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拖刀計,羅家回馬槍,秦瓊陣上殺手鐗,沙場破敵哪家強?

弄舟侃言:聊聊古代猛將交鋒的殺招:拖刀計、回馬槍、撒手鐧

關公拖刀計,羅家回馬槍,秦瓊陣上殺手鐧,沙場破敵哪家強?

弄舟侃言:聊聊古代猛將交手的殺招:拖刀計、回馬槍、撒手鐧


少年時侯,喜歡聽評書,《說唐》、《嶽傳》、《三國》,每天半小時準時,候在收音機前,百聽不厭。尤其說到兩員戰將對陣交鋒,馬打盤旋,刀來槍往,你一招力劈華刀,我一個二郎擔山……評書家繪聲繪色的語言,直接把人的大腦帶滿古代沙場的畫面。甚至每想說書者也必是深通武藝的高人。

兩將棋逢對手,大戰一百回合未分勝負,僵持不下時,說書人通常橋段是一方圈馬詐敗,引對手來追,而他是準備要施展他的奪命絕招,使刀的叫拖刀計,用槍的叫回馬槍,或還有殺手鐧、鞭的附件使用。這時節,追將要是輕心急躁,全力追擊,失了防意,往往中招。即然是殺招,使用人不知練了多少個白天夜晚。這個詐敗之將往往突收戰馬,旋身一擊,腰力貫到臂力,兵器運用熟悉到閉眼不閉眼也是這一回旋,斬追將於馬下。當然追將若是正角、高手,說書人也會獻上破招,追將說是遲、那是快,上身後仰,背貼馬臀,使了一招“橫擔鐵鍋梁”,也就是武術中的鐵板橋,躲過了這致命一擊。

說書人講的精彩萬分,那麼古代沙場上真有這些殺招嗎?這個還真勿庸置疑,中國武術雖然近些年少於實演,多於健身,但其源流、演化皆是來源於戰場的實戰總結。或許有些殺招,被說書人講的更有添彩成分,但藝術展現能長久不衰,必是先來源於現實生活。

關公拖刀計,羅家回馬槍,秦瓊陣上殺手鐧,沙場破敵哪家強?

關公正待施展拖刀計,不料黃忠正此時馬失前蹄,掀倒在地。


一說起拖刀計,人們往往就會先聯想到三國關公。因為關公戰長沙,曾與老將黃忠有一場大戰,久取不下,關公於是欲用拖刀計,拔馬詐敗,黃忠來追,關公正待施展時,可巧黃忠馬失前蹄,掀倒在地,關公不願勝之不武,放了黃忠一馬,令其換馬再戰。這一橋段在演義評話、戲曲舞臺中多有表現,而被百姓熟知。

實際小說《三國演義》中,不止關羽一人會使拖刀計。作者在多處別將中也寫過拖刀計。夏侯淵、曹洪、龐德都曾在戰場上用過拖刀計。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陣圓處,一將步行出戰,頭裹黃巾,身披綠襖,手提鐵棒,大叫:“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誰敢與我廝鬥?”曹洪見了,大喝一聲,飛身下馬,提刀步出。兩下向陣前廝殺,四五十合,勝負不分。曹洪詐敗而走,何曼趕來。洪用拖刀背砍計,轉身一踅,砍中何曼,再復一刀殺死。

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卻說曹操提軍將進,先令夏侯淵領五千軍,往南鄭路上哨探,正迎著楊任軍馬,兩軍擺開。任遣部將昌奇出馬,與淵交鋒;戰不三合,被淵一刀斬於馬下。楊任自挺槍出馬,與淵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淵佯敗而走,任從後追來;被淵用拖刀計,斬於馬下。軍士大敗而回。曹操知夏侯淵斬了楊任,即時進兵,直抵南鄭下寨。

第七十四回·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兩陣對圓,二將齊出,更不打話,出馬交鋒。鬥至五十餘合,龐德撥回馬,拖刀而走。關公隨後追趕。關平恐有疏失,亦隨後趕去。關公口中大罵:“龐賊!欲使拖刀計,吾豈懼汝?”原來龐德虛作拖刀勢,卻把刀就鞍鞽掛住,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將來。

-由此可見,拖刀計並不是關公的專屬絕技,但確實是一招臨陣破敵的實用功夫。現代武打影視劇中和散打擂臺上,大家經常看到有一招轉身迴旋踢,對方欺身上衝,己方快速轉身,背向一腳迴旋180度踹向對方胸腹,往往得手。迅速轉身,主腿迴旋,一氣呵成,即閃避和錯愕了對手,又憑旋力注入了踢踹的腰力。看似簡單無華,實則勤習至熟,實用性不容小覷。這一招實與拖刀計在原理上異曲同工。都是利用對方攻心佔滿,疏於防守,實施閃電般回殺。

再說說回馬槍。它也不是大家熟知多的羅成專用技。演義評話、舞臺影視中,五代十國鐵槍將王彥章、南宋抗金楊再興、梁山林沖都曾用過。這裡要特別舉例央視98版電視劇《水滸傳》,宋江帶兵征討曾頭市,林沖佔曾家五虎之一,用了回馬槍。這一段動作、音樂、場景,氣氛,拍的是令人叫絕。之前只是小說評話腦補的畫面,真的是完美呈現。武術指導不愧是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有興趣的友友可以網搜下。

關公拖刀計,羅家回馬槍,秦瓊陣上殺手鐧,沙場破敵哪家強?

98版《水滸傳》,豹子頭林沖施展回馬槍。設計堪稱經典。


拖刀計和回馬槍,作為一個實用殺招,會的人不少,只在於練的人,精到不精到,關公、羅成只是代表人物。但殺手鐧就不同了,演義中它是馬踏黃河兩岸、山東好漢秦瓊的專屬,也叫撒手鐧。看來是敵將來襲時,不只是迅速轉身揮擊,還可以撒手扔出襲敵,都夠追將喝一壺的。

關公拖刀計,羅家回馬槍,秦瓊陣上殺手鐧,沙場破敵哪家強?

回馬槍實戰中常用。現又引申為轉變立場,對自己原屬的一方進行揭發、攻擊的舉動。


評書中還講過一個‘槍裡夾鞭’的技法,不同於前面三招,不需要先詐敗。兩將交鋒時,一將事先把一短鞭藏握於後手槍桿後,待兩馬盤旋或交錯時,抽冷子抬手偷襲,由於是單手操作,快捷迅猛,極易得手。

至於說這幾個殺招,哪個更厲害?散發弄舟認為關鍵要看使用這幾招的人,一要有悟性,二要平素勤習苦練。相信一個練了三年的,總比一個練了三五月的厲害。懂得要領,卻不熟練,白扯。武學中有句話: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熟。厲害不厲害,關鍵還是得看背後的汗水付出,也就是一個字:勤。世上本沒有哪一件事,做到精通或成功了,脫離了這個字,這是通理。

希望讀君看完此文,消閒之時,再有觸通:業精於勤、天道酬勤。就更好了。

關公拖刀計,羅家回馬槍,秦瓊陣上殺手鐧,沙場破敵哪家強?

我是愛看古書愛侃古事的散發弄舟,歡迎同好關注交流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