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之妻朱梅馥:一生唯有香如故

朱梅馥不是一個很有名的女人。她自己沒有什麼頭銜,一輩子的職業是家庭主婦。

但是她又不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她這個家庭主婦,真的很難做。只因為她的丈夫,名叫傅雷。


傅雷之妻朱梅馥:一生唯有香如故

朱梅馥與長子傅聰和次子傅敏

01 嚴母教子

說起朱梅馥,要先說說她的丈夫——著名翻譯家、批評家傅雷。

傅雷,1908年生於江蘇一個地主之家。自幼家境殷實的他,本來可以無憂無慮地長大。然而在傅雷4歲那年,他的父親被誣入獄三個月,出獄後患上了肺癆,24歲就抑鬱而終。禍不單行,傅雷的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也在一年之內不幸夭折。

傅雷的父親名字中有個鵬字,因此他的母親被人稱為鵬少奶奶。既要忍受至親離世的悲傷,又要帶著長子重振家業,鵬少奶奶從此再也沒有展露過笑容,愁苦成了她生命的底色。

兒子傅雷是她唯一的指望。她是一個大字不識的舊式女子,在教子方面,信奉的只有一句“棍棒出孝子”。為了能讓兒子成才,她嚴苛的幾乎讓人懷疑她還是不是孩子的親媽。

比如,傅雷在屋裡讀書,她就在屋外監聽,只要讀書聲一停下,她馬上衝進去用戒尺打兒子;比如,傅雷若是成績不好,她就把兒子關在門外凍著,一凍就是半夜;比如,傅雷被先生告了狀,她就把兒子綁在祖宗靈位前讓他跪地認錯。

有一次她趁著兒子睡覺,把兒子五花大綁在一塊木板上,威脅說要把兒子扔進河裡。還有一次她把滾燙的蠟油滴在兒子的肚臍上,鄰居被傅雷的哭喊聲驚到,跑過來一看嚇了一跳,連聲說:“鵬少奶奶,你怎麼能對孩子這樣啊,你要弄死他嗎?”

傅雷小時候頗為頑劣,鵬少奶奶也有心灰意冷的時候。有一次,鵬少奶奶感到心力交瘁,竟然決定上吊自殺,還好發現的及時,傅雷才沒有失去母親。

實話講,鵬少奶奶非常不容易。在舊社會,孤兒寡婦就是悲慘世界的代名詞。鵬少奶奶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不但要照料兒子生活,督促兒子讀書,還要替人縫縫補補,賺些家用零花。為了給兒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她一個人帶著兒子從鄉下搬進城裡,想方設法請優秀的老師教兒子四書五經、算術英文,後來又把兒子送進新式學校。兒子去法國留學四年,她變賣鄉下田產以資助兒子的學費和生活費。一個沒有文化、沒出過遠門的舊式女子,憑一己之力能做到這些,可謂是有膽有識,付出的血淚無法想象。

在鵬少奶奶不近人情的教育下,傅雷從一個頑劣小兒變成了後來著作等身的大翻譯家兼文藝評論家。傅雷長大後,漸漸體會到母親當年的嚴苛確實有很多不得已的成分,他事業上的成功也離不開母親的苦心教導。從這個角度來看,鵬少奶奶成功了。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此不堪回首的童年,也造就了傅雷性格上的巨大缺陷。

02 委曲求全

朱梅馥比傅雷小5歲,是傅雷的遠房表妹。她與傅雷自幼相識,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她的父親是前清秀才,以教書為業。生於書香門第的朱梅馥受過良好的教育,初中高中均就讀於教會學校。她精通英文,善彈鋼琴,有不錯的藝術鑑賞力。

1927年,傅雷決定遠赴法國留學。出國前,在長輩的授意下,傅雷與朱梅馥訂婚。那一年,傅雷19歲,朱梅馥14歲。

他們訂婚,可以說是包辦婚姻,也可以說是自由戀愛——傅雷和母親都中意朱梅馥。

朱梅馥原名朱梅福,傅雷覺得“福”字太俗,便為她改名為“梅馥”,取自《卜算子 詠梅》裡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香如故”。梅馥,寓意為梅花香氣濃郁。而陸游的這首詞,成了朱梅馥一生的寫照。

傅雷在法國留學期間,遇到了一個金髮碧眼的法國女郎瑪德琳。瑪德琳性格自由奔放,與溫婉賢淑的朱梅馥完全不同。傅雷瘋狂地愛上了她。

情到濃處,傅雷竟然寫了一封退婚書,讓朋友劉海粟幫自己帶回老家。在舊社會,“嫁不出去”和“遭夫退婚”是女子的奇恥大辱,因為外人可以據此認定該女子德行有虧。傅雷不是不知道這封退婚書會對錶妹造成多大傷害。

然而瑪德琳不是從一而終的傳統女人,她在和傅雷戀愛期間,又有了新的男朋友。傅雷萬念俱灰,打算開手槍自殺。因為他知道退婚書到了母親和表妹手裡,家裡必然天翻地覆,若是表妹尋死,母親氣出大病,他該如何是好?就在這個關頭,劉海粟拿出那封退婚書:“你看,這是什麼!”

原來劉海粟瞭解傅雷,知道這不過是他的一時衝動,是以並未將退婚書帶回。傅雷又驚又喜,連稱劉海粟是他的救命恩人。

1932年,回國後的傅雷與朱梅馥在上海結婚。這一年,傅雷24歲,朱梅馥19歲。


傅雷之妻朱梅馥:一生唯有香如故

傅雷與朱梅馥結婚照

朱梅馥雖然接受的是新式教育,但是她的性格完全是一個傳統的賢妻良母。婚後,她一邊洗衣做飯,打理家務,一邊充當傅雷的秘書,幫傅雷做卡片,給傅雷抄寫稿件——她的小楷如她的容貌一樣端莊秀麗。她忙碌終日卻從未有過一句怨言。幾乎沒有人見過朱梅馥生氣的樣子 ,大家都說她是活菩薩。

若是傅雷從此收心,對朱梅馥忠貞不二,也不失為完滿姻緣。可惜這只是傅雷的第一次出軌。

1936年,傅雷去洛陽龍門石窟考察,愛上了一個豫劇女演員,還為她寫情詩。那時候朱梅馥已經有了2歲的長子傅聰,還懷著次子傅敏。這段婚外情,朱梅馥心知肚明,但是她只當是不知道,照常料理家務,照顧孩子。新鮮勁一過,傅雷與這位豫劇女演員散了,朱梅馥也絕口不提此事。

1939年,傅雷又愛上了一位絕色女高音歌唱家成家榴。他瘋狂迷戀成家榴,當著朱梅馥的面,跟成家榴談天說地,給成家榴寫無數情書。流言蜚語讓成家榴不堪忍受,她逃到了雲南。傅雷魂不守舍,連工作都做不下去。面對丈夫數次出軌始終不置一言的朱梅馥,給成家榴打了電話:“

你回來吧,你不在他寫不下去。

於是成家榴回來了,住在傅雷家裡。傅雷又可以寫下去了。他們在書房濃情蜜意的時候,朱梅馥為他們端茶倒水,煮菜做飯。

已經是民國了,傅雷還可以享齊人之福, 張愛玲都看不下去了,專門寫了一篇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影射此事。成家榴被朱梅馥的大度所打動,最終她還是離開了傅雷,遠走香港,終身未嫁。晚年陳成家榴見到傅敏,連說“你母親真的好偉大”。

朱梅馥不是沒有感情的人,丈夫數次出軌,她的內心也十分痛苦,但是她選擇了隱忍,不對丈夫發火,也不讓孩子打探。傅雷每次出軌,都有過放棄妻子的念頭,朱梅馥卻從來沒有想過放棄丈夫。她說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她要放棄小我,顧全大局。

03 逆來順受

朱梅馥的婚後生活,常常受到折磨。這一點,傅雷也承認。

傅雷從小生活在嚴苛的環境裡,等他成了家以後,他也以嚴苛的態度去要求妻兒。換句話說,他把自己原生家庭的悲劇,變成了兒子原生家庭的悲劇。

傅雷定下了很多家規。就單說吃飯一事,傅雷要求吃飯不許說話,不許發出咀嚼聲響,胳膊肘不能妨礙別人,舀湯時不能把湯灑在桌面上,吃完飯要把凳子放在桌下等等。其他的瑣事方面,家規更多,比如日曆必須由保姆來撕,灌水壺必須從排尾灌起,連幾點散步都有規定。

這樣嚴格繁瑣的家規,就算是完全沒文化的舊式婦女都難以忍受,但是接受西式教育長大的朱梅馥卻一一忍受下來。她認真督促兒子執行,只為了兒子少惹傅雷生氣。

傅雷有時候發脾氣是沒來由的。

傅聰5歲那年,在客廳寫字,傅雷不知道為什麼突然發火,把蚊香盤扔了過去,打在傅聰的鼻樑上,頓時血流如注。

傅雷跟友人打兩圈小牌,朱梅馥站在旁邊觀看不敢說一句話。傅雷輸了,卻對朱梅馥大發脾氣,怪朱梅馥不給他當好參謀。

在教子方面,傅雷跟他的母親一樣不近人情。傅聰在樓上練琴,傅雷在樓下監聽,一旦走音,他立刻衝上樓連打帶罵,甚至會抓著傅聰的腦袋往牆上撞。傅聰不聽話,他把兒子綁在家門口讓人圍觀。鄰居常常能聽到傅雷家大喊大叫,打孩子,摔東西。

傅雷不是不愛孩子,為了孩子成才,他如他母親當年一般不計成本地付出。但是他真的不知道怎樣正確地愛一個人。

常年生活在這種環境裡,朱梅馥也深受折磨。她不會責怪傅雷,只能儘量督促兒子遵照爸爸的規定行事。傅雷要打孩子,她搶先一步罵幾句,平息傅雷的怒火。孩子被傅雷打傷,她流著眼淚照顧孩子。

沒人能忍得了傅雷的暴躁脾氣,除了朱梅馥。她的逆來順受,她的溫婉賢淑,是這個家不可缺少的粘合劑。

04 天人永隨

傅聰出國留學後,傅雷漸漸老去。隨著年歲的增加,傅雷也不像年輕時那般脾氣火爆了。他開始反思為人父過程中犯的錯誤,發現自己把不幸的童年強加於兒子身上,而且對妻子也做過許多虧心事。他在家書中深刻地懺悔。

朱梅馥很是欣慰。她給兒子寫信說,你爸爸對我越來越體貼了,我們兩個誰也離不開誰。

朱梅馥是最瞭解傅雷的。她知道傅雷的乖戾性格,與原生家庭的不幸是分不開的。她告誡兒子,我們家的悲劇必須從你這裡結束,不能再給後代留下陰影。傅聰在國外找了對象,她要求傅聰多體諒女方,不要讓傅雷折磨她的悲劇重演。

她是一個把賢良淑德發揮到極致的女子,別人都說這樣的女子,平生再沒有見過第二個人。

然而這段幸福的日子沒有持續太久。

傅雷早在1957年就被戴上了右派帽子,雖然後來摘了帽子,但是那段經歷對他的打擊是巨大的。傅雷是自由職業者,給他戴上帽子,沒人敢出版他的作品,相當於切斷了他的經濟來源。為此,傅雷不得不違心做檢討。那時候,他已經想到了保留體面的最後出路。

後來,那場轟轟烈烈的運動拉開了序幕。在經歷了幾天幾夜的抄家批鬥後,傅雷終於下定了決心。

1966年9月2日夜裡,傅雷與朱梅馥雙雙自縊而亡。怕踢凳子的聲音驚動了保姆,他們事先在地上鋪好了棉被。臨死前寫好了遺書,遺書全文無一處塗改,把身後事交代的清清楚楚,連自己的火葬費和給保姆的贍養費都準備好了。

這是傅雷選擇的出路。但這未必是朱梅馥該有的出路。他們的兒子很清楚,父親走上這條路是必然的,因為父親一向是“士可殺不可辱”,母親卻不應該走上這條路,因為母親是最能忍的,她在什麼環境裡都能生存。

她本來不必在53歲時結束自己的生命。她完全是為了追隨傅雷的腳步。也許這一生她從不後悔,但是很難說她是否值得。

沈從文在臨終前,對張兆和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三姐,我對不起你。”

不知道傅雷決定自縊的那晚,有沒有對朱梅馥說過類似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