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做夢一般夢什麼?圖析“臨川四夢”,瞭解夢境之異同

古往今來每個人都會做夢,但是能把夢中景物描繪出來之人只有少許,《臨川四夢》為明戲曲家湯顯祖之作,著作主要以夢中的情節來表現出人生百態。“四夢”指《還魂記》、《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其中的“南柯一夢”、“黃粱美夢”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

在《臨川四夢》中雖然都有刻畫“入夢”之情節,但對其場景、人物構成的相似性與差異性你瞭解多少?帶著問題,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繪畫“入夢”情節的。


一、引言

湯顯祖《臨川四夢》原本出現後,被許多刻坊相繼刊刻,其中以臧懋循版本為最佳,臧本“四夢”中人物造型大體相同,裡面的場景設計都是以“圓形環繞式”來構圖,就四本戲曲的“入夢”場景來說,存在著相似性與差異性。

古人做夢一般夢什麼?圖析“臨川四夢”,瞭解夢境之異同

圓形環繞式圖析

二、臨川四夢版本介紹

《還魂記》共三十五折插圖,《紫釵記》共三十六折插圖,《邯鄲記》共二十八折插圖,《南柯記》共三十五折插圖。

在思想觀念上《南柯記》與《邯鄲記》都受到了佛學理念的影響,仕途的兩人都遇到了給予“入夢”的契機,一個是契玄禪師的點悟,一個是道士呂翁的饋贈。《牡丹亭》與《紫釵記》深化了傳奇中的愛情題材,是對封建宗法倫理關係和禁錮人心的禮教提出挑戰,是我國罕見的浪漫主義悲喜劇傑作

1、《還魂記》

該劇描寫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桃花扇》《長生殿》和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2、《紫釵記》

該劇描寫才子李益與霍小玉一見傾心,以紫釵記為信物,喜結良緣,但李益高中狀元后,得罪盧太尉,將其軟禁於盧府,小玉不知緣故,痛恨李益,之後在豪俠黃杉相助,兩人重逢的愛情故事。

3、《邯鄲記》

再現明代官場,描寫書生盧生,在邯鄲一個客店遇到道士呂翁,呂翁送枕頭,盧生小睡一會,夢中他中進士做了宰相、娶美妻,兒孫滿堂,當醒來時,店中的黃粱飯還沒熟,故也叫“黃粱美夢”。

4、《南柯記》

講述廣陵人淳于棼夢入螻蟻之槐安國,迎娶公主,成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歷盡人生窮通榮辱。醒來發現躺在大槐樹下,而一切的夢境均發生於樹旁之蟻穴,最後參悟成佛的故事,故有“南柯一夢”的說法。

這四部作品主要都是因為社會文化影響,使大文豪們只有通過文學藝術的形式對其進行揭示與表明。

三、臨川四夢中“入夢”插圖之異同

具體圖析《還魂記》之《遊園》插圖,《紫釵記》之《入夢》插圖,《邯鄲記》之《入夢》插圖,《南柯記》之《就徵》插圖。

1、《還魂記》之《遊園》插圖

《還魂記》三十五幅插圖,第五折《遊園》,刻畫的卻是戲曲本中《驚夢》的內容。插圖其線描精準,構圖佈局靈活多變,風格一致。特別是以人物臉部表情豐富,人與情景搭配得宜。

古人做夢一般夢什麼?圖析“臨川四夢”,瞭解夢境之異同

《還魂記》之《遊園》插圖

《遊園》對角式構圖,畫面為兩個部分,左上為夢境(畫從界線或氣泡)右下為入夢(畫的是一個人入夢的連續狀態)夢境中,兩人為一組,表現柳夢梅與杜麗娘折柳題詩的場景。入夢中,一人為一組,表現了杜麗娘伏案而睡的場景。

畫面與現實中的物品、亭臺樓閣、床榻、桌子、服飾、等相似,採用白描線條,刻畫人物與建築物,畫中有圍牆,即是在畫中也不乏讓觀者感受到一種較為程式化的生活環境,一種刻板的家庭氛圍。

古人做夢一般夢什麼?圖析“臨川四夢”,瞭解夢境之異同

《還魂記》之《遊園》插圖 分析

現實與夢境,人物與風景,樓臺與水景,其畫面虛實相交,不僅精準地表達了《驚夢》裡的場景,而且讓驚夢變成遊園,成了我們旁觀者一睹現場的實物。

特別是把夢境開闢成了第二空間,這不僅拓展了畫面的內容,同時也讓單結構的畫面變成了複式結構。在這一複式畫面裡,是一場偉大愛情的開始,畫中的動感的水景、婀娜的柳枝、綻放的牡丹,半醒半睡的杜麗娘,飄渺的夢境,夢中杜麗娘與柳夢梅的相會,而且手挽手地親暱無間。重要的還有,圖中所描的樓閣臺界,不僅烘托了人物的關係,同時預示了《牡丹亭》裡的兩大主角杜麗娘生、柳夢梅人鬼相戀的曲折而又艱辛的愛情旅程。

2、《紫釵記》之《入夢》插圖

《紫釵記》之《入夢》畫面中以霍小玉几案昏睡入夢、設畫以界線;以圓形窗臺向觀者展示,分為兩組人物,室內三人以小玉為一組,室外兩人為二組。沒有“入夢場景”的描寫,觀者並不能知道主人物做何夢,只是從伏案的姿態判斷是在做夢。

古人做夢一般夢什麼?圖析“臨川四夢”,瞭解夢境之異同

《紫釵記》之《入夢》插圖

插圖中室內的三人組,一靜(睡覺的小玉),兩動(兩人相互交談,並看向小玉)三人的動作構成一個小三角形。室外兩人一組的動態,以及在進入室內之前可看見有屏風。

這個故事中共有三個夢,但是插圖中只繪製了一個

“曉窗圓夢”其於兩個“榮歸燕喜”“女俠輕財”,窗臺就是“圓夢”的象徵。

構圖方式較特別,几案入夢並不是深入眠,心裡並不安穩;睡覺的動作起到點題作用,睡是打瞌睡;覺就是醒覺之意。“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古人做夢一般夢什麼?圖析“臨川四夢”,瞭解夢境之異同

《紫釵記》之《入夢》插圖 分析

3、《邯鄲記》之《入夢》插圖

《邯鄲記》之《入夢》折目與《紫釵記》同,畫面中可以看到盧生只是坐在几榻之上,並沒有躺下入睡的一個動作。旁邊站著道士呂翁,手上拿著枕頭,做送出狀。

古人做夢一般夢什麼?圖析“臨川四夢”,瞭解夢境之異同

《邯鄲記》之《入夢》插圖

相對於《臨川四夢》中的其他幾幅,這幅描畫人物較小,空間位置較深,人物服造、造型較簡單,並不繁雜。

主要物象刻畫在右邊,畫面較緊,而左邊只有橋、遠山、江水等畫面較松,左右形成矛盾對比,房內是兩人對話情節,房外的馬匹,抬腳頭向房內看去。

這也是一個流動的三角形構圖,折目名為《入夢》;卻刻畫了即將入睡的場景。

古人做夢一般夢什麼?圖析“臨川四夢”,瞭解夢境之異同

《邯鄲記》之《入夢》插圖 分析

4、《南柯記》之《就徵》插圖

《南柯記》之《就徵》,圖像中主人物生態安詳,手託下巴,身體微微前傾“几榻,雖長短廣狹不齊,置之齋室,必古雅可愛,又坐臥依憑,無不便適。”几榻一般放置在齋室裡。

古人做夢一般夢什麼?圖析“臨川四夢”,瞭解夢境之異同

《南柯記》之《就徵》插圖

插圖中几榻放在庭槐樹下,與戲本中“主人公家徒四壁,守著一株槐樹,冷冷清清。”完全融合。畫面中對場景室外的刻畫,“淳于棼”衣服無紋樣,三人在畫面右側,一人在左側。

除“淳于棼”外,三人看向同一方向,主人物並沒有直接看向三人,而是進入了“入夢”的一個狀態。推車的僕人向左運動,頭卻轉向主人物,表現出對主人物的擔心,跪地的兩人,神態、動作自然恭敬。

三人雖動作不同,所表達和觀注的東西相同。畫中地面留白與人物的衣服褶皺相互對比,睡與動對比,三人與一人對比,使畫面更加豐富自然,樹形向左彎曲,僕人向右看,把畫眼集中在圖的中心,左右上下的疏細交叉使畫面豐富有邏輯。

古人做夢一般夢什麼?圖析“臨川四夢”,瞭解夢境之異同

《南柯記》之《就徵》插圖 分析

就折目來看,兩個《入夢》標目緊扣主題,而《遊園》與《就徵》雖插圖是“入夢”的狀態,折目卻是夢中的內容,雖是同一刻功所繪製,但畫面中有相似,也有不同。

四、臨川四夢中思想內涵之異同

《牡丹亭記題詞》“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南柯記題詞》“夢了為覺。”《邯鄲記》“夢哭而醒。”四部都有夢境,都刻繪了入夢時的場景,但也明顯差別,四夢有《還魂》;鬼也,《紫釵》;俠也,《邯鄲》;仙也,《南柯》;佛也之說法。《牡丹亭》、《紫釵記》兒女風情戲,《邯鄲記》《南柯記》為社會風情劇,情節結構起、承、轉、合相互交錯,女性在故事中佔有較多地位。

《邯鄲記》是通過盧生的醉生夢死,藝術的再現了那正在走向沒落的明王朝。從藝術成就看,《南柯記》就遠不如《邯鄲記》。《邯鄲記》寫盧生從黃緣僥倖以科舉起家,直到出將入相,在荒淫無恥的生活中死去,是藝術地概括了封建大官僚的一生。

而《南柯記》中,幾乎完全成是佛教教義的宣揚。劇中主角淳于棼開始是一個嗜酒落魄的狂徒,中間是一個撫愛人民的使臣,到後來是個和權豪貴族相交甚歡的官僚,人物性格的變化很難找到充分的根據,讓人難以理解。其寫淳于棼的交歡貴戚,槐安國右相對淳于棼的排擠,雖然也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現實,但遠沒有《邯鄲記》的深刻。

概言之

《臨川四夢》作為明戲曲中經典的通俗文學作品,有著深刻的歷史記憶,其中“入夢”插圖更是暴露了文人雅士的仕途態度。

不同時期的圖文關係對圖畫展示的方式會產生不同影響,包括宏觀和微觀。就宏觀而言,不同時代的藝術語言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語言及文本會影響人們的觀念和思維,其造型藝術可能是“歷史本身的縮影”。就微觀而言,不同的藝術家個體對文本產生不同的理解,直接影響到畫家對場景、人物構成等方面的設計因素,通過不同刻畫呈現在受眾群體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