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還不夠好:龍湖、新城、華潤、萬達、大悅城商業地產大比拼


龍湖還不夠好:龍湖、新城、華潤、萬達、大悅城商業地產大比拼


“頭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臉上擦。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

後面跟著個大囝囝,身上還揹著一個胖娃娃呀。

咿呀咿得兒喂”



左手低息美元債,右手低息境內公司債。

後面跟著年銷售額2000億的住宅地產大寶寶,

懷裡還抱著一個1000多億資產的商業地產金娃娃。

龍湖就是那個俏媳婦。

2020年1月,龍湖的7年期、12年期合計6.5億美元的債券利率不到4%。

3月5日,龍湖發行規模7年期、30億元的2020住房專項公司債券(第一期),票面利率3.80%。

不得不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這個利率殊為不易。

吳亞軍女士是一位長線主義者。

她曾說過,先做長,再做強。商業地產無疑是非常好的長線標的。

因此,在住宅地產開發之外,龍湖的商業地產異軍突起。

龍湖還不夠好:龍湖、新城、華潤、萬達、大悅城商業地產大比拼

龍湖集團的吳董事長、CEO邵明曉、CFO趙軼在不同場合都說過把每年銷售回款的10%以內投資自持物業

這意味著差不多淨利潤的一大半沉澱到商業地產板塊。龍湖的合同銷售2018年1500億、2019年2000億,龍湖的回款在85%左右。每年要拿出150-200億左右的資金新建自持物業,與新增數據吻合。

住宅地產開發掙快錢,但受週期影響大。

住宅地產的盈餘資金沉澱到商業地產,掙穿越週期的錢。

所以住宅地產是小學生,商業地產是大學生。

龍湖還不夠好:龍湖、新城、華潤、萬達、大悅城商業地產大比拼

商業地產掙的錢是兩塊:

一塊是租金收入,這是明顯的現金流、印鈔機。

一塊是隱形的:商業地產的升值。除了變現價值提高之外,融資時候也能增信增額。

咱們來系統的比較一下幾家典型龍頭房企的租金收入、資產升值、回報率的情況。


一、租金收入與資產情況

龍湖還不夠好:龍湖、新城、華潤、萬達、大悅城商業地產大比拼

有幾點結論:

第一點:租金收入比,代表運營的效率。

吳向東打下的江山,華潤顯然還是老牌勁旅。

萬達商管在這個規模上,還能保持較高的租金資產比,也要抱拳佩服。

而龍湖地產顯然略遜一籌,在這幾家中最低。

第二點:開業面積單價,代表項目的城市能級和區位。

這裡開業面積為建築面積(包括商場、寫字樓、酒店、車庫、公攤等),不僅僅是出租的商場部分,因此可以看出大概的方向。

顯然,區位來說:龍湖>華潤>萬達>新城。

龍湖地產在更好的區位,卻並沒有獲得與其規模相匹配的租金。

要說是快速擴張、以觀後效的話,為什麼同樣快速的新城也比龍湖高出1個百分點呢?

再看過去幾年幾家的數據:

龍湖還不夠好:龍湖、新城、華潤、萬達、大悅城商業地產大比拼

橫向+縱向比較:

龍湖商業地產板塊的資產運營效率不算高。

根據半年報的數據,2019年推測指標只有6.30%,落後於其他幾家不少。具體情況等待即將發佈的年報。


二、商業地產的評估升值情況

去年4月份,新城控股被上交所問詢了,其中就有:商業地產的公允值評估中是否有調節利潤的情況。

公允值評估,就是對商業地產重新評估後,賬面升值。

富力收購萬達酒店,花了180億,評估後賬麵價值300多億,紙面利潤100多億,

融創收購萬達文旅資產包,花了400多億,評估後賬麵價值600多億,紙面利潤200多億。

新城控股的公允值評估是什麼情況呢?

龍湖還不夠好:龍湖、新城、華潤、萬達、大悅城商業地產大比拼

橫向對比,新城控股2018年公允值評估升值比例明顯偏高,被上交所詢問也正常。

再看看其他幾家。

龍湖還不夠好:龍湖、新城、華潤、萬達、大悅城商業地產大比拼

華潤置地的評估升值大致穩定在年度5%左右,2019半年報不知何故猛然升高。

新城控股被問訊和黑天鵝之後,評估升值的幅度顯然謹慎了。

萬達2016-2017兩年的公允值評估升值相對較高,與當時騰訊、京東、蘇寧和融創等幾家公司對其戰略投資有關係,2018年開始明顯下降。

大悅城是國有控股,公允值評估升值的動機不強烈。

相比較而言,龍湖地產對自持物業的公允值評估倒是比較有信心,相比於其租金收入比,比例偏高。


三、商業地產淨資產收益率的比較

商業地產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和地主一樣買地收租。

50兩銀子買的一畝地。

租給佃農耕種每年租金2兩5錢,但不是淨得,拋去僱人算賬收租等日常管理,70%的利潤。淨得一兩七錢五釐。

而且田的價格每年還要往上漲2兩5錢。

兩者相加每年收益率就是8.05%了。這是高收益。

但是資金沉澱了50兩,這就是低週轉。

如果你買田的銀子是借的,那麼就得考慮利息和收益之間的平衡關係了。

公允值收益只是紙上的東西,暫不考慮。

龍頭房企的商業地產收入的毛利率一般在70%左右。

以龍湖集團為例,100塊錢的資產,一年租金收入6.3元,乘以70%,到手4.41元。

刨除融資成本:53元是借的,成本4.56%,就是2.42元。

還剩1.99元。

龍湖自有資金的投入是47元。

那麼自有資金年化回報率就是1.99/47=4.24%

據此,龍湖、新城、萬達、華潤、大悅城的商業地產開業部分的自有資金回報率計算如下:

龍湖還不夠好:龍湖、新城、華潤、萬達、大悅城商業地產大比拼

顯然,這一理想化的模型中,沉澱在自持物業中的自有資金回報率存在這麼一個順序:

華潤置地>新城控股>大悅城地產>萬達>龍湖

顯然,就自有資金回報率來說,龍湖差一大截。

問題出在哪呢?

龍湖的槓桿適中,像新鴻基、恆隆的10%-20%淨借貸比是穩過頭了,不適合中國快速增長的市場。

作為民營企業,龍湖的融資成本下降空間也不大了

還是因為租金收入/資產比低的問題,運營層面的問題導致淨資產收益率偏低不少。

對比新城控股,新城相對較高的回報率除了是槓桿上的猛之外,萬達老臣在運營層面的作用舉足輕重。

現在再回頭去看,就更加佩服王健林董事長了。

當年的萬達真是牛叉,運營做得好、融資成本低、槓桿上的足,掙錢自然海了去。

龍湖挺好,但遠遠沒到完美,商業地產板塊眼前的任務是運營效率要提升。

而且,當下對商業地產也是非常之時。

"一片烏雲來,一陣風兒刮

眼看著山中就要把雨下

......"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山雨欲來。

所以,圖舒服是不行的。

祝福龍湖,繼續精進。


龍湖還不夠好:龍湖、新城、華潤、萬達、大悅城商業地產大比拼



除萬達外,其他公司數據來自公司年報。

萬達財務數據來自公司債券年度報告、王健林年會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