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江西人?

兩個黃狸嗚翠柳


江西在全國來說,是一個十分低調的省份,名不揚聲不著。外界對對江西的影響大都停留在滕王閣、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等歷史文化中,以及革命年代的井岡山、瑞金等紅色文化記憶中。確實,江西現代的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都乏善可陳,也不怪外界對江西沒有什麼深刻影響。

(滕王閣)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江西人,也和江西一樣,低調樸實,沒有什麼驚天事蹟。吳官正同志子啊講到江西人的時候,評價是“一會養豬,二會讀書”。江西省前宣傳部長劉上洋寫過一篇散文,叫做《江西老表》,對江西人的評價很到位。現在我把劉上洋同志的《江西老表》的一部分貼出來,供大家欣賞,也歡迎留言。

江西老表

  劉上洋

  一

  每當到外地出差,總有些熱心者問我哪裡人。我回答是江西老表。對方先是點頭一笑說:“是革命老區來的,你們那裡山好水好人好。”話語之中既有讚美之意,但也暗含著另外一層不便表露的潛臺詞。講過之後,他們又會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為什麼大家都稱你們江西人為老表呢?”驚奇中帶著一種迷惑不解。 (江西婺源)

  是的,在許多外地人看來,把江西人稱為老表,似乎是一種貶義,是瞧不起江西人,因為“老表”這兩個字很土氣,很下里巴人,就像上海人把所有的外地人叫做阿鄉一樣,是在用一種特殊的稱呼罵人。

  尤其使人納悶的是,不僅外地人稱江西人為老表,江西人也自稱為老表。

  世界上哪有這樣自己貶損自己的?

  其實,江西老表這個稱呼不含有毫的譏蔑之意。

  在中國傳統的親屬關係中,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間互稱老表,年齡大的叫表哥、表姐,年齡小的叫表弟、表妹。表親之間,雖不是直系親屬,但也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

  把江西人稱為老表,流傳最廣的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始於明朝初年。為了爭奪天下,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了激戰。當時,碧波盪漾的八百里湖面到處閃動著刀光劍影。有一次,朱元璋打了敗仗,被陳友諒在後面緊追不放。正當朱元璋走投無路之際,一位善良的漁民出現了,他把朱元璋領到船上藏了起來,然後搖著櫓向湖心揚長而去。朱元璋得以安全脫險了。在離開的時候,他含著眼淚對這位漁民說:“謝謝你的救命之恩!如果以後我打下江山做了皇帝,你就去京城找我。臣子和衛兵如不讓見,你就說是我的親戚江西老表來了。”過了幾年,朱元璋終於戰勝了陳友諒,在南京如願以償地穿上了皇袍。這位漁民帶著幾個同鄉去看望當今的天子,果然,他們在皇宮內外不論遇到什麼人,只要說一聲“我們是皇上的親戚江西老表”,就一路綠燈,暢通無阻。江西老表也就從此叫開了。江西老表,皇帝的親戚,可見這個稱呼是多麼的高貴且令人羨慕。

(瑞金)

  另一種是始於同湖南的關係。江西同湖南,不僅山川地貌極為相似,而且地相連,人相親。據統計,現在湖南的六千多萬人中,大約有百分之六十四的人祖籍是江西。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歷史的親緣關係。加上兩省長達近千公里邊界人家的長期相互通婚,他們的後代便以表親相稱。表親者,血親也。由於江西是祖上所在地,湖南人也就漸漸尊稱江西人為老表哥,久而久之,乾脆把“哥”字省去叫老表。於是老表也就成了江西人的代稱。

  可以說,在一個有著四千四百多萬人口的省份,老表這個唯一統一稱呼只要一講出來就知道是哪裡人的,在全國恐怕也只有江西。

  江西人也以有老表這樣一個稱呼而感到非常自豪。無論海角天涯,無論素昧平生,相互之間只要聽到“我是老表”,馬上就像久別重逢的親戚一樣。

  江西老表,一個洋溢著濃郁親情的名字。

  在中國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江西老表雖然廣為人知,但對江西老表的性格卻很少論及。即使論及,也是寥寥幾筆一帶而過。有人說得更直白,江西老表沒有什麼給人印象深刻的突出特點。

  所以,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江西老表的性格一直處在被忽略的地位。

  不過,沒有鮮明的特點也許就是江西老表最大的特點。

  你看,在人聲嘈雜、杯盤交響的餐館裡,江西老表有著自己的“吃文化”。他們也吃辣,但不像湖南人那樣猛烈,可以把一隻幹辣椒放在嘴裡嚼得眼淚鼻涕一大把;他們也吃甜,但不像江浙人那樣每菜必糖,甜膩得使人不願動筷子;他們也吃鮮,但不像廣東人那樣講究配料烹飪,一定要讓人吃得津津有味直咂嘴;他們的口味也偏鹹,但不像北方人那樣上桌就是一盤盤滷菜,來個大碗吃肉,大杯喝酒。江西老表這種“不太辣、不太甜、不太鮮、不太鹹”的飲食風格,在全國就沒有什麼鮮明特點,所以贛菜的牌子也就始終響不起來。

(井岡山)

  同樣,在其他方面,江西老表的特點也不很明顯。人們在談論文化時,講到北京就知道是官文化,講到上海就知道是商文化,講到蘇浙就知道是水文化,講到內蒙就知道是草原文化,講到西藏就知道是佛文化,講到香港就知道是殖民文化,而講到江西,就不知道是什麼文化了。還有語言也是如此,從吳越軟語到閩粵鳥語,從東北話到四川話,從河南話到陝西話,各自都有其鮮明的特徵。但江西話就不是這樣,“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調”,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差別非常大,互相講話都很難聽得懂。這裡不由得想到前些時候流行過的一個段子,說的是假如有一個外星人掉到地球上,中國各地人的不同反應:北京人首先問他是哪個級別的幹部,上海人馬上將他進行展覽賺錢,溫州人立即請他吃飯併合夥到外星球做生意,廣東人先將他洗乾淨然後決定怎麼吃,四川人邀他上茶樓打麻將,河南人立馬複製幾個賣向全世界。這裡沒有提到江西人會怎樣對待。這絕不是有意的遺漏和疏忽,而是江西老表缺乏突出的個性特點,實在是難以概括。

  江西老表這種沒有顯著特點的性格的形成,同江西的歷史發展密不可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就分屬於吳國和楚國,故有“吳頭楚尾”之稱。以柔甘為主的吳文化和以悍辣為主的楚文化在這裡交匯和碰撞,並融合為介乎兩者之間的另外一種文化。特別是隋煬帝開挖京杭大運河和唐代張九齡開鑿大庾嶺梅關驛道之後,江西成了連接南北的大通道;加上萬里長江又流經贛北,江西同時又是承東啟西的大門戶。正是這種特殊的交通樞紐地位,客觀上使江西成了人們南來北往、東行西走的主要驛站。尤其是每當北方陷於烽火連天、戰亂不息的時候,江西更是成了逃避亂世的“桃花源”。最突出的是“五胡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難”三個時期,北方的大批移民潮水般地湧向江西,他們帶來了發達的中原文化,這就使江西老表的性格之中又滲進了北方人的一些氣質。從一定的角度來看,江西老表的性格是東西南北性格的一種大雜燴,江西文化也是東西南北文化的一種大雜交。 (廬山)

  各種性格和文化的交匯,既有利於取長補短,以至產生一種新的性格和文化,但同時也容易毀掉自己原有的性格和文化特點。博採眾長的結果最終往往是失去了自己的所長。

  這也許就是江西老表的性格沒有突出特點的深層原因。


財經知識局


如何評價江西人?為什麼提這種問題?

江西地處中部,自古以來就是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之地。由於地域原因,江西人既具有北方人的豪爽,又包容了南方人的細膩。江西自古就人才輩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江西人就佔三位,特別是到了宋朝時期,江西名人出現了井噴時期,以歐陽修、王安石、朱熹、曾鞏、黃庭堅、文天祥等為代表大師級的文化名人獨佔鰲頭;到了明朝更是有解縉、湯顯祖、宋應星等歷史名人承接了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蘊。當然也出現了大壞蛋嚴嵩。



如果是在宋與明這兩個朝代,你不會說江西人不行。

到了近代,人所皆知,從南昌起義到井岡烽火,江西人更是為新中國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五次反圍剿中,江西人作出的犧牲有多大很少有人知道,單單瑞昌革命老區洪一鄉就為革命事業一次性犧牲400多人。

那個時候,你也不會說江西老表不行。

那為什麼反而到和平盛世時代,江西無論是經濟還是人,都要拿到檯面上被人指手劃腳評頭論足呢?

無非是江西經濟相對落後,沒有可供江西人驕傲的資本。這就好比某些人看待一個窮人,他因為愚因為笨因傻,所以很窮。這屬於勢利的眼光,並戴著有色眼鏡。



有些人在某個地方遇到某個壞人,或者壞事情,就以偏概全,把這個地方的人都一棍子打死,然後貼上壞人的標籤,這種幼稚的想法真的可笑,也說明這類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

和全國人民一樣,江西人也具有勤勞樸實的風格、熱情好客特點、務實求真的精神,不要老是戴著有色眼鏡去對人評頭論足,反而把自己的愚昩無知暴露出來。

江西近幾年發展有目共睹,江西好玩的地方很多,歡迎各位來江西做客!


鄉村田曉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江西人,我來八一八江西的那些事:

江西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江西大部分地區屬於九江郡。西漢初年設豫章郡,下分18縣,始有明確的行政區劃。唐開元21年(公元733年),全國分為15道,江西境內大部分地區屬江南西道,“江西”之名由此而來。江西曆來是江南地區東西交通的要衝,通過信江、贛江和袁水的航運,南宋首府臨安與湖南、四川、廣西等地聯結起來。便捷的交通使江西成為經濟和文化的流動、匯聚之區,大大促進了江西經濟、文化的繁榮,並將江西與江淮及中原連成一片。

江西素有“吳頭楚尾”之稱,面積廣袤,自古以來形成了明顯的文化多樣性,江西文化源遠流長,博採眾長,豐富多樣。

自古以來物產富饒,人文薈萃,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文物古蹟、風景名勝數不勝靈敏,廬山、滕王閣、三清山、婺源、龍虎山、井岡山等聞名海內外。其中廬山和三清山先後作為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國家森林公園有廬山、明月山、梅關、巖泉、雲碧峰、三百山、峰山、清涼山、九嶺山、五指峰、三爪侖、楓樹山、瑤裡、九連山、上清等31處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南昌市、九江市、井岡山市、吉安市、上饒市、鷹潭市、景德鎮市、贛州市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南昌、景德鎮、贛州3座。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及鄱陽湖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5個國家重點保護寺觀;5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各類風景名勝區多達2400餘處。

江西文化在上古時代脫胎於百越文化、吳楚文化,在兩千多年中不斷接受華夏文化的浸染,最終發展出獨特於世的江西本地文化。她是以江西人民的生產實踐為基礎,以贛鄱農業文明為核心,歷經數千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特色文化。江西書院教育興盛、科舉文化強勢,“耕讀傳家”是公認的處世準則。


江西是文化大省

在古代,江西文化發達,因其歷史悠久,人文昌盛,又是革命發源地。

1、讀書成風

江西從古至今就形成了讀書成風的優秀傳統。最早來江西傳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江西曆史上出現最早的文化名是陶淵明,其品德操行才學都為世人所稱頌,魯迅讚譽他是“偉大的作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畫荻教子”成為千古佳話,也是中國四大母親之一。宋明二代,“人無貴賤,無不讀書”,以至“三尺童子,稍知文章”。這也形成了江西的文化傳統,至今高考成績,江西青少年仍居全國前茅,繼承了二千多年讀書蔚然成風的優良傳統。

2、科舉成名

自隋唐至清以來,歷代全國進士計98689人,江西進士10506人,佔10.7%。全國狀元724人,江西狀元41人,佔5.6%。進士最多的吉安縣,有500餘名,擁有400外進士以上的縣有南昌、臨川、吉水、豐城、安福、婺源等縣,這些縣在全國一直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化縣。

3、作家成派

在歷代讀書成風的基礎上,江西的詩人、詞人、作家、戲劇家、文學家眾多。如《全宋詞》收入江西詞家174人,佔全書作者的12%,居全國第二位,只略少於浙江。在眾多作家中,開宗立派的有:以陶淵明為代表的田園詩派和隱逸詩派,以晏殊、歐陽修為代表的江西詞派,由歐陽修、王安石奠基的主張以理入詩的宋詩派;由黃庭堅開創的倡導言必有據的江西詩派,由楊萬里首創的致力清新自然的誠齋詩體,由文天祥、劉辰翁等興起的愛國詩體,由湯顯祖開創的以情代道的臨川劇派,由楊士奇等興起的整潔端正的館閣書體,由陳三立等興起的同光體等。

4、學者成林

首先是哲學家多,在《哲學大辭典》中收入江西宋明時期哲學家50人,佔全國同期哲學家的16%以上,理學是儒家哲學的新發展。周敦頤是理學的奠基者,又是教育家,長期在江西從政為官,後隱居廬山,創濂溪書院講學,還自封為江西九江人。理學兩大派的開創者朱熹、陸九淵都是江西人。

其次是史學家多,在《二十四史》中,江西人共主修五史。元朝江西樂平人馬端臨修的《文南通考》為《三通》之一。其他如王欽若、歐陽玄、解縉等大學者,都是江西人。

再次是文學家多,唐宋八大家裡就佔三家,即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其他如宋應星、曾安止、董起潛、王以斌、喻昌、洪金鼎、雷發達、董源、徐熙、朱耷、許禾子等,都是一時的名家大流。

5、仕宦成群

從唐至清,江西人任宰相的28位,任副宰相的62位,任尚書、巡撫、翰林、御史的數以百計,在《二十四史》中列傳的有500餘人。


江西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物產豐饒,山清水秀,古代時一直屬於江南富庶地區,只是由清至近現代以來,由於各種原因,漸漸失去了江南交通要道的地位和發展的時機而變得閉塞和沉寂,並非由來都是蠻荒之地,只是失去了發展的機遇而已。


近代史上江西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從安源工人運動到秋收起義,從八一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斗爭,從開創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到紅軍長征,從贛南三年游擊戰爭到上饒集中營茅家嶺,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動都發生在江西。特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1927-1937),江西成為全國最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先後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有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湘贛革命根據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以及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贛南和閩西地區有21縣,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此成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故瑞金有紅都之稱。

據統計,1955年至1965年,被授軍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西籍將帥共325位,佔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總數的20%。全省為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多達25萬餘人,約佔全國烈士總數的1/6,無名烈士更難以計數。江西人民前赴後繼,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永不磨滅的貢獻和極其光榮、偉大的犧牲。

作為澤東同志革命生涯的一個重要活動場所,在其偉大的一生中,江西是他足跡所至最多的一個地方,幾乎遍佈全江西。此後萬里長征一別江西多年,但正是在江西這地紅土地上,他的革命軍事思想逐步形成並得到發展,其後也逐步成為我軍的戰略指導思想。

江西,作為紅色土地,為革命所做的犧牲和貢獻在全國來說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但也江西帶來很大的破壞,特別是紅軍走了之後,白色恐怖迅速蔓延,給經濟、文化、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這也是後來江西長期落後於國內其他地區的原因之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的經濟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了長足進步,改革開放以來更是有了日新月異的進步。江西加快了發展步伐,力爭早日成為中部先進省區。

今天,我做為一個江西人,感到很驕傲和自豪。

也許別人會嘲笑你的貧窮和落後,可他們沒看到你為新中國做出何等的貢獻!

也許別人會嘲笑你的土氣和粗魯,可他們沒看到你的文化底蘊和氣質是何等豐厚!

江西,人傑地靈,山清水秀。昨日,他英才輩出;明日,他將再創輝煌!


朝聞歷史


好問題。作為一個江西的兒媳婦,對它還是有一個瞭解的。江西省的存在感那麼低,有很多原因,包括歷史的、現實中有地理的、經濟的。

歷史上:江西的宋代時候達到輝煌的頂點,就撫州和吉安來說,狀元、進士、文壇泰斗、當朝高官有大量江西人存在,可以說江西在那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南方中心。但到了宋朝之後,地位逐漸失落,在政治上越來越少作為。

地理上:江西位於中部地區,既沒有靠近沿海的優勢,又沒有靠近北京,更不是交通要道,所以,更不是國家戰略發展地。屬於比較雞肋的地方,就像是家裡有一堆孩子,小的會有寵愛,大的也會優先得到關心和培養。

經濟上:經濟上,這幾十年來江西一直是比較落後的,沒幾個地方經濟拿的出手。連省會城市南昌都只是二線城市的體量。

人才上:江西這些年一直人才流失嚴重,基本沒有留下什麼人才。留下的都是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空巢老人。有活力的青年人太少,最主要是沒有精英人才留下來。這是最糟糕的事情,沒有人才就沒有活力。

政治上:雖然在近代史紅色革命中發揮過重要重要,但是作為老區,並沒有因此而提高到一個高度上,尤其是戰略高度上。

創新精神上:江西一直比較保守,缺乏創新精神和探險精神,不太敢去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別人做過的事情,也是慢慢的實驗,不敢大刀闊斧的來走。

最後是,江西不太擅長髮揮自己優勢,紅色優勢、綠色優勢、歷史文化優勢都沒能很好的轉化為生產力。

綜合以上方面,江西存在感低是必然的。


唔覺


江西自然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保存了青山綠水。江西曾經對祖國作出過重要貢獻,革命戰爭年代不說,解決初期,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鬧荒災,鄰省湖南很多人逃到江西謀生,當時江西人生活也困難,當時擔任江西省委書記楊尚奎同志說,不要讓外省來江西的人餓死。證明那時江西與鄰省還是有優勢的。七十年代後,江西的大米和雜糧都要出省,江西的幹筍和冬筍拿到上海可是盤中上等菜。八十年代後,大批溫州人也來到江西,在江西地級市就有一批溫州人來江西拉黃包車。江西是糧食大省,中央對江西糧食供應也很重視,所以在2000年以前,江西曆屆領導都是強調大為農業,江西從改革開放到2000年前都是狠抓農業,所以錯過了發展的大好時機。2000年後,孟書記從上海調到江西,從上海帶來了發展的好經驗,重提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江西才醒悟過來,從2000年起,江西的步子才邁開了,江西真正發展比較快的就是這十七八年的時間。相信江西以後會發展更快,現在進入了兩萬億俱樂部,再過三五年,邁上五萬億不是不可能。


知秋144466680


江西是典型的農業省,山林、農田、河流、湖泊,看江西的邊界基本都是山或水,自成一體,在農業為主的時候,江西農產品自給自足,基本上風調雨順,不為吃飯發愁,周邊省份碰到困難時候都來江西找活路。也正因為這樣,江西人民相對與世無爭,民風淳樸,好客,能包容,也支持國家。

隨著工業商業的不斷髮展,農產品的價值與工業商業價值不匹配是,江西人民落後了,人民開始走出去,外界的發展速度讓省內人民焦躁,這時也就有了不少與傳統相背的事了。整體人民還是善良、淳樸。

歷史上走內陸運輸時,江西是交通要道贛江直通南北,南部的廣東、東部的福建都要經過江西。第一次修鐵路時京廣線沒有過江西,解放後直到1996年京九線才讓江西有了貫通南北的鐵路,這時才有些發展,2008年修高鐵時,江西的南北線又落下了,要到2020才能貫通。又耽誤了。

江西是一個為國家付出,不給國家添亂的革命老區。


用戶528阿飛


江西是個好地方。不信請看:


無邊煙雨1


從理性角度講:現在的江西比周邊省份要落後,以前的江西是個好地方,那時許多外省人來江西討生活。改革開放後,他們抓住了機會,如一馳駿馬,絕塵而過。可江西人還在沾沾自喜。從感性角度講:江西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風光,八一起義在南昌,革命搖是井岡,紅都瑞金閃金光,廬山奇秀甲天下,景德鎮器美名揚,婺源鄉村真漂亮,鄱陽湖成了候鳥天堂,龍虎山道教最神奇,三清山仙境不尋常,東方莎士比亞在臨川,龜峰絕情世無雙。愛我大江西,願江西如雄鷹展翅高飛。


絢爛新起點


歷史文化悠久,名人輩出。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在全國數一數二,名川大山很多,旅遊聖地!自古江西人填湖廣,後湖廣填川貴,所以有說法整個長江以南的人,祖籍都是江西。像曾國藩,毛澤東那都是祖籍江西。江西全省都是紅色革命老區,最早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可以說江西是新中國的出生地,是新中國的母親!江西什麼都好,就是經濟稍微低一些。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就是因為經濟低一些,所以才山清水秀全國一二,人民淳樸。如果江西人也像有些省份一樣鑽進錢眼裡,日夜謀錢。那就等於清水裡倒墨水,完全渾濁了。所以我更喜歡現在的江西,希望永遠如此山清水秀,保持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呲牙][呲牙][呲牙]


正明心理曾老師


江西人在歷史上就很出名。《唐詩三百首》就有近百首是江西人所作。一門九進士,三朝六翰林這個典故也出在江西。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文天祥、王安石,陶淵明、歐陽修,還有湯顯祖、解縉等等。

江西人為人厚道、勤勞樸實、堅毅勇敢。從南昌起義到紅色搖籃井岡山,都離不開江西老表的支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江西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江西的贛州市,可以說是一天一個變化。

相信,通過江西人的努力,江西妹紙會越來越漂亮,男孩會越來越英俊、瀟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