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家農村看戲的場景嗎,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德州水上泉城


我小時候我們村常常會來一些表演雜技的和表演魔術的。可是那時候我家很窮,都看不起。但是那時候很調皮,沒錢去買票,我就會叫上幾個朋友去翻牆[呲牙],但每次都會被轟出來。第二天,去看了的朋友說得很誇張,說怎樣怎樣的好看。我本來就是好奇心特別強的,被他們這麼一說越是把我的搞得特別特別想去看看。於是我就得天天幫我爸幹活,我沒先讓他知道我要跟他講帶我去看錶演。我猜那時我爸心裡在想,這小夥這幾天是怎麼了?平常時候都沒這麼積極,吃錯藥了?[笑哭]他也只是心裡想,沒說出來。

就這麼過了一個星期左右,我就和他提出去看錶演的事,他直接都沒理我一句話都不說就走開了,那時其實我也大概猜到了會是這樣。我就賭氣的跟他們鬧不吃飯,畢竟沒有哪一個家長會不疼自己的孩子嘛!所以他們也只能被屈服了。那樣我心裡也不是很好受,但是那時我是真的很想去看演出。第二天晚上我爸就把我扛在他肩膀上去街上買票看了表演[呲牙]。當然這不是最後一次去看,這是第一次去看的時候。

小時候我覺得的話是超級超級好看的。






哈尼發仔


小時候,我們村莊每年都會請戲班子來唱彩調,我對那些彩調很喜歡。我喜歡那些彩調的旋律,我還學會了唱很多段子。看彩調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丑角,講的話插科打諢,經常很搞笑。另外,就是喜歡那些化妝很美的花旦。那個時候正值情竇初開,我記得我當時還很迷戀上了其中的一個花旦,每次看到她的演出,就很喜歡甚至很激動呢。提到看戲,就會想起那些流逝的美好日子…


漁夫阿廖


記得小時候有外地的馬戲團來我們村表演過,那時候心情特別興奮。

馬戲表演給我的體驗是感覺特別新鮮,因為那時農村也沒有什麼樂趣,平時在家大家就是幹農活,正是這樣外地的藝術團就會來下鄉表演,當時很多村民都會去看。

而且,他們的收費也不算貴,每個人5毛錢的門票。那時我對馬戲團還感覺很好奇,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把表演的東物訓練的那麼聽話的。

有一次,我看見關在籠子裡的猴子想去摸一下,沒想到它竟抓著我的衣服不放,當時我嚇傻了,從那時起我對候子就沒什麼好感了。

總之,那時候看戲時給我的體驗就是很好奇,很新鮮。


平民老鐵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本身是六四出生的,看到這問題,立馬就回到七十年代中期,在十歲左右的時候,在我的印家中還沒看到有唱戲的,但是有放電影的,我記得那時候,放映員來村裡放電影,都是下午早早就來了,忙著拉銀幕,完事以後生產隊長按排到農戶家裡吃飯,那時侯農戶都是輪流管飯的,那真是把放影員當貴客招待,真是盡其所有。我們那時候兄弟姐妹都比較多,我和我弟弟半下午就去佔有利位置,差不多離放影一個小時,父母和妹妹就都來了。那時候放的比較多的還是戰爭片,像“地雷戰”“地道戰”“奇襲”“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等。就是到現在裡面的故事情還是歷歷在目。當然那時候的電影都黑白的,沒有彩色的。就是這樣,看一場電影,就像過大年一樣。真是滿滿的回意啊!再也回不到那個年代了!


食為天老林


小時候能看一場戲,那是人人都向往的事情。

聽到哪裡要唱戲,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傳開了,然後成群結隊的相互約時間一起去看!那個時候我家這裡要看一場戲的話,需要徒步行走單程六公里的路,而且那時候條件非常不好,基本可以說人人都是光著腳丫走著去看戲的。

當時我這個古樹哥還很小,也就五六歲的樣子,就光著腳丫興奮的和大人們一起去看戲,天還沒黑就早早吃飯等待大人們什麼時候出發!

那時候也就剛剛打完仗不久,公路非常不平坦,到處都是大石頭泥坑啥的,隨處都會有很深的泥水塘,不小心就會踩進泥水塘裡,搞得滿褲腿都是髒兮兮的。對於這些小插曲還不算什麼,特別是走著快到看戲地點的時候有一條很寬的河,河裡流著湍急的水,然後在河溝上架著一根鋼絲繩和一根鋼管,腳踩在鋼管上,兩手抓著鋼絲,照明燈也沒有,就兩手一抹黑,抓著鋼絲踩著鋼管就順著走,腳下晃得厲害,手上的鋼絲也晃得厲害,一搖一晃的抹黑到盡頭,只聽到腳底下湍急的水流嘩嘩的聲音,聽著很嚇人,要是萬一不小心手腳一軟掉到河裡,那真是不敢想象,為了一場戲,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去把戲看完了。

去到唱戲現場真是人山人海,我一個小布丁古樹哥那是被大人堵得什麼也看不到,最後有幸被一位好心大娘看到了我,就把我領到戲臺子跟前,才能讓我好好看到一場戲。當時真是太感謝那位大娘了,讓我小小心靈裡溫暖不已!

看完戲了所有人都一鬨而散了,看到半夜那是肚子餓得不行不行的,但是哪有說是餓了就可以找吃的,條件不好錢也沒有,就忍受著又和大人們返回家,又光著腳丫步行六公里回到家裡,到了家裡趕緊揭開黑乎乎的鍋蓋看看裡面還有沒有冷米飯,如果有冷米飯就剷出一大塊抱著就狼吞虎嚥起來。

那個時候只要有飯吃就非常好,根本不會講究還需要有什麼好菜的問題,就是隻要有白米飯那就已經很幸運了幸福了!

所以說古樹哥小時候的歲月是多麼的有趣,很值得回味!


腥野古樹


小時候家裡三個小孩,我老大,還有個弟弟妹妹,每次存上放電影或者有人家辦喜事,我就拉上媽媽叫她帶我們幾個去看戲,因為看戲的地方有買吃的,一毛錢的瓜子和一截甘蔗就可以滿足我們了,其實我們的目的不是看戲,就是去蹭吃的


桃花江枚子


大家好,我是醴陵老李!關於農村看戲的問題,我來回答你,我們那裡看戲很少,主要是看電影,現在我回憶一下,以前看電影的情節。

記得我們小時候那時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基本上家裡都沒有什麼家用電器,有條件好點的人家,最多也就是有臺收音機,那時這也算是一件奢侈品了,一家人一吃完飯就圍著他聽新聞,那個時候大隊每個月都有一兩場的免費電影看,一般大隊長會提前一兩天用大喇叭通知我們,我們可高興了,天天盼著那天早點到來,一到放電影的那一天,早早的放影員就騎著自行車,拖著機器到了我們村大隊,我們一群小孩子跟在他後面歡樂的跳呀唱,那興奮勁可高了,最後在大人們的幫助下,早早的把電影屏幕,掛在兩根大樹上,方方正正的,機器也架好了。

天還沒黑,我們早早的吃完飯相約一起各自扛著一把小木凳,你追我趕的跑到大隊部門口,一陣爭搶地盤過後,各自把凳子擺到放影員前面最理想的地方。天完全黑了,大人和小販們也陸續的來了,裡裡外外坐滿了人。放電影開始前,需要一個的倒片環節,倒片,是片子從別的地方剛放完,需要把片子倒回到開始,倒片需要半個多小時,這時我們就會找到爸媽要錢買零食吃,我記得當時的零食就是瓜子和冰棒,瓜子是一毛錢一杯(一種喝茶的小杯子)用報紙包成菱形,冰棒是五分錢一根,還只有白糖冰棒,有時大人不給錢,我們就拖著大人的腳哭,撒賴,這時大人怕我們耽誤他們看電影,也就爽快的給錢給我們了,那時的瓜子和冰棍可真的好吃,現在怎麼吃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可能是我們老了吧。

電影也正式開始放映了,我記得當時放的最多的是地雷戰,地道戰,英雄兒女,上甘嶺,當時放電影雖然是露天的,但是都很自覺,沒有吵鬧都看得很認真,整場只聽見電影裡面的聲音和機器的沙沙聲,就在這個時候,奶奶忙完家務,手裡拿著蒲扇才到,(因為當時爸媽要出工累了一天奶奶不叫他們幹家務,自己包了)到處找我們,找到後抱著我坐下來,從圍裙裡拿出烤地瓜,給我弟弟妹妹吃,當時我們是最幸福的,躺在奶奶懷裡吃著瓜子,啃著地瓜,奶奶笑眯眯的看著我們,我們給奶奶吃瓜子,奶奶說不喜歡吃,當時我們還天真的以為奶奶真的不喜歡吃,電影結束了,我們的零食也吃完了,弟弟也睡著了,這時爸爸揹著弟弟,媽媽抱著妹妹,奶奶牽著我,一家人踏著月色,我打著小手電筒一蹦一跳的走在前面,奶奶總是叮囑我小心點,別摔著,爸爸總是大聲的訓斥著,好好走路,一到家,奶奶幫我們洗完腳就躺在奶奶的懷裡,一會兒就睡著了,現在回想起來了,滿滿的幸福感。那時的人們雖然生活不富裕,日子過的很苦,但是人生活的很開心,很快樂,過得無憂無慮,沒有任何任何壓力,現在這種生活再也找不到了,只能留在我們深深的記憶中,謝謝。







醴陵老李


小時候聽說哪個地方有戲了,就興奮得了不的,跑前跑後,呼朋喚友。然後央求父母要幾角錢,如果父母不給錢就撒潑打滾,哭鼻流淚,反正招數盡使,討得零花錢後歡天喜地的飛奔到戲臺前。說是聽戲,其實是聽不懂的,花花綠綠,進進出出,好玩得很。看會也膩了,就來到了賣吃的小攤前,糖糕菜角,花生瓜子,反正嘴不閒著就行。打打鬧鬧一上午結束了,幾個小夥伴像跟屁蟲似的隨著人群回家了。


風生水起0917


看戲的場景確實很少有,但看電影的場景卻很多,看見這個問題勾起了我以前的回憶。

小時候,農村每年會有幾場電影放映,有的時候在鄉政府的廣場,有的時候到農戶的院壩,反正就是一塊白布當屏幕,架起放映機就可以開放。

小時候,人們的生活也是單純枯燥的,好不容易有場電影看,肯定要去湊湊熱鬧。電影一般都是露天的,也只有晚上才能放映,只要知道附近有電影放,人們總是會從四面八方的往那裡趕。晚上趕夜路也沒手電筒,咋個辦呢?就用火把吧,有竹子的就把竹子曬乾,沒竹子的地方就去山上砍一種刺木,晾乾了也可以當火把用。

到了晚上看完電影,三兩成群的夥伴們,點亮一把把火把,遊蕩在彎彎曲曲的農村山路上,一條條火龍到處蜿蜒,別有一番滋味,這也就是特有的歷史年代才能有的風景。





烏蒙泥娃


對於八零後的我來說,小時候農村看戲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只不過那時候還小,我只記得當時那種熱鬧景象,卻不記得看的電影名字和內容,也許那時候根本看不懂,所以沒有印象。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去看電影,都是一大群人一起走路過去,有時候要走好幾里路。因為那時候放電影多半是在某管理區的大禮堂,是幾個村集中的地方。

大禮堂放電影一般都是白天,去看的人也多,特別是小孩子多,一個大人帶著幾個小孩,特別熱鬧。見了熟人大人們是要打個招呼,站一起聊幾句的,而小孩子們就到處亂串亂跑你追我趕。

偶爾還能看到有人賣瓜子賣甘蔗的,瓜子是自己在家炒好的,用蛇皮袋子裝著,裡面放一個茶杯,旁邊放一摞撕好的報紙,有人來買的話,就把報紙捲成圓錐體形狀,然後用杯子從蛇皮袋裡舀一杯瓜子倒進卷好的報紙裡。

賣甘蔗的則是用木板車裝起來的,那時候的甘蔗不削皮,只去頭去尾,多少錢一棵我也不知道,因為看電影我們從來就沒買過吃的。

那時候,看電影能買瓜子和甘蔗吃的都是家庭條件稍微還可以的,像我們窮人家的孩子,就只能是看看,看別人吃,當然也有小孩去撿別人砍掉的甘蔗吃,大人一邊訓斥一邊表示無奈。

我記得那時候白天看電影總是媽媽帶著我們去,爸爸在家幹農活。晚上看電影就是全家出動,因為是走夜路,所以總是爸爸揹著我或者把我高高的舉在肩膀上。看電影的時候也總是由他們抱著或揹著,爸爸個子很高,我從來不用擔心前面人擋住我的視線。

也總會有一些調皮的小孩擠到放映機前面,舉起小手在那裡晃來晃去,或在人群裡穿來穿去,或拿著手電筒照來照去,一些大人則拉開嗓門大聲喊自家的小孩。

我小時候去看電影,雖然也看不懂講了什麼,也沒有錢像別人那樣買瓜子買甘蔗吃,但是隻要聽說可以去看電影就很興奮,哪怕只是去看看,看看那種熱鬧場景,看看誰家的孩子今天買吃的了……

那種體驗就像你遇上了漂亮心儀的姑娘,你興奮,你抓狂,可你卻始終無法靠近她。

現在想起那時候看電影的場景,真的是五味雜陳,既心酸又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