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雲招聘”助力企業創新“輸血”

今年二月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委聯合發文,暫停各類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招聘活動,充分利用國家、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網開展就業服務,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共享發佈機制。鼓勵高校和用人單位利用互聯網進行供需對接,實行網上面試、網上籤約、網上報到。教育部日前推出“24365校園招聘服務”平臺,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每天24小時全年365天的網上校園招聘服務。(3月8日《光明日報》)

因疫情防控而誕生的“雲招聘”,讓今年的春招變得不一樣,傳統的招聘會搬到了網上,用人單位與畢業生在線對接,實現網上面試、簽約、報到一條龍,既規避了疫情傳播風險,又提高了招聘效率,得以解決疫情期間的招聘難題,助力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事實上,招聘一直在網絡化發展,但之前只是將招聘信息發佈、應聘資料等在線化,面試、簽約等環節依然依靠線下,如今則徹底網絡化,也是招聘行業的迭代升級。

“金三銀四”是應屆畢業生找工作的黃金時間,往年就是校招活動最密集的時間段,但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線下招聘被迫暫停,“雲招聘”唱起了主角。對於畢業生而言,“雲招聘”是機會,也是新的挑戰,畢竟跟線下招聘的差別很大,沒有了現場體驗感,需要儘快適應在線招聘模式,如何展示個人形象、能力,挑選心儀的用人單位、崗位,都是要經過反覆練習、交流的。

主管部門推出多項措施,支持“雲招聘”發展。從2月28日開始,教育部推出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服務高校畢業生,首批已上線80餘萬個崗位。3月起,教育部還將舉辦6場網絡招聘活動,以及18場行業特點明顯的網絡招聘會。同時籌備舉辦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學生的專場網上招聘活動,並協調用人單位,推出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時間、推遲簽約錄取等。可見,主管部門對“雲招聘”寄予了很大期望,藉此提高招聘效率,緩解畢業就業和防控復工的雙重壓力。

目前,隨著各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相繼進入復工復產階段,用人單位對人員的需求,也開始升溫,很多企業在急招員工。而在線下招聘受限的情況下,“雲招聘”為企業開啟了一扇門,在線招聘對象不僅包括應屆畢業生,還延伸到所有人員、所有崗位,諸如華為、網易、招商銀行、中國郵儲銀行等,均將職位需求上網,應聘者在線申請崗位、遠程面試,符合要求的可以電子簽約、遠程入職。

“雲招聘”既實現了招聘模式的創新,也體現了對求職者的人文關懷。“雲招聘”與在線辦公、網絡教育、“雲賣車”、“雲餐館”、線上服務等一樣,都是針對疫情下的特殊時期,企業所採取的“無接觸”模式,由於其具有很大的優勢,在疫後也會延續下來,成為促進行業變革的動力。可見,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發展阻礙,但也倒逼行業挖掘潛能、優化創新,促使其走出新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