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教育孩子最基礎,最根本的原則是什麼?

小黑d騎驢看唱本


教育孩子最基礎,最根本的原則是本分做人。

一,不偷不搶不貪。不是自己的不要,想要的東西不搶,要與朋友同意的情況下交換玩。不是自己又特別想要的可以給家長說,但是一定不能在不知名的情況下,帶回家。孩子不懂事,家長一定要分清楚,做事有原則,才能給孩子做榜樣。

二,人之初,性本善。教給孩子,做人要善良。每個孩子都是單純的,當今這個社會,教給孩子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去做善良的事。

三,勇敢擔當。鼓勵孩子要自立自強,勇敢面對一些事,做錯事要用於承認,有所擔當。


用心回答


我是一名早教老師

我在我閨女的教育生活中

我和我老公的原則就是孩子要有自己的性格,淘氣不可怕,哪個孩子不淘氣!最主要的是你要明白什麼時候要懂事!再有就是誠實,有的時候你不用刻意的去教他怎麼做,中國有一句怎麼說言傳身教,你怎麼做的他都會學,所以我覺得最主要的是家長要做好自己,孩子自然就沒錯!



全職懶媽媽


“如何教育孩子?”真的是博大精深的命題,有許多成功的典範,但更多的是革命尚未成功的案例,記住一句話,“成功可以學習,可以借鑑,但不能Copy”。如果你現在還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各種優秀,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同樣也會覺得“別人家的家長”比你優秀。說這話意思不是強行輸入尊重和平等這些高帽子,而是想表達我個人對於教育的觀點,最基礎的請先從“信任”開始。

是的你沒看錯,“信任”!很多人肯定會問,都是至親的家人,怎麼會不信任?你別不信,其實很多父母一直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又給自己諸多雙標的特權,說的簡單粗暴點就是“只許家長放火,不許孩子點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導師,你所有的言行舉止都會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你可曾想過你在教育,引導孩子的同時,自己是否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做到?

當你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懂得感恩,愛護環境,生活自律,熱愛學習,享受生活的時候,拜託請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經表裡如一的做出好的榜樣。

如果沒有信任,何來的交流,平等,尊重?你刷著手機,卻讓孩子看書寫字,你不愛家務,卻教育孩子生活自律,你教導孩子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缺說工作忙再補償,在跟孩子說完要有耐心,不要急躁之後,你又堅持了多久沒有對孩子發火?所以請不要對孩子說“你要怎樣做”,而是說“我們一起這樣做”。



魚飲塵


這個問題提的過於籠統。首先年齡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其次,性別不同、經歷不同、成長的過程不同,方法也不同。甚至包括周圍環境不同,那麼方法或許就有根本性的不同。

如果詳細點說的話那麼我認為應該有下面這幾點:

一、0歲開始就應該把胎教劃歸優生範疇的話,早期教育則應從出生開始,重視全面培養,充分利用好0~6歲這一人生髮展最珍貴的黃金歲月。因為到6歲大腦就基本成熟了,如果錯過了這個生長期,人的腦力、性格和心靈就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去奠定精神健康成長的基礎了。不要以為抓早是為了提前幾年上學,提前幾年畢業和工作。如果僅此而已,那就太低估早期教育的意義了,說明你的認識還在門外。早,是為了奠定人才的素質基礎,使他日後的發展有一個很高的起點、極強的優勢。

二、激發興趣是嬰幼兒精神發育和主動學習的第一內驅力,正確的、濃厚的興趣的形成包括廣泛興趣和一定時期的興趣,本身也是他們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對於一般人來說,興趣尚且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對於嬰幼兒來說,興趣則幾乎是他們“惟一的老師”。因為嬰幼兒會拒絕興趣以外的一切教育,對引不起興趣的事就關閉注意的門戶,封鎖記憶的倉庫,停止思維和想像的啟動,甚至還會哭鬧。相反,如果孩子對某些事產生了敏感,感受到趣味,有了新鮮感和好奇心,他就會不分是難是易,不管重要不重要,不管課內還是課外,也不管理解或不理解,都能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逐步記憶,漸漸領悟和掌握。

三、嬰幼兒因為缺乏知識,沒有主見,毫無判斷能力,處處只是接受環境以及人們的行為和語言的影響。他們是環境的動物,環境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因此,必須堅持利用環境、行為和語言積極暗示孩子,使他們產生認同,反對任何消極暗示和影響。要堅持以正面鼓勵為基本教育方法,培養起他們的自尊心、上進心、自信心、同情心等,以保證他們得到全面和充分的發展。多一些鼓勵、表揚、信任和嚴格要求,少一些批評指責,禁止無可奈何地消極數落,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好孩子,這是一條重要的基本原則。

四、在人才成長的路途上會有許多學習的難關,越是將來發展困難的方面越要早學,提前讓孩子接觸,以獲得對這個方面的初步印象,產生興趣的萌芽,為日後的學習鋪平道路。這是化難為易的最佳辦法,是一條全面和充分發展的捷徑。例如上小學以後,人人都覺得學習難,年齡越大越難,學得越高深越難。但是“初生牛犢不畏虎”,世界上惟有嬰兒最不怕難,他們的心中只有興趣和無興趣之別,只有喜歡和拒絕之分,而絲毫沒有困難和容易、怕和不怕的概念。所以任何將來學起來比較困難的東西,你只要變得法子逗孩子產生興趣,他就會像學說話、走路那樣容易接受。

五、嬰幼兒的身體正處在生長髮育最迅速的階段,天生需要活動神經、筋骨和肌肉,不能坐得時間太長。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總是隨時轉移注意力,不能用課堂上課的強制辦法來按教材章節學習。而且對於嬰幼兒來說,生活中的學習內容已經太豐富了,處處都有信息,處處都有樂趣,處處都能感受。他們以用五官感知世界為最大滿足,而有益的玩就是最有興趣的學,有趣的學就是最快樂的玩。所以,在生活的課堂裡,使“教者理智有意,學者快樂無心”,充分引導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學問,孩子的發展將是無可限量的。正因如此,國家教育部門要求幼兒教育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

六、家庭早教和幼稚園教育並重原則這又是一個與中小學教育不同的原則,也是由嬰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所決定的。孩子從來到世上第一天起,生理上便與父母斷開了,精神上卻與父母緊緊連結了。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千萬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這一點一定要重視。


窈窕奶爸


(1)尊重孩子的個性

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個性實際上就是尊重孩子與他人的不同,也能讓他在成長過程中獲得自信。

(2)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父母每次賞識的目光,每句肯定的話語,都會有效地點燃起他們身上積極向上的火苗,使他們獲得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3)瞭解孩子的興趣

我們應該在事先充分了解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再來決定孩子的各種學習活動。

(4)學會鼓勵

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合理想象出的肯定性語言,能夠使孩子不斷地認識並發展自己的才能。

(5)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

家長們應在充分了解孩子學習方式的基礎上,創造適合他學習方式的環境,才能更好地達到促進孩子學習的效果。

(6)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家長朋友們要認清一個事實,就是責任感並不是憑空建立起來的,孩子需要在日常的活動中逐漸意識到自我的價值,進而才能建立起責任感。我們可以讓孩子在生活中承擔一份自己能做的事情。



孤獨得自由S


1、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這點是很重要的。

2、沉著、冷靜。不論何事都必須沉著冷靜,是孩子信賴你,有安全感。一味的嬌慣孩子,孩子勢必會變得驕橫任性“要啥給啥”“想幹啥就幹啥”持這種態度的父母是不合格的。性格軟弱的媽媽,要特別注意。

3、理解孩子。父母必須注意觀察孩子的心情,不要無視孩子的心情,只按自己的意志讓孩子去做,這就不是教育了,是虐待。

4、教育孩子也應反省自己。“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父母自身嚴格要求自己,孩子肯定會以此為榜樣。

5、全家齊心協力。教育必須是一致的。

家庭成員在教育上意見要統一,否則會使孩子無所適從。

夫婦配合尤其重要,還有和老人在一起的家庭,要提高教育效果,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小菲影視丶


1.平等

父母把孩子的位置放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不僅是互愛的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許多的家長覺得自己辛辛苦苦賺錢養孩子,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必須服從自己,這種觀念應該改變。

2.尊重

我們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們,有的家長只希望孩子對自己言聽計不能有自己的觀點申辯,不聽就大聲訓斥,這種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沒有自己的觀點。

3.交流

很多家長認為有口飯給你吃,有書給你讀,有衣服給你穿還想怎麼樣?但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還有精神、情感上的需要,長期不跟孩子溝通交流,兒女的相處會變的越來越尷尬。

4.榜樣

家長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對象,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別在孩子有效的心靈種下不良的種子

5.信任

謊言是從不信任中來的,如果你從孩子小時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要

6.寬容

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會經常犯錯,家長應該寬容對待

7.鼓勵

人們都希望自己得到讚賞。成年人都如此,小朋友也是如此,他們更需要鼓勵,鼓勵能使人奮發向上,挖掘潛在的能力,振奮精神,激勵鬥志。


小敏在深圳的日常生活


好多人說孩子學壞的東西一學就會,比如哭鬧、撒潑,看一遍就會。比如刷牙,收拾玩具,好的習慣威逼利誘都不聽。為什麼呢?是因為孩子天生是破壞分子?還是好的習慣本來就違揹人性?

經過我的觀察,我發現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如何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如果將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設計成一個場景。空洞的說教,永遠都比不上實實在在的場景。孩子更願意相信他們看到的,而不是他們聽到的。



小黑d騎驢看唱本


教育孩子的根本是溝通,是信任,是尊重。



其實,很多家長並不懂自己的孩子。在大多數家長的眼裡,孩子永遠比自己想象的成長的慢,成長的晚,總是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但是仔細想想,誰做父母不是從零開始,你又比孩子領先多少呢?

家長總願意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揣測孩子,看見孩子把積木擺一地,就批評他們不懂得媽媽的辛苦,看見孩子想要其他小朋友手裡的糖果,就說他們太饞,看見孩子被老師罰站,從來不聽孩子的解釋,就認定他們有錯,因為在家長的心裡,老師是不會說謊的。

但這些所有的眼見,不過是家長的自以為,他們用自己的認知去衡量孩子,卻從不聽從孩子的聲音,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朝向父母以為的方向發展,父母還會一直說,我就說過是這個樣子。

你真的有相信過你的孩子麼?

你相信你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遠比你想象的更加優秀麼?

一直以來,家長都已一個高姿態站在孩子面前,去評判他們,審視他們,如果可以換一換,讓孩子進行一次家長面試,你有信心通過考試麼?

家長最缺少的就是蹲下來,跟孩子保持在同一高度,聽他們說說內心的聲音,我為什麼要哭,為什麼要搶小朋友的玩具,孩子會給你一個合理的解釋。

不要總說,他們懂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他們的優點往往在於你看不到的地方。他們的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這些最最引以自豪的優點,在家長眼裡不過是些不重要的特性。

很多家長花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給孩子做選擇,但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家長會說孩子不懂事,我們花費了那麼多時間和金錢都是為了你,但你可曾聽過,他們到底想要什麼?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們就跟孩子一樣,是新生的,是平等的。



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從未為人父母,他們也從未為人子女,大家都沒有經驗,既然平等,就不要從一開始擺出一副什麼都懂的樣子。

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慢慢學習,漸漸成長,只有你尊重你的孩子,把她看成跟你一樣的人,才會開啟一段平等而有和諧的親子關係。

否則,從一開始,便是錯了。


學業規劃報考郭老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1286a2e58c634ba28aa067e0ae7f07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