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我以前很反感這一類幾歲之後應該做的事,什麼人這一生必讀的幾本書,必去的幾個地方,應該做的100件事等等。

人和人不一樣,沒有什麼事這輩子非得做,也沒什麼地方必須去一趟,更不存在什麼書這輩子非看不可,尤其是很多所謂的經典,由於太過久遠,在該領域早就有更好的更適合當下人閱讀的替代品。


但在人們某些階段,尤其青壯年時期的反思可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一些共識。

我倒不認為有神奇的人生建議可以讓人少走彎路,通常是該走的還得走,就像死神來了一樣,躲不過去。

但人這一生太短暫,能知道的事情太少,我們需要前人積累下來的寶貴的智慧和建議,就內心建設這一部分都是一場無休止的戰鬥。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下面這個是某個網友寫的,我覺得非常樸實,值得分享。

但它們看著都像是目錄裡的小標題,我想就這些目錄說說自己的看法。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1,自己的角色是什麼?


30歲從來不是什麼國際標準,只是人們習慣地以整數來界定人生階段,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什麼的。人早熟晚熟的差異普遍,所以不必拘泥於30歲。

“自己的角色是什麼”,任何人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遇到,遲早的事。不僅很難回答,且無處可躲。

你看小朋友都很容易開心。因為他們正沉浸在對整個世界的好奇之中,一切都很陌生,腦子裡有各種為什麼,自我意識也剛剛萌芽,更多體現在佔有慾和安全感上,但他們不可能會因為個人存在的意義而冥思苦想。

成年人長大之後心智、經歷、對世界的認知跟小朋友已經完全不一樣,也許可以學習的是專注,但無法假裝每天傻樂,是不是自欺欺人騙不了自己,意義建設的問題會始終糾纏自己。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多數人都希望能從他人那裡得到實實在在的建議,這輩子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甚至無須縱觀歷史,就看看你熟知的身邊人,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凡地度過這一生。

這個鐵一般的事實並非任何人應該甘於平庸的建議,而是提醒每個人在心態上應該擺好正確的位置,大概率我們這一生都只會是極其普通的人。這一點也不丟人。

那麼意義的建設就不應該過於廣闊,也許回到本能,好好活下去,不斷完善自己,負起應有的責任,不給這個社會添亂,照顧好自己的家人,聽起來老掉牙的道理或許才是值得一再審視和調整的,在這樣的過程中讓意義逐步清晰起來。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2,有保持閱讀嗎?


幾十年前書還是很匱乏的物資,翻來覆去就那幾本經典。

現在信息是如此豐富,遊戲和短視頻大行其道,包括書在內的文字已經多到這輩子也看不完了。

這兩個極端都造成了真正願意閱讀的人變少了。


閱讀的好處,從比較功利的角度看,如果多數人都不閱讀了,你堅持閱讀,甚至可以稱之為掌握了稀缺的技能。

從文字的不可替代性角度看,一個人希望自己的內心更加豐富,不閱讀是絕對做不到的。

當然這不意味著人必須得閱讀。也不必說有不少人這輩子都不怎麼閱讀但依然生活富足。從來就沒有人承諾讀書會致富。

從更大的層面看,閱讀與否就在於你有沒有興趣通過文字來豐富自己的內心。

有讀者經常問,讀完一本書什麼都記不住,很苦惱怎麼辦。其實我也是這樣。

讀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看似全忘了,但已經對一個人的思想造成了根本的改變。


對我而言,可以說基本上是閱讀塑造了今天的我。我也不知道是該感激熱愛閱讀的那個我還是感謝那些書。

但不管怎麼說,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行業,閱讀是人這一輩子最值得保持的習慣之一。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3,有存到可以花一年的錢嗎?

很多人身上沒幾個錢但急於尋找理財和投資的秘訣。

我為什麼知道,我畢竟年輕過,犯過的錯一點不少,最沒錢的日子裡最渴望發財,焦躁不安。

倒不是說沒幾個錢就不能投資理財了,只是當自己的知識和耐心還完全不夠的情況下,雖然錢是一直在貶值,但你瞎花並不會比被稀釋更理性。

說炒股吧,光聽說誰投資獲益,但股市上一賺九虧也是事實。憑什麼覺得你就是少數能賺錢的?當然有些厲害的人,那恭喜了。會是你嗎?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我只是想提醒所有人,在投資這件事上慎重很重要,保證不虧錢要比賺錢重要。

也不要花錢跟誰學理財投資,想想看吧,一個能在投資裡穩賺的厲害角色怎麼會有時間和精力教別人投資致富呢?這個人性的邏輯就站不住腳。

每個行業都有高手,高手背後付出的血淚和時間未必有人知道,高手總是稀缺的。當然了,人永遠有一顆不服氣的心,那去試試就全明白了。

對普通人而言,如果實在不懂,儲蓄是最簡單最笨的積累,哪怕是在持續通脹的環境裡。在投資上賺錢需要的是謹慎和耐心以及學習,

所謂的錯過了某種機會的說法都是給自己臺階下,第一,那從來就不是你的機會;第二、機會永遠有就看你自己能否意識到。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4,有展望10年後的樣子嗎?


一個人能展望接下來兩三年以後的樣子我看都很難。誰十年前能想到今天的自己會是什麼樣?中間的變數太大了。這一條沒什麼意義。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5,有能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嗎?


不少人在常年的打工生涯之中完全忘記了其實自己只是運氣好,在一個現存的體系裡還能混到飯吃。

真正脫離了組織,捫心自問下,自己會幹嘛?有本駕照就算不錯了,至少以後還能開網約車。哪怕是那些技術崗的人才,年齡也是個坎。

一個工程師50歲之後還能繼續寫代碼?當然我不是在販賣焦慮,這的確是值得認真對待的問題。


今天的很多家長都在培養孩子身上耗費了無數心思。都想讓自己的孩子當學霸,考個好大學。這固然沒錯。

但我認為這個世界對人才的需求已經越來越清晰了,相對而言,掌握一門技能或許要比僅僅是好文憑要重要得多。

文憑是入職的一個敲門磚,精湛的技藝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6,除公司以外還有別的舞臺嗎?


這個問題其實是上面那個問題的延伸。公司打工是很安穩,但也很脆弱。安穩得越久越經不起變動,就是脆弱的。


很多人到中年下崗之後找不到工作就徹底崩潰了,就是已經離不開以往的公司體系。這是懸在每個打工者頭上的一把劍。

只是很多人可能看不見,但我建議你抬頭看看這把劍,想想它掉下來的時候你是否擋得住。

試想一下有一天找不到工作了,還能如何活下去。不著急,慢慢想。

想到了更不用著急,慢慢為公司以外的舞臺積累舞技。遲早都是要離開的,沒有人會一輩子打工。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7,有浪費時間和金錢嗎?

有吧。每個人都有,你也別慌。但是時候認真對待時間和金錢了。尤其是時間。

我粗暴一點吧,今天一個過了30歲的人還沉迷在短視頻和遊戲裡就是最嚴重的浪費時間行為。當然你要說人活著開心最重要,那也行吧。

寫給奔三的90後:人到中年還沒啥出息的,學會這8招,必會改觀


8,每一天都過著一樣的生活嗎?


這一條我是持不同意見的。多數人在一個又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裡通常都是過著一樣的生活日復一日的。這才是正常的穩定的。

即便有任何了不起的計劃通常也需要長期的準備。但大概率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每天都過著差不多的生活。

追求變動的前提是變動是有比較明確收益的,並且必然要考慮到變動的成本。

一個人都過了30歲了還意識不到生活中有大半的事情需要妥協和容忍,完全沒有機會成本意識,那就有些不成熟了。

當然,每個人都有對精彩人生的期待,有些人的確看起來生活多姿多彩,一天一變。但還是那句話,你可以嗎?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