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宅家抗疫,變身愛生主播——我在疫情期間的“抗疫保學”故事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猝不及防,也讓這個寒假成了史上最長的寒假。從陽新疫情封城算起,我已宅在家裡四十多天了,真的是一天也沒出門過(平時買菜也是家裡先生值班下班時順帶從超市帶回的)。看了好幾個學生直播課的搞笑帖,說曾經的夢想作文終於實現了,上學可以不用去學校了,老師也成十八線主播了。可是,真的長久宅在家裡,心心牽掛的還是學校,還是學生。希望早日跟孩子們來場春天的遇見。作為中心小學六(5)班的數學老師兼班主任,我在居家不出門為國家做貢獻,為陽新祈禱加油的同時,只爭朝夕,履職盡責,從一個“宅家達人”變身為“愛生主播”,用師者情懷踐行自己不忘初心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

從宅家抗疫,變身愛生主播——我在疫情期間的“抗疫保學”故事

自我加壓,當好網絡研修的學習者。

我們六(5)班的班級微信群一直是建得比較完善的,所有學生家長一個不落。在剛剛放寒假的時候,我在群裡召開了家長會,要求家長督促學生完成好寒假作業,完成作業盒子當天佈置的內容。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陽新也開始封城的時候,我在班級微信群實行了打卡報平安制度。要求家長在規定的時間內群裡接龍簽到,家長必須每天為學生打卡報平安,並拍攝上傳學生學習照片。

從宅家抗疫,變身愛生主播——我在疫情期間的“抗疫保學”故事

在抓好學生學習的同時,我也開始了在釘釘網上的網絡研修,為自己加油。黃石教科院的中小學網修課,要求完成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學習,然後參加考試,所有程序完成,才能頒發合格證書。儘管同事說有考試答案,但我還是每天認真聽課學習,自己獨立考試。我還特別注意到了釘釘網上的選修課程,比如PPT的製作課程,聽了幾節課,引發了自己強烈的學習興趣。說實話,作為快要年過半百的老師,自己對電腦操作並不熟練,也不熱心,平時講課的PPT,很多是教材自帶的,稍作修改就為我所用,有的對自己的學情並不實用,有時乾脆就一支粉筆講半天。通過學習,我開始進入實操階段,比如如何製作母版,如何選用素材等。有一天晚上,為了製作一個作業評講的課件,如何把答案與答題分開,涉及到動畫設計,我一邊百度,一邊製作,一直弄到深夜12點,點開自己製作好的精美課件,心裡真的特別有成就感。這次紮實的網絡研修,也為我後面當好線上主播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宅家抗疫,變身愛生主播——我在疫情期間的“抗疫保學”故事

親力親為,擔好線上教學的引導者。

2月初,為了響應教育部的“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我校線上教學拉開了序幕。主管教學的劉會林校長,多次在網上召開教研組長會議,要求我們把線上教學抓實抓牢。我先是按學校要求,在湖北教育雲開直播室,但因為直播卡頓問題,效果並不好。後來發現釘釘班級群很有特色,其中家校本可以直接在上面批改作業。我就開啟了“盧春青的班級群”,把語文、英語及各科老師都拉進了群級群,並要求全體學生和家長入群。把釘釘學習、作業盒子與網絡直播課結合起來用。並針對教育頻道的網絡直播時間,網上印發了學生一週學習課程表,讓班上各科教師共同參與到班級學習管理中來。

從宅家抗疫,變身愛生主播——我在疫情期間的“抗疫保學”故事

同時,我開始在線上學習當主播。在家校本佈置作業,全批全改。學生完成作業盒子的練習後,就在家校本上傳。作業批改時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經常在學習小組和班級群展示優秀作業,併發私聊給家長加以表揚,學生作業就越做越工整了。班上有個同學方均晟,平時做作業很潦草,這段時間線上學習經常受到表揚,學習態度跟以前比,有了大變樣,數學檢測從原來的五、六十分到現在的八九十分。接著,我開始在網上講評作業。做好作業評講的課件,通過分享模式網上點評,並開動互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上來,我無時無刻不在思索,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採用。每天晚上經常跟家長語音通話,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幾十個電話下來,常常手機發燙,或是斷電。為了落實學習效果,讓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做好一章學習的思維導圖,定時讓學生在班級群裡曬當天的學習筆記、優秀作業及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家長紛紛點贊,甚至把自己孩子的優秀作業發到朋友圈去曬。班級線上學習做到家長、老師、學生三位一體,共同成長。

從宅家抗疫,變身愛生主播——我在疫情期間的“抗疫保學”故事

家校合作,做好學生心靈的陪護者。

在線上教學,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日常的教學需要家長配合,疫情防控之時,更是需要家長全力支持。學生每天簽到、作業、筆記完成情況,我都會及時發到家長群,學生出現兩天以上未完成作業和筆記的情況,就會給家長去電話。對父母在防疫一線的學生,每天晚上則多了一個電話語音溫馨提示,提醒他們及時睡覺,不要熬夜,增強免疫力。

從宅家抗疫,變身愛生主播——我在疫情期間的“抗疫保學”故事

對於學生、家長長期宅在家裡的焦慮,我自己感同身受,就特別注意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先後舉辦了專題的班會,跟語文老師配合,給白衣天使寫封信,並讓優秀學生作文在網上發表;打卡每日朗讀,讓學生朗讀像龍應臺《目送》等文章,讓學生理解、感恩父母,有的家長甚至也把自己的朗讀音頻上傳給我;聽取網上“暖春行動”心理輔導的公益講座等,做好家長與學生小摩擦的調解者和知心人。班上有個學生楊子晗,幾次沒有上傳作業,電話裡問她父親,才知道父母在溫州打工,回鄉下過年,封路不能回城。鄉下家裡沒有網絡電視,學習只能去鄰居家蹭網。聽說這件事,我就多次跟學生家長電話溝通,要家長多陪同學生一起學習,不要傷害到學生自尊。同時,注意學生長期線上學習的用眼衛生,讓他們做眼保健操。我還特別製作了10節手指操的精美課件,學習之餘,通過直播課,讓大家跟著自己一起來動動手,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活動按摩手指關節。病毒擾人心,關懷暖人心。這種點對點的“客服式”關懷,讓學生感受到了被關愛的溫暖。

點點微光,匯成希望;絲絲溫暖,凝聚力量。哪有什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我們如今能安全“宅”在家中,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烏雲畢竟遮不住升起的太陽,疫情自然擋不住春天的腳步。春暖花開,相信很快能與同學們在校園重逢,而在此之前,我希望自己能做一束光,和我的同事們一起,去溫暖學生,照亮道路,踐行教書育人的使命和擔當。

(供稿 於家 編輯 向能利 黃練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