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老人戀上十七歲女高中生,觀眾說:在一起


七十歲老人戀上十七歲女高中生,觀眾說:在一起

初見銀嬌


壹 一樹梨花壓海棠

話說當年張先先生在自己家宴上裝十三,炫耀自己八十娶了個十八的女子為妾,好友蘇軾作出了千古佳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作比。

後來有風靡全球的《洛麗塔》出世,老少配似乎並不新鮮。但,說起來總是有些隔應,畢竟年齡差距太大,總不那麼被人所接受。

貳 銀嬌

他是國民詩人/作家,住在郊區的別墅裡,沒事看看書,寫寫書,受世人景仰。

七十歲老人戀上十七歲女高中生,觀眾說:在一起


她是普通高中女生,活潑可愛,青春洋溢。

七十歲老人戀上十七歲女高中生,觀眾說:在一起


他們本是兩個世界的人,毫無交集,導演卻要他們相遇,並讓觀眾接受這相差五十歲的情感。

(詳細劇情可自行搜索韓國電影《銀嬌》)

叄 怎麼實現大差距年齡的愛戀

其實《銀嬌》中七十歲的詩人和十七歲女高中的故事,並不新鮮。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金典《這個殺手不太冷》其實也是這一情感內核,且編劇用了同樣的技巧,讓觀眾去接受(其實在殺手中更甚,女主才九歲)。

其實這個技法也適用於大部分情感建立

1、情感缺位

無論是男主還是女主,在劇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是有缺陷的。

在《銀嬌》中老爺爺雖是國民詩人作家,但他一個人住在幽靜的遠郊別墅,他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導演特意用了冷色調來刻畫老爺爺的孤獨。而女高中生則是生在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偏愛弟弟,被母親掌摑。他們雖社會地位不同,但同是情感上的淪落人。就像《殺手》中,里昂雖是頂級殺手,但他沒有朋友,無法安睡,只有一盆綠植陪著他,而瑪汀娜則生在了一個父不疼母不愛的環境裡邊。

2、在一起能表現出更好的自己

銀嬌出現的日子,老人的生活是明媚的,如同夏日裡的暖陽,銀嬌離去的日子(導演特意安排在了冬天的場景),老人的生活失去色彩,毫無生氣。同樣,有老人的日子裡,銀嬌如同老人手掌裡的明珠,備受呵護,在老人的小說裡,銀嬌時那樣的漂亮且迷人,而遠離老人的日子裡,銀嬌沒有了歡聲笑語,沒有了活潑可愛,甚至會心痛。

七十歲老人戀上十七歲女高中生,觀眾說:在一起

在一起


七十歲老人戀上十七歲女高中生,觀眾說:在一起

分開


其實用上面的兩個辦法就可以連接起觀眾的情感共鳴了,簡單了說就是彼此需要然後更好,但是橫在《銀嬌》這部電影面前的還有年齡差這個問題,畢竟愛情類電影的男女主角是有肌膚之親的,無論如何梨花壓海棠的場景還是很難不讓觀眾排斥的。

當然這也是《銀嬌》的導演的高明之處。

在《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邊,導演為了不出現讓人反感的畫面,刻意迴避了里昂和瑪汀娜的親密接觸戲份,甚至連觀眾希望聽到的“我愛你”都是在里昂和瑪汀娜的生死離別之際才說出口的。而《銀嬌》中顯然沒有刻意規避親密戲份,甚至男女主角的親密戲份還有正面的描寫。

手法:導演很好的利用了心理空間

現實中的老人和女孩兒時沒有發生關係的,所有的親密接觸都出現在詩人的小說中。在小說中,詩人年輕化的人物形象和女高中親密去接觸就能很好地被觀眾接受了。

綜合起來,觀眾就能接受這對年齡跨越了半個世紀的有情人了。

肆 他們之間是純潔的愛情嗎?

其實並不是的,何以見得:

1、在開篇的段落裡面,導演在塑造老人孤獨的形象的時候特意安排了一個細節,老人走到鏡子面前,褪去全身衣物,赤身裸體於鏡頭面前,面色凝重,似有不悅。其實他是看到自己蒼老的身軀感到挫敗,他需要的青春,年輕和活力。和銀嬌在一起讓他精神層面感受到了年輕的激情。

2、女孩兒誤以為短片小說《銀嬌》是老人的徒弟所寫,她問他,在他的眼中她真的那般漂亮嗎,甚至在老人生日那天晚上,在老人的別墅裡邊和老人的徒弟發生了親密關係,她愛老人的徒弟嗎,她只是怕不被人愛,她需要別人來愛她,她需要被需要。

3、在心理空間的段落裡邊,老人漸漸迷離,他與銀嬌嬉戲,看到自己慢慢變的平滑的肌膚,不敢確信地看著玻璃裡的年輕的自己,他變現出了莫名的欣喜,他追身而上,耳邊是刻意處理的喘息聲和心跳聲,那麼的鏗鏘有力,他奮力向前奔向銀嬌,卻如何努力也追趕不上(攝影師特意用了長鏡頭來拍攝,長鏡頭壓縮縱向空間,體現蒼白無力感),因為他追尋的不是銀嬌而是他不可逆的時光。

七十歲老人戀上十七歲女高中生,觀眾說:在一起

心理空間


好像寫太長太羅嗦了

罷了

劉老師劇能扯,用我的方式和大家一起看見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