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野釣時判斷有魚無魚?

鄧賢輝


大家都知道選擇釣點的重要性,釣點選對了釣技再差也會有所收穫,只是多少問題,但是如果釣點選錯了,技術再好照樣空軍。我們來到一個陌生水域,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打窩,也不是立馬開幹,而是先判斷該水域有沒有魚。有人也許會說,魚在水裡看不見摸不著如何判斷,除非藉助水下探測器,其實不然,一個資深釣魚人只需要做到以下幾步,可以很快速精確判斷水中有魚無魚。

我們都知道魚是有魚腥味的,釣魚人長期在水邊,對水的味道特別敏感。我們經常說的水腥味其實就是水中魚的腥味。來到陌生水域,我們首先找到下風口,靜下心來深吸幾口氣,感受空氣中有沒有夾雜著魚的腥味,如果有則表示水中有魚,可以通過腥味濃淡判斷出魚的密度大小,腥味濃,魚越多。

聞很好理解,但是聽很多釣友會有疑問,難道魚會告訴你嗎?其實這個聽,主要是聽有沒有魚吃食的聲音,魚吃食物嘴巴會發出很細微的聲音,主要是在撕咬或在水面吐水。在春夏季早上,尤其是水草比較多的地方,可以很明顯聽到魚吃草時發出細細碎碎的撕咬聲,聽到這種聲音一般是鯽魚、草魚的幾率比較大。

找不是在水面上找魚,而是在找這個水域有沒有垂釣的痕跡。比如我們可以尋找岸邊有沒有留下釣魚人的垃圾或者地面是不是很平整,有沒有處理的痕跡,甚至可以通過痕跡判斷釣魚人來過的時間長短和頻率。一般遺留的垃圾比較新,釣點附近草被壓平,地面平整,基本可以判斷為老釣點,既然是釣魚人經常光顧的地方,那就說明有魚。


這個比較關鍵。首先看有沒有魚直接跳出水面,如果有,該水域肯定有魚,還可以分析跳起原因,精準做釣。其次要看有沒有魚星,這是多數釣友會用到的一招,但是如果不瞭解魚星就不一定準確了,水面上浮的氣泡不一定是魚星,水底植物會釋放氧氣或者水底淤泥層沼氣排出都會出現水面氣泡。真正的魚星應該具備幾個特點:

1、氣泡不大。魚嘴就那麼大,吐不出太大的氣泡,鯽魚氣泡大約只有綠豆那麼大,鯉魚草魚的氣泡也只有大拇指蓋大小;

2、氣泡不連續。一般都是幾個一組,不會一直不停的冒;

3、氣泡不易破裂。魚吐出的泡泡多多少少有魚的粘液,所以氣泡上浮水面可以保持幾秒鐘不破裂;

這個方法就比較簡單了,可以直接問當地的人。當地人對水域情況比較瞭解,我們可以從他們口中知道大概的魚種、水深等情況,做到有備無患。

結束語

野釣觀察有魚無魚,這有點類似於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通過以上幾種方式基本可以做出判斷。很多時候釣不到魚,不是因為我們的釣技不夠,裝備不好,而是水中根本就沒有魚,或者魚的密度太小。只有瞭解水域魚情,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工作之漁


一般來說,我第一次來到一個陌生的野外環境,不會第一時間下竿作釣,而是做下面幾件事再決定是否作釣。

首先是看周圍的環境,水面多大,水深如何,是否有進出水口,水面是否有浪,是否渾濁,是否有魚冒泡,岸邊是否有魚遊動,是否有人以前作釣的痕跡,這些都是決定水下是否有魚的重要依據。

其次是聞一聞氣味,有沒有魚腥味。

再就是問一下附近的居民,諮詢魚情如何。

其中最重要的的是看,因為野外環境往往荒無人煙,而且聞和問的效果不一定準確。




釣小魚的袖鉤


有水就有魚,我們通過平時一些經驗找一個理想釣位罷了,到一個陌生水域我們怎麼樣判斷魚情,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一個陌生水域有沒有魚。

一、觀察水面及周圍

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野外水域,可以先觀察一下水面是否有魚跳躍、或翻水花,走動看看四周水面有沒有魚吐的水泡,熟稱魚星,看看有沒有一些水鳥在此棲息!這些都可以做為判斷。

二、詢問釣友或附近人

就像我們迷路一樣,對一個新環境陌生,我們想熟悉瞭解情況,就的做出行動,可以看看這片水域有人在釣魚沒,我們可以客氣禮貌的請求釣魚人的幫忙詢問,出現無人垂釣的情況,我們可以看看附近有在種地的農民沒,也可以進行詢問相關情況。

三,檢查水邊足跡

我們來到一個陌生荒野的一片水域,在沒有人垂釣也沒有附近農民,我們還可以可以檢查水邊有沒有餌料袋,水邊植物有沒有被人為踩踏的足跡,這都可以反應這片陌生野外水域有沒有魚!

四,選擇釣位試釣

我們好不容易找到片野釣水域,沒有發現有魚跡象,也沒有人垂釣,水邊周圍也沒有人踩踏痕跡,但又不想放棄,這時候我還可以進行一個嘗試,那就是找個滑尖的位置或者自己認為不錯的釣位進行試釣,試釣時間1到2小時基本夠了,要是沒有魚吃鉤,我們可以換地方或者改天在試,釣無定律,很多情況我們都不確定因素。

以上方法都可以給我們都可以嘗試,釣魚就像學習,只有弄明白了,自然就會了,學會變通、嘗試、釣魚就是件簡單又快樂的事情....






今天你釣魚了嗎


如何在野釣時判斷有魚無魚?

野釣,水域可大可小,大到江河湖海,小到溝塹潭渠,但魚兒相對黑坑、競技塘……較為稀少。野釣,想要有所收穫,首先你得判斷垂釣水域有魚無魚。


怎樣在野釣時判斷有魚無魚?

1.觀察釣點——陌生的野釣水域你要多留意有無釣魚人之前挖好的釣位,旁邊是否有丟棄的商品餌料包裝袋、空純淨水瓶、菸蒂……這些都是判斷野釣水域是否有人涉足的重要標誌。

2.觀察水面——是否有魚腥,單泡、雙泡、多泡,都說明水底有魚存在。有經驗的釣魚人甚至可以根據氣泡的形狀,判斷出魚兒的種類及大小。特別是氣溫適宜時,魚兒常常躍出水面追逐、打鬧、捕食……


3.觀察植被——魚兒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植物。春天,水中的植物可以為它們提供安全舒適的卵床;夏天,就是一個“中央空調”,小憩乘涼;秋天,則是天然的“糧倉”,要什麼有什麼;冬天,自然是厚厚的“棉被”,可以抵禦嚴寒。

因此,釣魚不釣草,等於你白跑。魚兒會在植物中覓食、嘻嘻、躲藏……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有魚的釣點,植物時而會動,特別是蘆葦蕩,魚兒遊動或吸食植物根莖時帶動蘆葦晃動尤為明顯。


4.觀察浮漂——魚兒遊動,有時會撞擊線組,帶動浮漂左右晃動。當它們受到自然因素(如 : 氣壓、冷空氣、溫度……)影響時又會改變生存水層,離底或上浮,浮漂雖然有信號,但不是魚兒的真正吃口動作。

5.觀察水質——水至清則無魚。清水中氧氣、藻類、蜉蝣物……少,魚兒得不到食物的來源,根本無法生存。水太清澈,在遇到天敵(如 : 鳥類)時,不利於魚兒的躲藏,生命高於一切。

所以,野釣要學會分辨水質,即 : 肥水、瘦水、清水、汙水,合理用餌才能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 : 判斷垂釣水域是否有魚。


6.觀察窩點——打完窩食後,停留時間不等,你會發現窩點有氣泡冒出,大小不一,形狀不同,說明誘魚成功。如遇淺水,魚兒在水底相互搶食,窩點水質會變渾濁。

7.集中注意力聽聲音——絕大多數的淡水魚類都是以植物為生,當然也會捕食小魚、小蝦、田螺……氣溫高,魚兒會上浮,吸食水面浮漂,產生“啪啪嘴”的聲音,如 : 白條、鯽魚、翹嘴……草魚更會遊向近岸的草叢,咬食青草。

野釣,雖然魚兒稀少,但更有樂趣。首先,通過自己的認真觀察,從而判斷垂釣水域是否有魚。然後,選定釣點進行打窩誘魚。最後,施展個人垂釣技巧。

漁獲多少,真得不重要,開心就好!謝謝你的閱讀,每天一起分享釣魚經驗,喜歡的可關注頭條號——垂釣小憩。


垂釣小憩


如何在野釣時判斷有魚沒魚?冬天到來之後,很多北方的釣友都已經封竿或者是準備封竿了。很多南方的釣友們依舊活躍在作釣的前線,但是就冬季的魚口來說依舊很不穩定。很多釣友也都會遇到空軍的情況,而這些的起因可能都是由於釣點的選擇問題。如果釣點選擇不好的話,即使我們的裝備再精良,釣法再嫻熟也會遭到空軍的下場。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一個釣點是否有魚還是沒魚呢?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些判斷的方法技巧。

一、先看水質

初到一個釣場就要先查看水質情況,來判斷此處的魚情。比如說水至清則無魚,清的特徵和程度是難以下一個特別的定論的,所以不要認為只要是清水就沒有魚兒生長,確實如果是純淡青色的清水中是肯定不會有魚兒生存的,但是清中有綠成了綠色那就很有可能是個很好的垂釣水域。還有一種就是混水,有不少的山塘會重複的利用。當水滿之後就會把抽乾,這樣重複頻繁的抽水自然沒有魚兒生存,或者是有的新挖的坑塘呈淡黃色也是沒有魚兒存活的,而有的塘水雖然只有二三尺的深度,上面看起來比較清,底下卻是混的,並且仔細觀看會時不時的有渾水往上冒,這很可能就有魚兒活動。

二、問看聞三要點

1、問

就是到了釣場之後先虛心向附近的居民請教此處水域的情況,這樣就能少走很多的彎路,做到心裡有數。

2、看

先看水面上是否有魚花出現,然後看水底是否有魚星冒出,通過觀察魚花和魚星來判斷魚兒的數量,種類和大小,對魚情有初步的瞭解。

3、聞

一般魚兒生長的水域中經常能聞到腥味,可以在下風口通過感覺腥味的程度來判斷魚情,腥味越大魚兒就越多。

三、以泡觀魚

水泡是魚類呼吸、覓食、觸動泥土或從魚嘴裡吐出的魚泡。水泡是反映魚兒浮動的方向、品種、數量、大小、密度高低的重要標誌。以泡觀魚,垂釣者能得到水下信息。

1、鯽魚泡

水泡細小而密集,一次連續兩個或多個,大小基本相同。有時冒一大一小兩個泡,大的冒出後緊跟一小泡。水泡的大小決定鯽魚的大小,如果大泡有豌豆那麼大,魚大約在半斤以上。

2、鯉魚泡

水泡成團,一個泡緊跟著一團水泡。水泡越多越大,說明鯉魚也越大。不過,因鯉魚有在淤泥裡拱食的習性,也表現為一路雜泡移動,或者時不時向前升起團泡。

3、草魚泡

一閉碎泡,一般先冒一兩個較大的水泡。然後陸續冒出一些小的水泡,泡出水面還炸開。

四、 觀察水面是否有魚翻花

我們在垂釣中,需要時刻留意釣點附近的水面。風平浪靜的天氣下,如果發現水面有水波紋交織、水花翻動或是突然有較大的漣漪時,這些現象說明釣點周邊的中上層水域有魚類攪動水面或是翻花。只要我們多注意觀察,其實是很容易區分開大體型魚類和小體形魚類翻花的。當我們確定釣點周邊有大體型魚類翻花之後,要進一步嘗試區分它是不是我們想要垂釣的目標魚。因為水錶的魚類翻花多是中上層魚類,假如我們想要垂釣中下層的鯽、鯉等魚類時,成群的鰱鱅魚鬧窩是令釣手很頭疼的一件事情。

鰱鱅魚在水錶翻花時通常會把半個身或是背鰭露出水面,之後頭部入水時會發出沉悶的“咕咚”聲,泛出的水花偏大,過程快。有時鰱鱅魚還會用尾巴“啪啪”的擊打水面,聲音相對小且清脆,泛起的水花小。還有一種情況是當有較多的鰱鱅魚浮在水錶面時,經常會突然加速的在水面上互相追逐,攪動的漣漪非常明顯。鯉魚翻花會躍出水面,有時甚至會整個躍出水的表面,這有點類似於鯉魚跳龍門的現象。當它入水時由於尾部擊打水面會發出極大的“啪啪“的聲。

五、以水草觀魚

看水中水草是否茂盛,如果水草茂盛,說明食草性魚少。看水草的痕跡,如果水草殘缺不齊,草莖漂浮,表明食草性魚類較多,並可根據水草被啃食的深淺判斷食草性魚類的大小。寸草不生,表明魚很多。水草的草葉震動,表明草叢中必有魚棲聚,是垂釣的理想場所。還可根據水草搖動的程度和狀態觀察魚的種類。獨草輕搖多是鯽魚,獨草彈動多為草魚,片草輕搖多為鯉魚。

六、看水鳥

鸕鷀、水鴨、白鷺等都是專食小魚的鳥類,垂釣者來到湖泊、河流,如果見到棲息在水草邊的水鴨、白鷺等突然起飛。或看到白鷺在水面的上空盤旋、翱翔,鸕鷀、水鴨在水面遊,說明此處的魚兒較活躍,適宜下鉤垂釣。











時間的流浪者wo


喜歡釣魚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路過某處水面會挪不動腳,總會在水邊比劃一番,看看裡面有沒有魚,適合在哪下竿。那到底是如何判斷一片陌生水域裡有魚無魚呢?且聽我跟您一一道來:

一、看。這是最基本的方法。最直觀的是看水面有沒有魚跳,看水邊有沒有餌料袋,有沒有釣魚人留下來的痕跡。再就是看水邊有沒有小魚苗。也可以看水有沒有冒泡,水邊水草是否有被啃食的痕跡。同時也要注意一點,如果水邊有小魚漂著,那就不要下竿了,多半是被人電過或者下過藥。

二、聞。在水面下風口,通常能聞到水面的氣味,如果魚密度較大,通常能聞到一股腥味。

三、聽。有黑魚、翹嘴、鱸魚等肉食性魚的水面,通常會有炸水的聲音。那就是大魚搶食的聲音。還有一種聲音,就是您到水邊有動靜時,水面會突然傳來嘩啦一聲,那多半是魚群浮游時被您驚到了潛入水的聲音。大多是鰱鱅和草魚。

四、問。向住在附近的人打聽,人家常年生活在這附近,水裡有沒有魚,人家肯定知道。當然,問的時候不要吝嗇一兩根菸,姿態也要放低點,不要牛氣沖天的,不然人家不會告訴你的。


墨海遊釣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一位野釣愛好者,釣魚也有幾年了,平時都是野釣的,所以我來回答這問題是很合適的,那我們野釣時,怎麼判斷水域裡有沒有魚呢?我來說說我一些個人經驗吧,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我們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馬上開竿,也不是找釣位,我們第一步應該做什麼呢?

觀察

我們第一步應該觀察水面的情況,看看有沒魚遊動或跳起水面來,一般有魚的話,絕對時可以發現它們的蹤跡的,像鰱鱅,白鰱,這些魚是喜歡在水上層活動的,所以我們可以輕鬆發現它們,鯉魚也是喜歡跳水的,所以只要有鯉魚,我們就很容易可以發現它們,我們也可以通過還有觀察水裡有沒魚的氣泡,氣泡也可以證明有魚存在的,每一種魚的氣泡都是不一樣的,我暫時知道的才兩三種,比如鯽魚泡泡是多而密的,鯉魚泡泡也是差不多,不過泡泡要比鯽魚的要大很多,草魚的氣泡首先是冒一個比較大的,然後接著就很多大的氣泡,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氣泡來判斷是哪一種魚,如果水域裡有魚的話,我們肯定可以通過這些來發現的,所以我們先要做的就是看看水域裡有沒魚的存在,只要發現了有魚的痕跡,我們就可以判斷它是有魚了,相反如果沒發現,我們就可以判斷沒魚了。

我們可以沿著岸邊走一圈,邊走邊看,看看岸邊有沒有開發過的釣位,如果釣位多的話,我們也可以基本斷定水域裡是有魚的,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我來做個簡單比喻吧,就拿吃飯說事吧,比如讓你吃白米飯,沒有配菜,你最多也只能吃一碗吧,不可能吃好幾碗吧,這樣一對比,我相信大家就明白了,釣位也一樣,如果沒魚存在或釣不到,你會不會開發那麼多釣位呢,不會吧。所以釣位越多,也可以證明水域裡有魚,還可以看看岸邊青草有沒被咬過的痕跡,像草魚這些大型魚類,它們是很喜歡吃草的,尤其是新嫩的青草,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岸邊雜草來判斷,水域裡有沒魚。

我們去到一個陌生水域,其實不用走,不用看,我們也可以知道有沒魚存在的,大家想知道嗎?那就是聽了,只要我們聽力正常,我們只需要找個靠近岸邊的地方,一坐下就可以了,我們只需注意聽水裡有沒響聲,正常來說,水域裡只要有魚存在,它們肯定會有跳水的

,比如鯉魚,白鰱魚等等,這些魚是很喜歡跳水的,所以我們只要聽到水裡有聲音,我們就可以判斷它有沒有有魚了。

通過聞水裡有沒腥味,也可以判斷水域裡有沒有魚存在了,水域裡只要有魚,它就會有腥味,打個比方,就來炒菜做個比喻了,誰家一炒菜,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聞到炒菜味道呢?可以聞到時吧,聞魚腥味也是一樣的,不過這個聞,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需要有很資深的老師傅才有此絕活,本人暫時還沒達到那個水平,所以我暫時不可以通過這個聞來判斷水域裡有沒魚,但大師就不一樣了,他們只要去到水域裡,一

聞就可以判斷水域裡有沒魚存在了,所以這個聞暫時不適合新人,還需要藉助別的方法才可以判斷。

總結:想知道水域裡有沒魚存在,其實辦法是有很多種的,但也差不多,所以大家也可以藉助以上幾種辦法來判斷,基本準確率是很高的,大家不防也可以試試,希望幫到大家。


釣魚飛飛


首先感謝你得提問!作為釣魚人最基本的技能就是判斷魚情了,那麼野外釣魚怎麼樣才能判斷水裡有沒有魚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首先觀察有沒有魚星,不同的魚種吐出的泡泡也有所不同,這個釣魚人都知道!

2.觀察水質是否符合魚兒的生存條件,宋人言:“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我們在生活中比較常見鯽魚鯉魚都是底層魚類,它們在水底尋找中會攪動水底淤泥,在岸上可以仔細觀察水裡是否有魚兒攪動的淤泥的痕跡,就可以大致確定水裡是否有魚了!

3.看水面波紋,大體型魚兒很多屬於上層魚,它們在捕食過程中很容易形成“八字”形狀的浪花,也可以根據浪花的大小判斷魚兒的大小!

釣魚就像是打仗,想要一個好的魚獲,需要釣魚人經過周密的部署和偵查!使用正確的釣法合理的用餌和對魚情的瞭解,就離爆護不遠啦!


淡水魚殺手


現在能釣魚的地方越來越少了,特別是野釣的水域,如果聽說哪裡有地方可以釣魚,也是會開車就跟著釣友們去,那怎樣判斷一個陌生水域有沒有魚呢,我有幾個建議。

1、到了陌生的水域首先我們就是要學會聞,聞什麼呢,聞水裡有沒有腥味,有腥味的地方多多少少就會有魚,味道越濃烈魚就越多。反之如果沒有腥味那就是沒什麼魚。

2、再者我們就要學會聽,例如我們出釣的水域天氣好陽光好溫度高的時候,我們用心的去聽,草魚吃東西的時候是有聲音的。

3、到陌生水域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找,看看能不能找到釣魚的場所有沒有修整過的位置和剩下的餌料袋或者菸頭,找這個就是確定這裡有沒有人在這釣過魚,東西越多說明有人釣,也就說明有魚。

4、我們除了按照上面的幾點去分析還可以通過看來去找魚,怎麼看呢,我們看垂釣水域的水面是否有魚翻身,或者跳躍的現象,然後在看水面有沒有魚星,這樣也是判斷有沒有魚的一個因素。

這只是憑我的經驗,歡迎大家討論


百木緣木器廠


野釣環境一般複雜,在垂釣之前想要判斷是否該水域是否有魚,從以下幾個部分來判斷:

1、看看周圍垂釣的水邊是否有釣位的痕跡。

如果有很明顯的釣位痕跡,比如踩踏的植物、明顯修過的釣位或者周圍有釣友留下的餌料袋、盒飯袋等都可以確定此處有魚可釣

2、垂釣水域是否有魚在水面打水或者嗅到魚腥味

觀察所釣水域是否有魚在水面跳動或者魚遊動留下的水花,又或者能夠聞到魚腥的味道,(尤其是農村只放魚苗,不餵養食物的野塘)如果能觀察到水花或者聞到魚腥味,可以判定有魚

3、近水邊是否有小雜魚遊動。

自然水域一般小雜魚較多,如果可以看到很多小雜魚在水面或者水邊遊動,說明該水域有魚。

4、看垂釣環境的水色和周圍水草的生長情況

所釣環境如果明顯無汙染,水質自然,周圍水草生長茂密,切無人踏入痕跡,很有可能是個不錯的野釣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