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前將她打落塵埃,死後又讓她極盡哀榮,康熙為何如此對容妃

說到《康熙王朝》中的容妃,大家印象都非常深刻,同時也經常會為她的命運感嘆。

在這部劇中,她以自己的溫柔與聰慧,獲得了康熙的寵愛,卻因為向對方傳遞孝莊要求不要廢太子的遺言而被貶斥,從養尊處優的貴妃成為了一個每日刷馬桶的奴婢,最終被數百個馬桶砸死。而在她死後,需要對她的死亡負最大責任的康熙卻又要求見過她刷馬桶的人都為她陪葬。

在生前將她打落塵埃,死後又讓她極盡哀榮,康熙為何如此對容妃

粗略一看,我們會認為康熙的行為不合情理,前後矛盾,但是如果進一步探究,就會發現他之所以會有如此舉措,是因為他的兩個不同的身份。

作為帝王,康熙不能容忍有人干涉他的決定。

容妃的不幸來源於孝莊把自己的遺旨留給了她,這促使她在康熙宣佈要廢黜太子的時候當眾說出不能廢太子,否則會導致骨肉相殘的話,並且在之後幾次用孝莊的遺旨來壓制康熙,讓康熙最終宣佈她是在捏造孝莊的遺旨。

在生前將她打落塵埃,死後又讓她極盡哀榮,康熙為何如此對容妃

她天真地認為自己只是在執行孝莊的遺言,根本沒有錯,卻沒有意識到作為皇帝,康熙不能接受自己的決定被當眾反對,自己的威信被動搖。

太子雖然無道,卻也已經當了許多年的太子,有很多勢力在背後支持,要廢掉他,需要小心處置,在這個時候,如果還有人高聲提出反對,無論是誰,都是康熙面前的絆腳石。何況,身為後宮妃嬪,干涉國家大事,也是素來被忌諱的,孝莊能夠如此,是因為她的長輩身份和早前特殊的政治環境,她的經歷,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複製的。

在生前將她打落塵埃,死後又讓她極盡哀榮,康熙為何如此對容妃

不聽容妃的話,其實是對天下的負責。

其實康熙知道容妃並沒有說謊,但是他不能承認,因為一旦承認,因為孝道,他不能夠違逆孝莊的話,也就廢不了太子。

在孝莊看來,沒有了太子,其他皇子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皇位的爭奪上來,骨肉親情都不復存在,但是康熙卻認為,這總比一個昏庸殘暴的帝王上位強。如果讓行事荒唐的胤礽當上皇帝,天下都會動亂,這是對百姓的不負責任,作為一名君主,他不能如此,所以只能是容妃在“撒謊”。

在生前將她打落塵埃,死後又讓她極盡哀榮,康熙為何如此對容妃

作為丈夫,康熙仍然愛著容妃。

脫去皇權的枷鎖,作為一個男人,康熙是喜歡容妃的,否則之前也不會封她為貴妃,給予她旁人無法相比的寵愛。

康熙也知道她受了委屈,知道她懷著一片赤誠之心:只有藍齊兒一個女兒的容妃,根本沒有必要去假傳遺旨,摻和到皇位的爭奪之中。況且,容妃已經死了,對於死了的人,總會寬容一些,他也不用擔心容妃再說什麼來動搖他的威嚴,於是在他的心中,容妃的好又佔據了主要地位。所以他下令追封容妃為皇后,同時要那些為難容妃的太監陪葬來撫慰她的亡魂。

在生前將她打落塵埃,死後又讓她極盡哀榮,康熙為何如此對容妃

是慧妃在容妃失勢時踩的那一腳,讓她陷入了最為難堪的處境之中。

其實一開始康熙只是讓人把容妃送到了宗人府,之所以她會被派去刷馬桶,中間還有一個人起了作用,那就是大阿哥的母親慧妃。

她與容妃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之前就有“爭寵”之恨,容妃給太子求情,更是讓極力期盼大阿哥繼位的慧妃恨得咬牙切齒,於是她對太監下令,讓他安排容妃刷馬桶,以此來折辱自己的情敵。

容妃的錯誤就在於沒有認清自己枕邊人的雙重身份,貿然地踏入了政治鬥爭當中,最終成為了一名犧牲品,讓我們忍不住為這位忠貞溫柔的女子感到可惜。

《清史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