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安徽長江沿線沒有大城市?

文天翔英雄所見略同


不知為何有此一問?是固有思維還是偏見呢?

長江自三江源發起,流經四川,至重慶幾江匯合以後向東而行,沿途經兩湖、江西、安徽、江蘇至上海。如果說大城市,也就上海、南京、武漢和重慶(令人稱道的的蘇錫常通,經濟普遍較強,但一直也沒有他們是大城市的說法)。

試問:江西沿江有大城市嗎?湖南沿江有大城市嗎?

沿江城市自南京往上游,除了武漢和重慶,又有誰說哪個城市比蕪湖和安慶更好?

安徽沿江城市數量多(含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但規模確實小,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不能說與沿海第一梯隊比,但與其他省份沿江城市相比,中等偏上還是可以的吧。

以前東不靠西不連、南北不沾的安徽,清朝中期才獨立成省,地域上跨淮河、長江,核心城市交通嚴重滯後,近幾年舉一省之資源,大力發展合肥,雖說沿江城市諸多不滿,卻也是無奈之舉,要不然安徽確實沒有拿的出手的經濟強市的名片。

不能否認的是安徽不發達,但更不可否認的是安徽絕對算不上貧窮落後。

拋開時空談發展,談城市地位,很不合理。

宋以前中原地帶(即現在的河南、陝西、河北等省份的部分或者全部地區)才是我國最發達的地方,長安(現西安)、洛陽、開封才是大城市。

明清以後,江南變成了富庶之地,那時候的蘇州、杭州、金陵(南京)、揚州、安慶是人人稱道的大城市。

清末民國甚至到改革開放以前,節點交通要道逐漸是核心地位,如廣州、南京、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等。

改革開放以後,沿海城市突飛猛進,自北而南,大連、青島、上海、寧波、泉州、廈門、深圳,又在區域內稱王稱霸。

部分人,請摘下有色眼鏡,放下固有思維和成見,做一個知歷史、明興替、動態的看待問題的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