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朝為例,王爺的嫡福晉(假設是皇帝的親弟弟或親叔叔)與皇帝的妃子,誰的級別高?

_記憶中窺見


福晉是清朝親王、世子、郡王之妻的稱號,有正、側之分。其實在未入關之前,福晉泛指滿人(女真人)的妻子。《清史稿·后妃傳序》就稱:“太祖初起,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但循國俗稱福晉。”正室稱大福晉,嫡娶的大福晉稱嫡福晉,繼室稱繼福晉,側室稱側福晉。

如《后妃傳·高宗孝賢純皇后》記載:“高宗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冊後為嫡福晉。”指的就是乾隆皇帝弘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迎娶富察氏為嫡福晉,後來稱帝后就晉封其為皇后。

順治、康熙時期,清朝的後宮制度日趨完善,確立了嚴格的后妃制度,福晉就成為了王公之妻的稱號。如《清會典·宗人府》記載:“凡福晉夫人之號,各視其夫之爵以為差。親王正室封親王福晉,世子正室封世子福晉,郡王正室封郡王福晉。親王側福晉四人,世子、郡王封側福晉三人。”

從身份來看,妃子畢竟是皇帝的妻妾,而福晉只是王爺世子的妻妾,所以妃子的身份地位是要高於福晉的。


老照片


皇帝的妃子是個概稱,嚴格說起來不等於皇帝的女人。

清代自康熙以後就規範了後宮女人的職務和編制。分為八級:

母儀天下:皇后

副皇后之尊:皇貴妃

高級女人:貴妃、妃、嬪

一般女人:貴人、常在、答應。

其中皇后和皇貴妃都是一人、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之下沒有數量規定,之上也未必滿編。

而親王也有很多女人,正妻稱嫡福晉,地位視同於固倫公主。側室稱側福晉,之還有其他妾室,看王爺個人喜好了。

固倫公主是皇后生的女兒,或皇帝特殊批准晉升的。而一般嬪妃省的女兒稱和碩公主,地位與親王世子福晉相等。

從地位和政治待遇上,親王嫡福晉和固倫公主要低於嬪,而高於貴人、常在、答應這些“小主”們。小主們可並給都是青春靚麗,也有很多人老珠黃的。

宗室之間的關係一直很複雜,特別是對於後宮來講,皇帝寵愛的,即使當時級別低,別人也要高看一眼,因為隨時可能晉升。而一些有了妃嬪的封號,又被冷落的,外人看起開更多是敷衍。親王福晉是一大家子的女主人,實際上自由度和掌握生活的權力更大。

最憋屈的一件真事,一位親王福晉被主持工作的皇貴妃叫到宮裡訓斥一頓,一時想不開,福晉竟然自殺了。而這個時候大清已經亡了,只是個關起門來小朝廷而已。這位福晉又不一般,生的親兒子就是溥儀... 如圖


幾葦渡


清朝的親王福晉與皇帝的妃子的比較,這個說實話,並不太好比較,畢竟不像朝廷裡面的官員有一品至九品之分,但是我們可以從她們的待遇,尤其年俸來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我們先來看看皇帝的妃子的等級和年俸情況。

皇帝的妃子按等級依次為皇后(年俸1000兩)、皇貴妃(年俸800兩)、貴妃(年俸600兩)、妃(年俸300兩)、嬪(年俸200兩)、貴人(年俸100兩)、常在(年俸50兩)、答應(年俸50兩),再往後就是普通的宮女了。

那我們再來看看宗室女子(愛新覺羅氏)的等級和年俸情況。

固倫公主(年俸400兩)、和碩公主(年俸300兩),郡主(年俸160兩),縣主(年俸110兩),郡君(年俸60兩),縣郡(年俸50兩),鄉君(年俸40兩),六品格格(年俸30兩)。

其中,皇后的女兒為固倫公主,皇帝的其他女兒為和碩公主,親王的女兒為郡主,郡王還有世子(親王的嫡子)的女兒為縣主。

親王福晉的地位等同於固倫公主,高於和碩公主,而固倫公主的年俸是400兩,那我們按這個這個標準來看,是低於貴妃的600兩,高於妃的300兩,也就是說親王福晉是要低於貴妃,而高於妃的。

當然,這個只是按年俸來看,因為后妃是皇帝的妃子,所以地位應該要高上一兩級,也就是說,親王的福晉應該是介於妃與嬪之間,也就是說低於妃,而高於嬪,或者相當於嬪。


歷史簡單說


清代的福晉是滿語的音譯,在漢語中的意思為“夫人”。福晉是清代對親王、郡王妻妾的稱謂。福晉有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之分,地位從高到低有別。嫡福晉只有一位,屬於正室,或稱“第一夫人”,地位較高。



那親王正妻與皇帝妃子地位相比,孰高孰低?

先從“工資待遇”來作個比較。親王福晉的地位等同於固倫公主,高於和碩公主,而固倫公主的年俸是400兩,那我們按這個這個標準來看,是低於貴妃的600兩,高於妃的300兩,也就是說親王福晉的“工資”是要低於貴妃,而高於妃的。



那是不是工資高的就地位更高呢?一般來說,后妃及福晉等外命婦的地位與“工資待遇”與掛鉤的。照理說,皇帝的正式老婆只有皇后,其他的都只能算做妾。但皇帝地位尊崇,他的女人們也水漲船高,因此,親王們的正妻地位也只介於皇帝的貴妃與妃之間。


但有一種例外,內外命婦中有輩份超然者,可得特殊禮遇,如歷五朝的壽康太妃。但這估計也就和《紅樓夢》裡王熙鳳尊重奶媽一樣,面上情而已。


錢多多讀文史


妃子。自古以來嫡庶尊卑有別,但是也有君臣之分,“三綱五常”之中,君君臣臣不能夠被推翻的。妃嬪等級再低,也是皇帝的女人,是“君”;而嫡福晉的地位再高,也是“臣”。

第一,清朝命婦制度。

清朝與歷朝歷代一樣,擁有“命婦”制度,以皇帝妃嬪的“內命婦”與宗親妻妾的“外命婦”構成。

清朝在皇后之下,設皇貴妃一,貴妃二,四妃六嬪,貴人、常在與答應沒有人數的限制。而嬪位以上才能夠稱為“妃嬪”,能夠居住在一宮的主殿中。而嬪以下稱為“庶妃”,地位低。

外命婦中,親王與郡王的正室能夠稱為“福晉”,而貝勒以下只能稱“夫人”,側室稱為“側福晉”或者“側夫人”。



第二,清朝命婦實際情況。

繼承明朝體制的清朝,有過之而無不及。清朝後宮妃嬪,不同等級都是有不同份例(工資)的。低等庶妃不受待見,所以待遇很差。甚至嬪位以下的庶妃,生活比高等宮女都不如。

而王府中的嫡福晉則不同,嫡福晉乃是受朝廷正式冊封的命婦,低等妃嬪見到嫡福晉,即便是“君”,也可能低聲下氣。但級別上,還是庶妃地位高一些。


澹奕


皇帝的女人與王爺的女人,哪個更尊貴?同一個級別的,毫無疑問肯定是皇帝的家眷比王爺的家眷尊貴;若是皇帝的妾室與王爺的正妻比較,情況就有些複雜了,下面縱橫就掰扯掰扯王爺的嫡福晉究竟能與哪個段位上的后妃平起平坐。

自康熙年間起,清朝後宮嬪妃的編制有了明確規定:皇后一位、皇貴妃一位、貴妃兩位、妃四位、嬪六位,貴人、常在、答應若干。

清朝後妃中嬪位以上者是行過冊封禮,賜予冊封寶冊,有封號的高級嬪妃,才算上皇帝的女人,而貴人、常在、答應位分低,無封號,只能算是伺候皇帝的高級侍女。

我看到許多答主是通過俸祿比較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皇后的年薪是白銀1000兩,皇貴妃是800兩,貴妃600兩,妃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

又說,親王福晉地位等同於固倫公主,親王世子福晉地位等同於和碩公主,固倫公主年薪為400兩白銀,和碩公主年薪為300兩白銀,因此得出結論親王福晉的地位高於妃、低於貴妃。

從數學的角度看,這邏輯通順沒什麼問題,然而將固倫公主作為參照物進行比較並不準確。

想當年,慈禧為了拉攏恭親王奕訢,將恭親王奕訢的嫡長女收為養女,咸豐十一年特請旨賜其固倫公主的封號,恭親王固辭,改封榮壽公主,光緒年間晉封為榮壽固倫公主。

慈禧堅持封榮壽公主為固倫公主,是想用超越祖制的殊榮施恩恭親王一家;然而恭親王夫婦並不領情,尤其是嫡福晉瓜爾佳氏很不情願,一方面當時榮壽公主是他們夫婦唯一的女兒,不捨得骨肉分離將其養在宮中,其次女兒成為固倫公主後就是君,以後女兒回家省親時,他們夫婦是要大開中門行禮迎接的。

由此可見,說王爺嫡福晉等同於固倫公主的說法並不準確,二者之間,公主是君、嫡福晉是臣,不可同日而語。

再者,若無特封,只有皇后嫡出的女兒才能稱為固倫公主,在古代嫡出的小姐是比貴妾尊貴的,所以即使是位同副後的皇貴妃對固倫公主也得禮讓三分。

那麼親王福晉究竟在哪個段位上呢?

首先,若親王福晉是皇帝的直系長輩,按照滿人敬老的風俗,皇帝都得敬著,后妃們更得禮讓。像孝莊太后身邊的蘇麻喇姑,晚年時候受到了闔宮上下的禮遇,宮女都能如此,皇帝的直系長輩都得被尊重啊。當然這時候講的是孝義,不是國法了。

若拋開這種年齡輩分上的優勢,親王福晉地位的高低就得取決於孃家的地位、夫君受皇恩的程度了。

舉個例子,古代的皇后都是出自名門貴族,權臣之女,皇后的嫡親姐妹許給了年輕有為的親王做嫡福晉,這種情況下連皇貴妃都沒有人家氣粗啊!

除去這種家世顯赫的,實力相當的親王福晉見到妃、嬪,在禮數上是要見禮的,妃、嬪也是要還禮的,沒有明確的高低之分,大家客客氣氣的打個招呼就好。

此外,親王若是當紅的重臣,那親王福晉也水漲船高,後宮嬪妃都得巴結著。反之,若是某個位分低的嬪妃皇恩正濃,隨時面臨升遷,那親王嫡福晉對人家也得另眼相待。


上谷丁公子


這個問題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比較,對於女子來說在古代首先看的是孃家的實力背景,清代是實行秀女指婚制度,不但皇帝本人,皇族近親的妻子也是通過選秀女指婚產生的。既然能成為皇帝弟弟或叔叔的嫡福晉,其家庭背景必然是八旗貴族家中的嫡出女兒,而清代後宮初始封號妃以下的嬪妃,都是八旗小戶人家的人家的女兒。


其次看社交地位,在清代逢年過節時,命婦需要入宮給皇后太后請安,宮內也會招待留飯,看戲之類。一群命婦聚在一起社交地位就能體現出來,普通王爺的的嫡福晉是可以和太后一起吃飯,而作為皇帝的弟弟或者叔叔的嫡福晉,是太后的兒媳或妯娌,不但可以和太后一起吃飯,而且會被太后拉著說說家長裡短很親密的關係,低階嬪妃在這樣的場合不但沒有座位,還得站著伺候著,社交地位上顯然是不如嫡福晉的。


最後說輩分如果是皇帝弟弟的嫡福晉和嬪妃相比是平輩,還好說一些,如果皇帝叔叔的嫡福晉,那麼可是皇帝嬪妃的長輩,長輩親戚自然有輩分的加成。


幾點比較,我覺得受寵近親的嫡福晉,應該和皇貴妃差不多。遠支的親王福晉也應當和貴妃差不多。但清代例如康熙,乾隆時期皇后死了並不在立皇后,而是讓某個貴妃執掌後宮,這時某貴妃的級別就遠高於王爺的嫡福晉了。


每天寫一個歷史小故事,喜歡的話歡迎關注哦:)


雷老師說歷史


皇帝的女人與王爺的女人,哪個更尊貴?同一個級別的,毫無疑問肯定是皇帝的家眷比王爺的家眷尊貴;若是皇帝的妾室與王爺的正妻比較,情況就有些複雜了,下面縱橫就掰扯掰扯王爺的嫡福晉究竟能與哪個段位上的后妃平起平坐。

自康熙年間起,清朝後宮嬪妃的編制有了明確規定:皇后一位、皇貴妃一位、貴妃兩位、妃四位、嬪六位,貴人、常在、答應若干。

清朝後妃中嬪位以上者是行過冊封禮,賜予冊封寶冊,有封號的高級嬪妃,才算上皇帝的女人,而貴人、常在、答應位分低,無封號,只能算是伺候皇帝的高級侍女。

縱橫看到許多答主是通過俸祿比較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皇后的年薪是白銀1000兩,皇貴妃是800兩,貴妃600兩,妃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

又說,親王福晉地位等同於固倫公主,親王世子福晉地位等同於和碩公主,固倫公主年薪為400兩白銀,和碩公主年薪為300兩白銀,因此得出結論親王福晉的地位高於妃、低於貴妃。

從數學的角度看,這邏輯通順沒什麼問題,然而將固倫公主作為參照物進行比較並不準確。

想當年,慈禧為了拉攏恭親王奕訢,將奕訢的嫡長女收為養女,咸豐十一年特請旨賜其固倫公主的封號,恭親王固辭,改封榮壽公主,光緒年間晉封為榮壽固倫公主。

慈禧堅持封榮壽公主為固倫公主,是想用超越祖制的殊榮施恩恭親王一家;然而恭親王夫婦並不領情,尤其是嫡福晉瓜爾佳氏很不情願,一方面當時榮壽公主是他們夫婦唯一的女兒,不捨得骨肉分離將其養在宮中,其次女兒成為固倫公主後就是君,以後女兒回家省親時,他們夫婦是要大開中門行禮迎接的。

由此可見,說王爺嫡福晉等同於固倫公主的說法並不準確,二者之間,公主是君、嫡福晉是臣,不可同日而語。

再者,若無特封,只有皇后嫡出的女兒才能稱為固倫公主,在古代嫡出的小姐是比貴妾尊貴的,所以即使是位同副後的皇貴妃對固倫公主也得禮讓三分。

那麼親王福晉究竟在哪個段位上呢?

首先,若親王福晉是皇帝的直系長輩,按照滿人敬老的風俗,皇帝都得敬著,后妃們更得禮讓。像孝莊太后身邊的蘇麻喇姑,晚年時候受到了闔宮上下的禮遇,宮女都能如此,皇帝的直系長輩都得被尊重啊。當然這時候講的是孝義,不是國法了。

若拋開這種年齡輩分上的優勢,親王福晉地位的高低就得取決於孃家的地位、夫君受皇恩的程度了。

舉個例子,古代的皇后都是出自名門貴族,權臣之女,皇后的嫡親姐妹許給了年輕有為的親王做嫡福晉,這種情況下連皇貴妃都沒有人家氣粗啊!

除去這種家世顯赫的,實力相當的親王福晉見到妃、嬪,在禮數上是要見禮的,妃、嬪也是要還禮的,沒有明確的高低之分,大家客客氣氣的打個招呼就好。

此外,親王若是當紅的重臣,那親王福晉也水漲船高,後宮嬪妃都得巴結著。反之,若是某個位分低的嬪妃皇恩正濃,隨時面臨升遷,那親王嫡福晉對人家也得另眼相待。


史論縱橫


外命婦裡地位最高的固倫大長公主,也就是皇帝的嫡出姑姑。

固倫公主與貴妃平級,誰向誰行禮要看輩分。親王與固倫公主平級,親王嫡福晉比親王低一級,與妃平級。但妃是皇帝的女人,所以嫡福晉應該向妃行禮,如果嫡福晉輩分高,可以行平禮。嫡福晉與嬪行平禮。嫡福晉與貴人,那就是貴人向嫡福晉行禮,但由於貴人是皇帝的女人,所以一般行半禮。常在和答應與貴人類似。

親王側福晉和郡王嫡福晉再低一級,與嬪平級。

太子妃位同貴妃。


一三三可以嗎哈哈哈哈


不是說皇帝的女人都有地位,下等的妾如果不得寵有的連太監都敢欺負她,就像籠子裡關的寵物。皇帝的妻妾成群,有地位能夠飛揚跋扈的僅僅就一個兩個。其他的,其實就是圈養的人,真正的王公貴族高官根本就不想自己的女兒進皇宮,論尊嚴、地位、實惠與親王的正妻完全不能比!另外,如果單從家族宗族關係來說,親王正妻的地位也是高於皇帝下等的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