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郭麒麟沒有拜師郭德綱?

尤雅玲


郭麒麟是拜師了的,他的師父是于謙。

很喜歡郭麒麟,為人謙和低調踏實不浮躁,很會做人做事。

德雲社這麼多年如日中天紅紅火火,已經是相聲娛樂界的領頭羊,憑著郭德綱的名望與人氣,郭麒麟自然名聲在外,可是他沒有那些紈絝子弟的毛病,也從不高調炫耀,這可能跟自身的性格有關也跟郭德綱的家教有關,畢竟是正八經的平民百姓起家,從草根創業歷經千辛萬苦風風雨雨走到現在不容易,對生活和做人有更深刻和平凡的理解,所以父子身上都有那些真實優良的品質。

很喜歡他們的相聲基本每天都聽,也很感謝他們,在枯燥乏味的生活裡帶來了無數的歡樂,祝德雲社越來越好也祝郭麒麟越來越好[ok]



萬事由天644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相聲界有相聲界的規矩,比如子女不能拜父親為師傅,學藝。侯寶林大師的公子就拜在常氏相聲門下。

因為郭麒麟是郭德綱的兒子。

郭麒麟就不能拜父親,但可以拜郭德綱的搭檔于謙為師傅。當然後來于謙的兒子也拜郭德綱為師傅。

相聲門多年來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不能正式收自己孩子為徒弟,規矩只是說孩子不能正式擺知拜師父親,所有當爹教兒子本事那是天經地義的。本質而言,郭麒麟沒有拜師郭德綱並沒有影響,想學的、該學的郭德綱自然不可能不教。

老一輩傳下來的規矩,除此之外還有:

“長輩有隔閡,小輩不摻和”

藝人之間不團結,誕生於晚清社會動盪時期的曲種本帶著一種江湖幫派氣息,再加上相聲、評書這些曲種不存在“一人唱不了一臺戲”的情況,所以同行之間都盼“死同行”。

但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當師父和某前輩出現矛盾,即便“老死不相往來”都是老輩自己的事,晚輩是不能摻和的,該尊敬還得尊敬,絕不能貶低長輩。

“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

相聲界本來就是嬉笑怒罵,借用戲曲界的話就是“戲比天大”,站上臺為了響包袱、給觀眾逗樂怎麼樣都可以,但是下臺該立的規矩一點不能少。

“搭桌”

相聲界的人遇到天災人禍時,同行們為盡一份心力,就會組織演出,演出結束所有人分文不取,路費也自負,把演出全部所得留給困難者以解燃眉之急。


考娛學家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呲牙]。

郭老師很早在相聲裡說過,自己教不了自己孩子,下不了狠心。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因素。

還有兩個,拜了于謙,于謙的兒子也拜了郭德綱,這樣兩家關係會更加穩固,類比於以前各個民族之間和親。

一聲師父,一生是父

多一個爸爸疼愛不好嗎?

何況于謙老師出身世家,師父是捧哏名家石富寬,根正苗紅,想當年郭德綱拜師侯耀文就是于謙老師引薦的,跟著於老師點菸倒酒燙頭不香嗎?[捂臉][捂臉]

子不能拜父。

最簡單的例子,馬三立和馬志明,馬志明雖然是家學,但是仍然拜師朱闊泉。

這規矩的原因,據說是因為父親捨不得下狠手打兒子,沒法好好傳藝[玫瑰]。





魚樂娛了御


郭德綱老師說過,自己教不了自己孩子,狠不下心。

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因素。

還有兩個,拜了于謙,于謙的兒子也拜了郭德綱,這樣兩家關係會更加穩固,類比於以前各個民族之間和親。

還有就是從遺傳來說,自己孩子多少帶點自己的藝術天分,需要的不是師徒關係,而是和自己捧哏學一些能中和自己的表演天分的,這樣整個人會增加成為角兒的概率,不會有失偏頗。

總結一下,一是自己孩子下不了狠心,二是互換人質,鞏固捧逗關係,三是中和自己遺傳的相聲天分,增加成為名角兒的概率。




小飛行記


郭麒麟不拜師郭德綱,除了有相聲界拜師不拜父親的傳統,也是因為郭德綱早已經有徒弟的影響。

在相聲界傳統中,拜師父親後,因為血緣關係,身為師傅的父親心慈手軟,不能嚴加管教弟子,會造就兒子學業難有所成。在老一輩相聲大師時候,如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就拜師朱闊泉,侯寶林的兒子侯耀華就拜師趙佩茹,就是規避這種情況。郭德綱本身就是傳統相聲的繼承者,他對著這些傳統相聲界習俗一直推崇。

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讓兒子郭麒麟拜師于謙,而於謙和郭德綱這對默契搭檔,除了于謙的言傳身教,郭德綱肯定也會教授郭麒麟相關知識。同時于謙的師傅是石富寬,在相聲界輩分也比較高,這自然讓郭麒麟在年輕相聲演員中地位有了明顯區別,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

郭德綱以“雲鶴九霄,龍騰四海”輩分收徒,從他收徒時間看,郭麒麟正式踏入相聲界是2011年,此時的他才十六歲。而郭德綱在1995年創建德雲社時候,在這逐步發展中,他已經收了不少徒弟,這些人都是德雲社的中流砥柱。

郭德綱如果收郭麒麟為徒,無論從年齡、資歷上,他的輩分都是應該低於閆雲達、岳雲鵬等人。但作為德雲社的少班主,未來的接班人,想掌控好德雲社,郭德綱強行將郭麒麟輩分提高,不利於德雲社發展。

從郭德綱後來迫不得已將德雲社,從傳統師徒體制向現代企業體制轉變就可以看出來。師徒矛盾不和、人員大量出走,給德雲社造成很大被動。而郭麒麟拜師于謙,避免與郭德綱徒弟們產生矛盾,而以少班主身份,可以很容易和各位師兄弟打成一片。


小依說說


對於這個問題不只是我們,就連很多媒體對此也很是不解。不過據說在一次採訪當中郭德綱道出了箇中緣由。郭德綱表示相聲這個行業的“行規”;對於行規郭德綱還做出了比較簡單的解釋,就是說如果你想入這個行業,憑藉相聲吃飯,前提必須要拜入哪位前輩老師的名下。這樣這個行業才會承認你真的是相聲界裡面的人。譜系上才有你的名字,就算是這個師傅一天都沒有教導過你,你也要對師傅尊崇有加。算是感謝師傅給你領進門,給了你這口飯吃的報答吧。而且就這一行業來說不僅是師傅,天分也是至關重要的。

有很多喜歡相聲的觀眾朋友們都知道,郭麒麟不是郭德綱的徒弟,按規矩來說郭德綱是不能夠收自己的兒子為徒的,所以郭麒麟便拜在了于謙門下,而於謙的弟子不多且對輩分沒什麼要求,所以就沒有排輩分,但是郭麒麟這個名字也是藝名,他原名叫郭奇林。所以取了個和本名諧音的藝名,又好看又好記。

如果這樣推算下來,于謙的徒弟是郭麒麟,在德雲社徒弟中,輩分最高的也是郭麒麟,他和郭德綱算是同輩了。相聲行業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是一個嚴格的論資排輩的行業,輩分越高,知名度也越高,所以說郭麒麟的輩分在德雲社也是相當高的,在以後的發展上對他也是非常有好處的。而郭麒麟也是沒有辜負大家對他的期望,雖說現在年齡不大,但是已經多次登臺表演了。取得效果雖然不及郭德綱,但也算是小有成就吧。而且比起郭德綱來說郭麒麟還是有一點點優勢的,那就是他比他爹長得帥。

作為德雲社堂堂正正的未來繼承人,排不排輩分都不能影響他在德雲社的地位。





貓元


這個問題估計大家都很困惑,畢竟父親教兒子會更用心。記得在一次郭麒麟接受採訪時解釋過這個問題,那是因為他們相聲門多年來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不能正式收自己兒子為徒弟,郭德綱在這方面比較傳統,是不會去破壞這個規矩的。

大家都知道,郭麒麟的師父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謙哥,于謙老師。 相聲門雖然規定只是說兒子不能正式拜師父親,但是父親教兒子本事那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本質上來說,郭麒麟沒有拜師郭德綱一點影響都沒有,反正想學的、該學的郭德綱自然不可能不教,郭麒麟是少班主這個身份是無人可以改變的。

退一步說,即使可以,相信郭麒麟也不會拜郭德綱為師,因為將來會不利於管理。理由很簡單,因為郭麒麟年齡小,假設拜師按照年齡看郭麒麟應該是霄字,如果越級給了輩分郭德綱如何服眾?郭麒麟作為少班主,將來多半是要接班的,一大票得力干將都比他輩分高,那將來還怎麼服眾?畢竟相聲門講究的是按資論輩。

所以,郭麒麟拜師于謙就是最好的選擇:一是于謙和郭德綱同輩,拜他為師不跌份;二是于謙也是德雲社的人,拜他為師不生分;三是于謙門下沒有固定的師承字配,郭麒麟不需要改藝名,方便……


學安君


我對相聲界的規定不是太瞭解,從我個人理解來看郭麒麟不能拜自己父親為師。

一、從教學角度看,父親對兒子很難做到嚴師嚴教,這樣短時間覺得沒事,長遠來看,郭麒麟很難有出息,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沒有血緣關係的師徒才能走的更遠。

二、從傳承來看,相聲祖師爺應該有這樣的規矩,這也是長久以來的經驗,才能讓相聲事業源遠流長。

三、性格方面看,我通過媒體瞭解,郭德綱的性格與于謙的性格比較互補,郭麒麟拜于謙為師,能讓郭麒麟性格更接近完美。

四、從職責角度來看,相聲分捧哏和逗哏,郭麒麟拜于謙為師,能汲取各家之眾長,為以後成為相聲大家有很大幫助。


為您服務


郭麒麟在德雲社沒有按輩分排,其實是因為他的師傅弟子比較少,也沒有專門的賜字,所以郭麒麟沒有改名字,依然叫郭麒麟。說起來郭麒麟的師傅,也是在相聲界很有名氣的大師,他就是郭德綱的搭檔——于謙。因為在相聲界有個規矩,拜師不能拜父親,所以郭麒麟是不能拜郭德綱為師的,所以不能按照郭德綱的弟子排輩分。


鬼戰小偉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郭德綱原本就是郭麒麟的父親,父親終究要把自己的終身所學交給自己兒子的,更何況郭麒麟是拜了于謙為師,這樣自己就可以學習兼顧兩家所長,這是要將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節奏啊!

所以名義拜不拜自己的父親為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學到本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