都會充實磨刀石隊伍,豈不快哉!


理智悍虎


這問題先看看籃球屆的全華班八一隊,除了老八一那波人,培養出幾個能在聯賽和國家隊挑大樑的?再扯遠些,一個水平一般的棋手,和一個職業棋手下棋,大概率一直被虐,甚至最後連下棋的信心都沒有了。倆個事例可很好的說明一個道理:聯賽的本質是在大體公平的前提下求得勝利,在聯賽中鍛鍊提高球隊的水平和自信,而顯失公平的比賽,要麼是一家獨大,要麼是集體用各種手段圍而攻之,聯賽也失去了他的意義。中國足球的癥結根在在青訓薄弱,沒有太多的好苗子;在有好苗子的情況下缺乏讓足球好苗子順利成長起來的好的環境。所以,這支外援球隊大概率在中超的狀態,要麼過早奪冠,其他球隊集體必之唯恐不及;要麼集體沉淪,踢的渾渾噩噩,混錢了之。大概率是草草收場,自己打臉啪啪!


隨繼


如果讓足協統籌一支外籍球隊加入中超陪本土球員“訓練”。我覺得這樣的想法一點也不可行!

首先這支“僱傭軍”的水平是如何?高水平還是低水平?高水平的足協請得起嗎?低水平的,又達不到效果。既然都是說“陪練”那麼這些僱傭軍完全可以出工不出力,反正就是拿著薪水陪練!

而且中超是由各個俱樂部的集合體,每支球隊都有自己相應的人員配置,有本土球員也有外援。那麼這樣由外援為主力,本土球員為輔助的中超球隊和一支足協的“僱傭軍”pk意義何在?



倒不如說足協自己成立一個“全華班”與中超各支隊伍同臺競技還好,這樣既可以磨鍊球員,又可以培養球員們的默契程度!但是在中超,以現在球員們的水平來看,離開了外援後。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只能說保級都來不及!

所以更別說搞什麼僱傭軍作為假想敵了,足球場上又不是打戰!


無理侃球


這個不實際,操作性不大!問題來自於方方面面,沒那麼容易解決!這個“假想敵”不好玩!本土球員恐怕也玩不起,會被虐得體無完膚,或者毫無鍛鍊價值。



足協統籌,但足協不能玩職業俱樂部,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一個職業俱樂部的成立、管理、運營等等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再說組織一支外籍球員的球隊,不花大錢能請來什麼水平的球員?如果和本土球員沒多大差別,那這個“假想敵”還是不玩罷了!浪費錢財浪費精力,還不如和中甲、中乙、業餘球隊玩玩去!


也不能總搞老一套,讓某俱樂部來承擔這些吧?那投資人的錢也不是那麼輕易亂花的!商人嘛,無利不起早,沒有利益的事,誰樂意去幹!談雷鋒精神,那還是別想太多啦!

即使有投資人願意去幹,那也得把這個“假想敵”做大做強,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投資就得談回報嘛,只有球隊獲得轟動效應,取得優異成績,這才有利於投資人贏取最起碼的“廣告效應”!

可是“假想敵”太強大,本來高水平的外援就能將對手防線衝的七零八落,再有強援支持,那不比豆腐渣還渣!而且面對如此堅固的鋼鐵防線,鋒無力的本土球員還何來機會?



所以面對如此強大的“假想敵”,那聯賽就會失去公平性,也沒有觀賞性了。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本土球員都被虐得毫無脾氣了,聯賽冠軍也會早早失去懸念,那就完全沒有鍛鍊的價值了,更別談提高各隊的戰鬥力,反而是越打擊越墮落,混日子罷了!最終結果就會萬劫不復!

而這支“假想敵”也會玩得膩歪,最終碌碌無為,和本土球員一個樣,拿高額工資混日子,留下滿地雞毛!


常夢長樂


包括題主在內的廣大球迷想迅速提高中國足球水平的心情,書生也是感同身受。面對青黃不接、人才嚴重斷檔的中國足球,真的是想說愛你不容易。至於說,足協統籌一支外籍球隊加入中超,作為中超的“假想敵”來訓練,從而提高各球隊戰鬥力,書生認為,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不可行。

中超聯賽是國足的基礎。

建設一個健康、繁榮、有序的職業聯賽,無疑能幫助國家隊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只有聯賽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球迷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國家隊的成績才能越來越好。

統籌一支外籍球隊參加中超和讓國家隊打中超是一個道理。

包括五大聯賽在內的世界各大聯賽還從未有如此的先例。先不說中超各隊能從中學到什麼。這支隊伍究竟以什麼樣的身份存在?這些球員的選拔從哪來補充?沒有任何壓力的比賽,這些球員會盡力麼?這些球員的薪酬怎麼解決?其實還有很多疑問待解,書生就不一一列舉。這種本末倒置,不去想著怎麼做精聯賽,急功近利搞出線足球真的好麼?

現在要做的是提高中超自身建設的水平。

經歷了25年的職業化,中超依然在路上。經歷了前些年的反賭掃黑,如今的中超依然步履維艱。雖然有80億的冠名權,雖然北上廣在推進金元足球,雖然有武磊在西甲的高光表現,但難掩U23政策的乏力,對外援的高度依賴,球員培養的乏善可陳......如何提高聯賽的水平,加快中超的職業化建設是中國足球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晉中一書生


足協收入主要是靠中超分紅(轉播費、贊助商等等商業收入)、舉辦,參加國際比賽出場費、國際足聯,亞足聯分紅以及大大小小的罰款等等。


足協支出第一個是足協工作人員的工資;第二個是國家隊的支出(球員補貼,洋教練工資等等);第三個是青訓的支出(這個花銷比較大);第四個是扶持低級別的聯賽,比如中乙,女足聯賽等等;


足協要組建一支有競爭力的外援球隊,投入不少,管理也是難題,不如把錢用在刀口上。


中超及中國足球也不能成為世界足壇笑柄,畢竟這個想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還不如直接歸化一大批外援。


帶小朋友飛


中國足球水平差,最深層次的原因有兩個,1是聰明有能力的人都選擇讀書上大學的陽關大道,踢足球這種歪門邪道毫無吸引力。2是傳統內鬥文化註定了足球這個需要最多人配合的運動不適合國情。這兩點註定了足球與我國無緣


白朗文斯汀


開玩笑,想法太天真太幼稚了!就問你幾個問題。誰給錢?給多少?那些亂七八糟的轉會費簽約費合同定什麼標準的?請什麼級別什麼年齡層次的外援?出現勞務糾紛了比如請到出工不出力的,拿錢混日子的或者比賽過程中發生傷病不能或者很長時間不能比賽的,或者想換更物美價廉的更高水準的球員加盟,需要付違約金終止合同換外援的。這些拼命砸錢沒有效益產出的事誰肯幹?到時候為了養活球隊抬高票價和球迷用品讓你多掏很多錢去看比賽你願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