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飲茶的實景與當代茶道對比,哪個更講究?

當代流行的功夫茶,乃是唐宋以來中國茶道的演化成果。

唐代陸羽《茶經》所提到的茶道,是在講求品味、美學、待客的氣氛下進行的。現代茶道,亦是如此。


唐宋飲茶的實景與當代茶道對比,哪個更講究?

在品味方面,唐代講究用好水、好火、好茶碗來泡好茶,鐵壺煮水要恰到好處,水初沸,加入少許鹽,水二沸,取出一瓢備用,並以竹莢在鐵壺中攪旋熱水,茶末倒入鐵壺的熱水漩渦中心,激起泡沫,再將瓢中之溫水衝入鐵壺,停止壺中的湯水轉動,孕育茶香好滋味。

現代功夫茶,講究一些的,也用鐵壺或銀壺燒水,一般均使用電熱燒水,或瓦斯爐燒水,場面講究美學的,還是使用風爐炭燒開水。

現代茶道使用小茶壺沖茶,水燒開後,先用熱水燙壺、燙杯,唐宋則是將茶碗烤熱,有助於茶水保持一定的溫度,增添茶香。

唐宋時代,茶末倒入鐵壺,激起泡沫,再將茶水連泡沫分到各茶碗去,講究一些的,還將泡沫雕花。陶谷清《異錄》記載,有位和尚福全,能將茶湯泡沫串成一首詩,四碗茶聯成一首絕句,引得好奇者天天來要求觀看茶湯寫詩。

現代品茶,除非是品飲抹茶,或者是加上鮮奶,或者是故意搖出泡沫紅茶,否則不會出現茶泡沫。現代茶道追求的是茶香高雅、茶味雋永。

唐宋時代喝茶人,似乎沒有特別注意茶寮或茶室環境的佈置,他們通常喜歡在野外山明水秀之地煮茶賞景,或者在家中庭園點茶待客。

現代茶道,講究會場氣氛佈置,或用花草綠竹點綴,或用天然美景展現美感,或在茶桌上尋求禪意,或在事茶人與茶器上講究美學。

蔓露庭茶文化在往期文章中曾介紹過茶湯的順序:溫壺、賞茶、溫盅、溫杯、納茶、注湯、候湯、出湯、分茶、傳杯、去渣、清壺等程序,起火煮水的工夫不計在內。


唐宋飲茶的實景與當代茶道對比,哪個更講究?

現代人不隨便取江、河、湖、瀑、泉之水,煮水可用乾淨水或可信任的水,水燒開後,茶壺、杯盅先放在茶海或茶盤上,倒一些熱水溫壺、溫盅、溫杯,然後用茶則倒出適量的茶葉,讓賓客賞茶,再將茶葉倒進茶壺中,用熱水沖泡。經過1--2分鐘(時間視茶壺大小而定)的悶茶,讓茶香透出、茶味釋出。此期間,賓客可以欣賞茶壺、茶器或茶桌布置。

悶茶之後,開始注湯到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水全部倒出,避免沁泡過久,茶味過濃。分茶可倒6--7分,不宜滿杯,否則燙手。

賓客首先聞香。茶有異香、清香,依茶的種類而有別。茶杯下有茶托,固定茶杯,喝茶時也比較不會燙手。由於小壺泡茶滋味濃,茶杯多半使用小杯子,喝起來約2--3口,喝完後,杯子放在茶托之上,主任此時已沖泡好第二壺茶,傾注在公道杯裡,依據客人喝茶的速度,決定再度注茶的快慢。

賓主在品茶過程中,可以充分交談,也可以專注品茶,隨賓主之意而定。有時會場還有古樂飄揚,增添氣氛。品茶以盡興為要,可以喝到心滿意足,也可以點到為止。

通常一壺茶,可以沖泡6--7巡,但會越衝越淡,主人適時更換不同的茶葉,也是一種品茶之道。

品茶是一種生活美學,端看喝茶人如何運用。平常在家喝茶,講究適性隨意。如果想要享受氣氛,也可以正襟危坐,在家中特有的茶室中獨自品茶,或是夫妻同飲,或是一家人同樂,隨性自在,有何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