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是覺得沒有動力,請試試看······

​- 你所以為,如幻若影-

如果你還是覺得沒有動力,請試試看······


如果你還是覺得沒有動力,請試試看······


故事開頭,你以為自己失落低迷,毫無動力。

有時,你對一切信以為真,有時,你對自己一味質疑。

不知,曾有過多少次,你的狀態像坐了過山車。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跌至低處,於是你對自己陷入低谷信以為真,你認為自己被困住,很難很難走出來······也許持續了很長時間,你都沒有辦法恢復到原本的狀態,甚至你會徹底地懷疑自己,對自己感到失望······

你變得很失落很喪氣,對生活完全沒有了熱情,甚至,喪失了為生活爭取的動力,一度淪陷在低迷的狀態中。

這彷彿是你人生中習慣於重複出現的坎,怎麼也跨不過去。

而你,也許沒有意識到,你所遭遇的,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糕。只不過是,你認同了它很糟糕,你認同了你所認為的負面內容。

面對當下處境,對抗或者順遂,都是在認同自己遭遇不順。

於是,你把這些負面的東西和自己捆綁在一起,然後讓自己陷入低迷狀態······甚至你完全把自己框限在自己消沉的世界,不作掙脫,也不作辯解。

也許你偶爾會有所清醒,有所覺察,認為自己不應該如此,不應該悲觀消沉,應該振作起來,像別人建議的那樣樂觀一些。但是你還是明白,這樣的奉勸對你來說並沒有用······

某時某刻,某一天刻意為之的歡笑和振奮,並不能隨著日子,延續聲情並茂。某一個剎那,你還是會不小心又回到谷底,陷入低迷的重複······有時你給自己列了計劃,安排好要去完成哪些事情,卻還是沒有內驅的動力去趁時執行,於是繼續進入失落。

哪怕是你有深刻地意識到,應該由自己來調整改變,應該馬上施以行動,應該覺察當下的處境,以正念面對自己和生活。可你開始之後又洩氣的意志,以及重複中斷的行動,一次又又一次地拉長你渴望恢復狀態的時間線。

你感到無能為力,甚至束手無策······過去你能夠做到的事情,現在已經不能輕易重複執行下來。沒有辦法獲取一點點的成就感,讓你重複性地荒廢時間,而你的狀態毫無起色······

或許有時候,儘管你能夠以正能量的精神去面對這一天,可當這樣的一天又一天消逝而去的時候,你的心彷彿也被一點點地啃噬了。

你深深地感覺到自己的虛渺和空洞,因為,在時間當中,你一無所為,也一無所獲。

儘管自己表現得積極向上,但是還是沒能驅動自己,擁有一個能夠把握時間的狀態。雖然已經不再極度消沉,但是停滯和消耗太久的生活狀態,還是難以很快回到正軌······你會感到彷徨和迷失,哪怕在朋友面前,你還是故作鎮定······

可是啊,這些都沒有關係了,雖然無奈於狀態停滯,沉浸於自我消耗,但是,請相信!只要你願意,只要你還希望自己可以更好,就一定可以慢慢走出來!

倘若你看到這裡,對以上的心境有所共鳴,那麼,你就可以進一步瞭解,如何具體地調整自己的狀態。

我們知道,我們之所以會陷入低迷的狀態,往往是人生當中有所變動,工作不順的挫折,感情的消耗,把當下投射到未來······而帶來失望。

我們,因為種種事情干擾,而攪動了活在當下的心。

你看看,那些不順利的事情雖然發生在了自己身上,可這些事情本身是獨立的,而我們習慣性地把它和自己捆綁在一起,用消極態度來對待它,這就擾亂了我們的狀態。

如果你還是覺得沒有動力,請試試看······


以下,希望可以在自我覺察上、心理態度上,以及具體行為上給予引導:

當我們置身於失落低迷,沒有動力的處境當中,請試著去覺察自己所處的整個氛圍,去品嗅空氣當中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的感情色彩,去感受自己和整個環境之間的關係。

一旦靜止覺察開始,此時此刻,便如同望遠鏡的視角點,讓你去看見失落低迷的更遠處。

當你的意念在發聲“我感到很失落,很無力,我甚至很傷感”······

“我失落,無力,傷感?”試著去循著這個聲音,去反問自己,如同另一個自己在詢問自己一般,你開始試著去品鑑自己,“我在失落嗎?我又失落了?我在傷感嗎?我又傷感了嗎?我感到無力了嗎?我沒有動力了嗎?”

當你開始反問自己,你就去覺察。覺察自己對自己的判斷、評價,覺察自己的心境,品讀其中的情感,你的情感傾向,是指於你的失落情緒嗎?你的失落,是真的嗎?是事實嗎?

你會發現,“我失落沒有動力”沒有成為定論,而是詢問的沉默當中,你的“失落”、“傷感”、“沒有動力”,會讓你在靜止當中存疑。因為這個時刻,你會旁觀地去覺察自己,覺察你的情緒。

以另一個自己去覺察,覺察會帶來清明,讓自己清楚自己。

——另外一個自己,如同你的老師,也是最愛你的人,絕對不要同情自己,更不要憐憫,而是正義的關懷。老師的用意,就是客觀的引導,而最愛你的人,她是你自己,愛是沒有分別心的,沒有好不好,對不對。

所以,你不必因失落沒有動力者而顧慮擔心和不安,不必認為自己因此不好,你本來很好,不會因任何而不好······

因為,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失落低迷,已經開始淡化,所以,你的失落低迷,你的沒有動力,是虛的,並不是實存,它在淡化消失,它不是永恆的——而我們默認它是永恆的,認為它真的存在,然後讓自己陷入囹圄。

你會發現,這樣的失落低迷,這樣的沒有動力,是你自己和當下自己去連接的某一個令你落寞的情境。請注意品味一下,“令你落寞”,是你自己的情感在參與,也就是說,是你的情感以主觀態度去投入某個情境,然後作出了你自己認為“正是如此”的解讀。

如果你還是覺得沒有動力,請試試看······


舉個例子,當你觀看一副畫,你會覺得這幅畫如何如何,然後,你會覺得這幅畫讓你感覺美或者感覺悲傷,那是因為你以自己的情感參與其中,而這幅畫給你帶來的這個情境,就是你的情感這個主觀的態度,對這幅畫的一個解讀·······在當下一刻,某一個眼神和畫交匯的時刻。

你的情感,和這幅畫在某個時刻呈現的情境摻和到了一起,然後產生你當下的一個心情。那麼,你會認為那個情境會讓你一直不好嗎?或者你會認為這份心情會讓你一直不好嗎?

其實那個情境,那個心情,不會一直在,它會消失。不必顧慮重重地和自己糾纏在一起,認為自己因此而不好或者不幸。

這樣引導去想,並不是去鑽牛角尖,或者進行什麼晦澀的思辨,而是希望你能夠在每一次這樣的處境當中,能夠把自己獨立開來。你是你,某個讓你失落低迷沒有動力的情境是某個情境。我們啊,不必把自己和這個情境糾纏在一起,認為因為這個情境,我們就好不了了,不好了。

我們會因為自己失落低迷,而認為自己會一直如此,才會害怕擔憂。這一點是需要我們認清的。

就這樣,在靜止覺察中,看到情緒更遠處,我們的情緒慢慢地去讓自己從這個情境當中旋出來。

還有尤其重要的一點——我們要懂得向內看,把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去留意自己的心。

不要把重心放在外界環境上面,包括環境當中的人,不要把在對方身上接受到的行為和言語吸收在自己的身上。永遠記得,其他任何妖鬼蛇神都不是事兒,要把自己當回事兒。

把自己當回事兒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當成最重要的人,做自己最重要的事。

接著,我們做點實質性的事情:

行與不行之間,是角色的轉換,是渴望的呼應。你知道,儘管當下的你,少了面對生活的明顯渴望,但是,你知道,你絕不甘心。否則,你連自己有沒有動力都不會在意。

那麼,用這份“不甘心”轉換自己的角色,讓自己活出來。

你選擇成為自己的捍衛者——其實,你本來能行,你本來可以。

如果你還是覺得沒有動力,請試試看······


1 讓正面的聲音進入自己的世界


在持續的失落低迷中,因為習慣了沉默,人的思維會變得不活躍,因為消沉本身,人的精神意志也低迷。當你有所意識並且要做出改變的時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渡,首要的事情,是要讓自己精神意志先起來。

可以去聽聽你喜歡的聲音——讀詩聲、合唱團演奏、心理播客、名師電臺······你可以收聽各種感興趣或者好奇的電臺,比如音樂電臺,訪談電臺等等。聽到別人的言語,同時涉略別人的價值觀,讓自己感受到內心世界之外的世界。

有時候,別人偶然間的一句話,就會讓你豁然開朗,讓自己不再拘泥於當前的所思所想當中。有時候,耳朵的另一邊,剛好是一個前輩的指點迷津,讓內心的阻礙有所釋然······

另外,讓自己的聲音發聲。

可以在夜裡讀讀詩,朗讀喜歡的作家寫的散文,或者玩一玩配音秀,觸碰自己另一個關於聲音的小世界。也可以自己對著錄音器隨性地說一些心裡話,或者任何腦海裡的想法,就像是和自己對話,不受任何拘束,這只是讓自己的內心可以有一個出口。當然,也要適當地和好朋友聊天傾述,打開許久不語的狀態。

這些小事情,是為了在沉默的低迷生活中,加入一點點美好的時刻。如同雨滴,在雨天裡,嗒嗒地落在你的傘上,有一種奇妙邂逅的小心情。

有好心情很重要,不是麼?

如果你還是覺得沒有動力,請試試看······


2 用早晨的健身開啟每一天


也許每一天的生活重重複復,或許也有不期而遇的事情發生,如果不能擁有滿日的歡喜,擁有一個能量飽滿的盈悅早晨,那就是一天的福祉。

運動健身,對於容易低落沒有動力的人,其實是必需品。它會給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帶來很即時的反饋。如同一根能量棒,只需要揮舞,你就能夠獲得意料之外的能量。那是一種安撫到身體和心靈的能量,並且是實時感受到自己本然存在的能量。

它會讓我們擁有更充沛的能量去迎接新的一天,其實,它是在呵護我們——以揮灑汗水,活動肢體的方式。

沒有動力做運動?什麼都不想做?

請想象另一個平行時空中的你,那另外的你,是你所渴望的狀態······其實“什麼都不想做”只是一個當下一刻的念頭,並不表示你即刻之後不想做不能做。所以“什麼都不想做”並不是本真的,這個念頭一定會變化。

所以啊,不想做的時候,直接去做,一定會有意外驚喜。

讓每一天的運動健身,都成為一種小期待,那是你的一件小幸事。

如果你還是覺得沒有動力,請試試看······


3 在每一天當中,為自己兌現一件自我實現的事


你期待自己成為什麼樣的自己,那就從現在開始調整自己的“成分”。

如果要成為作家,那麼讓寫作成為你每日生活的成分;

如果要成為插畫師,那麼讓畫畫成為你每日生活的成分;

如果要成為瑜伽老師,那麼讓瑜伽成為你每日生活的成分······

讓你渴望成為的,成為現在即可每日完成的。

一個人如果容易低落沒有動力,當下的處境就會很混亂,沒有把修葺自己的事情做到位,自然也很難穩固自己的心。你喜歡的事,對你重要的事,只有在每天的固定時間裡,確認日常落地,才不至於在時間裡感到空洞和飄搖。

當然,一下子沒能執行到位也不必苛責自己,調整之後持續執行就好,它會經歷從做不到——做到——做不到——做到的過程。

重要的是,這些事情,是讓你能夠成為自己的事。你能知道自己是誰,就爭取成為這樣的誰。這樣的目標感,會在實踐中驅動出你的自我認同感,然後慢慢形成屬於自己的持續行動力,像塑造肌肉一樣,讓自己更有力量。

直到,你有這樣的一種念頭——你一定要做這件事,你知道你一定要這麼做,不做不行。

如果你還是覺得沒有動力,請試試看······


4 在本子裡記下自己的日常


記下自己在不同的時間段都做了什麼,以及自己的精神狀態。然後在週末回顧一週的日程,看看自己哪些事情落實的不夠好,知曉其中影響因素的外因和內因分別是什麼,保持回顧省察,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

你會發現,這個記錄小本,就像自己的回憶錄一樣,讓你化身自己的旁觀者,目睹自己前來過往的小段人生,窺見生活狀態背後的自己。

如果你能看見自己做了什麼,沒做什麼,就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剔除,哪些事情可以置換,能夠讓自己擁有更豐盈緊緻的生活狀態,才不至於容易陷入低迷,變得沒有動力。

其實,無論遭遇什麼,即使是衝擊,只要願意有所接納,調整自己,我們都可以變得更好

人生有意思的是,在所經歷之中,所有的各種事情,都來讓你不得已面對,然後,在此之中,去看到自己如何置身於一場“事故”,又是如何脫身,並且成長進化的。

低迷失落,沒有動力了,我們不害怕,也不慌亂,守護好自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只是為了把自己看得更明白。

要知道,人生如幻若影,你所想的,並非是事實,你做了什麼,才是事實。

故事結尾,你為更好的自己,做了點什麼·····

在文字裡獲得力量的我,希望透過文字賦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來

在這裡,見你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