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創立的六個第一 歷史上的所有皇帝都難出其右

漢武帝名為劉徹,拋去他皇帝的身份不說,單說他創下的那些歷史第一,不得不佩服他的成就和膽識。劉徹是我們漢族歷史上最優秀的君主,他是漢朝第五任君主,他的祖爺爺也就是漢高祖劉邦,母親是皇后,真正的嫡系出身。劉徹當上皇帝時僅僅十六歲,在位五十多年,期間創造了無數的輝煌,但最令後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六個“一”,下面就來聊聊他的煊赫成績吧。

漢武帝劉徹創立的六個第一 歷史上的所有皇帝都難出其右

首先在育人方面上,他就創下了兩個第一,一是用儒學一統全國上下的思想,二就是大辦了太學,並在地方設置了教書的體系。先說這個一,學過歷史的都瞭解,在漢武帝時期儒學是獨尊地位,由此開始,以後歷代也都是把儒學放在首要地位。當時漢武帝的身邊有一個文人,他叫董仲舒,他將當時社會上最多人信崇的教派結合起來,吸收各家優點,建立了一個新的體系,也就是董仲舒的新的儒學思想,主要包括通過獨寵儒學來建立大一統;通過“天”這一意象來限制皇權;規劃出了嚴苛的行為制度以鞏固教化。漢武帝認可了他的建議,一是為了國家穩定,二是為了坐穩自己的寶座,因為在當時來說這已經是很好的選擇了,是最有利的做法。

他在中央所創辦的太學對後世影響深遠,太學裡授課是儒生,課本也是儒家的經典書籍,這一舉動可以說是打破常規,除舊立新。將選拔人才的選擇權收歸到皇帝的手中,對一些官僚階級也是有很大影響的,當然了,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全國文化素質,起到了宣傳中國本土文化的作用。

緊接著說的這兩個“一”都跟外交有關,一個是派張騫去西域,一個就是開拓疆域。首先,只有你願意踏足他國疆土交流,你才會有那種與鄰國交好的感覺,從而會有想同外國交往的想法,在這一方面的考慮,漢武帝可以說是第一人了,其歷史意義的重大程度難以估量。在開拓西域方面,拓展了領土,起到了宣傳的作用,並且與各國保持良好交往關係;

派遣張騫去西域不僅僅是為了刷存在感,更重要的是商業互通,農業交流、文化交流,各項技術才能得到提高。其次說咱們現在通用的年號,如果沒有漢武帝創始的這個年號,咱們現在對各個時代的歷史稱呼還沒辦法稱呼吶,更別說對這一時期進行調查了,所以我們要感謝漢武帝,他的確是個有大智慧的人,為我們後人帶來了非常多的便捷。

這最後的一個“一”就是他寫了罪己詔,這可以說是歷代皇帝史上的唯一,一般的皇帝都會把控史書,十分在意史書的記載,但漢武帝不同,我們看過電視劇的人都瞭解,漢武帝在晚年時期做過很多不該做的錯事,最後自己反省過後,覺得有愧於人民,就寫了這一份罪詔書,以求上天寬慰。

漢武帝劉徹創立的六個第一 歷史上的所有皇帝都難出其右

內容有以下幾個,第一個就是巫蠱之禍事件,這是漢武帝時期最冤的案了,這個主要說的是漢武帝和太子劉據之間的事情,漢武帝晚年有點兒驕奢了,但太子劉據是個軟心的人,就經常規勸自己的父親要以百姓為己任,不要只顧自己的享受,應該仁慈待人,而不應該酷刑懲處,但漢武帝哪裡想聽這些,倆人的隔閡就產生了,當時有人以私通公主、埋藏詛咒請求漢武帝處死公孫賀父子,後又為了治巫而找了一個人,沒想到這個人跟太子劉據不和,就以詛咒之名來栽贓太子,漢武帝可能是年老疑心重了,竟然沒有選擇相信自己的兒子,反而將他處決,後因寵臣的陰謀敗露,漢武帝后悔不已,就給自己的兒子修了一座宮殿以作思念。

這第二個錯誤其實也跟他的第一個錯誤有很大的關聯,他很迷信啊,這也是咱們古代社會的通病,他認為世上有長生不老的辦法,但這怎麼可能呢!尋找長生不老辦法的過程既費財又費力,還撈不到任何一點兒好處。從客觀上來說,可能就是人老了,但是對於自己所建立起來的帝國依舊戀戀不忘,所以希望尋求長生不老。

第三個錯誤就是後期對才人沒有重視,反而對其進行酷刑,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這個被使用刑法的人就是司馬遷,他寫的一本書我們從高中開始就一直學習,叫《史記》。對其用刑不說,用的還是閹刑,這個事情對於一個文人來說可以說是莫大的屈辱了,但是與司馬遷自身的心理素質有關,司馬遷並沒有在意這些小的點滴,而是盡力完成自己的理想目標,立志完成自己父親的遺願,不然哪裡有現在的《史記》可學呢?

漢武帝劉徹創立的六個第一 歷史上的所有皇帝都難出其右

這第四個過錯,就是綜上所述了,對於漢武帝這個人的描述,他晚年就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連連殺害身邊最重要的人才,好大喜功,使得西漢開始走向衰落,同時他也是一個有抱負、有偉志的人,雖然過錯很多,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他的功勞:一是他的一些政策的確使得西漢走向了輝煌,二是他自己覺悟到了自己的失誤,並且書寫下了史無前例的罪己書,這可以說是很有擔當了。敢於犯錯,敢於承認,這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歷朝歷代都不曾有哪位皇帝書寫過漢武帝時代般的輝煌成就,漢武帝走過的路後人接著走,漢武帝沒走完的路後人接著走,漢武帝沒走過的路後人也接著走,這就是我們應該繼承的民族意志。

漢武帝作為一個有傳奇色彩的人,既把漢朝帶向了輝煌,也因為一些失誤把大漢帶向了覆滅的開始,雖然功過皆有,但是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對待任何人的評價都要客觀公正,更何況是評價一代偉人,更應該學習他的長處,避開他的失誤之處,我想這才是歷史對我們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