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女性技術力量

看見女性技術力量

1971 年,一臺名叫“數據秘書”的打字機誕生,它實質上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化的文字處理器。


這臺文字處理器將眾多秘書從重複的打字工作中解放出來,因為它可以方便地編輯、刪除、複製和粘貼文本。


這臺文字處理器的發明者伊芙琳·貝雷津那一年 46 歲,在那之前,她曾在打字機公司上班,還曾為銀行、航空公司、股票交易所開發了最早的電腦系統。


在那個年代,計算機行業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幾乎沒有女性參與開發工作。當然,貝雷津的公司並不是唯一從事文字處理業務的公司,當時她的主要競爭對手是 IBM。


可以這樣說,沒有貝雷津,互聯網、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都不會出現,我們今天所享受的一切電子技術帶來的便利,也不會出現。


但是在計算機領域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名單裡,貝雷津一直是一個被忽視的名字。人們知道比爾·蓋茨,知道史蒂夫·喬布斯,卻少有人知道曾經為計算機行業早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貝雷津。


今天是 2020 年 3 月 8 日,國際婦女節。這是為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全球各個行業中的女性力量正在崛起。科技領域亦然。


她們或許未曾像貝雷津一樣為行業做出劃時代的貢獻,但是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工程師成為所在團隊、公司的中堅力量。


我們選擇在今天記錄下其中的三個故事,記錄她們的上進心、事業心與自我成長,也記錄她們的焦慮、擔憂與危機感。


「反正就是拼命學」


夢瑩是武漢人,2014 年 7 月畢業,通過校招加入了聯想武漢工廠。與她同批加入的 10 個人裡只有兩位女性,夢瑩是其中之一。


夢瑩的第一個崗位是現場管理,對剛從化學工程畢業的她來說,一切都是新的挑戰。進了聯想,一切都是從頭學起。

在這個崗位上,夢瑩負責帶領一條 60-80 名工人的生產線按時完成訂單交付,生產任務緊張,常常需要上夜班。


“我和另一個女生都覺得壓力很大,有時說著說著就要哭了。由於吃不消,另一個女生不久後就離職了。”還在試用期的夢瑩也有離開的念頭,想換到不用上夜班的崗位。


她的領導用自己剛入職時的經歷鼓勵她,勸她再堅持一段時間:“你做的已經很好了,年輕人再堅持堅持,一定會有所收穫。”


夢瑩堅持了下來,因為比同一批校招的同事到崗時間都晚,夢瑩不僅要適應高強度的生產節奏,還得加倍努力,學習生產管理的知識。三個月後,夢瑩以述職答辯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通過試用期。


在這個崗位積累了兩年之後,夢瑩申請去了聯想武漢產業基地 NPI 部門(新產品導入部門)做項目管理。


看見女性技術力量

一個新品從研發部門的概念階段導入到工廠,最終能夠實現正常、平穩的大批量生產,這個過程就是新品導入。


夢瑩不是技術出身,卻要統籌協調各個技術部門,共同推進新品從研發到量產的全過程。


因為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這個部門的工作比夢瑩原先的崗位強度更大。做新品導入的項目管理,不僅要對產品技術有很好的瞭解,還要能夠與公司內部各個部門溝通——這需要對打交道的部門都有一定了解。


剛轉崗的時候,夢瑩在技術方面可以算是一片空白。“最開始和工程師對話很困難,他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也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有時甚至於要吵起來了,我也覺得很灰心。”


在技術上成長沒有捷徑,只有硬著頭皮學。

“我關注了很多公眾號,自己找了課程來上,還買了很多相關的書,瞭解技術、行業動態、細節、術語,反正就是拼命學。”


惡補了一個月的專業知識後,夢瑩勉強過了最基礎的項目溝通那一關。


接下來是真正的挑戰。夢瑩接到了她的第一個項目。


這個項目的產品由美國團隊研發,她需要上午與美國團隊開會,收集信息後下午向國內團隊彙報,晚上十點左右再與美國團隊反饋當天的信息。除了適應兩地時差,24 小時運轉的生產線隨時都可能有突發狀況,夢瑩就 24 小時抱著手機待命。


技術與經驗不是唯一的難題,語言差異也像一隻攔路虎,出現在夢瑩的面前。


“最開始的時候,英語基礎比較差,工作流程也不熟悉,第一次和芝加哥團隊開會的時候,基本沒有聽懂對方在說什麼,對方團隊也很生氣。這對我可能是最大的挑戰之一。”


英語一時半會兒提不上去,夢瑩就早早地蒐集現場資料,在開會之前發給對方團隊。“讓他們先了解會議中需要討論的問題,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為我表達不清楚而造成的誤會。”


同時,夢瑩也報名參加了公司為員工提供的英語培訓課程。


幾個月下來,夢瑩的信心起來了,再和芝加哥團隊開會也不怵了。在那之後,夢瑩又陸續主持了 9 個新品導入項目。


看見女性技術力量

到 2018 年,夢瑩接手了武漢工廠成立以來難度最大的新品導入項目:Razr 摺疊屏手機。


Razr 的不少應用技術都屬業內首創,許多流程無法套用其他項目的既有經驗,測試難度極大。夢瑩帶領團隊不停地與 IT、測試等部門協調,開發了全新的測試模式。


通過將預組裝線與組裝線結合為一體,打通銜接壁壘,新的測試模式大大節省了產品流轉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損耗和人力成本。


最終,她們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了新品導入的流程。


現在,在一次次遠程會議之後,夢瑩的試產復工計劃已經做到了第七版。如今要考慮的維度更多,夢瑩的工作也變得更加複雜:既要協調供應商物料供應計劃,又要做好足夠的應急預案,確保所有人能在零風險下開展工作。


但這一回,夢瑩並不害怕。


她早就不是當年那個遇見困難、說著說著忍不住想哭的自己了。


「誰說女性不適合做工業設計?」


張湘鈺是一名包裝設計師,負責聯想筆記本電腦、新型臺式機、新業務等產品的包裝設計。


她的工作不被多數人瞭解,卻於微小處影響消費者的體驗。


比如電腦產品說明書的數字化與智能化。以前的電腦說明書內容複雜,很多模塊對於大部分消費者都是無用的,消費者對說明書的要求就是一個,看了能知道怎麼用這個產品。


張湘鈺主持的重點項目之一就是說明書優化,讓消費者掃一個二維碼就能看到簡單、直觀的操作指南,看了說明書就能懂怎麼用這臺產品。


一個好的包裝設計不僅僅能夠在運輸、流動過程中對產品起到保護作用,更能夠讓用戶在開箱時就與包裝有互動,或進行重複利用等,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消費者可能無法直接感知到設計上的改進,但是有無數像張湘鈺這樣的設計師,在為消費者的體驗提升默默努力著。


張湘鈺近年關注的一個重點是電腦產品上的包裝整合,一般筆記本電腦上都會預貼很多不同顏色的標籤,整體用戶體驗並不好。如今,她們將標籤整合成一張,在整體機器的美觀度上有了提升。


在生產那一端,她們還改進了粘貼標籤的工藝,自動貼標的項目緊跟著標籤整合的項目也落地了。一個直接的影響,有強迫症的消費者,再也不用對著貼歪了的標籤難受了。


看見女性技術力量


2011 年本科畢業,張湘鈺先是回到家鄉合肥,加入了一傢俬企工作。2012 年聯想籌建合肥生產基地,張湘鈺看到消息立即前往應聘,從此與聯寶科技結緣。


聯寶科技是聯想(全球)最大的 PC 研發和製造基地,全球新售出 8 檯筆記本電腦,就有一臺是聯寶科技製造,截止目前,產品累計出貨超過 1.1億 臺。張湘鈺和她團隊的工作,直接影響到的是每年數以百萬計的 PC 消費者。


張湘鈺在大學學的是工業設計,選專業的時候她只看到“工業”兩個字,覺得應用廣泛應該好就業。等上了大學之後,老師總是說工業設計這個專業比較適合男生,女生做會比較累。


“我一開始覺得老師對女生有偏見,覺得女生不能承擔壓力。”張湘鈺說,“後來我發現,老師擔心的是工業設計更多要跟電子產品或者製造業打交道,覺得女生對這一塊不是很瞭解。”


誰說女性就不能瞭解電子產品,就不能涉及製造業呢?


要去除偏見,光喊口號是沒用的。


加入公司至今,張湘鈺已經完成超過 200 多個項目的包裝設計工作。八年下來,張湘鈺所在團隊獲得了 29 項專利,她個人獲得 6 項專利(其中有 1 項發明專利 )。


張湘鈺說,她是和公司一起成長的,從職場新人進入公司,在公司找到男朋友、結婚、買房、生子,人生大事都是在聯寶科技這家公司完成。


更重要的是,她的事業在這裡,她的專業進階都在這裡。


“整個包裝發展已經沒有大家看到的那麼簡單,仿真技術的應用,數字化或智能化的轉型,我一直秉著積極、主動的態度去面對新業務,嘗試新技術。在我們部門,包含在整個公司包裝這一塊,所有新導入的項目都是我這邊第一個主動去實施和落地的。”


「女性也能做 IT」


相比起夢瑩和張湘鈺的工作,吳敏的工作更難被消費者直接感知到,也更硬核。


簡單來介紹,她是一名 IT 工程師。


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基於業務執行現狀,端到端梳理業務流程,基於技術手段設計創新方案,最終落地至系統層面的具體操作,可以說是業務與技術集成的使者。


吳敏進入 IT 行業純屬巧合。原本,她學的是農學專業,畢業之後加入一家大型家電公司,開始瞭解製造業。


她以研發助理的身份加入那家家電公司,不久後以關鍵用戶的身份加入公司的 SAP 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吳敏開始發現技術的力量。


發現真正的興趣所在,再往下能獲得的成就就全靠不斷的學習與實踐。


看見女性技術力量

2014 年,吳敏加入了聯想合肥生產基地,對吳敏來說,這些年最重要的價值感,就來自於自己團隊研發的聯寶集成計劃系統。


聯寶科技是聯想全球最大的製造基地,每日生產計劃需要多個業務部門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來置頂,而小批量短交期、高度客製化的市場特性,加上覆雜多變的供應,繁瑣的生產工藝等,都導致人工計劃可執行度有限。


生產計劃和排程能力一直都是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環節之一。


聯寶集成計劃系統,是吳敏團隊基於 SAP 系統架構自主設計研發的。這個系統從客戶訂單接入開始,動態考量客戶訂單狀態、產能瓶頸、物料供給、生產異常狀況,智能進行物料、產能的最優分配。


一個計算引擎,同步給出清晰準確的客戶訂單交付承諾計劃、工廠生產排程、物料缺料分析以及出貨計劃。


由此,業務人員可以從原先人工計算生產計劃的困境中走出來,將精力留給更為重要的管理、控制過程。


這一切自然建立在對業務流程的深入瞭解之上。“IT 不僅是輔助部門,也是業務優化和業務創新的部門。”


聯寶科技每日處理的訂單量在 5 千筆以上,整個上下游的環節眾多,IPS 系統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計算引擎,單次處理訂單量基本維持在 5 萬筆左右,近期因為疫情影響單次運行訂單量甚至開始向 8 萬單邁進,不論是效能還是性能,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公司的類似解決方案。


對於 IT 人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價值感來源。


接下來,吳敏的目標是和團隊一起,繼續用 IT 能力助力工廠的智能升級。


吳敏在公司六年,團隊的女性比例從最初的 1:4 慢慢變成男女比例持平。“跟市場的變化差不多,好多人都說 IT 是男性從業比較多,其實也是慢慢在轉變,女性也能從事 IT 行業。


聯想發佈的 D&I 多元化與包容性報告顯示,聯想在全球範圍內的女性高管佔比 18.5%,非高管女性員工佔比 36.2%。在中國,聯想的員工有 40%是女性。這一高比例數字受益於聯想採用的名為“全球視野與根植本地”的模式而實施的多元化和包容性項目。


在技術崗位這一分類,聯想的女性員工比例高於同行業的微軟、戴爾、Google。


看見女性技術力量

夢瑩、張湘鈺、吳敏是成千上萬女性技術力量中普通而不平凡的代表,她們並不僅僅因為“3.8”這個特殊的日子而閃亮。


她們的故事應該有更多人看見。也應該有更多的故事被看見。


正如梅琳達•蓋茨在計算機領域女性大會的主題演講中所說的:“這個世界應該停止告誡女孩,計算機科學領域是很難的,充滿了’書呆子’,而女孩們就是不適合。”


太多人在說女性不適合技術崗位。


實際上沒有什麼崗位天生適合男性或者女性。


性別不應該是追求興趣、發揮天賦的阻礙。


舞臺一直在這裡,你只需要找到你喜歡的,向前一步。


道理很簡單,但是在今天(三八婦女節)再談,仍有其特別的意義。


美國思科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帕德瑪錫·華菜爾( Padmasree Warrior)曾在採訪中被問及:“你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是什麼?”


她回答說:“當我的事業剛起步時,我拒絕過很多機會,因為當時我想我這個水平還勝任不了這項工作或是我對這個領域還不瞭解”。


這是 Facebook 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塔伯格寫在著作《向前一步》裡的一個例子,儘管這個世界對女性存在太多偏見,女性本身也需要轉變思路,不要總說“我還沒準備好”,而要去想“我想做,而且我可以邊做邊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